導航:首頁 > 安裝管理 > 大型設備沉降檢測方法

大型設備沉降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1-06-12 21:15:37

⑴ 建築物沉降觀測方法是什麼

隨著工業與民用建築業的發展,各種復雜而大型的工程建築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築物的興建,改變了地面原有的狀態,並且對於建築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這就必然會引起地基及周圍地層的變形。為了保證建(構)築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建(構)築物的安全性,並為以後的勘察設計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建(構)築物沉降觀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顯。現行規范也規定,高層建築物、高聳構築物、重要古建築物及連續生產設施基礎、動力設備基礎、滑坡監測等均要進行沉降觀測。特別在高層建築物施工過程中,應用沉降觀測加強過程監控,指導合理的施工工序,預防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均勻沉降,及時反饋信息,為勘察設計施工部門提供詳盡的一手資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築物主體結構的破壞或產生影響結構使用功能的裂縫,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結合建築施工過程中沉降觀測的實踐,闡述了沉降觀測的方法和意義。

一、沉降觀測的實施
(一)工作基點和觀測點標志的布設
工作基點(以下簡稱基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應根據工程的沉降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測方案應根據工程的布局特點、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依據工作經驗,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設三個基點,且與建築物相距50m至100m間的范圍為宜。基點可利用已有的、穩定性好的埋石點和牆腳水準點,也可以在該區域內基礎穩定、修建時間長的建築物上設置牆腳水準點。若區域內不具備上述條件,則可按相應要求,選在隱蔽性好且通視良好、確保安全的地方埋設基點。所布設的基點,在未確定其穩定性前,嚴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測定基點間的高差,以判定它們之間是否相對穩定,並且基點要定期與遠離建築物的高等級水準點聯測,以檢核其本身的穩定性。
沉降觀測點應依據建築物的形狀、結構、地質條件、樁形等因素綜合考慮,布設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築物沉降變化的地點。一般布設在建築物四角、差異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質條件有明顯不同的區段以及沉降裂縫的兩側。埋設時注意觀測點與建築物的聯結要牢靠,使得觀測點的變化能真正反映建築物的變化情況。並根據建築物的平面設計圖紙繪制沉降觀測點布點圖,以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工作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要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二)沉降觀測的周期及施測過程
沉降觀測的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從而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結果。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一般認為建築在砂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築在粘土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只是整個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變化的。根據工作經驗,在施工階段,觀測的頻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確定觀測周期,或按層數、荷載的增加確定觀測周期,觀測周期具體應視施工過程中地基與加荷而定。如暫時停工時,在停工時和重新開工時均應各觀測一次,以便檢驗停工期間建築物沉降變化情況,為重新開工後沉降觀測的方式、次數是否應調整作判斷依據。在竣工後,觀測的頻率可以少些,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根據編制的沉降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層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方可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比較觀測結果,若同一觀測點間的高差不超過±0.5mm時,我們即可認為首次觀測的數據是可靠的。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樁、基坑開挖以及基礎完工後,上部不斷加層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時,必須記載每次觀測的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出)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每周觀測
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出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現變化量異常時,應立即通知委託方,為其採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另者,不同周期的觀測應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基點和被觀測物上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能保證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主觀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能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結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二、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沒有特別要求的情況下,左一般性的高層建構築物施工過程中,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
第一,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h=∑a-∑b≤1.0,n表示測站數;
第二,前後視距≤30m;
第三,前後視距差≤1.0m;
第四,前後視距累積差≤3.0m;
第五,沉降觀測點相對於後視點的高差容差:≤1.0mm。

三、工程實例
下面結合工程實例介紹建築物沉降觀測的實施:
某兩幢長分別為24米、寬12米直線連接的連體框架結構的9層建築物(沒有地下層),該建築物的南面是街道,樁柱離路沿9米,其餘三側均是舊建築物,且與該建築物相距10米左右,該建築物的地基為砂土和中低壓縮性粘土。為保證該建築物在施工、使用和運行中的安全,以及為建築物的設計、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資料,對該建築物的穩定性進行沉降觀測。
根據建築物沉降觀測的技術要求,並結合場地的特點,在該建築的公路對面,距離該建築物80米左右的三座修建5年以上的建築物牆腳上,布設了3個通視良好的牆腳水準點,作為該建築物沉降觀測的基點,並依據水準測量的規范要求與遠離該項建築物的二等水準點進行聯測,以確保工作基準點的穩定性和精度要求。在該建築物的四角、沉降裂縫的兩側以及每隔三個樁柱處共埋設12個固定觀測點。
本沉降觀測遵循「五定」原則,採用Ni007自動水平儀配合2米因瓦尺進行二級觀測。
對於二級而言,絕對沉降的觀測中誤差,可按低、中、高壓縮性地基土的類別,分別選±0.5mm、±1.0mm、±2.5mm。差異沉降觀測中誤差,應小於允許變形值的1/10~1/20,即差異沉降觀測精度應根據建築物的允許沉降值來決定。
即該建築物兩沉降點距離L=12m,按變形允許值S=0.002×12/20=1.2mm,沉降量觀測允許中誤差M中=1.2×1/2=0.6mm。
將觀測結果整理如表2:
在整個觀測過程中,建築物沉降量、差異沉降量較小,最後一次沉降速率為0.02mm/d°,沉降速率值小於規范規定的穩定階段標准,因此,認為該建築物的沉降進入穩定階段。
為確保沉降觀測的精度,對二級沉降觀測的一些限差要求應作適當的提高,具體如下:
第一,基、輔分劃讀數差為±0.3mm;
第二,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為±0.4mm;
第三,附合或環閉合差為±0.5mm,n為測站數。
經多年的實踐,上述指標是可以滿足的。

四、幾點體會
第一,在施工期間沉降觀測次數安排不合理,會導致觀測成果不能准確反映沉降曲線的細部變化,因此,施工期間較大荷重增加前後,如基礎澆築、回填土、安裝柱子、結構每完成i層、設備安裝、設備運轉、工業爐砌築期間、煙囪每增加15m左右等,均應進行觀測;當基礎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圍大量積水及暴雨後,周圍大量挖土方等,均應進行觀測。
第二,由於現行規范對施工單位施工過程的沉降觀測要求不明朗,這對施工單位在建築物沉降觀測精度選擇隨意性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關繫到沉降觀測成敗。對沉降觀測精度選擇要以既能適合工程特性的需要,又不造成無謂的浪費為原則。本人認為一般高層及重要的建(構)築物在首次觀測過程中,適用精密儀器的設備(高級水準儀、銦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準測量方法,採用放大率倍數較大的S2或S3水準儀進行觀測,也可以測出較理想的結果。
第三,在沉降觀測過程中,當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不是單邊下行光滑曲線,而是起伏狀現象時,這就要分析原因,進行修正。如果第二次觀測出現回升,而以後各次觀測又逐漸下降,可能是首次觀測精度過低,若回升超過5mm時,第一次觀測作廢,若回升在5mm內,應將第二次與第一次的標高調整一致;如果曲線在某點突然回升,可能是觀測點被碰動所致,因此,取相鄰另一觀測點的相同期間沉降量作為被碰觀測點之沉降量;如果曲線自某點起漸漸回升,一般是基點下沉所致,因此,必須通過與高級水準點符合測量,確定基點的下沉量

⑵ 大型機械設備的振動用什麼方法檢測,能准確測出來

振動一般可以用以下三個單位表示:mm、mm/s、mm/(s^2)。 mm振動位移:一般用於專低轉速機械的振動評定;屬 7絲就是70um,是振動位移值。 mm/s振動速度:一般用於中速轉動機械的振動評定;一般採用10~1KHz范圍內的均方根值,也就是說的振動烈度。 mm/(s^2)振動加速度:一般用於高速轉動機械的振動評定。 mm/s也不是mm和s去和設備轉動中的位移和時間掛鉤,只是速度的單位,說的是轉動造成的設備振動速度的大小。同樣的mm/(s^2)說的是振動的加速度的大小。工程實用的速度是速度的有效值,表徵的是振動的能量,加速度是用的峰值,表徵振動中沖擊力的大小一般採用振動速度:mm/s,一般讀取的值是最大值,因為只有最大值才是需要控制的值。

⑶ 沉降、偏移測量

工程測量方面的~

建築物
沉降、偏移觀測需要測量經驗噢~

一、沉降觀測的實施
(一)工作基點和觀測點標志的布設
工作基點(以下簡稱基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應根據工程的沉降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測方案應根據工程的布局特點、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依據工作經驗,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設三個基點,且與建築物相距50m至100m間的范圍為宜。基點可利用已有的、穩定性好的埋石點和牆腳水準點,也可以在該區域內基礎穩定、修建時間長的建築物上設置牆腳水準點。若區域內不具備上述條件,則可按相應要求,選在隱蔽性好且通視良好、確保安全的地方埋設基點。所布設的基點,在未確定其穩定性前,嚴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測定基點間的高差,以判定它們之間是否相對穩定,並且基點要定期與遠離建築物的高等級水準點聯測,以檢核其本身的穩定性。
沉降觀測點應依據建築物的形狀、結構、地質條件、樁形等因素綜合考慮,布設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築物沉降變化的地點。一般布設在建築物四角、差異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質條件有明顯不同的區段以及沉降裂縫的兩側。埋設時注意觀測點與建築物的聯結要牢靠,使得觀測點的變化能真正反映建築物的變化情況。並根據建築物的平面設計圖紙繪制沉降觀測點布點圖,以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工作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要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二)沉降觀測的周期及施測過程
沉降觀測的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從而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結果。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一般認為建築在砂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築在粘土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只是整個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變化的。根據工作經驗,在施工階段,觀測的頻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確定觀測周期,或按層數、荷載的增加確定觀測周期,觀測周期具體應視施工過程中地基與加荷而定。如暫時停工時,在停工時和重新開工時均應各觀測一次,以便檢驗停工期間建築物沉降變化情況,為重新開工後沉降觀測的方式、次數是否應調整作判斷依據。在竣工後,觀測的頻率可以少些,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根據編制的沉降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層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方可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比較觀測結果,若同一觀測點間的高差不超過±0.5mm時,我們即可認為首次觀測的數據是可靠的。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樁、基坑開挖以及基礎完工後,上部不斷加層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時,必須記載每次觀測的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出)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每周觀測
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出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現變化量異常時,應立即通知委託方,為其採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另者,不同周期的觀測應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基點和被觀測物上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能保證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主觀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能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結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二、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沒有特別要求的情況下,左一般性的高層建構築物施工過程中,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
第一,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h=∑a-∑b≤1.0,n表示測站數;
第二,前後視距≤30m;
第三,前後視距差≤1.0m;
第四,前後視距累積差≤3.0m;
第五,沉降觀測點相對於後視點的高差容差:≤1.0mm。

三、工程實例
下面結合工程實例介紹建築物沉降觀測的實施:
某兩幢長分別為24米、寬12米直線連接的連體框架結構的9層建築物(沒有地下層),該建築物的南面是街道,樁柱離路沿9米,其餘三側均是舊建築物,且與該建築物相距10米左右,該建築物的地基為砂土和中低壓縮性粘土。為保證該建築物在施工、使用和運行中的安全,以及為建築物的設計、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資料,對該建築物的穩定性進行沉降觀測。
根據建築物沉降觀測的技術要求,並結合場地的特點,在該建築的公路對面,距離該建築物80米左右的三座修建5年以上的建築物牆腳上,布設了3個通視良好的牆腳水準點,作為該建築物沉降觀測的基點,並依據水準測量的規范要求與遠離該項建築物的二等水準點進行聯測,以確保工作基準點的穩定性和精度要求。在該建築物的四角、沉降裂縫的兩側以及每隔三個樁柱處共埋設12個固定觀測點。
本沉降觀測遵循「五定」原則,採用Ni007自動水平儀配合2米因瓦尺進行二級觀測。
對於二級而言,絕對沉降的觀測中誤差,可按低、中、高壓縮性地基土的類別,分別選±0.5mm、±1.0mm、±2.5mm。差異沉降觀測中誤差,應小於允許變形值的1/10~1/20,即差異沉降觀測精度應根據建築物的允許沉降值來決定。
即該建築物兩沉降點距離L=12m,按變形允許值S=0.002×12/20=1.2mm,沉降量觀測允許中誤差M中=1.2×1/2=0.6mm。
將觀測結果整理如表2:
在整個觀測過程中,建築物沉降量、差異沉降量較小,最後一次沉降速率為0.02mm/d°,沉降速率值小於規范規定的穩定階段標准,因此,認為該建築物的沉降進入穩定階段。
為確保沉降觀測的精度,對二級沉降觀測的一些限差要求應作適當的提高,具體如下:
第一,基、輔分劃讀數差為±0.3mm;
第二,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為±0.4mm;
第三,附合或環閉合差為±0.5mm,n為測站數。
經多年的實踐,上述指標是可以滿足的。

四、幾點體會
第一,在施工期間沉降觀測次數安排不合理,會導致觀測成果不能准確反映沉降曲線的細部變化,因此,施工期間較大荷重增加前後,如基礎澆築、回填土、安裝柱子、結構每完成i層、設備安裝、設備運轉、工業爐砌築期間、煙囪每增加15m左右等,均應進行觀測;當基礎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圍大量積水及暴雨後,周圍大量挖土方等,均應進行觀測。
第二,由於現行規范對施工單位施工過程的沉降觀測要求不明朗,這對施工單位在建築物沉降觀測精度選擇隨意性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關繫到沉降觀測成敗。對沉降觀測精度選擇要以既能適合工程特性的需要,又不造成無謂的浪費為原則。本人認為一般高層及重要的建(構)築物在首次觀測過程中,適用精密儀器的設備(高級水準儀、銦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準測量方法,採用放大率倍數較大的S2或S3水準儀進行觀測,也可以測出較理想的結果。
第三,在沉降觀測過程中,當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不是單邊下行光滑曲線,而是起伏狀現象時,這就要分析原因,進行修正。如果第二次觀測出現回升,而以後各次觀測又逐漸下降,可能是首次觀測精度過低,若回升超過5mm時,第一次觀測作廢,若回升在5mm內,應將第二次與第一次的標高調整一致;如果曲線在某點突然回升,可能是觀測點被碰動所致,因此,取相鄰另一觀測點的相同期間沉降量作為被碰觀測點之沉降量;如果曲線自某點起漸漸回升,一般是基點下沉所致,因此,必須通過與高級水準點符合測量,確定基點的下沉量。

再補充個偏移值吧

當建築物、構築物受到不均勻沉降或其它外力影響時,往往會產生傾斜。測量建築物、構築物傾斜率隨時間而變化的工作叫傾斜觀測。一般在建築物立面上設置上下兩個觀測標志,上標志通常為建築物、構築物中心線或其牆、柱等的頂部點,下標志為與上標志相應的底部點,它們的高差為h,測出上標志與下標志間的水平距離D,則兩標志的傾斜率i為
i=D/h

⑷ 沉降觀測測量步驟

1、設置水準基點和觀測點

基點設置以保證其穩定可靠為原則,宜設置在基岩上,或設置在壓縮性較低的土層上。水準基點的位置,宜靠近觀測對象,但必須在建築物所產生的壓力影響范圍外。觀測點的布置,應能全面反映建築的變形並結合地質情況確定,數量不宜少於6個點。

(4)大型設備沉降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1、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

沉降觀測的測量精度等級採用Ⅱ級水準測量。視線長度宜為20-30米,視線高度不宜低於0.5米,宜採用閉合法消除誤差。

2、沉降觀測的穩定標准:

穩定標准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觀測工程,或最後三次觀測中每次沉降量均不大於2√2倍測量中誤差,則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二、三級多層建築以0.04mm/d,高層和一級建築以0.01mm/d為穩定標准。若施工過程中沉降大於2.0mm/d則應採取有效措施。

參考資料:沉降測試 網路

⑸ 為什麼要在窯、磨等大型設備的基礎上設置沉降觀測點

窯、磨等大型水泥設備的基礎都是直接落在地面上,在設計其基礎的大小時,雖然已經充分考慮了設備重量、動載荷及地耐力,但在運轉後,動載荷的變化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設備與其傳動設備不能由一個整體的混凝土基礎所支撐。
另外,凡是建築物及設備坐落在基礎上以後,各基礎都會有沉降,只是這種沉降需要均勻等量,保證建築物不會開裂,設備的傳動中心線也不會偏移。但是,一個多個獨立基礎支撐的設備很難保證這種沉降一定是均勻的。
因此,在每個混凝土基礎的地面以上部分設置觀測沉降的明顯標志是必須的,而且這種標志應當預埋在混凝土的表面上,成為永久標志用於觀測。與此同時,生產單位應該建立對其定期觀測的制度,遺憾的是,目前已投產的生產線,由於土建、安裝施工各方,包括業主的疏忽,在混凝土澆灌時沒有預埋這個標志。凡是遺漏此項工作的基礎,為了保證這些主機運轉的長治久安,應該盡快用風植入沉降標志,並測出相對標高記錄。如果時間拖得越久,測量結果越發遠離開始的基準。
信息來源於:www.gyxxjx.com

⑹ 建築物沉降觀測方法

一、沉降觀測的實施
(一)工作基點和觀測點標志的布設
工作基點(以下簡稱基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應根據工程的沉降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測方案應根據工程的布局特點、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依據工作經驗,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設三個基點,且與建築物相距50m至100m間的范圍為宜。基點可利用已有的、穩定性好的埋石點和牆腳水準點,也可以在該區域內基礎穩定、修建時間長的建築物上設置牆腳水準點。若區域內不具備上述條件,則可按相應要求,選在隱蔽性好且通視良好、確保安全的地方埋設基點。所布設的基點,在未確定其穩定性前,嚴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測定基點間的高差,以判定它們之間是否相對穩定,並且基點要定期與遠離建築物的高等級水準點聯測,以檢核其本身的穩定性。
沉降觀測點應依據建築物的形狀、結構、地質條件、樁形等因素綜合考慮,布設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築物沉降變化的地點。一般布設在建築物四角、差異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質條件有明顯不同的區段以及沉降裂縫的兩側。埋設時注意觀測點與建築物的聯結要牢靠,使得觀測點的變化能真正反映建築物的變化情況。並根據建築物的平面設計圖紙繪制沉降觀測點布點圖,以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工作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要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二)沉降觀測的周期及施測過程
沉降觀測的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從而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結果。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一般認為建築在砂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築在粘土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只是整個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變化的。根據工作經驗,在施工階段,觀測的頻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確定觀測周期,或按層數、荷載的增加確定觀測周期,觀測周期具體應視施工過程中地基與加荷而定。如暫時停工時,在停工時和重新開工時均應各觀測一次,以便檢驗停工期間建築物沉降變化情況,為重新開工後沉降觀測的方式、次數是否應調整作判斷依據。在竣工後,觀測的頻率可以少些,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根據編制的沉降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層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方可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比較觀測結果,若同一觀測點間的高差不超過±0.5mm時,我們即可認為首次觀測的數據是可靠的。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樁、基坑開挖以及基礎完工後,上部不斷加層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時,必須記載每次觀測的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出)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每周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出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現變化量異常時,應立即通知委託方,為其採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另者,不同周期的觀測應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基點和被觀測物上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能保證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主觀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能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結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⑺ 大型設備基礎為什麼要做沉降預壓試驗

一般大型設備的基建對基礎的實際壓縮性狀不能計算的100%准確,所以必須要做沉降預壓試驗,用於修正基礎的誤差,防止設備正式運轉後出現沉降,不能達到生產標准。

⑻ 為什麼要在窯、磨等大型設備的基礎上設置沉降觀測點求解

窯、磨等大型水泥設備的基礎都是直接落在地面上,在設計其基礎的大小時,雖然已經充分考慮了設備重量、動載荷及地耐力,但在運轉後,動載荷的變化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設備與其傳動設備不能由一個整體的混凝土基礎所支撐。
另外,凡是建築物及設備坐落在基礎上以後,各基礎都會有沉降,只是這種沉降需要均勻等量,保證建築物不會開裂,設備的傳動中心線也不會偏移。但是,一個多個獨立基礎支撐的設備很難保證這種沉降一定是均勻的。
因此,在每個混凝土基礎的地面以上部分設置觀測沉降的明顯標志是必須的,而且這種標志應當預埋在混凝土的表面上,成為永久標志用於觀測。與此同時,生產單位應該建立對其定期觀測的制度,遺憾的是,目前已投產的生產線,由於土建、安裝施工各方,包括業主的疏忽,在混凝土澆灌時沒有預埋這個標志。凡是遺漏此項工作的基礎,為了保證這些主機運轉的長治久安,應該盡快用風植入沉降標志,並測出相對標高記錄。如果時間拖得越久,測量結果越發遠離開始的基準。

⑼ 目前沉降觀測都採用什麼技術和方法

1、建築物施工階段的觀測:

在建築物一層澆注完後,埋設好沉降觀測標,並進行初次觀測。之後每上一層荷載觀測一次直至主體封頂,填充牆完成後觀測一次,樓層按16層計,共17次。

2、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

建築物竣工後半年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以後每隔4~6個月觀測一次,直至建築物沉降穩定,預計共觀測3次。

當建築物出現下沉、上浮,不均勻沉降比較嚴重,或裂縫發展迅速,應每日或數日連續觀測。

3、建築物沉降穩定標准

地基變形沉降的穩定標准應由沉降量~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建築物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本工程取值為0.04mm/d。

六、 使用的儀器和人員組成

使用的儀器:本次沉降觀測使用蘇光DSZ2/FS1型水準儀(帶測微器),測量精度達±0.4mm/km,精確讀數至0.1mm,估讀至0.01mm。水準尺使用2.0m銦鋼尺。

人員組成:成立沉降觀測組,成員包括技術負責人一人,項目負責人一人,觀測人員二人。

七、 監測資料和報告

1、觀測結果應於當日整理完畢,並及時將成果報交給甲方、監理和施工單位,若發現觀測結果出現異常時,及時通知甲方、監理和施工單位。如出現建築物差異沉降超過1/1000L(L為相鄰兩沉降點之間距),必須立即報警:

2、觀測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下列成果:(1)建築物竣工後一周內向業主提交恆達嘉園竣工沉降監測報告,內容包括:沉降觀測成果表;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v-t-s(沉降速率、時間、沉降量)曲線圖;沉降觀測分析報告。(2)沉降觀測工作全部結束後一周內向業主提交恆達嘉園沉降監測報告,內容包括:沉降觀測成果表;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v-t-s(沉降速率、時間、沉降量)曲線圖;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⑽ 地鐵如何實施沉降監測,如果發生沉降如何實時監測的

沉降觀測即根據建築物設置的觀測點與固定(永久性水準點)的測點進行觀測,測其沉降程度用數據表達,凡三層以上建築、構築物設計要求設置觀測點,人工、土地基(砂基礎)等,均應設置沉陷觀測,施工中應按期或按層進度進行觀測和記錄直至竣工。隨著工業與民用建築業的發展,各種復雜而大型的工程建築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築物的興建,改變了地面原有的狀態,並且對於建築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這就必然會引起地基及周圍地層的變形。為了保證建(構)築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建(構)築物的安全性,並為以後的勘察設計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建(構)築物沉降觀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顯。現行規范也規定,高層建築物、高聳構築物、重要古建築物及連續生產設施基礎、動力設備基礎、滑坡監測等均要進行沉降觀測。特別在高層建築物施工過程中,應用沉降觀測加強過程監控,指導合理的施工工序,預防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均勻沉降,及時反饋信息,為勘察設計施工部門提供詳盡的一手資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築物主體結構的破壞或產生影響結構使用功能的裂縫,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沉降觀測記錄的內容為:工程名稱、不同觀測日期和不同工程狀態下根據水準點測量得出的每個觀測點高程與其逐步沉降量的記錄。
1)沉降觀測的儀器及方法
沉降觀測宜採用精密水準儀及銅水準尺進行,在缺乏上述儀器時,也可採用精密的工程水準儀(帶有符合水準器)和刻度精確的水準尺進行。觀察時應使用固定的測量工具,人員也宜固定。每次觀察均需採用環形閉合方法或往返閉合方法當場進行檢查。同一觀察點的兩次觀測差不得大於1mm,水準測量應採用閉合法進行。
採用二等水準測量應符合±0.3√n(mm)的要求;
採用三等水準測量應符合±0.6√n(mm)的要求。
(n為水準測量過程中水準儀安設的次數)
2)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
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應按設計要求,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固後及時進行。民用建築每加高一層應觀測一次,工業建築應在不同荷載階段分別進行觀測;施工單位在施工期內進行的沉降觀測,不得少於4次。建築物和構築物全部竣工後的觀測次數,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至下沉穩定(由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判定)為止。觀測期限一般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當建築物和構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1次的連續觀測,同時應對裂縫進行觀測。
建築物的裂縫觀測,應在裂縫上設置可靠的觀測標志(如石膏條等),觀測後應繪制詳圖,畫出裂縫的位置、形狀和尺寸,並註明日期和編號。必要時應對裂縫照相。裂縫寬度可用刻度放大鏡觀測。
3)其他
觀測點編號一欄內各測點的編號應與沉降觀測示意圖中的編號一致。
工程狀態:
對一般民用建築以某層樓面(或標高)為狀態標志;對工業建築以不同荷載階段為狀態標志。
每次沉降觀測,應檢查每一次觀測用相鄰觀測點間的沉降量及累計沉降量。如果沉降過大或沉降不均勻,應及時採取措施。

閱讀全文

與大型設備沉降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