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加工製造 > 哲學的角度討論機械工程專業

哲學的角度討論機械工程專業

發布時間:2021-04-15 16:43:36

Ⅰ 哲學論題:人可不可能進化到機械態 從純哲學角度分析 提示:最好結合進化論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哲學

什麼叫「機械態」?機器人是「人造人」,而且不是用大自然給的「天然工具」製造的,而是用「人造工具」製造的。簡單說,我們是父母生的不假,但這也就是說我們是大自然生的,所謂進化也是按自然法則進行的——就是說,肯定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我們自己身上先看出進化跡象,還是到我們產下的後代才能看出進化跡象?這與所謂「機械態」顯然不是一回事。
自然界「機械態」的物種一定是無生命的,而且所謂「機械態」連化學反應、物理反應維持作用的情況都不該有,那就只能存在於基本粒子之間了——基本粒子是什麼物種?回到基本粒子,這是進化嗎?
機器人本質上是機器,是人類製造的產品和工具,所謂師法自然,所謂巧奪天工,按照大自然造化的最高成就人本身的樣式來製造,那「機械態」一定不是最高級的,不用人本身的生殖器官交配生產而造出和我們一樣的傢伙才是人類的終極產品——但那樣問題可就大了,因為那是不能作為工具使用的,因為它該有和我們一樣的人權的!人類目前離這樣的兩難選擇還很遠,但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生產工具發展的趨勢一定是沖著明顯的窘境去。哲學上怎樣看這個問題?這是個道德倫理—意識形態與科學技術—生產力的關系問題,它有一系列中介,但基本理解應該是人類道德倫理和意識形態會適應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而作出相應調整,問題症結在於生產工具是否享有自由、民主、人權!
回顧歷史,勞動者在許多歷史時期實際上也都不過是這樣的生產工具而已,也許會奴隸制重現?也許會出現生產工具解放運動?這個問題太難了,我今天只能提出問題,也許要等歷史回聲來回答。

Ⅱ 從哲學的角度談理想

理想是以現實為客觀依據,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展望,但是實現它需要靠艱苦奮斗。

Ⅲ 如果想從機械的角度研究生物,有沒有適合學習的專業

如果是把生物當機械研究,要學生物物理學,仿生學,合成生物學(這個最牛,不過應該去國外比較好)
如果是只是機械學科的結合,就是醫療器械,生物儀器,生物工程機械

合成生物學
據自組織系統結構理論- 泛進化論(structurity, structure theory, pan-evolution theory),從實
證到綜合(synthetic )探討天然與人工進化的生物系統理論,闡述了結構整合(integrative)、調適穩態與建構(constructive)層級等規律;因此,系統(systems)生物學也稱為「整合(integrative biology)生物學」,合成(synthetic)生物學又叫「建構生物學(constructive biology)」(Zeng BJ.中譯)。系統與合成生物學的系統結構、發生動力與磚塊建構、工程設計等基於結構理論原理,從電腦技術的系統科學理論到遺傳工程的系統科學方法,是將物理科學、工程技術原理與方法貫徹到細胞、遺傳機器與細胞通訊技術等納米層次的生物分子系統分析與設 計。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也可翻譯成綜合生物學,即綜合集成,「synthetic」在不同地方翻譯成不同中文,比如綜合哲學(synthetic philosophy)、「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綜合(synthetic)醫學(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 - 中科院曾邦哲1999年建於德國,探討生物系統分析學「biosystem analysis」與人工生物系統「artificial biosystem」,包括實驗、計算、系統、工程研究與應用),同時也被歸屬為人工生物系統研究的系統生物工程技術范疇,包括生物反應器與生物計算機開發。
有人估計,到2015年,有五分之一的化學工業(價值一萬八點零零零億美元)可以依賴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藉由設計組裝生物元件與系統,來測試基因體(genosome)運作的規則,或使生物體執行新的功能,在生醫制葯、能源環保等層面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微軟公布了資訊產業10 年後的預測短片,讓人們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然而,你能想像10 年或20 年後的生物學與生物科技又會是什麼面貌嗎,合成生物學(shythetic biology),目前正描繪未來的一切無限可能。
1994年中科院曾邦哲發表系統生物工程的基因組藍圖設計與生物機器裝配、生物分子電腦與細胞仿生工程等仿生學與基因工程的整合概念,1999年曾邦哲用「genomic intelligence」表述可人工編制基因組程序和設計細胞內分子電路系統的「artificial biosystem」概念圖,以之區別於「artificial life」,從而正式提出計算機學和仿生學、轉基因工程的細胞分子機器的設計與裝配研究。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編輯比艾羅(David Biello)曾經用過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合成生物學:如果將生命比作電腦,那麼,由許多核酸組成的程式碼——基因體,就是生命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合成生物學想做的就是,透過創造或改寫基因組,讓生命表現出預期的行為,執行預定的工作。然而,有時候我們會把生命的程式寫「壞」了,就像你把電腦的作業系統弄壞了一樣;電腦會因此開不了機,而生命機器也會因此不正常或是死亡。藉由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的過程,累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人們就會漸漸了解生命程式的規則與語法,進而掌握撰寫生命藍圖的法則。
為了控制生命機器的行為表現,我們需要將控制邏輯寫到生命的作業系統——基因體之中。控制邏輯是工程學(engineering)的專業領域,因此合成生物學必須結合工程學與生物學等學門,為一跨領域的研究學門。能與合成生物學結合的領域包括: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工程、資訊科學、統計學、系統生物學、電機電子工程等。
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工程是合成生物學的根基,因為必須透過剪接DNA,才能寫出所需要的作業系統;資訊科學、統計學與系統生物學,專精於生物資料的收集、分析與模擬;電機電子工程則是負責控制邏輯迴路的設計。合成生物學的目標是透過創造或修改基因組的過程,去了解生命運作的法則,並導入抽象化(abstraction)、標准化(standardization)等工程概念,以進行系統化設計與開發相關應用。

Ⅳ 哲學上的機械論是什麼意思

機械論,Mechanism,一種在近代科學發展中有著高度影響的自然哲學。在它最早和最簡單的階段,這個理論使自然完全類似於一台機器——甚至基本上就是一部像齒輪或 滑輪一樣的裝置。盡管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鼓勵了人們把世界當作一個有著內在聯系的整體來看待,但卻證明不適於用以說明活著的 有機物及其關系。機械論的一個較為復雜和持久的形式是,它把整個自然都解釋成一個在運動中的、完全受制於物理學和化學規律的 客觀存在的體系。很多 哲學家和生態學家認為,這種推理是過分「簡化」了,盡管那些被省去的部分經常也難以說得清楚。
馬克思主義中的機械論又叫 機械唯物主義。是一種 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因通常以「機械」比喻固執死板的公式,故稱。表現為否認事物的特點和發展,把不同時間、地點和性質的事物混為一談,用一種自以為不可改變的公式到處硬套。 毛澤東談到戰爭時說:「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第166頁)機械論又表現為片面地把事物的某一側面誇大為全體,例如只看到武器、不看到人力的唯武器論,也是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引論中批判「機械論」時說:「把自然的事物和過程孤立起來,撇開廣泛的總的聯系去進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們看作運動的東西,而是看作靜止的東西;不是看做本質上變化著的東西,而是看作永恆不變的東西;不是看做活的東西,而是看作死的東西。這種考察事物的方法被 培根和洛克從自然科學中移到 哲學中以後,就成了最近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雖然在相當廣泛的、各依對象的性質而大小不同的領域中是正當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遲早要達到一個界限,一超過這個界限,它就要變成片面的、狹隘的、抽象的,並且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因為它看到一個一個的事物,忘了它們互相間的聯系;看到它們的存在,忘了它們的產生和消失;看到它們的靜止,忘了它們的運動;因為它們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Ⅳ 如何從哲學視角看社會分工和科技專業化的利弊

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矛盾分析法,堅持一分為二,兩分法以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社會分工與科技專業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與結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增加財富的方式只能是擴大生產性勞動的規模和效率,這就必須發展社會分工和專業技術。
通過經濟的市場化和不同部門之間的自由交易,促進了組織創新和技術進步,引發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計劃體制是經濟管理體制的主體.計劃體制改革,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和未來,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這里,想著重談談發展社會分工和改革計劃體制的問題. 計劃體制改革要著眼於發展社會分工社會分工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能不能顯著提高,這是檢驗計劃體制改革成功的方法。
其實中國古代哲學家們在社會分工影響人性這一問題上做出了廣泛的討論,他們肯定從事讀書、農耕勞動等職業有利於保持人們的善良本性,而當官、做工匠、從商則給人性帶來負面的影響.同時他們還看到社會分工對人性影響的相對性,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人性的可塑性和個人修養也是影響人性的重要因素.

Ⅵ 是怎麼回答的 要用哲學的角度來看

其實絕對的虛無是不存在的.若規定宇宙的誕生之前是一片虛無,沒有人類,沒有思想,沒有萬物.一切皆為虛無,但是你不要認為這就是絕對的虛無,不,你錯了,絕對的虛無也是一種信息,既然是一種信息,那它就一定是存在的,那它就一定是有了,那麼絕對的虛無就不在是虛無了,不是嗎?這就是矛盾,絕對的矛盾.事物因矛盾而產生變化與發展.宇宙誕生之前是虛無的,但它又做為一種信息而存在著,這就從無變成了有,或者更形象的說,從0-->1,於是化生為萬物

Ⅶ 從哲學角度分析一下人與機器的區別,答案要全面、專業

第一,從二者的物質承擔者來看,人類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在生理基礎上的心理過程,是有人類的情感,直覺,想像,猜測等心理活動所構成的精神世界。機器思維是人們利用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電器元件和線路組成的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並用軟體方法等模擬人的思維活動。機器思維不是人類的精神活動,而是純屬無意識的機械的物理的過程。
第二,從二者在物質世界的地位來看,人類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人在行動時要考慮到由此引起的這樣的或那樣的後果。機器思維,人工智慧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並不探求任務本身的社會意義,不考慮到社會後果。
第三,人工只能沒有人類意識特有的能動的創造能力。電腦儲存的信息量很大,但是他自己不會主動提出問題,而且他對問題的解決是機械的,只有逐一查對了一切可能途徑之後才找到正確的答案。人類思維能夠主動提出問題,進行發明創造。人類記憶也有一個不同於機械裝置的按意義去進行記憶的系統,無需回憶全部的信息就可以找出所需要的答案。
第四,電腦必須接受人的指令才能工作。電腦以它驚人的記憶力,運算速度,邏輯判斷能力,可以代替甚至超過人類的部分思維能力。但是,電腦只有接受人腦的指令,必須有人預先把思維的過程加以形式化和符號化,以一定的信息輸入電腦它才能工作。二者的順序總是人類的思維在前,電腦的功能在後。可見,思維模擬並非思維本身,人工只能絕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腦的只能。
綜上可見,模擬思維不可能超越被模擬的真正的思維。人類把「聰明」賦予只能機器,智能機器又使人類更加聰明。人類統計器的關系永遠是製造與被製造,支配與被支配,使用與被使用的關系,而不是相反。認為思維機器將會完全取代人腦甚至統治人類社會的觀點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Ⅷ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回答,不是這個專業的不要說話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歸根到底是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兩種形式。

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是辯證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物質貢獻。人們創造的精神產品以及為社會貢獻的思想境界、勞動態度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社會的影響尤為深刻,能夠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起到持久的激勵作用,如果能為社會群眾所具備,轉化為群體意識,乃至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對社會將產生無法估量的物質力量。

在把握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的關系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⒈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特別要重視精神方面的貢獻。

⑴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本保障。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總是取決於一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增長;社會要滿足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必須首先把這些財富創造出來。為此,就要求社會成員既創造出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要創造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精神財富。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只有質的區別,沒有大小之分,社會發展是由兩者共同推動的。

⑵物質貢獻是有形的,容易被人們看到,不易被忽視;但精神貢獻是無形的,在評價人生價值時,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精神方面表現出來的崇高境界,甚至把物質貢獻作為唯一尺度來衡量人生價值,這是不妥的。

⑶精神方面的貢獻,尤其是優秀人物的高尚思想道德對社會的影響尤為深刻久遠,對社會的進步具有特殊意義和無法估量的價值。

⒉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物質貢獻。這是因為,先進的事跡、高尚的情操能夠教育和激勵有志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努力,開拓進取,創造出比先進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質貢獻。在社會生活中,一些英雄人物在他人生命危在旦夕、國家財產面臨威脅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有的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從這些英雄本人來看,他們也許沒有為社會作出更多的物質貢獻,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境界激勵了廣大有志者,促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努力,因而也就創造了比個人更多的物質財富。「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之一的「微塵」,起初只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但他慷慨解囊扶貧濟困的無私奉獻精神卻影響了更多的人以「微塵」的名義奉獻愛心,使「微塵」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同時也激勵了青島甚至全國勞動者以更加努力的工作來回報社會、奉獻社會。這正是精神力量的體現。

⒊個人對社會的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是因人而異的。在人類文明史上,一部分人主要是在物質財富的創造方面做出了貢獻;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在精神財富的創造方面做出了貢獻;還有許多人既明顯創造了物質財富,又突出地創造了精神財富,他們的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都很大。「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的霍英東先生,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在為社會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以自己「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的財富觀給世人以深刻久遠啟迪。

Ⅸ Who am I 請用哲學的角度專業的回答。

這是西方的一個哲學命題。耶穌說:「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的。 因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大概是從這句話 衍生而來的

1、我是誰
我的理解是,我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
但我認為這是二元論提出的假問題,並不存在所謂物質或者意識,他們其實都是統一於一種,用中國傳統語言「道」。這是一元論的觀點。
2、我從哪裡來
按照《老子》中的說法,道來自無。但無有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呢?何況康德一定認為,無是不能生出有的。無應該不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態,而是一片混沌,一種無次序的存在。而道是一種有次序的存在,那為什麼無序會產生有序,現在最好按照進化論的觀點,認為是偶然造成的。
3、我要到哪裡去
有序的誕生的目的是什麼?這也就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都知道人最終都會死,而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存在彼岸世界,那麼生存意義的問題就必須找到另一個答案。這一點,我信奉的是尼採的永恆輪回。注意,這不是佛教的那種輪回,佛教的輪回源於對生命的同情,而永恆輪回源於對生命的熱愛。

Ⅹ 如何從哲學視角看社會分工和科技專業化的利與弊

如何從哲學視角看社會分工和科技專業化的利與弊,這個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多看一些知識。

閱讀全文

與哲學的角度討論機械工程專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