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設備 > 蘇聯歸還機器設備

蘇聯歸還機器設備

發布時間:2021-05-13 14:39:45

⑴ 蘇聯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為什麼又撤回蘇聯專家和設備

1957年10月中蘇兩國簽署了新的防務技術協議。這項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協助中國開發原子彈。具體內容包括蘇聯同意協助中國發展原子彈。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圖紙技術資料。蘇聯派有關專家來華開展研製工作。但是好景不長,赫魯曉夫為了討好美國在1959年訪問美國前夕向中共中央發來一封信改變了原來定義的承諾。英國禁止談判核武器協議談判,他在信中說蘇聯正與美國、英國進行禁止試驗核武器協議談判,為了避免談判受到影響不利於達成協議,蘇聯政府決定兩年內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赫魯曉夫從美國回來後。宣揚所謂的戴維營精神,1960年7月16日,蘇聯徹底解除了這一協議。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雖然中國政府一再挽留,但赫魯曉夫的態度強硬,1960年8月23日將在我國的核工業系統中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回國。並且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中國人依靠自己的雙手也造出了核武器。

⑵ 蘇聯從東北運走多少財富

到抗戰末期,經過日軍多年的苦心經營,東北工業生產總量已經超出日本本土,東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基地。日本投降後,其在東北的工業,自然成為同盟國注意的目標。
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八年,如從"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抗日民主聯軍對日作戰算起,中國人民抗擊日本長達十四年之久。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所做出的民族犧牲最大,所作貢獻也最大。所有在華日本資產作為對華戰爭賠償費用,無論就公理,還是就法理而言,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一九四五年中蘇締結《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開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就明確指示中國代表宋子文:"關於東北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我國所有。以為倭寇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分,此應與蘇方切商或聲明者也。"斯大林當時對中國這一正當要求也表示"同情"。
抗戰結束後,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中國政府向美、蘇建議:凡屬日本及日本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發電廠、各種工廠、船隻、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為已讓予中國;凡屬同盟國約定歸還中國之任何中國或台灣領土,如有盟國軍隊駐扎,應採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敵人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於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復函表示,蘇聯完全理解中國對日本賠償問題的立場,具體辦法應由四強(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做出。
美國還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下旬宋子文訪問時,就表示支持中國的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見宋子文時說,"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
英法等同盟國對中國的正當要求也表贊成。
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並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都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斯大林雖在口頭上對中國以日本資產作為賠償的主張表示同情,但實際上他對東北的日本工業早就另有打算。
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他對羅斯福要求: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歸蘇聯,並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交代蘇聯為什麼要出兵中國東北。
這是他公開說出口的出兵東北的目的。還有沒說出口的目的就是把東北的日本資產全面佔有、重點摧毀,然後實行壟斷性的經濟合作。對後一目的,是後來蘇聯代表在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經濟合作談判時透露出來的。
所謂全面佔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布為紅軍的戰利品,由紅軍全面接收;重點摧毀,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機器設備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的需要;剩餘的部分一分為二,中蘇各占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的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美國)的勢力進入東北。
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摧毀。三個環節都服從於蘇聯國家安全的目的。
由於東北的輕重工業幾乎全為日本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
蘇軍佔領東北後,首先將這幾個壟斷組織的頭頭——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級經濟管理人員抓起來,拘留於長春寓所,嚴加看管;然後從他們口中索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讓他們證明,東北某某企業是為關東軍服務的,日本資本佔多大比例,以便為蘇軍將企業攫為戰利品提供"事實根據"。
把各種材料准備齊全之後,蘇軍當局於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強迫高崎建之助"將屬於滿業之各種事業移交於蘇聯"。
高崎表示,滿洲國既已解散,他作為滿業總裁,無權簽署這樣的文件。既然蘇聯要求移交,應由蘇聯下書面命令,不然,"將來中國方面必有異議"。
但蘇軍當局拒絕下書面命令,並說中國方面由蘇聯解決。
高崎經不起威脅利誘,於(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與其他管理人員聯署了以下文件:
"在滿業所轄之各公司,亦曾為關東軍之需要而工作,為其公司業務執行者之我輩,將我等對於全部財產之權利,移交與蘇聯。此等公司之財產包括其事業所、事務所、住宅及其他各種建築物。此等公司之名簿,及應交與蘇聯之事業所一覽表,一並附上。"
這樣,高崎等一夥非法簽署了移交文件,將由他統管的七十二種工業,以及一百五十種輔助工業作為軍事企業移交給紅軍。
蘇軍還讓高崎倒填日期,填為九月十七日。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長平島敏夫等也簽署了同樣的文件,做了同樣的移交。
在逼迫高崎等人進行移交期間,蘇方派出人數不等的武裝"代表"對各工廠一一實行接管。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民用工廠,而不是軍用工廠。但蘇聯認為,凡是為關東軍服務過的都是軍用工廠。因為誰也不能說關東軍不抽煙卷兒,不洗衣服,不點電燈,不住房子,不用瓦,而且日本工廠負責人還出具了證明,證明移交的所有工廠都是為關東軍服務的。
接著是拆運。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以讓高崎倒填的日期斷定,蘇軍拆運機器設備至遲是一九四五年九月下旬。所有被蘇聯認定為戰利品的工廠,都被蘇軍當局派兵把守,嚴禁外人進入。日本戰俘(特別是技術人員)是拆卸機器的主要承擔者,事後被押赴西伯利亞戰俘營做苦役。
他們把工廠里的機器和重型設備拆卸下來,裝進箱里,並拖拽到鐵路的起點。然後分海(大連)陸(向北經黑河,向西經滿洲里,向東經綏芬河)兩路運往蘇聯。蘇方人員接管各工廠後,則在蘇方技術人員指揮下有選擇、有計劃地進行。對工礦機器設備拆毀的程度,取決於工礦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蘇聯對其機器設備需要的程度。
例如,東北最大的鞍山鋼廠是東北的骨幹企業,摧毀該廠,便可癱瘓整個東北工業體系,因此蘇聯對其拆運也最為認真。由蘇軍中校柯剎羅夫指揮蘇俄技工八十名,工人及日俘共八千名,經四十餘日才拆運完畢。
又如,奉天飛機製造廠,月產高等教練機七十架(裝配),發動機一百台。後來為躲避美機轟炸,實行分散經營,設公主嶺和哈爾濱二廠。公主嶺月產高等教練機三十架,發動機一百台。哈爾濱月產高等戰斗機十架,發動機一百台。以上三廠全部機件均被蘇軍拆運而去。
所有的汽車製造廠的機部件也被拆運一空。拆運這些工廠的機器設備,破壞了東北的工業基礎,但滿足了蘇聯的需求。
東北水電和火電發電機,蘇聯也有需求,但蘇聯准備與中國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
整個拆運一直到一九四六年三月蘇聯最後撤軍時為止(實際上已無可再拆了)。
蘇聯也是被法西斯摧殘的國家,照理說它應對同樣被法西斯摧殘的國家中國充滿同情,可它為什麼如此野蠻地摧殘東北的工業呢?
駐東北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向國民政府駐蘇軍軍事代表團團長董彥平透露,蘇聯對東北之經濟"要求目的不在經濟而在國防"。也就是說,保證蘇聯的國防安全是它對東北一切經濟要求的核心。
長期以來斯大林對東北強大的工業體系懷有恐懼心理,用董彥平的話說,就是蘇聯對東北抱有"過分的安全感"。
抗戰期間,日本對蘇聯進行了兩次軍事挑釁,一次是哈桑湖事件,一次是諾門坎事件,日軍都是以東北做基地,發起挑釁的。斯大林對此不能不銘記在心。他認為,在靠近蘇聯力量最薄弱的遠東地區保留中國東北這樣一個龐大的軍事與工業生產基地,對蘇聯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而蘇軍佔領東北正是解除這一威脅的最好機會。所以日本一投降,駐東北蘇軍就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東北工礦、企業下手了。為了自身的安全,哪裡還顧得上中國的民族利益!(文/吳明)

⑶ 蘇聯人在東北掠奪了多少機器設備

蘇聯人攻佔國會大夏那個標記性的照片 那面紅旗都是兩塊桌布拼一塊從後方用飛機送來的…可想當時的前蘇聯為了戰爭 資源匱乏到什麼程度了

⑷ 蘇聯為何要拆走日本在東北的所有工業設施,後來卻又幫助中國完成工業化的基礎

拆走日本東北工業,實際把一些價值性比較高的機器設備掠走,以此促進自身的工業以及獲得利潤。
幫忙中國進行工業化,有中蘇合作的背影,讓中國強大起來幫助對抗美國。

⑸ 蘇聯解體時為何不把烏克蘭的武器設備帶走

這是當時各加盟共和國獨立出去時達成的協議

前蘇聯在各加盟共和國領土上設立的軍事基地都歸獨立後的加盟共和國所有 武器裝備也歸獨立後的加盟共和國所有 ,但某些特殊武器由雙方協商,確認分割比例,比如圖160,海盜旗轟炸機

但是核武器基本上都被俄羅斯繼承了,俄羅斯承諾為各國家提供核保護傘

為此,當時在烏克蘭留下了大量武器

⑹ 蘇聯解體時為何不把烏克蘭的武器設備都帶走留著對其利益不是一種隱患嗎

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解體的時候有一個分家協議,在誰家地盤上的東西就是誰的,所以,烏克蘭不會讓俄羅斯把他的東西搬走的。

⑺ 前蘇聯援助中國的老機械設備

十、山西省 太原市是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國家級老工業基地,五十年代蘇聯援建我國「156項」,就有11項在太原。 1.山西柴郵機廠 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一五」期間 ...十、山西省
太原市是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國家級老工業基地,五十年代蘇聯援建我國「156項」,就有11項在太原。

1.山西柴郵機廠

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一五」期間由蘇聯援建的156
項重點工程之一,隸屬於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兵工局,是國家150系列、大功率、高速柴郵機唯一生產廠。

2.太原第二熱電廠

籌建於1956年是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3.太原制葯廠

太原制葯廠是我國「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由前蘇聯援建而成。它曾與另外三家葯廠並稱為中國制葯業的「四大家族」。

4.山西潞安洗煤廠

5.大同鵝毛口立井

前身是一九五六年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鵝毛口二號井,當時由115地質勘查隊提出精查報告,北京煤礦設計隊設計,年生產能力150萬噸。後因中蘇關系變化和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下馬停建。

6.大同市焦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其前身曾是1956年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我公司地質儲量豐富,地質結構簡單,便於開采,現開採的一號井井田面積5.4平方公里,可采儲量9916.4萬噸,服務年限90年。尚未開採的二號井井田面積13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5億噸,儲量之多,居大同市地方煤礦之首,發展煤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公司生產石炭二迭紀煤,發熱量5400大卡左右,含硫0.3%以下,為優質動力煤。現年生產能力45萬噸,屬市中型重點優勢企業。

7.山西新華化工廠

創建於1956年,是「一五」期間蘇聯援助我國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隸屬於兵器工業總公司,北方化學工業總公司大型一類軍民結合型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防化器材生產和活性炭基地。

工廠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尖草坪工業區,佔地面積128.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9.43萬平方米,有固定資產萬元(原值),機械設背
2304台,現有職工總數5212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01人,管理人員376人,工廠下設十八分廠、一個研究所和一個計量測試中心,能夠獨立完成產品設計、模具加工、產品生產和計量檢測全部作業。

十一、江西省

江西建成的大吉山、西華山和巋美山三大鎢礦,為原蘇聯援助的156項項目之一。隨後以自力更生建設了20餘座國有鎢礦基地。

1.大吉山

2.西華山

3.巋美山三大鎢礦

十二、安徽省

1.淮南謝家集中央洗煤廠

西北部地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政府把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和其他限額以上項目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擺在了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內地。考慮到資源等因素,將鋼鐵企業、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化工企業等,選在礦產資源豐富及能源供應充足的中西部地區;將機械加工企業,設置在原材料生產基地附近。在最後投入施工的150
個項目中,包括民用企業106個,國防企業44個。在106個民用企業中,除50個布置在東北地區外,其餘絕大多數布置在中西部地區,即中部地區29個,西部地區21個;44個國防企業,除有些造船廠必須擺在海邊外、布置在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有35個。150個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96.1億元,其中東北投資87億元,占實際投資領的44.3%,其餘絕大多數資金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區,即中部地區64.6億元,佔32,9%;西部地區39,2億元,占
20%。106項民用企業在西部地區建設的21個項目中,能源項目有:銅川玉石凹立井、西安熱電站、烏魯木齊熱電站、酃縣熱電站、蘭州熱電站、成都熱電站、重慶電站、個舊電站;有色金屬項目有:雲南錫業公司、白銀有色金屬公司、東川礦務局、會澤鉛鋅礦;石郵化工企業有:蘭州煉郵廠、蘭州合成橡膠廠、蘭州氮肥廠;機械製造企業有:蘭州石郵機械廠、蘭州煉郵化工機械廠、西安高壓電瓷廠、西安開關整流器廠、西安絕緣材料廠、西安電力電窗容器廠。由於每一個重點建設項目還需要安排一系列其他配套項目,因此,「一五」時期對西部地區的大規模的投資,極大地改變了西部地區的落後面貌,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並且為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這其實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對西部地區的大規模開發。

十三、雲南省

1. 開遠電廠

裝機7萬千瓦的開遠電廠是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之一,是雲南第一座半自動化中型火力發電廠。

2.雲南錫業公司

3.東川礦務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家把東川銅礦列為"一五"期間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組織大規模的"萬人探礦"和基本建設。

4.會澤鉛鋅礦

5.個舊電站

十四、四川省

50年代初,中國與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簽訂一系列友好互助合作協定,蘇聯政府決定幫助中國新建、改建重點工程156項,其中安排在四川的有兩批
11項。第一批6項,1952年起陸續動工,1958年前後建成投產。第二批5項,1958年動工,後因中蘇發生分歧,蘇方中止合同,撤走專家,停止供應關鍵設背和技術資料,受援項目被迫調整方案,壓縮規模,延長工期,最遲樟辛1965年才建成投產。

1. 重慶發電廠

為國有大型一檔企業。始建於1952年,為當時蘇聯援助我國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54年第一台1.2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歷經7次擴建形成目前總裝機容量80萬千瓦的大型火力發電廠。有高溫高壓20萬千瓦機組3台,中溫中壓5萬千瓦機組4台,年發電量為40億千瓦時。1995年末有職工2990
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32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8.33億元,累計發電679.43億千瓦時。1995年銷售收入萬元,實現利稅2584萬元,工業總產值萬元。1993年獲電力部"安全文明生產創水平達標企業"稱號,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企業"、"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

2. 錦江電機廠

1954年籌建,1958年12月正式投產,從蘇聯引進機械加工設背和各種儀器1000餘台,以及6個型號的雷達樣機和全套技術資料,還從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瑞士購進機械設背13台,約用外匯415萬美元。聘請格·阿·索特尼柯夫等8名蘇聯專家到廠工作,工廠派出郭克等58名管理、技術幹部赴蘇聯對口企業進行培訓和實習。通過引進技術、仿製產品和技術培訓,工廠初步掌握了雷達整機製造技能。

3 .新興儀器廠

1954年4月籌建,1956年6月正式投產。從蘇聯引進機械加工設背和儀器908台(套),聘請戈爾什果為組長的32名蘇聯專家到廠指導工作,工廠派出57名管理、技術幹部赴蘇聯對口企業進行培訓和實習。

4. 西南無線電器材廠

今宏明無線電器材廠,1955年動工興建,1958年3月正式投產,先後從蘇聯引進加工機械、專用設背、儀器、儀表等509項、3600多台(套)和技術資料、電子元件樣品等,組建成電阻

閱讀全文

與蘇聯歸還機器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