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设备公司 > 鞍山卢梭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鞍山卢梭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2 22:21:58

⑴ 大家能给我一些有关卢梭的信息吗

人物1: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并且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怀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对他不忠和记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啬。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酷爱读书卢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训。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独立谋生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会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由于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崇尚自然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最后,她做了他的情妇和养母。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涉足音乐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征文获奖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都热心于学术工作,狄德罗和卢梭等人便着手合编:一部《网络全书》,卢梭负责音乐部分,这项工作由于狄德罗被捕而中断了。卢梭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但收效甚微。卢梭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巴黎到监狱之间有较长的路程,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常带着一本书,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有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卢梭看到这个题目时,好像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样,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他心中涌现出来。他顿时感到窒息,仿佛看到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脑子里不仅涌现出与第戎科学院的论文有关的思想,而且一连串的想法相继而起,就象大浪一样冲击着他。这次心灵的震荡,显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见的潜力。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写成后又送狄德罗审阅,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表露了他对巴黎社会的不信任和憎恶,并反对这种社会中所隐藏着的欺诈。他斥责科学,文学和艺术,认为这些东西被权力所主宰了。隐居著述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卢梭的个性适合于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隐居之后,他便决定不再回巴黎。这时的卢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费用发愁,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自传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人人争看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欧。横遭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归于自然卢梭的《爱弥儿》为什么会遭到法国反动当局如此仇视呢?原因在于,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爱弥儿》上卷第5页)这是《爱弥儿》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应“归于自然”。卢梭的“性善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它在历史上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样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自然人;而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既不同于贵族豪绅和王孙公子,也不同于空疏无用的书生士子。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进步的地方,也是他横遭迫害的主要原因。知识教育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行以求知。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不过,卢梭对于12岁以后的理性开始发达的青年,则设想了许多门类的学科,要他们进行学习,粗略地划分起来,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过去说寓言、历史、古典语文是不必学的,如今应该学了。因为学寓言,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取教益;学历史可洞古知今,学古典语可理解语言艺术的规律。这就说明,卢梭虽然反对腐朽的古典主义的教学内容,却不反对学习古典的知识,两者并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纸堆,使他们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后者要求知晓古代文化,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得失,从而博古通今和古为今用。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之中。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卢梭十分重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唯有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主义和观念。他甚至认为,仪器、模型等设备扰乱儿童的学习,都该弃而不用,对实际事物直接观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还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填鸭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则极为厌恶。另外,卢梭还告诫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讲述。”为了保持知识的正确性和巩固性,他主张要恰当安排儿童的学习速度,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不好高骛远,他这些改革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富有启示。性的教育由于性欲发动是青春期的特征,卢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行为端正”。卢梭既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为了防止性欲早熟,卢梭认为,应使青少年远离不正当的诱惑。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们的精力有发舒的出路。谈到儿童对性的好奇心,卢梭强调应不给它以唤起的机会,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尽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问题。但如果这类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宁可对儿童闭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谎言。”这样不会使儿童感到奇怪,因为教师从来就不答复他认为不适合儿童理解的问题。如果认为有必要回答,那么“你的答复永远必须是严正、简当而确定的;不要露出迟疑的神情。回答的内容应当真实,那更不必说了。”(《爱弥尔》英文版第177页)卢梭由此批评过去的教育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瞒儿童的作法,认为这样反而会促使儿童去学习不正当的性知识。对于男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始终要从天性本身去寻找控制天性的适当工具,只能利用欲念的威力去抵抗欲念的暴虐。他说:“我不怕促使爱弥儿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并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这些观点,对后世各国实施正确的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物2:西奥多·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国画家。人物3: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国画家。

⑵ 谁介绍一下瑞士

阿尔卑斯山像一条弧形的带子,连接着欧洲7个国家。欧洲的大河莱茵河、罗讷河和波河就是从那庞大的山体中奔流而出、泻入大海的。在大河之源头有一个美丽的山国,它就是瑞士。它南邻意大利,西靠法国,北接德国,东与奥地利以及列支敦士登接壤,面积41293。2平方公里,人口698万,首都伯尔尼。
公元3世纪,瑞士就有了日尔曼民族的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居住。11世纪,瑞士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648年,瑞士宣布独立。1815年颁布首布首都宪法,维也纳会议确认其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建立联邦制国家。
瑞士虽是一个内陆小国,但在国际上很有名气。它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极高,名列世界各国之首,即使是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也无法望其项背;它是世界金融大国,吸收了世界资产的35%;它对世界事务漠不关心,却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之一,许多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和洛桑;它是一个中立国,却也是一个军事大国;瑞士是一个旅游大国,是旅游者的乐园。阿尔卑斯山横空出世,一座座尖如宝剑的山峰直指蓝天,山间终年不化的积雪给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滑雪场所。一个个明镜般的湖泊镶嵌在群山之中,气度不凡,具有童话般的美。走进瑞士任何一座市镇,都会感觉到这里整洁、清幽,如入画中。欧洲的一些名士、文豪,如卢梭、拜伦、雪莱、歌德,都曾经来瑞士游览、居住,并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使瑞士的旅游业名声大噪。每年到瑞士旅游的外国人口成千上万,瑞士旅游年产值达30亿美元。

钟表王国
瑞士人自豪地说:“我们向全世界提供了时间。”自1587年在日内瓦开始生产手表起,400多年来、瑞士一直保持着在世界钟表业的领先地位。虽然由于70年代中期后日本、香港生产的电子石英表异军突起,瑞士的钟表产量已退居第三位,但瑞士表加工精细、款式新颖、档次高、价格贵,按产值计仍达世界钟表总产值一半以上。

奇特而有趣的国家
游人们到瑞士后会发现,瑞士是个奇特的国家,它有许多不同与别国的有趣之处:
·有瑞士国无瑞士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同为官方语言。
·有瑞士国无瑞士族,国民由日耳曼族、法兰西族和意大利族组成。
·问瑞士人:“你们现在国家的头头是谁?”十个人有八个答得不准确。因为瑞士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联邦委员会7个部长轮流担任,任期都只有一年。
·瑞士虽然是永久的中立国,却有很像样的军队,国防开支居世界前列。
·瑞士国小,地下资源缺乏,然而外汇收入颇多,人民生活富裕,名列世界各国之首。
·瑞士不加入联合国,却让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瑞士人认为,加入联合国没有必要,因为那要花很多钱,而国际联盟总部设在自己的国家,可以赚他们的钱。
·日内瓦不是瑞士首都,也不是最大的城市,却比首都伯尔尼更为世人知晓。

语言
瑞士人在欧洲被认为最有语言天赋。受过良好教育的瑞士人都能讲德、法、意大利语,但是,瑞士却是个没有统一语言的国家,多种语言并存,多语言来源于多民族。1世纪时,瑞士被古罗马帝国征服,拉丁语成了官方语言。4世纪末,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勃艮第人占据了瑞士的南方和西部,发展了一种法语的方言。逐渐演变成“说法语的瑞士人”,简称“法瑞”;同时,日耳曼人的另一分支阿尔马尼人占领了瑞士北部及东北部,他们操古德语,这片地区后来成了德语区,简称“德瑞”;瑞士的南端偏东地区主要是意大利居民,说意大利话,成为瑞士的意大利语区——“意瑞”。德语覆盖了瑞士近2/3的地区,但是,别以为会讲德语可以在瑞士通行,瑞士德语和德国德语相差甚远,没有专门学习过瑞士德语的德国人,根本听不懂瑞士人在说什么,虽然他们明白无误说的是德语。

交通
瑞士虽然多山,但是交通却十分发达,游客在瑞士旅游没有交通困难的问题,即使是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交通受影响也是极短时间的事,这是因为瑞士有很发达的航空、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等交通网。

⑶ 卢梭名言名句

  1. 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2. 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

  3. 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4. 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5.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6.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7.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8.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9.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10.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1.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12. 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互相调剂。

  13.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14.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15.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16. 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17. 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18.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19. 做老师的只要有—次向学生撒谎撤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20. 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付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们的威信。

  21.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22. 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23. 虚弱的身体使精神也跟着衰弱。

  24. 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

  25.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26. 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

  27.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28.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29. 普通而抽象的思想是人类铸成大错的根源。

  30. 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

⑷ 卢梭简介

人物1: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酷爱读书

卢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训。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独立谋生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会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由于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涉足音乐

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

征文获奖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都热心于学术工作,狄德罗和卢梭等人便着手合编:一部《网络全书》,卢梭负责音乐部分,这项工作由于狄德罗被捕而中断了。卢梭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但收效甚微。

卢梭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巴黎到监狱之间有较长的路程,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常带着一本书,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有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卢梭看到这个题目时,好象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样,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他心中涌现出来。他顿时感到窒息,仿佛看到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脑子里不仅涌现出与第戎科学院的论文有关的思想,而且一连串的想法相继而起,就象大浪一样冲击着他。这次心灵的震荡,显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见的潜力。

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写成后又送狄德罗审阅,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表露了他对巴黎社会的不信任和憎恶,并反对这种社会中所隐藏着的欺诈。他斥责科学,文学和艺术,认为这些东西被权力所主宰了。

隐居著述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卢梭的个性适合于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隐居之后,他便决定不再回巴黎。这时的卢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费用发愁,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自传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人人争看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欧。

横遭迫害

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归于自然

卢梭的《爱弥儿》为什么会遭到法国反动当局如此仇视呢?原因在于,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爱弥儿》上卷第5页)这是《爱弥儿》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应“归于自然”。

卢梭的“性善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它在历史上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样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自然人;而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既不同于贵族豪绅和王孙公子,也不同于空疏无用的书生士子。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进步的地方,也是他横遭迫害的主要原因。

知识教育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行以求知。

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不过,卢梭对于12岁以后的理性开始发达的青年,则设想了许多门类的学科,要他们进行学习,粗略地划分起来,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过去说寓言、历史、古典语文是不必学的,如今应该学了。因为学寓言,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取教益;学历史可洞古知今,学古典语可理解语言艺术的规律。这就说明,卢梭虽然反对腐朽的古典主义的教学内容,却不反对学习古典的知识,两者并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纸堆,使他们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后者要求知晓古代文化,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得失,从而博古通今和古为今用。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之中。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卢梭十分重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唯有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主义和观念。他甚至认为,仪器、模型等设备扰乱儿童的学习,都该弃而不用,对实际事物直接观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还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填鸭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则极为厌恶。另外,卢梭还告诫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讲述。”为了保持知识的正确性和巩固性,他主张要恰当安排儿童的学习速度,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不好高骛远,他这些改革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富有启示。

性的教育

由于性欲发动是青春期的特征,卢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行为端正”。

卢梭既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为了防止性欲早熟,卢梭认为,应使青少年远离不正当的诱惑。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们的精力有发舒的出路。谈到儿童对性的好奇心,卢梭强调应不给它以唤起的机会,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尽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问题。但如果这类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宁可对儿童闭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谎言。”这样不会使儿童感到奇怪,因为教师从来就不答复他认为不适合儿童理解的问题。如果认为有必要回答,那么“你的答复永远必须是严正、简当而确定的;不要露出迟疑的神情。回答的内容应当真实,那更不必说了。”(《爱弥尔》英文版第177页)卢梭由此批评过去的教育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瞒儿童的作法,认为这样反而会促使儿童去学习不正当的性知识。

对于男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始终要从天性本身去寻找控制天性的适当工具,只能利用欲念的威力去抵抗欲念的暴虐。他说:“我不怕促使爱弥儿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并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这些观点,对后世各国实施正确的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2:

西奥多·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国画家。

人物3: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国画家。

⑸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举例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1 前言
我国体育领域的许多东西都属于泊来品,诸如某些思想、理论、制度等,它们起源于国外,而后随着18世 纪中叶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后,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等大潮涌向中国大地,寻找着各自的支撑 点。在消化吸收外来东西的时候,我国遵循着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辩证的否定——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学校体 育在我国的推广实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也由一些学者引入到我国,尤其是“文革”后,我国曾掀起过讨论自 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小热潮。在这场讨论中,有人持赞成态度,有人持反对意见,也有人分析了它的特点与不足 。
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教育等研究相当时髦的今天,重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一方面是想阐 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探讨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为我国体育工作服务。
2 自然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自然教育理论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要准确地把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必须先了解自然教育理 论。
18世纪初,法国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卢梭是这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作为 一名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 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自由发展。卢梭的自然教育 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 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为只有当 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 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离 去进行教育。”(1)
《爱弥儿》集中反映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在该书中,卢梭通过他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 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那么,根据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又是怎样 的呢?
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而着重探讨他的自 然主义体育思想。
3.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 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卢梭认 为,感觉器官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儿童通过各种感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他们在下一阶段发展理 智和判断能力打下基础。因此,他十分强调感官的训练。在《爱弥儿》一书中,他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各种感 官的训练方法。例如: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锻炼触觉,通过图画、认识几何图形和制图训练视觉的观察 能力,借助唱歌和听音乐发展听觉等等。
各种感觉器官必须依存于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种感官的感受能力。因此,卢梭在强调感官 训练的同时,十分注意锻炼儿童的身体,使感官赖以存在的身体健康强壮,从而充分运用感官和四肢这些智慧 活动的工具,获得丰富的知识。“要从事一门职业,首先要有从事那门职业的工具;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 ,就必须把它做得坚固耐用。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是我们 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健壮。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能力 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们的思想敏税而正确。”(2)“如果你想培养你 的学生的智慧, 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健壮起来,以便他们长 得既聪慧又有理解。”(3)
从以上引用的两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卢梭十分强调身体是智慧的物质基础,体育是人聪慧的手段之一。 可能认为建立于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把体育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体育必 须先于智育和德育,而且比他们更重要。
3.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导下的体育方法突出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通常认为,体育手段包括 以身体练习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和利用自然力进行的锻炼。卢梭在阐述他所主张的体育方法时,身体练习和自然 力两方面他都涉及到了,但他更侧重于自然力的锻炼。“遵循自然,跟着他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持续不 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通过种种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 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加坚实了,这是自然的法则;……。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 ,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的,可事实相反,这是在分散危险,在减少危险。……。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将 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住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饿和疲 劳”。(4)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体育方法包括利用冷水浴、酷烈的气候季节和风雨等自然条件去实现其体育目 的。
卢梭举了一个利用冷水浴锻炼儿童身体、磨炼他们意志的实例,说明他的自然体育方法。“要经常给孩子 洗澡,……;随着他的体质愈来愈强,就可以逐渐降低水的温度,一直到最后,无冷夏天或冬天,都可以用冷 水,甚至用冰水洗澡。为了不致于他们受到什么伤害,就需要慢慢地、一次一次地,在不知不觉中降低水的温 度;我们可以用寒暑表来准确地测量这种降低的度数。”(5)在这里, 卢梭强调了利用冷水浴磨炼人的意志品 质,提高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另外,这种冷水浴的方法在现在看来也是比较合理的,它要求人们循序渐进, 慢慢地降低水的温度,最终达到随时可以用冷水洗澡。
自然体育方法对身体练习的叙述不是很详细,这也是它的一个不足之处。跑步是最简便的锻炼方法之一, 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锻炼身体的手段。自然主义体育在强调跑步的重要作用时,注重人们要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 中去跑步。在这里,卢梭又提到了空气这一自然条件的作用。他认为空气对儿童的体格作用很大,特别是在生 命开始的头几年更为显著。空气穿过细嫩的皮肤上的气孔,对那正在成长的身体产生强烈的影响。
3.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由于自然教育强调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在培养 人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保持这种习惯。“爱弥儿( 受教育者)决不会抛弃他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只做他愿意而且喜欢做的事情,等到长大 成人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习惯的势力是必然会使他更加领略到自由的乐趣的。活跃的生活、体力劳 动和体育运动,对他来说是这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以至于如果不许可他做这些活动的话,他是一定会感到很难 过的。……。他需要大量的空气,需要运动和使身体感到疲劳。”(6)
“终身体育”理论认为“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它强调体育在人的 一生中的重要性和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看待和安排 ,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7)需要指出的是, 终身体育并不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只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项目的 锻炼。
把现代终身体育理论和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相比较,人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自然主义体育 思想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终身体育理论,但不能否认它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3.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婴儿时期体育活动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给予婴儿充分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 自由自在地活动。婴儿固然不能运动,但他可以在他被安置的地方活动他的头和四肢,甚至利用四肢爬行。“ 当婴儿脱离衣袍,开始呼吸的时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袍还包得紧的襁褓里。不要给他带帽子,不要给他系 带子,也不要包襁褓;给他穿上肥大的衣服,让他的四肢能够自由,既不沉重到防碍他的活动,也不暖和到使 他感觉不出空气的作用。”(8)
卢梭认为冷空气能增强婴儿的体质,而热空气则使他们身体衰弱,使他们发烧,甚至伤害他们的生命。当 婴儿体质开始增强的时候,就让他们在屋子里爬来爬去,让他发展,让他运动四肢,这样,婴儿就会一天天强 壮起来。
3.5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的性别差异, 首先起源于古代西方社会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另一个原因则是 显而易见的男女在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差异。
古代西欧,男子处于支配地位,妇女仅仅是男子的附属,她们所受的教育也完全是为了为男人服务的。“ 她们受教育是为了使男子喜悦,对他们有所帮助,得到他们的爱和尊重,在幼年时期抚养他们,在壮年时期关 心他们,对他们进谏忠言和给予安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所有这些在任何时候都是妇女们的天职。所以 ,教育妇女应该从她们小时候起就是为了使她们更好地适合男人的需要。”(9)
既然妇女的体育目的是为了适合男子生活和养育孩子的需要,因此,她们的身体既不能弱不禁风,也不能 象男子一样强壮。另一方面,只有母亲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才能好。因此,要通过体育锻炼使她们担负得起 怀孕、生育、哺养孩子的重任。从上述目的出发,男子体育在于培养他们长得强壮结实,而妇女体育则在于使 她们长得灵巧。当然,妇女也需要一定的体力,干起活来才觉得轻松;男子也需要相当的灵巧,做起活来才觉 得容易。
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缺点与不足
4.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最大缺点渊源于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理论按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思想,在 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可贵的 启示。但是,按年龄阶段把各种教育截然分开,分期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的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许多实践 已经证明,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德智体三育可以而且应该同时全面发展。
4.2 由于社会传统偏见,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待遇, 并由此导致了对妇女体育的误解。男女体 育固然有性别差异,其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差异如何指导妇女体育,另有专文论述,不在本文 所及范围。
5 研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1 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学校教育是每个公民在一生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在每个人的发展 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如何处 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关系,尤其是智育与体育的关系,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卢梭的自然 主义体育思想无论是在时间顺序上,还是重要性上,都把体育放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首要位置。据此, 我们考虑学校教育中的三育关系时,应该明确体育的重要性,并摆到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
在论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时,我国也不乏有识之士。青年毛泽东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与智育,而德 智皆寄于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是使知识的载体和道德的寓所更加 发达的教育活动。因此,没有体育就等于没有德育和智育。
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管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南开学校全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中指出:“今请首 言体育,次言智育……。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10) 同年在浙江旅津公学演说词中提到:“今之言新教育者,以体育、智育、德育并重,其功效胜于旧教育什百。 脑力盛则智力富,身体弱则脑力衰。”(11)
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出发,并联系毛泽东、蔡元培两位伟人的观点,我国的学校教育应该把体育摆到相当 重要的位置,并努力探求合理的方法去完成这一任务。
5.2 1995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由此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全民健身运 动的热潮。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近10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底子太薄,所以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只能解决温饱问 题,而没有过多的经济能力投资体育健身活动。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体育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突出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它不受场地器材和运动设备的 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具有实际意义。
6 结论与建议
6.1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突出强调了体育在培养一名优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认为健康强壮的身体 是更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热潮中,如何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是目前我 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6.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强调按照自然规律, 利用各种自然条件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这对在目前经 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6.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蕴含了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 育的基础。建议加强终身体育的实质性研究,尤其是如何使学校。

⑹ 关于莎士比亚和卢梭的2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LZ好,九年级上历史提纲

1、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性回归的渴望,也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它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在对神的看法、对人自身的认识、对自然界的认识等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核心是人文主义。

二、《神曲》中的人性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长诗《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他最杰出的作品是《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2、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

一、欧洲以外的诱惑

15—17世纪的新航路的开辟(1)根本原因是追逐金钱;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阻断了原有的东西方商路。(2)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二、哥伦布的发现

1492年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受西班牙资助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但他误以为到了印度。他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

三、首次环球航行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达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航行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1)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开始殖民掠夺、殖民扩张、殖民侵略。

3、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把国王送上断头台

1640年英国爆发了反抗斯图亚特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

内战中,克伦威尔的军队在打败国王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光荣革命”(1688年发生的没有流血的政权更迭)

三、限制王权的法案

1、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的内容有(1)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2)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3)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欧洲范围的革命”)

4、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二、《独立宣言》的旗帜

1776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1)、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美国。(2)、它最早倡导“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对美国的国家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三、“开国元勋”华盛顿

(1)、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2)、1777年10月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4)、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5)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在美国历史上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5、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一、“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二、《人权宣言》的理想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它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三、热月政变

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意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

6、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法国政权 。

二、《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建立了一套法国近代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三、帝国的铁蹄

拿破仑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帝国的铁蹄踏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

四、滑铁卢的惨败

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从此他退出了法国政治舞台。

8、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解放”手的发明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它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人类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珍妮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蒸汽的推动力

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瓦特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人类完成了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力”的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

三、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9、古老印度的抗争(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一、贪婪的殖民者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以私人公司的名义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克莱武是其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

仅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其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涌现的英雄代表是拉克希米·巴依(章西女王)。到19世纪中期,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0、“解放者”的风采(拉美独立运动)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地区称为西属拉美。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当奴隶,再带着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

二、“解放者”的征程

西属拉美独立运动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解放者”玻利瓦尔。1813年,他领导委瑞内拉人民起义,相继建立了委瑞内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国,并被第二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的称号。他率领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瑞内拉北部、厄瓜多尔、秘鲁等地区。(足球“解放者”杯、国名玻利维亚都是纪念他的)

三、独立的潮流

除了玻利瓦尔之外,还有北部伊达尔哥和南部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到19世纪30年代,只有古巴没有摆脱殖民统治。

11、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共产党宣言》)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1836—185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剥削。它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早期工人运动。

二、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19世纪,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如何推翻资本主义,他们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1842年首次会面)

三、《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12、“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

一、夺取权力的尝试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逃到凡尔赛。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

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

二、血染巴黎(1871、5、21—28“五月流血周”、拉雪兹神甫公墓)

三、响彻世界的歌声——《国际歌》

巴黎公社失败后,由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的《国际歌》后来成为一首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14、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俄国的国内矛盾。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民;但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 “村社”管理。同时,农民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但只有土地使用权,且赎金比当时地价高2-3倍。

实质: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经济上农民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政治上沙皇的专制制度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15、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

一、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

(1)内战前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2)19世纪中期,美国的“西进运动”加剧南北方的矛盾。(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二、“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他要废除奴隶制度。(导火线)

三、两种制度的决战

1861年4月南方的里士满政府发动叛乱,美国内战开始。

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北方取胜。

意义: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内忧外患: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入侵日本)

二、挟天皇以倒幕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唯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上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治安。

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17、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略)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主要内容:新能源(电力和石油)的广泛应用;新机器(内燃机)和新产品(电灯、留声机等)的创制;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电报、电话、无线电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的广泛应用是最大的亮点和特点。(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三、围绕“电”的发明

(1)、在“电”的发明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突出。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和发明大王,共有2000多项发明,包括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2)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实验的本能;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3)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

(4)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8、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研制出煤气内燃机。

1854年美国工程师西里曼在石油中提取了汽油、煤油和柴油。

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汽车之父)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1913年美国的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大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20世纪初,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他们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三、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略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9、缔约结盟的狂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一、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摩擦不断;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它首先着手拼凑军事同盟,准备称霸欧洲和世界。随着德、俄关系的变化,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入,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二、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德奥结成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俄国首先谋求与法国改善关系,1892年俄法签订秘密军事协定,形成俄法协约(三国协约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也证明了拥有盟友的极端重要性。为此英国被迫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同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终于形成。至此,两大敌对的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列强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之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20、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战)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性质:恐怖主义行为)。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3)一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线。

二、“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2—12月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也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从此,法国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三、人类的灾难

(1)一战的时间:1914、7---1918、11

(2)一战的结局:以协约国战胜而告结束。

(2)一战的性质: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战争。

(3)一战是人类社会的大灾难,我们应该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

22、引领时代的思考

一、冲出思想的牢笼

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 但丁、达·芬奇、 莎士比亚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19世纪 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

19世纪 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二、理性的追求

(1)17—18世纪,在思想领域,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兴起。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

(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最大的成就是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

(3)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23、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一、“现代科学之父”

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力学方面,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因此,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二、物种起源的探索者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第一次将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物理学的泰斗

爱因斯坦(出生德国,移居美国)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它是原子内部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附:波兰 哥白尼 “太阳中心说”

瑞典 林耐 提出了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俄国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24、文学艺术的大师

一、“天才的艺术家”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败和教会的伪善。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凡·高,19世纪荷兰的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力图用色彩来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用线条来勾画人类内心情感的冲动。《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成为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奇瑰宝。

三、乐坛雄师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贝多芬终生追求的艺术人生目标是“自由和进步”。他用音乐表达他的思想、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 27608希望对你有帮助!

⑺ 科学发展弊大于利的辩论词(我是反方)短一点,不要那么多、、

1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总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

2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3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4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5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 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 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 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科技的发展是以破坏为前提的,以不断的总结为基础的。所以他的发展跟进一步的深化必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着眼于慢慢的历史长河来看,这中破坏将随科技的发展程度更加严重!

7现今社会,汽车随处可见,不仅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大气也造成了污染。普天下的生物都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科技产品”侵害,人类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顾其他地球生物的安危,这是自私的。退一步讲,汽车对人类也有很大的危害。空调和电冰箱中的氟利昂也破坏着我们宝贵的大气层。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把世界变得肮脏,死板,自由的大地被人类一点点吞噬,自由的天空被人类一点点缩小,自由的大海也被人类一点点侵占。

8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近年来,特别是美国“炭疽感染事件”后,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SARS的全球流行无疑会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9较其他理化实验室或其他各类实验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与其接触的周围环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10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正如目前广受关注的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11和我们使用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一样,空调必然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几年前,空调对自然的影响主要集中讨论在制冷剂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上,但是这些年,由于制冷剂更新行程的发展,这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了。未来空调对自然的影响还是体现在能耗这个领域,空调能耗已占我们生活和工业总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开材和给大气环境释放大量的热量,己以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响成的很大的负担,这才是我们长期以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2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克隆的问题迄今能不见对人类有什么好处,诸如治病什么的优点只停留在头口上,相反,克隆问题给人类的伦理道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有对人类安全的破坏:科技是伴随着高风险,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了大规模的悲剧,比如广岛原子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13 从科学发展到全球化 从全球化到 全球化的弊端 如文化流失 经济强势下的文化侵略等等 ;从全球化到思想的流变 最好举些例子 如美国跨掉的一代 ,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物质资源;某些现代科学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

⑻ 卢梭的著作及主要观点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酷爱读书

卢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训。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独立谋生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会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由于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涉足音乐

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

征文获奖

卢梭自从离开华伦夫人以后,开始自谋生活,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同时也广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结识了大哲学家狄德罗。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彼此都热心于学术工作,狄德罗和卢梭等人便着手合编:一部《网络全书》,卢梭负责音乐部分,这项工作由于狄德罗被捕而中断了。卢梭四处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罗放出来,但收效甚微。

卢梭经常前往狄德罗被关押的监狱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巴黎到监狱之间有较长的路程,卢梭步行去看狄德罗,常带着一本书,走累了休息时可看看书。有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启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卢梭看到这个题目时,好象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样,许多富有生气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从他心中涌现出来。他顿时感到窒息,仿佛看到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脑子里不仅涌现出与第戎科学院的论文有关的思想,而且一连串的想法相继而起,就象大浪一样冲击着他。这次心灵的震荡,显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见的潜力。

卢梭把这件事告诉了狄德罗。狄德罗鼓励卢梭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写出文章去应征。卢梭积极撰写了这篇论文,写成后又送狄德罗审阅,自己又反复修改了多次,以《论艺术和科学》为题寄出应征。1750年,他这篇论文获得了头等奖。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表露了他对巴黎社会的不信任和憎恶,并反对这种社会中所隐藏着的欺诈。他斥责科学,文学和艺术,认为这些东西被权力所主宰了。

隐居著述

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卢梭的个性适合于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隐居之后,他便决定不再回巴黎。这时的卢梭已有点名气,不用为生活费用发愁,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自传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人人争看的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欧。

横遭迫害

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起初,卢梭对外界的传闻并不在意,他想这本教育学著作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怎么会遭受知识分子、教会和国家的反对呢?怎么会将他看成邪恶之徒呢?在外界的压力下,出版社也劝卢梭不要用真实姓名发表这本书,但卢梭坚持要面对那些无谓的攻击。他想他一直服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个忠顺的公民,象其他法国人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总不至于因热爱人类,追求人类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恶运偏偏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舆论界把卢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归于自然

卢梭的《爱弥儿》为什么会遭到法国反动当局如此仇视呢?原因在于,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从来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卢梭却大声疾呼,要打破这个传统。“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爱弥儿》上卷第5页)这是《爱弥儿》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应“归于自然”。

卢梭的“性善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它在历史上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样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自然人;而身心调和发达的自然人,既不同于贵族豪绅和王孙公子,也不同于空疏无用的书生士子。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进步的地方,也是他横遭迫害的主要原因。

知识教育

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行以求知。

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不过,卢梭对于12岁以后的理性开始发达的青年,则设想了许多门类的学科,要他们进行学习,粗略地划分起来,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过去说寓言、历史、古典语文是不必学的,如今应该学了。因为学寓言,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取教益;学历史可洞古知今,学古典语可理解语言艺术的规律。这就说明,卢梭虽然反对腐朽的古典主义的教学内容,却不反对学习古典的知识,两者并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纸堆,使他们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后者要求知晓古代文化,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得失,从而博古通今和古为今用。

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他劝说教师放弃冗长的讲述,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之中。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卢梭十分重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唯有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主义和观念。他甚至认为,仪器、模型等设备扰乱儿童的学习,都该弃而不用,对实际事物直接观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还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填鸭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则极为厌恶。另外,卢梭还告诫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讲述。”为了保持知识的正确性和巩固性,他主张要恰当安排儿童的学习速度,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不好高骛远,他这些改革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富有启示。

性的教育

由于性欲发动是青春期的特征,卢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他主张对青少年性成熟时期以适当的性道德和性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行为端正”。

卢梭既反对禁欲主义,又反对纵欲主义,主张顺应自然发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动。为了防止性欲早熟,卢梭认为,应使青少年远离不正当的诱惑。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们的精力有发舒的出路。谈到儿童对性的好奇心,卢梭强调应不给它以唤起的机会,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尽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问题。但如果这类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宁可对儿童闭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谎言。”这样不会使儿童感到奇怪,因为教师从来就不答复他认为不适合儿童理解的问题。如果认为有必要回答,那么“你的答复永远必须是严正、简当而确定的;不要露出迟疑的神情。回答的内容应当真实,那更不必说了。”(《爱弥尔》英文版第177页)卢梭由此批评过去的教育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瞒儿童的作法,认为这样反而会促使儿童去学习不正当的性知识。

对于男女间的爱情,卢梭认为不应使之成为理性教育的障碍,而应成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始终要从天性本身去寻找控制天性的适当工具,只能利用欲念的威力去抵抗欲念的暴虐。他说:“我不怕促使爱弥儿心中产生他所渴望的爱情,我要把爱情描写成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并使他对荒淫的行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为情人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这些观点,对后世各国实施正确的性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2:

西奥多·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国画家。

人物3: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国画家。

阅读全文

与鞍山卢梭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