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设备公司 >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产业企业发展现状报告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产业企业发展现状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11 14:34:00

㈠ 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怎么样

作为新闻人,最近我非常喜欢说"体制"这个词。事实上不仅仅是我,它几乎成为大家甘于平庸的最好托辞。好象只要把责任往"体制"上一推,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找到理由--从此无论在格子间里剪辑八卦星闻,还是在免费晚餐后编写会议消息都心安理得。与此相反,"愤怒"正成为一个倍受嘲笑的词汇。"愤青",愤怒青年之谓,在网络语境下面甚至已经等同于呆鸟或者蠢驴。在现存的舆论环境和新闻体制面前,我们所能选择的似乎只能是平静地因袭。 而且体制内的蛋糕并不坏,外面倒是稀粥坚硬。因此当王长田告别北京电视台创建"光线"时,被他的电视同行视作"二五"是可以想象的。虽然那会儿他在体制之内确实也碰到了一点挫折,但是,对于开辟另一套游戏规则所面临的困难来说实在微不足道。资金什么的倒未必是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涉足作为"耳目喉舌"、同时又是强势媒体的电视,很容易触及当局敏感的政治神经。 我手头的这本书,《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的封面上,王长田正自信地打着手机。连同封刚、夏骏、王玮、张锦力和宗匠他们一样,完全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但是我相信书中,关于他们临深履薄的描述是辛酸而真实的。实际上这本书记录的,就是中国民营电视公司和民营电视人艰难奋斗的群像。当我们懒洋洋地躺在体制里受罪(?)的时候,他们创造了另一种属于亚层次的"体制"。比如"制播分离",尽管并不为主管部门公开倡导,还是被他们顽强而坚定地实践着。由于无可置疑地加速了中国电视的市场化进程,那一般被认为是是符合历史进步的。原因不言自明:假如他们不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节目策划,盲目去做一定会陪钱。这样就有可能做出真正能满足受众需求的东西来,而真正为受众欢迎的电视机构也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书作者李幸和汪继芳,前者曾经以对中国电视的尖锐批评而名,后者则始终以边缘群体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跟中国的民营电视一样,我以为他们也在学术界内构建着自己的游戏规则。相对于学院里盛行的艰涩理论,或者体制内推崇的陈腐主张,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去做一些平实可读的"忠实记录"-- 而那也不是知识界发出声音的主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另一种领域里的民营。他们相信,当无法做出结论的时候,忠实记录比做出歪曲的结论更有价值。《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是他们今年摆上新闻专柜里的第二本书。另一本同样关于新闻人的著述叫《身在幕后》。耐人寻味的是,它记录的则是体制之内,对于中国电视改革有着领军意义的人物。并且,跟本书一样,提供了"很多最新的材料,包括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历史真相"。体例也大致相同,由写过"圆明园画家"的汪继芳专访,再由写过"中国电视八大病" 的李幸进行探索式地点评。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无论是"光线""嘉实"还是"其欣然""银汉",他们在政治把关上都持有比电视台更为谨慎的态度。"嘉实"老总封刚坦言:"我们主动去汇报,向主管部门宣传部、广电部汇报……"。"光线"的老总王长田也直说"我们首先要生存,这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尽管在具体业务方面无一例外地思想活跃动作不俗,他们面对传统体制还是有着更多的务实精神。实际上,他们一再让我想起那个善于在牛骨中间"游刃有余"的庖丁。用书中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注解:由于中国不审批独立的新闻机构,因此全部民营电视公司的从业人员,都不会持有中宣部和广电总局核发的记者证。这意味着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根本没有采访权,不低下脑袋与电视台或者管理部门合作明摆着死路一条。在本书篇幅不短的前言里,作者对中国的民营电视人有这样的评价:"他们已经迈过了(精英)这道槛……他们更多的是领袖之才……他们很懂中国的政治,会跟当局打交道。"的确,在《中国娱乐报道》之前,"光线"甚至给北京市委宣传部做过十期所谓"电视内参"。那么,他们会因此丧失自己在中国电视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吗? 未必。很多学者,包括民营电视人本身,都倾向于认为民营是对现有体制的一种补充。而我觉得并不仅仅。王长田他们工作的最大价值在于:民营电视引入了一种全新概念的资本运作、人才观念、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在我看来,它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趋势--实际上就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短短2年,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有数亿人在几百个电视频道成为他们的忠实观众。民营电视以自己的存在,无声而雄辩地否定着体制内部急需革新的成分。而作为一个"准理论工作者",我真正想说的是,本书作为民营电视改写中国电视历史的记录者,也将在学术领域找到自己的独立位置。 中国民营电视的一个特点,是娱乐性的内容越来越重。《中国娱乐报道》(现改名为《娱乐特快》)、《影视新干线》、《幸运52》、《玩偶1牵1》、《中国音乐风云榜》(现改名为《音乐风云榜》)……都曾经是他们的主打和名牌。对此学界毁誉参半。外面有批评说:"到处盛开的电视派对营造着都市泡沫文化,笑声掌声博彩声声声入耳,私事家事无聊事事事开涮。编导们的水平落后于观众,节目弱智化与审丑热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要的就是全民狂欢,用快乐拯救收视率,以此达到物质文明的大丰收……"。而本书作者通过展示民营电视的经验,似乎打算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观念:相对于那些"滔滔不绝的政论片","那些玩弄镜头光影的艺术片",电视媒介而言更长于娱乐功能。电视台,应该是老百姓借以消遣的一种东西。它不应该是精英高雅而应该是通俗大众的。"它不应该成为有权有钱人的工具。"他们至少在精神上让"电视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作者似乎要把这个作为一个口号和宣言)。总之娱乐节目水准的现实差异不应该成为它本身的品格缺陷。 那么,中国的民营电视人是否因此缺乏社会责任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媒体毕竟还是"耳目喉舌"和"宣传工具",从距离政治较远的"娱乐"切入更为平稳安全。而且娱乐类节目并不是民营电视的唯一品种。像《中国热点人物》(现改名为《热点人物》)、《新闻故事》和《中国科技报道》等等,都体现着他们的探索和思考。在《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一书里,访谈者都着意为主人公设计了关及心路历程的问题,而我相信那并不仅仅是补白和花絮。事实是商人之外,王长田、封刚和王玮、夏骏他们还具有另一个身份: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立新闻理想和文化追求的知识分子。 《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分六篇,记录了八个民营电视公司。在每一篇的结末都附录了公司简介,包括主要产品、业务部门和管理骨干--甚至公司地址和电话传真都赫然在目。我们的传媒业会对海外资本开放吗?默多克他们进来之后本土的新闻业有多少空间?我们的民族文化会因此受到威胁吗?也许是因为这些考虑,作者才会在长期的批评之后谋求建树,才会对新生的民营电视采取如此宽容支持的态度。 (《中国民营电视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㈡ 简述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的趋势

这方面的内容太专业了,想了半天,觉得自己的功力还是不够,引用国广东方王明轩近期在“GFIC2019全球家庭互联网大会”上演讲中的一些内容来回答吧。

他认为:“未来,电视人做的传统节目会萎缩,但大屏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它将成为家庭信息中枢,形成电视大屏与手机移动端的小屏“一大一小、一静一动”的格局。这一格局之下,屏幕上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内容大约只占20-40%比例,其余全是垂直领域的各类应用。另外,未来的所有一切信息传播都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大数据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将给人们带来巨大改变,也带来巨大价值。”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并不像外人看来前景尚好,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不再是发送和接受的关系,而转变成用户主动选择什么。所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和融合势在必行,建立数据系统、推荐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的方向。

㈢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

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

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 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
——2000年8 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

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 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

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2000年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撰写还涉及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电视新闻稿撰写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㈣ 什么是电视产业中国的电视产业发展背景现状

电视产业我不知道,我知道现在的国内电视台的主持风格说话方式是源自于延安时期中央广播电台的模式,在战争背景下,这种高亢、机械毫无表情、说的话不容置疑、没有自己思考的说话方式在战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但时至今日,这种影响还普遍存在于当今各个电视台的主持人身上,已经成了政党控制话语权、奴化大众思想的方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作用。

㈤ 美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

摘要:自从广播电视诞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都先后发展了广播电视产业。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逐渐打破了疆域的界限,呈现出跨国传播的新趋势。然而受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每一个国家的广电产业都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美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选取几个重要的节点进行分析,对当代广播电视的总体格局和演变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美国;广播电视;历史;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传媒行业研究和参考的内容,其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基本走向。美国的广播业由私人电台发展而来,可以说从创始之初就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
一、“三国演义”:三大广播公司的成立
美国一些从事通讯产品的企业是美国广播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KDKA就是西屋公司为了刺激公众购买收音机而创办的。美国早期的广播电视业基本上被几大广播公司垄断和瓜分,按照成立的时间,依次为全国广播公司(1926)、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和美国广播公司(1945),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三家广播公司明争暗斗的“三国演义”。三大广播公司的诞生标志着广播成为大众传播媒介,20世纪30~40年代,广播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政党竞选、国际时局、战况消息、企业广告都靠广播传播,三大广播公司形成的电台网络使广播超过报刊覆盖全国。广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囊括娱乐节目、肥皂剧、探险剧、新闻、音乐、体育报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节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美国梦的真实写照。
二、风起云涌:特殊时期的媒介功能
从1933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却给广播业带来了新机遇,对于处在贫困边缘的美国人而言,广播是主要的解脱途径。听听笑声、歌曲,是脱离现实绝望的有效方式,喜剧演员占据了广播节目的主要地位。为了获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推行新政、复苏经济,使民众对政府恢复了信心。广播新闻越来越多,成为广播媒介的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被充分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国家士气。战争使广播发挥了重大的宣传作用,而且也造就了一批著名记者。1935年,爱德华•默罗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为一名广播记者。1940年8月,默罗第一次对战争进行现场直播,他在采访中的勇气和创造力也为全世界新闻行业树立了典范。
三、山呼海啸:电视的迅猛冲击
30年代末电视系统走向成熟,1941年NBC、CBS分别取得电视牌照,成为第一批商业电视台。二战结束后,电视业得到了近乎山呼海啸的发展,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剧院、酒吧等无不受到电视的迅猛冲击。当时一位美国的著名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在文章中曾这样描述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现在他们并排地,而且常常并肩地坐在一起,看上几个小时电视,连目光都很少交换。如果他们交谈,也是气鼓鼓的,为这个或那个节目的好坏而争吵。”1963年,总统肯尼迪遇刺,电视报道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在目睹国内外一幕幕重大事件的同时,也看到电视新闻的巨大力量,三大广播公司开始把重心转向新闻。电视新闻设节目主持人,虽然这个设置并不罕见,但是高声望和强能力的主持人是美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其主持人是能播报的播音员、是能采会写的记者、是有表演天赋的演员,更是具有广博学识的学者。
四、影像世界:全天候新闻媒体的崛起
80年代之后,美国媒体的发展主要是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为代表的全天候新闻媒体的崛起。人们身处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CNN抢占先机,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滚动播报新闻,把全世界各地的新闻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全世界受众。CNN对于电视媒介、电视理论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认为它重塑了新闻的概念: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改为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有人评论CNN为了追求及时、逼真和现场感,其报道过于肤浅琐碎,常常模糊了娱乐和新闻的界限,让世界看上去像一场“没玩没了的喜剧”。其次是美国的广播电视业和其他产业的整合,并发展为跨国、跨行业的全球化信息产业集团。基本上全球比较大型的传媒公司的母公司都在美国,如跨国媒体企业:时代华纳集团、迪士尼集团、新闻集团。媒体在资本环境中的竞争和兼并涉及范围包括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音乐、广告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息传播形式,真正实现了跨媒体经营,从每一个途径争取受众,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将全球市场视为目标,形成强大的产业链。这也集中体现了当代电视的总体格局和演变趋势。
五、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全球化浪潮
如今,在卫星传输和因特网的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传输几乎实现了无边界。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广播电视产业是否具备全球导向力与吸引力。CBS、FOX、CNN报道的新闻节目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样板,综艺节目《美国偶像》《全美超模大赛》《荒野求生》纷纷出现各国的“本土版”,美剧《越狱》《老友记》《绯闻女孩》人们耳熟能详。此外,MTV频道的流行音乐、ESPN频道的体育直播、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都具有全球影响力。就美国而言,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更依赖强大的文化产业,包括好莱坞电影公司、跨国传媒巨头,其以英语和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主导世界的传播意识形态,形成强大的传播力。由于美国文化产业的强势地位,人们常把全球化等同于美国化,当好莱坞影片在全世界的院线上映时,当美国流行的电视节目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传播时,人们很容易把两者等同。虽然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但物种丰富更是精彩的源头,因此广播电视的全球化浪潮不是全球单一化、美国化的过程,而是尊重差异性、本土化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学习和模仿的同时也要保护本土的广播电视产业,保持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避免贴上“美国化”的标签。

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状况怎样

一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资带来的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6年4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公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亿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虽然6月份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程出现波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划暂告一段落。 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意外”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已制定了庞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蚕食中国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业中稳居“老大”多年的徐工集团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机、冷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当前跨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悬油嘴油泵行业、轴承行业等。 2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公司引进多台日本、台湾自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保证。 “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后,国内逐渐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里有海尔、海信、TCL等。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来自国外。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的技术源自国外。 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带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材线就更多了,总投入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几乎全部来自德国、日本及意大利。例如河北一家大型钢铁(邯郸)厂,冷轧设备来自德国西马克公司,镀锌设备来自意大利达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我国仅为5.9%。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Ml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3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年 有人在网上发起“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多少年”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至少30年的差距”。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机械的“心脏”,怎么评价它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的却很少,这让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在已经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关注设计自己的发动机。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成功的ACTECO发动机让中国的汽车也开始赚技术钱了。奇瑞研制的ACTECO发动机获得“2005中国创造奖”。 为何市场没有换来必要的技术?专家认为,并不是拿来了车型就等于转让了技术,一些关键的地方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有人点拨。但是相当多企业只关注合资,引进等等形式上的东西。仿制而不消化吸收是机械工业步入歧途。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术壁垒也是中国引进技术的巨大障碍。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一种武器。“欧美发达国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中国技术水平几十年的差距。” 4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失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 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

阅读全文

与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产业企业发展现状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