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电生产 > 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

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

发布时间:2021-05-15 19:31:14

A. 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体系主要有,变电站层,还是什么,间隔层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分法内是把容它分成这几个部分组成:
1. 间隔层:就是在现场运行的那些设备的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装置。比如:综保继电器,保护控制柜,多功能电表啊等等。他们是和一次设备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实际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都是由它们来完成。
2. 通信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见如下)的数据需要通过一些通讯电缆/光缆进行传输,中间还得有一些通信设备比如通信管理机,交换机之类的,用来负责数据的分发和传输,以及原始数据的存储等等。
3. 站控层: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台了,包括电脑,打印机监控屏幕等等。在这一层要对搜集上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应用开发,以便显示在终端屏幕上;一些遥控指令也从这一层发出去,通过通信层最后送到间隔层去执行。
哪些部分是核心,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认为以上这三个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好像站控层是大脑,通信层是组成身体的神经,心脏和血液和骨骼和肌肉;而间隔层是我们的神经末梢和手脚。

B. 学长,相关自动化的论文,能给点模版

浅谈超高压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
摘要: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即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本文论述了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功能划分,并探
讨了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总线结构、系统安全和通信方式等相关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以及发展
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采取的策略。
关扭词: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式策略
1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我国对电力工业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以330KV巧ooKV
为主网架的大区电网己经形成,全国联网的序幕已经拉开,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正在紧张地
规划和前期准备。我国电力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建设和发展阶段。
同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
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
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
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己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
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
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己有的变电站
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在这些电力建设工程中,超高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关部门对此也极为重视,结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和有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专门对超高压变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总线结构、系统安全和通信方式等相关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以及发
展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2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
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
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
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2.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
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
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
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F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
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2.3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
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
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
修”。
3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
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在中低压变电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
紧凑化,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而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
则将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装置的FO单元,如户J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
制操作回路等割列出来作为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
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UO部分。
因此,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
控层,,。
3.1过程层
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
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
3.Ll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t检侧
与传统的功能一样,主要是电流、电压、相位以及谐波分量的检测,其他电气量如有功、无
功、电能量可通过间隔层的设备运算得出。与常规方式相比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被光电电流互感器、光电电压互感器取代;采集传统模拟量被直接采集数字量所取代,
这样做的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绝缘和抗饱和特性好,开关装置实现了小型化、紧凑化。
3.LZ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侧
变电站需要进行状态参数检测的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刀闸、母线、电容器、电抗器
以及直流电源系统。在线检测的内容主要有温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
数据。
3.1.3操作控制执行与驭动
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包括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控制,电容、电抗器投切控制,断路器、刀闸
合分控制,直流电源充放电控制。过程层的控制执行与驱动大部分是被动的,即按上层控制指令
而动作,比如接到间隔层保护装置的跳闸指令、电压无功控制的投切命令、对断路器的遥控开合
命令等。在执行控制命令时具有智能性,能判别命令的真伪及其合理性,还能对即将进行的动作
精度进行控制,能使断路器定相合闸,选相分闸,在选定的相角下实现断路器的关合和开断,要
求操作时间限制在规定的参数内。又例如对真空开关的同步操作要求能做到开关触头在零电压时
关合,在零电流时分断等。
3.2间隔层
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是:(l)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
护控制功能;(3)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4)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对数据
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6)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
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
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3站控层
站控层又称为站级控制层,其主要任务是:(l)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
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
心:(3)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
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5)具有(或备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
印、报赞,甚至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
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7)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4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选型
网络系统是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的命脉,它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
系统的可用性。常规普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单套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一般是
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使得同步采样、A了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整个流程快速,简
捷,而全数字化的系统中信息的采样、保护算法与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上多个CPU协同完成
的,如何控制好采样的同步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问题,其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的适
应性,关键技术是网络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制定。
如果采用通常的现场总线技术可能不能胜任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数字化要求。目前以
太网(ethemet)异军突起,已经进入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固化051七层协议,速率达到
looMHz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与接口芯片已大量出现,使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的两级
网络全部采用10()MHz以太网技术是可行的。
5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三个层次中,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字化的研究正在自下而上逐步发展。目前研究的
主要内容集中在过程层方面,诸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开发。国外己有一定的成熟经验,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厂家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
进行开发研究,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归纳起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l)
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
关;(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3)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
6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
的进展。
6.1系统体系结构:
由传统的单一的集中模式向与相对分散式、分层分布分散式多种体系结构模式转变,由传统
的面向单个测量、控制对象向面向电网元件(如进线、出线、变压器、母线、电容器等)转变,
由各功能单独考虑向系统功能综合考虑转变,由一味强调功能全面向更强调功能实用和高可靠性
转变。
6.2总线结构:
整个系统采用的三级总线结构(模块级、间隔级、站级)均由专用、低速向通用、标准化、
高速转变,原来采用的位总线、LonW0rkS、CAN、FF等现场总线统一向以太网转变,这从国际
电工委员会(正C)的正C61850系列正式标准中也可看到这个趋势。
传统的PLC技术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对分布式实时控制性能的要求,传统现场总线技术也是
如此。经长期实践证明,在所有的网络技术中,以太网技术是至今最理想的选择,主要原因是:
(l)它充分考虑了今后的发展需要,具有高传输速率和自适应,目前能达到10MBllooMB/IGB
的速率,10GB以太网也即将面世;
(2)高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集线器技术的完善和确定性;
(3)几乎不需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非常灵活;
(4)传输物理介质多样,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甚至无线通道都可容纳;
(5)集线器的应用可不需考虑网络的扩展;
(6)以太网的应用已经建立起一种业界的标准,亦即一个新的工控总线标准;
(7)全面与最前沿的rr技术接轨,出现了被称之为“世界标准”的TC双P技术的应用:
(8)能满足低成本高性能面向未来的开发的需要。
6.3信息共享度
保护监控功能以及数据共享从逻辑上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物理上的结合也将随着光电传感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更加紧密。
6.4防误功能
逐步走向不再配备专门的“五防”闭锁硬件系统,而是把范围更广的综合防误操作功能结合在
系统中,利用监控设备的智能逻辑来灵活实现网络级的防误操作。
6.5安全性
随着技术开放度的提高、网络功能的渗透、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化,系统的安全性更显得
特别重要。因此,除加强传统的安全机制外,还应专门配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黑盒子”来记录自
动化系统中的所有操作与通信的状况,该模块与飞机上的黑盒子类似,具有极大的存贮容量和极
强的物理性能,能忠实地记录下一定时间的所有内外部操作记录。为防止黑客攻击和人为的破坏,
必须与其它网络从物理上隔离,数据单向传输。如果采用网络数据传输,还须考虑适当的防火墙、
物理隔离、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字认证、多级网管等网络安全措施。
6.6新型就地数字化互感器
IEC新标准草案推荐使用,这使得部分设备级与间隔级的分界产生了变化。
6.7通信方式
不管是站内模块与设备间的互联还是与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均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如无
线、宽带、高速通道,彻底防止数字通道模拟使用、高速通道低速使用的弊端。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与主站系统通信采用基于TCPllP协议的广域网八NTERNET技术,站内各功能单元之间则采用
“蓝牙技术”,避免复杂的接线和通信协议,减少了屏上接线端子,从而可以使设备更灵活地布置
和具有更大的输入输出容量。
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
化智能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
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其传输速率最高为每秒
1Mb/s,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
一步增加。采用2.4GHz的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省去了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蓝
牙”的每一个话音通道支持64kl时s的同步话音,异步通道支持的最大速率为72Ikbls、反向应答速
率为57.6kbls的非对称连接,或者432.6kbls的对称连接。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七、结束语
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已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逐步趋向成熟和理性,这为超高
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创造了空前的良机。但是,由于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实现全部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
1] 陈永鹤, 刘东莉, 张松. 后勤保障社会化模式的探讨[A]. 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C], 2001
[2] 席学强. 伤害案件办理模式的探讨[A].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3
[3] 刘大军. 论军队医院经济发展的模式[A]. 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 , 1999
[4] 李鉴汀. 论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A]. 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议论文集 [C], 2001
[5] 涂四利, 方伟武, 蔡旭. 线粒体基因组中最长保守序列的分析及其意义[A]. 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 [C], 2004
[6] 连漪. 高校科研管理模式[A]. 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 , 1996
[7] 孟祥宝, 谢乐新, 潘明, 刘红刚. 农业机械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与策略[A]. 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3
[8] 席酉民, 井润田. GSS中传统文化研究模式的探讨[A]. 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1994
[9] 潘忠岐. 实力与安全的背离——重新审视建构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A]. 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 [C], 2003
[10] 李铁玲, 刘高军. 基于UML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的对象建模[A]. 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 , 2006

C. 火电厂自动化系统、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变电站都用哪些智能设备,简单描述一下作用,都用的是那些规约谢

modbus 101 CDT 各厂家自己的规约。。。。。。
楼上的104不对 ,104是远动通信规约吧

D. 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第一代(88—95)
1983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ABB公司提供。
1987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套微机发电机保护,由ABB公司提供。
1)前期Z80单板机,后期8031(8位);
2)应用范围:35KV、110KV,保护有220kv以上的微机保护。应用很少,并未普及,只有极少数变电站采用;
3)结构图
全部以硬接线上RTU。
4)在93、94年左右,这一代在变形:取消了变送器;增加了上位机数量。
2第二代(95—02、03)
1)前期8096,后期80C196(16位);
2)低压侧保护开始时有一个机箱公用两个CPU保护几条线路的,到后来,都严格按对象分了。到98年,低压侧已全部采用保护、测控合一形式,并具备通信功能。这样,低压侧就不再需要集中式测控单元了,电缆少了、占地少了、就地安装,对变电站意义重大;直流电源已具备通信能力,数字式电度表出现;
3)由于通信设备大量增加,对当时的网络带来很大考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装置配合不好;网络本身没有到位(开始是485,接着是现场总线);
对上位机的压力也很大,主要表现在实时性上,响应很慢。
4)开始应用冗余技术,做220KV等级;
5)开始出现双操作员站、远动站、工程师站,上层网通信出现双以太网。为了解决多后台问题,出现了前置机。为解决前置机瓶颈问题,出现了双前置机。
这一代在96、97年左右,相关部门下文,新建变电站必须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始大力推广。
工矿企业等用户也提出把电度积分做进保护测控装置的需求。有些公司在98年曾作过,但好多当时由于占用资源较多,没有采用。
这一代产品,在现有的一些小厂家,还有在推的。
3第三代(03—至今)
1)DSP(32位),16位A/D;
2)基于第二代混乱的自用通信规约问题,03年,国家颁发IEC-103、104,以进一步保证通信可靠性,并促进各厂家产品的对接。
3)由于第二代的大力推广,使得保护的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许多厂家在如何保证微机保护的可靠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这是该代产品的普遍特点。
装置抗干扰措施完整,确保装置安装于条件恶劣的现场时仍具备高可靠性:
² 总线隔离。所有与外界的总线连接都先经过缓冲器处理;
² 光电隔离。装置的开入开出、串行通信接口部分均采用光电隔离;
² 使用高集成度的器件,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
² 集成电路全部采用工业品或军品,MTBF提高约为原有2-3倍;
² 对整个硬件回路采取屏蔽,防导体间耦合干扰;
² 在AI输入回路采取电容滤波,外部回路无需再加设交、直流输入抗干扰模块;
² 采用多层板和表面贴装技术,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强;
² 后插拔、双连接器结构,真正实现强、弱电回路分开,输入、输出信号回路分开;
² 采用加强型单元机箱,按抗强振动设计;
² 电源加装抗干扰电容滤过器,防止尖峰脉冲和浪涌;
² 完善的软硬件自检功能,使得任何元器件损坏不会造成装置的误动作和拒动作:硬件可自检到出口线圈、电源;冗余自检功能,数据采集回路的累加和自检功能,解决出异常大数的问题;此外,软件还采用了看门狗、软件陷阱等措施。
此外,第三代保护产品在软硬件平台、双CPU冗余、主后共用CT、出口矩阵灵活整定、波形提取、事件记录容量、内嵌电度、交流操作回路、交流电源、FC回路保护功能、MODBUS等通信规约、MMI的接口友好、软件的模块化编制、自动测试装置、保护动作分析软件、装置生产工艺、装置外观、说明资料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4)第二代产品的前置机瓶颈问题较为突出,代之以分散式的前置机。
5)对网络通信和后台应用软件的重视。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特别是电网侧自动化的高速发展,各厂家所开发的监控系统软件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以后台死机、通讯不稳定最为突出。《国家电力公司国内500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调研报告》中曾指出: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系统测试,上述站控层应用软件的主要故障是由于软件中隐藏的Bug所造成的。

4第四代——数字化变电站
2004年,世界上基于61850的第一套自动化系统,由ABB提供。
2005年,与61850完全兼容的保护装置诞生,由ABB提供。
有关此部分的文献较多,不作赘述。

E. 变电二次综合自动化里都有什么屏柜,屏柜里都含有什么,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常规110kV户内变电站站控层的监控系统包括下列内容: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回:含综合自动化系统站控答层设备、保信子站系统、微机五防子系统、二次安防,不含间隔层测控设备
3.1 主机/操作员站
操作员工作站主机
23英寸液晶显示器
3.2 远动柜
远动工作站
调制解调器(300/600/1200bps)
远动通道防雷器
3.3 保信子站屏
子站嵌入式装置 双机配置
保信子站采集装置
网络存储器
以太网交换机
3.4 五防子系统
五防主机
23英寸液晶显示器
五防锁具
3.5 网络柜
以太网交换机
规约转换器
3.6 打印机
3.7 网络敷设材料
3.8 二次安全防护屏
3.9 全站公用测控屏

至于其他的间隔层测控装置、电能表屏、电压监测等等,可以独立开列,也可以列入监控系统里面。

F.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设备之间通过什么方式连接

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dp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485等等的通讯来连接

G.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核心是什么主要有哪些任务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分法是把它分成这几个部分组成:
1. 间隔层:就是在现场运行的那些设备的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装置。比如:综保继电器,保护控制柜,多功能电表啊等等。他们是和一次设备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实际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都是由它们来完成。
2. 通信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见如下)的数据需要通过一些通讯电缆/光缆进行传输,中间还得有一些通信设备比如通信管理机,交换机之类的,用来负责数据的分发和传输,以及原始数据的存储等等。
3. 站控层: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台了,包括电脑,打印机监控屏幕等等。在这一层要对搜集上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应用开发,以便显示在终端屏幕上;一些遥控指令也从这一层发出去,通过通信层最后送到间隔层去执行。
哪些部分是核心,就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认为以上这三个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就好像站控层是大脑,通信层是组成身体的神经,心脏和血液和骨骼和肌肉;而间隔层是我们的神经末梢和手脚。

H. 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的区别你还有资料

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的区别如下:

①层次不同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这三个层次。

②性质不同

间隔层主要指的是继电保护与测控、录波等。

站控层主要指的是厂站级的监控。

过程层是指数字化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

③各层次的设备不同

站控层设备主要就是指监控主站、工程师站、信息子站等。

过程层的设备如现在还未完全发展的智能断路器的替代设备智能终端,电子式互感器的合并单元等。



(8)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扩展阅读

间隔层基本介绍

间隔层(bay level)间隔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该层次设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功能:

①开展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

②采集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

③推进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

④对统计运算、数据采集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

⑤开展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

⑥实施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同步骤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从而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有效提升信息通道的冗余度。

过程层基本介绍

过程层是完成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就是常说的模拟量/开关量采集、控制命令的执行。只有数字化变电站也就是智能变电站才有过程层,常规变电站只有间隔层和站控层,没有过程层。

过程层设备包括一次设备比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合并器与互感器的输出相连并完成与一些跨间隔合并器的数据传输。智能终端能够完成某种控制动作。

I. 电力系统里的间隔层是什么意思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这三个层次。
间隔层

该层次设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功能:

① 开展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

② 采集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

③ 推进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

④ 对统计运算、数据采集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

⑤ 开展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

⑥ 实施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也就是说同步骤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从而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有效提升信息通道的冗余度。

间隔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J.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系统

1.系统构成:由间隔层综合自动化系统(包含监控单元和通讯总线)及变电站层监控系统构成;
2.系统特点:分层分布式结构,集测量、保护、控制、监测故障录波及其分析、运行日志、事件存储、保护投退、通讯及参数设置等多功能于一体;
3.适用范围:10KV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保护,主设备保护和测量控制系统;
4.保护单元:线路、主设备保护装置,调压电容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微机五防和其他自动化装置;
5.监控软件规约: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组件构架标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级监控软件系统; 间隔层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各种保护单元构成如线路保护装置、主设备保护、调压电容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 微机五防装置和自动化装置组成。在横向方面,间隔层的设备或监控单元均可直接下放到开关柜就地安装,大大减少了二次接线,各间隔设备相对独立,只仅仅处于同一现场通讯总线上。在安装方式
上,可采用分散、集 中组屏等安装方式。间隔层完成电量和非电量的采集计算,实现对设备、线路等的保护或控制,并为变电站层 监控系统提供可靠的通讯接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层自动化系统同样采用分布式结构,包括监控后台软件、当地监控PC机、远动通信接口和用于专业管理的工程师站PC机以及专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有许多提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的生产商如三旺通信、瑞科电气、三意时代等,同时提供多种系统中的产品以及相关搭建问题。变电站层自动化系统通过组态完成全站检测功能,全面提供线路、 主设备等的电量、非电量等运行数据,完成对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控制等,并具有保护信息记录与分析、 运行报表、故障录波等功能。

阅读全文

与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