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管理 > 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

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01 09:04:14

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对个人有用吗

肯定有用啊。
1、以后进入公司或组织更容易。
2、提升职务或职称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3、也可以作为个人炫耀的资本。
你好厉害喔!

㈡ 姚惠源的创新成果

姚惠源教授2001年-2005年担任由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供销总社、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组成的国家“十五”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管理办公室总体专家组组长,积极参与农产品深加工重大专项的大宗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质量标准及发展战略等27个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编制,受科技部农社司委托,代表专项总体专家组先后六次向全国专家论证会作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的论证报告、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科技部党组、部长、中国工程院专项咨询评估专家组作“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进展情况的汇报,对专项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多年来主持研究国家、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及国家优秀教材奖,获美国95发明家年会国际金奖一项等。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科技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2002年姚惠源教授主持完成的,由教育部、国家计委、科技部分别下达,由六个子课题组成的“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项目取得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200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提高我国粮食资源附加值,增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在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
米糠是一种营养丰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功能食品原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D)把米糠称之为一种未充分利用的再生资源,1996年姚惠源教授带领学科组全体人员,在国内率先开展米糠深加工,米糠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攻关研究,成功地研究开发出米糠营养素和米糠营养纤维二个功能性食品原料,开发了“利脂灵”和“润畅舒”等4个经卫生部批准保健食品。
该项目创造性地研究出不用任何化学试剂,无三废排放的全天然生产工艺,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二项国家发明专利,2005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姚惠源教授主持研究成功具有免疫活性的米糠脂多糖,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其活性和纯度均达日本和美国的先进水平,可使大宗农副产品米糠资源增值65倍,1998年经江苏省教委鉴定,成果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姚惠源教授带领硕士、博士研究生和一批科技人员,为改善我国大米食用品质,进行了大米增香剂的攻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荣获95美国发明家年会国际金奖,并列为国家科技“九五”实现产业化的攻关课题,该课题1999年1月经科技部专家组验收,结论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业化项目的大米增香剂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同类大米增香剂产品质量,为改善我国大米的食用品质作出了积极贡献,获二项发明专利,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姚惠源教授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农村经济改革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国内首次研究小型农用NZJ15/15型成套碾米组合设备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多次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研究成果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20多年来全国已有30多家粮机厂推广生产,在全国各地分布10万余台套,形成产值20亿人民币的巨大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小型农用碾米组合机组研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84年在国内首先研究“免淘米”工艺技术获得成功,超前16年完成我国食品发展纲要规定到2000年需完成“免淘米”研究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目前小包装免淘米产品已家喻户晓,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姚惠源教授是我国免淘米生产技术研究的开创者,开创了我国碾米工艺科技发展的新纪元。
1986年姚惠源教授在国内首先主持研究“MP 18/15大米抛光机”获得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抛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江苏省七五期间优秀新技术推广项目,从此开创了我国大米精加工的新局面。1988年姚惠源教授在国内首次研究“营养米”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营养强化大米”的新工艺,对提高大米营养效价,改善我国膳食结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姚惠源教授积极从事国内外粮食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1964年参加原粮食部科研院主持的援助马里蒸谷米厂工程设计,1965年与原粮食部科研院合作研究“速煮米”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70年“速煮米”中试工程试产成功。1977年主持研制NF. 15喷风米机获商业部科技成果奖,成为我国至今仍有大批量出口的粮食机械优质产品。
姚惠源教授还积极从事粮食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先后主持大中型工程设计项目20余项,1990年-1991年与澳大利亚明布托公司合作,设计承建泰国曼谷日产250吨面粉厂的大型工程项目,首次将价值100余万美元的中国全套面粉加工设备走出国门,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作为专家组组长带领11名工程技术人员亲赴泰国曼谷面粉厂建设工地进行工程建设指导,取得了圆满成功。
姚惠源教授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主编、参编、统编高等专业教材、专著、工具书、国标等10本,累计300余万字,“碾米工艺与设备”高校统编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多次获中国粮油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对提高粮食工程学术和科技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姚惠源教授治学严谨,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学科建设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及学术梯队建设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轻工部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食品和农产品深工专家。

㈢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专家有什么用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英文名:China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缩写:)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一级行业协会(简称中电设协)。经国务院核准的《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章程》核定本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组织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电力行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参与制定、修订电力行业设备规划设计、设备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设备质量检验及试验、运维检修、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评估、设备物资招投标管理、设备退役处理以及设备科研制造等设备管理制度、标准、规程、规范。
(二)组织开展电力工业设备管理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制定电力工业设备管理以及重大电力装备技术自主化创新、国产化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三)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受理设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设备质量检验及试验、运维检修、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评估、设备物资招投标管理、设备物流、设备退役处理以及设备科研制造、设备供应商等从业资格的申请及审查、评定,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资格审定报告。
(四)组织开展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及创新成果的总结、交流、表彰推广等活动。开展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咨询、专业培训和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运维技术、设备物资管理以及设备质量检验与试验、设备制造等专业比武竞赛。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举办电力设备技术展览展示、论坛等活动。
(五)建立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发布机制,促进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并依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及根据有关规定编辑、发行会刊、书籍、资料等。
(六)促进电力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相关信息的沟通交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开展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及设备质量等监测、评价,建立电力设备供应商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
(七)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会员的意愿和祈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并规范会员行业自律。
(八)组织开展电力设备管理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组织的业务联系与交流合作,推进我国电力工业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㈣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有资格颁发资质证书吗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英文名:China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缩写:CEEMA)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一级行业协会(简称中电设协)。经国务院核准的《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章程》核定本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组织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电力行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参与制定、修订电力行业设备规划设计、设备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设备质量检验及试验、运维检修、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评估、设备物资招投标管理、设备退役处理以及设备科研制造等设备管理制度、标准、规程、规范。
(二)组织开展电力工业设备管理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制定电力工业设备管理以及重大电力装备技术自主化创新、国产化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三)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受理设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设备质量检验及试验、运维检修、技术改造、节能环保评估、设备物资招投标管理、设备物流、设备退役处理以及设备科研制造、设备供应商等从业资格的申请及审查、评定,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资格审定报告。
(四)组织开展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及创新成果的总结、交流、表彰推广等活动。开展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咨询、专业培训和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监理、运维技术、设备物资管理以及设备质量检验与试验、设备制造等专业比武竞赛。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举办电力设备技术展览展示、论坛等活动。
(五)建立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发布机制,促进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并依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及根据有关规定编辑、发行会刊、书籍、资料等。
(六)促进电力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相关信息的沟通交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开展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及设备质量等监测、评价,建立电力设备供应商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
(七)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会员的意愿和祈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并规范会员行业自律。
(八)组织开展电力设备管理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协作,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组织的业务联系与交流合作,推进我国电力工业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㈤ 如何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设备是企业的生命线,是生产的支柱,有了先进的设备,就基本具备了生产良性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要发挥设备的最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设备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将先进的设备管理水平与先进的设备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应有性能。
近几年来,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装备部(简称济钢装备部)认清形式,把握机遇,紧紧围绕“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制度落实为保证,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设备技术经济管理意识,积极探索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的新模式,为争创一流水平,进而大幅提高装备水平,作了一系列探索工作。
1 探索工期管理新模式
济钢是特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各工艺环节上的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好坏,事关济钢的生产平衡和经济效益大局,其中“四炉四机”的停产检修,影响最为直接。停产检修是设备生命周期的客观要求,是恢复和提高其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但如何保证设备检修的质量,缩短停机检修时间,大有潜力可挖。济钢装备部从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探索出了设备检修工期的管理方法,即实行隐性工期和显性工期管理,争创设备检修效益最大化的工期管理新模式。打破从停产检修开始到恢复生产为止计算检修工期的传统工期概念,将检修工期分为隐性工期和显性工期,即把从立项开始到停产检修前这段时间视为隐性工期管理,把传统概念的检修工期视为显性工期管理,用“工期”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来强化管理,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经过探索,隐性工期管理的要点概括为“六落实”管理法,即“检修项目落实、检修费用落实、物资供应落实、施工队伍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网络计划落实”。“显性工期”的施工组织中,实行立体交叉作业,明确工程的主线和主线上的重点,并对重点进行剖析和细化,“变检修为抢修”,采取“划整为零”、“套件更换”、“预先装配”、“大块拆卸,整体吊装”、“检修工序质量确认”等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实行24h检修施工作业现场指挥调度,并根据检修施工的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和施工力量,做到项目清晰,工序衔接,指挥有力,环环相扣,使得计划工期大幅度压缩,检修质量明显提高,检修效益趋向最大化,为高效生产创造条件。近年来,济钢“四炉四机”的停产检修时间和检修质量,每年都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中板生产线、高炉、烧结机、转炉、制氧机等的检修更是如此,使得人们凭经验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接连创造了设备检修奇迹。
2 治理设备薄弱环节
一条生产线停产检修,并不是因为全线设备、备件均出现问题,而是这条生产线上的某个或几个关键设备、备件因寿命周期已到,不再适应生产要求,致使整条生产线停机检修。这些不适应生产要求的设备、备件,就是生产线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制约生产的稳定高效运行,易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为治理这些薄弱环节,推行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即把每个薄弱环节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自2002年以来,制定了设备薄弱环节治理实施细则,督促各生产厂加大工作力度,根据生产和设备检修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同时,通过管理创新,带动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创新。以济钢中板厂为例,1999年以前,每年停产检修两次,检修时间要2O多天。2003年是在已连续生产2O个月后才停产检修,检修时间仅为86h。
3 创新采购管理体系
近几年,济钢装备部全面开展了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的一系列探索工作,如以“先用库存,先内后外,招标订货,厂家直供,征求用户意见”的五项原则为指导,制定了《定价比质采购管理办法》,在整个采购工作中,始终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原则,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构筑采购管理新体系:(1)实施公开评价,清理整顿采购源头;(2)强化采购审检管理,形成制约新机制;(3)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订货全过程;(4)坚持责、权、利相统一,严格责任制考核。
新的采购管理体系把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形成了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整个采购工作由过去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变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同时,研究、探索物资计划管理和仓储管理的新途径,研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使济钢的备件库存资金占用由1998年的1.2亿元降低到2000年的0.73亿元。通过持续改进,2002年备件库存资金占用降到0.53亿元,连续几年创全国同类企业最好水平。
4 形成持续创新机制
为把管理创新取得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日常生产中发挥作用,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来落实推广管理创新成果,建立起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济钢装备部与企管部门等合作,充分吸收近几年的管理创新成果,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考虑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这对规范设备管理,推动全公司的制度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规范管理创新工作,还制定了《装备部管理创新管理办法》,把管理创新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设备寿命大幅提高,既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又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同时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持续稳定,经济效益一直攀升。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㈥ 请朋友们提供一下《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创新成果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由国家安监总局牵头推行,将标准量化原理引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突出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使企业人、机、物、环境、管理始终处于和谐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创新方法。首钢迁钢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2008年以来,围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1、引入量化原理,提升科学水平。制定安全标准从以实践为基础的定性要求转向靠“数据”说话的定量分析,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标准的客观性与实效性。

2、标准执行以“五化”一体为基础,构筑安全运行的可控系统。即:以规范化为准则,以制度化为保证,以法制化为究责,以科学化为最高目标的“五化”一体有效运行的可控系统,从而保障了标准的制订与执行,达到协调与统一。

3、构建以生产安全为核心的覆盖全公司的“大安全”体系。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上提出了“建立一个以生产安全为核心,全方位覆盖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大安全系统”概念。将生产安全、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堂餐饮安全、职工住宿安全、医疗急救保障等均纳入“大安全”系统,并作为“大安全”系统的子系统,建立各自的安全标准并进行可控管理,从而保证企业整体运行安全可靠。

4、上下结合修订安全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迁钢将安全标准修订的主体向岗位职工转移,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专业人员与岗位人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过程。经一线岗位人员修订后的标准与制度不仅更切合实际,而且也得到他们的认同,有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执行起来会更加自觉和主动,得心应手。

5、将6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班组亲情化管理和信息化网络培训应用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人文含量。

迁钢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教育培训、推动全员参与;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大安全体系;健全完善标准、夯实管理基础;加强检查考评、强化奖惩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加大科技含量;加强预案管理、实现事前控制;坚持拓展延伸、丰富管理内涵等八项具体工作,切实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增强了全员防范事故能力。

2008年以来,迁钢实现了杜绝因工死亡、重伤事故;千人负伤率比首钢总公司控制指标下降了88.8%的目标。同年11月,迁钢公司炼铁单元和炼钢单元,被中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授予首批“全国冶金行业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

该成果获得“北京市第二十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首钢第十届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㈦ 近年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

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天宫一号整器结构完整,运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8年“受控”坠落,残骸落入指定海域。

3、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广大参试人员在江主席贺电的鼓舞下。

团结协作,精心测控,努力确保飞船安全飞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及各有关地面测控站,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成功实施变轨,并进行了两次轨道维持。“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

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

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运回北京后。

由科研人员对飞船及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飞船轨道舱将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

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4、神舟十一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的载人飞船。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

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5、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㈧ 请问燕山石化哪5个项目获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日前,燕山石化5个优秀管理项目荣获第二十九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版成果奖。其中权,由生产运行保障中心创建的“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石化行业自动化设备运维管理体系”成果荣获一等奖;由物资装备中心创建的“以控制供应风险为目标的物资定位采购策略的实施”、由教育培训中心创建的“实施混合式培训,推进企业培训工作创新”、由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在在线分析代替离线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由化工二厂创建的“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为核心的产品品质管理实践”等4项成果荣获二等奖。另外,包括燕山石化公司在内的9家单位因组织工作出色,荣获第二十九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优秀组织单位奖,这是燕山石化连续9年蝉联该奖项。

阅读全文

与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