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密设计 > 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08-02 19:24:05

①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的亮点有哪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时隔24年后中央再次出台全面指导农垦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为使读者更好理解,我们作如下解读——

1、农垦改革的基础是什么

保障粮食和战略物资安全

目前,农垦已成为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科教文卫等设施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系统。黑龙江垦区等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大粮仓”,新疆兵团和广东、海南等垦区贡献着棉花、蔗糖、橡胶等国家战略物资,涌现出首农、光明、完达山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

无论是在开发北大荒、挺进戈壁滩、开辟橡胶园等艰苦创业时,还是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以及“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应急时刻,农垦都坚决圆满地完成国家指令,发挥了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作用,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顶层设计释放农垦活力

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压力明显增强。农垦农业生产力先进,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新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农垦改革发展,发挥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而农垦存在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社会负担依然沉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政策保障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国有农场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需要从中央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2、农垦改革的定位是什么

三大主体功能

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垦区——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垦区要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海南、广东等垦区要加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江苏等垦区要打造国内一流种业企业集团。

保障重要城市食品供应和市场稳定垦区——北京、天津、上海等垦区要提升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保障城市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

保障国家边境稳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垦区——新疆等垦区边境农场,要发挥好维稳戍边和抵御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等职能;湖北等垦区及位于沿江沿湖等农场,要强化生态涵养。

四个新定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农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垦不仅要自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要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农垦要在农业走出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带动其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抱团走出去。

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农垦一大批国有农场位于边疆地区,历来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农垦兵农合一,在边境反恐、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以及禁毒、阻击外来动植物疫病等方面继续发挥特殊作用。

3、农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一方向两重点六任务

一个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两个重点:在发展上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六大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坚守三条底线

决不能把国有农业经济改没了。严防国有资源资产流失,壮大国有农业经济。

决不能把农业改弱了。坚持以农为主,延伸和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决不能把规模改小了。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提升农垦的传统优势。

锁定三大目标

改革目标:要健全完善垦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增强集团竞争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发展目标:农垦粮食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量和商品量在全国占一定比重。围绕粮、棉、糖、胶、奶、种子等农垦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成国家稳定可靠的大型生产供应基地;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物质装备、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等于一体的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民生改善目标:多途径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促进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好道路、饮水、供电、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教科文卫等公共服务。

4、农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集团化是改革主导方向

全国35个垦区中,有17个垦区实现集团化管理体制,18个垦区实行非集团化管理体制。垦区间情况千差万别,允许采取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但都应坚持集团化改革的主导方向。

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

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必须将办社会职能改革到位,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

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相结合

坚持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职能,特别是强化国有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营和管理职能,解决家庭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和办了不划算的问题。

建新型用工制破解谁来种地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建立农业从业人员更新换代机制;健全职工招录、培训体系,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鼓励和引导职工子女扎根农场务农兴业。

统筹纳入国家社保体系

今后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保、社会救助等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垦企业和职工个人参保的财政补助。

“三严”管好国有土地

严禁擅自收回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农垦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垦土地行为;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担保试点。

5、农垦改革如何推进

落实地方责任统筹建设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有关部门要支持在若干垦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加快推进;确保农垦公平享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将农垦纳入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实施,不能以任何理由将农垦排除在外。

增加对农垦的财政资金投入

不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要用于农垦,而且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覆盖农垦。财政部门要将农垦全面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金融部门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上市融资,有条件的垦区要发展村镇银行等,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农垦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

目前,农垦管理部门主要有两类,集团化垦区在改制为企业集团的同时,保留省级农垦管理机构牌子,承担垦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非集团化垦区省级设有行政或事业性质的农垦管理机构,主要履行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能。农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不得擅自解散、下放、撤销国有农场,国有农场合并、分设、调整等体制变动,须征求上级农垦管理部门意见。

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农垦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培养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热爱农垦、献身农垦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建立健全农垦培训体系,以家庭农场主、承包大户、农机手等为重点,全面提高职工能力素质。

弘扬农垦精神

农垦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伴随农垦事业发展全过程,要将农垦文化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农垦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形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6、农垦如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一批商品率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粮棉糖胶乳肉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黑龙江、内蒙古垦区要建成稳定可靠的大型商品粮基地;新疆兵团要建成优质棉花和农牧产品基地;北京等城郊型垦区要建成大城市主副食品供应基地;广东等热作垦区要建成橡胶糖料基地。

补齐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

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农垦需要迎头赶上的最大短板。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强粮食晾晒、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流通业态。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设立农垦战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粮食等产业联合联盟联营。

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农垦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垦在全国粮食作物商品种子生产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互联网+”、大田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做好“试验田”“先行者”

农垦要示范带动农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发挥“试验田”和“先行者”的作用。要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和生产经营新模式;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带动农民低成本市民化

以国有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农垦小城镇已成为吸纳人口、聚集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农垦可通过企业化运作,实现农垦小城镇有产业,能就业创业,带动周边农民实现快速职业化和低成本市民化,实现从“土地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

“走出去”扩大产业基地

要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农业资源、终端市场和仓储物流网络的全球布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区域的布局。围绕粮胶乳糖等主导产业,巩固和扩大境外产业基地。

扶持薄弱地区农场建设

支持边境农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通过开发式扶贫,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② 对这个农业行业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样的建设性意见

“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从我国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分为四大应用场景: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③ 农业补助政策相关问题,请教大神~~!!

下面是关于合作社等的一些补偿政策,希望对你有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摘编

一、增值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第134号)

{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 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04年11月11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主要内容}第十九条 合作社销售社员生产和初加工农产品,视同农民自产自销。合作社销售非社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社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视同农户自产自销。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1]113号)

{主要内容}下列货物免征增值税:

1.农膜。

2.生产销售的除尿素以外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钾肥以及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企业生产复混肥产品所用的免税化肥成本占原料中全部化肥成本的比重高于70%)。

3.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

(四)《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社员和非社员(不超过社员部分金额)生产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允许开具普通发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免税农产品可凭取得的普通发票按票面金额13%抵扣。

(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21号)

{主要内容}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免税饲料产品范围包括:
1、单一大宗饲料。指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产品或其副产品。其范围仅限于糠麸、酒糟、鱼粉、草饲料、饲料级磷酸氢钙及除豆粕以外的菜子粕、棉子粕、向日葵粕、花生粕等粕类产品。
2、混合饲料。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大宗饲料、粮食、粮食副产品及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其中单一大宗饲料、粮食及粮食副产品的参兑比例不低于95%的饲料。
3、配合饲料。指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饲养对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经工业生产后,形成的能满足饲养动物全部营养需要(除水分外)的饲料。
4、复合预混料。指能够按照国家有关饲料产品的标准要求量,全面提供动物饲养相应阶段所需微量元素(4种或以上)、维生素(8种或以上),由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中任何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组分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均匀混合物。
5、浓缩饲料。指由蛋白质、复合预混料及矿物质等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二、企业所得税

(一)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取得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收入。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1994]001)

{主要内容}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2、《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劳务(包括机械化作业服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27号)

{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农机作业)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二)林业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71号)

{主要内容}自2001年1月1日起,对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渔业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内资渔业企业从事捕捞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7】第114号)

{主要内容} 1、对取得农业部颁发的“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远洋渔业企业从事远洋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取得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渔业企业,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近海及内水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营业税

(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27号)

{主要内容}开展机耕、机收、植保和机插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畜牧、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四、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

(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和若干项目 征免增值税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4号]

{主要内容}从1994年5月1日起,农业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7%调整为13%。

(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农产品进项税抵扣率的通知》(财税[2002]12号)

{主要内容}从2002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免税农业产品的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

五、个人所得税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浙地税函〔2006〕358号 )

{主要内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自产自销农产品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六、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税费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6〕466号

{主要内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用房,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用于进行农产品加工的生产经营用房,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七、水利建设基金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税费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6〕466号

{主要内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八、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税费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6〕466号

{主要内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暂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九、用地政策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应依法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初加工时占用的临时性用地,可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十、用电政策《关于国家发改委调整我省电网销售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浙价电〔2006〕23号)

{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用电是指蔬菜、果树、茶、桑、花卉、苗木等农作物种植业用电;各种畜禽产品养殖、海水产品养殖、内陆水产品养殖等养殖业用电;农户家庭炒茶用电。农业排灌、脱粒用电指粮食作物排灌、脱粒及农业防汛、抗旱临时用电。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指省确定的享受贫困县扶持政策的农业排灌用电。

六、农业生产用电
不满1千伏
0.641元

1-10千伏
0.621 元

35千伏及以上
0.606 元

其中:农业排灌、脱粒用电
不满1千伏
0.390 元

1-10千伏
0.370 元

35千伏及以上
0.355 元

其中: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
不满1千伏
0.123元

1-10千伏
0.103元

十一、用人政策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鼓励农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其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考核任用等参照在岗农技人员。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各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要为其提供人事档案保管、办理集体户口、党团组织关系挂靠、代缴社会保险等服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经县以上政府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鉴证(备案)的聘用或劳动合同、在同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工作满一年、按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费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大中专毕业生,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十二、信贷政策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浙委办〔2005〕73号)

{主要内容}提供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和季节性、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对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领域的信贷资金的利率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信贷授信额度。可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户担保等形式进行有效担保,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担保公司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购资格股和投资股。

十三、粮油种植大户直补政策

《关于下达2006年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预算指标和有关政策的通知》(浙财农字〔2006〕74号)

{主要内容}补贴对象和标准。对全年水稻、油菜复种面积20亩以上(含20亩)的大户和管理完善、运作规范、社员30户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及不到20亩的杂交水稻制种农户(以下简称粮油种植大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由省财政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合作社内水稻、油菜复种面积2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大户不重复享受直接补贴)。同时,对以上补贴对象,按实际种植省确定的优质水稻品种面积(见附件1),给予每亩5元的良种补贴(合作社内水稻、油菜复种面积2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大户不重复享受良种补贴)。

十四、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关于2006年大中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意见的通知》(浙农计发〔2006〕15号)

{主要内容}(一)补贴对象

1.具有工商营业执照、2005年12月31日前注册成立、运作规范的农机(农技)服务组织的社员。

2.省内承包种植水稻面积100亩以上(含100亩,下同),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拟购机具尚未享受过财政补贴政策或现有同类机具已享受过财政补贴但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大户。

3.为省内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生产机械作业服务且单机服务面积在300亩以上(含300亩,下同)的农机户。

(二)补贴范围。财政资金补贴范围为粮食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即大中型耕作机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插秧机和与插秧机相配套的工厂化育秧流水线及其配套设备、高性能植保机械、半喂入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具体补贴机型详见浙江省200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三)补贴标准。补贴额度按农机购置金额的三分之一确定,实行定额补贴,单机最高补贴不超过5万元。插秧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补贴标准提高到购机额的50%。购机价格高于“目录”指导价的按指导价核定补贴资金,低于指导价的按实际购机价核定补贴资金。省与县(市、区)财政按以下比例承担补贴资金:经济发达地区由省财政安排50%,县(市、区)财政安排50%;经济欠发达地区(含海岛县)由省财政安排70%,县(市、区)财政安排30%。

④ 为落实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农

答案B
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核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②表述错误,生产资料市场的购买次数少;④是服务市场的特点。故选B项。

⑤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1)2003~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措施: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

⑥ 对于农业发展你有什么好建议

农业是农村的根基,要想农民有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的目标,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关键还要看农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要抓住农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改变现在农业的落后局面,积极的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以下是关于农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是,大多数的年轻劳动力都已经去城市打工,农村的土地大量的闲置,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很多村子进行了土地的流转,就是将现在闲置土地,都流转到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统一发展种、养殖。村子可以争取适合自己村发展的项目,改善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修建水渠,让土地变得肥沃起来,种、养殖的经济效益好了,自然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

农村的发展不光要有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农户自己有致富的内生动力,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很多的惠农政策,相信农村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达到产业兴旺的目标。

⑦ 哪儿有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相关音像作品展开 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2)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14)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17)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21)加强城镇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⑧ 关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我是学机械设计自动化的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的东西应该差不多,个人觉得现在农业机械挺有前景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业局,农机局招公务员一般都要这个专业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

与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
© Arrange www.devcoo.com.cn 2020-2021
鲁ICP备13012343号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