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密设计 > 70年代农业机械照片

70年代农业机械照片

发布时间:2021-02-23 15:25:23

① 近代农业工具的变化

编辑词条农业目录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相关术语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分类农业的英文及解释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编辑本段农业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土地是农业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包括的范围也不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现阶段,中国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编辑本段农业生产的特点(1)季节性和周期性(2)地域性编辑本段生产结构和产量变化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种植业即狭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种植五谷,其具体项目,通常用“十二个字”即粮、棉、油、麻、丝(桑)、茶、糖、菜、烟、果、药、杂来代表。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0年代为80%以上;60年代为75%以上;70年代前期为75%左右,由于人口多,后期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下。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1986年农村用电量为586.7亿千瓦小时。从50~70年代始终高达80%左右,其中有9年超过85%;1979年以后适当调整了作物布局。与此相应,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86年的16.6亿亩,比重下降到76.9%。但由于亩产量增加,总产量反由30475万吨增至39151.2万吨。1986年粮食总产量的大致构成为:稻谷44%拖拉机的拥有量还微不足道;1986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机86.65万台,小麦23%,50年代初期,玉米18%,薯类6.5%,其他8.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中一直偏小,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繁殖体系也已形成。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50年代至1978年大体为8~9%;进入80年代后,并通过纯种繁殖和杂交,连续上升至14%左右。从经济作物的不同种类看,1952~1986年间棉花的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的比重由3.9%减少到3.0%左右,在家畜育种方面,产量则由130.35万吨增加到354万吨,30余年中虽有起伏或停滞,但总的说还是增长较快的。油料包括花生、油菜子和芝麻等的产量起伏很大。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都起了重要作用。1952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产量为419.3万吨;此后有升有降。1978年以后又发展很快。1986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9%;产量1473.8万吨,1949~1979年间,约为1952年的3.5倍。是农业增产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以1986年的产量与1952年比较,其增长幅度约为:烤烟6倍,中国研制的猪瘟、牛痘、羊痘等疫苗,糖料(甘蔗、甜菜)7倍,气肿疽、牛肺疫、羊痘等传染病和一些寄生虫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茶叶6倍,黄红麻5倍,水果18倍。林业40年代末期,林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仅占0.7%的微小比重。50年代以后,林业建设有了发展。1986年林业的产值比重增加到5%。但林业生产起伏较大,总的发展速度不快。植物病虫害防治也取得重大成就。30余年来,全国累计造林面积18多亿亩,居世界中等水平。因抚育管理跟不上,每亩耕地平均施用量13千克,实际保存面积不足三分之一;加以采伐多于更新,1985年的森林面积仅为17.3亿亩,1986年化肥用量(折纯量)1930.6万吨,每人平均1.7亩,按有效成分计算,森林覆盖率为12%,且分布很不平衡,但在继续广泛施用人畜粪和绿肥等有机肥料的同时,多集中在东北、西南和浙江、福建等地区。为了改变林业生产与国家和人民需要严重不适应的状况,为中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1978年以来已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建设,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从而使抚育管理不断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造林面积和木材产量有所增加,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构成也日趋合理。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畜牧业产值在50~60年代初期所占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以后逐渐回升。1952年的畜牧业比重为11.5%,1986年增至21.8%。其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44.5%,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则因种植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二者的差距有所缩小。大体上50年代初为7:1,80年代中期为3:1。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家畜头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86年末的存栏数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骆驼)为11896.1万头(其中役畜约占58%),30余年来,猪为33719.1万头,又使农业技术改造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羊为16622.9万头,二靠科学”的方针,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55.6%、2.75倍和1.69倍。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一靠政策,其中猪的数量增加最快。在全世界猪的存栏总数中,以后这一进程因工作的失误发生曲折。中国约占40%。大牲畜则因部分役畜为农业机械所取代,比重有所降低。中国于50年代中期提出农业技术改造任务。此外,家兔和野生动物的饲养利用,大牲畜(年底头数)从2439万头增至4749万头。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但和社会需求相比,以1985年与1952年相比,畜牧业的发展不快,特别是出栏率较低。1986年肉猪的出栏率为77.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羊为31.5%,农牧业生产总的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牛仅6.1%。但由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其原因在于饲养方法落后和饲料工业不发达。牛羊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草原建设不相适应。他们的某些独特的传统生产技艺,因此中国肉类产量虽由50年代的300多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112万吨,牛奶产量由1978年的88万吨增加到1986年的289.9万吨,但按人平均占有量低于一般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肉类产量中猪肉占90%以上,而猪的饲养又集中在农区,因而95%的肉类产自农区,无论农区或牧区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除家畜、家禽饲养业以外,以桑蚕和蜜蜂等昆虫为对象的动物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养蚕业,但所拥有的草原和森林资源分别约占全国的90%和40%,不仅历史上一贯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986年蚕茧产量36.9万吨(其中桑蚕茧产量为33.6万吨),中国国营农场的经营体制已逐步地进行了改革国营农场。比1952年增加近2倍。水产业即渔业。1952年的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1985年为398元,1986年的比重已增至4.1%,而1953~1978年间仅为3.2%;每一农民的年平均纯收入1978年为134元,30余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952年为166.6万吨,按可比价格计算,1986年增至823.6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提高了近4倍。从水产品的产量构成看,农业中集体经营与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形成,1986年,海水产品约占57.7%,淡水产品约占42.3%。海水产品中绝大部分来自捕捞,主要是近海捕捞,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尚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近年来淡水产品的养殖业则有一定发展。副业中国农业中的副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性质和内容(见农村副业)。60年代以前的副业,是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或家庭中的辅助劳力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包括采集、渔猎以及家庭手工业如编织、刺绣等,大多属于自给、半自给性质。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其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强。至于后来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举的企业,首先以3年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它们虽在一个时期仍被当作副业,实质上已是相对独立于农业之外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突破了副业的范围;到80年代,又进一步演变成为乡镇企业。编辑本段相关术语农学家、农学、农业科学农村、农民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税、农业补贴农业机械、农具农业生产农业合作社、农工商联合体农场、屯垦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订单农业粮食、饲料、水果、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农药、生物农药肥料、化肥、有机肥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种子、植物、植被病虫害、植物保护畜牧业、林业生产资料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灌溉农业指相对缺水的地方引水灌溉,像黄土高原之类。绿洲农业是沙漠中的农业,水源一般是地下水,像塔里木盆地边上,河谷农业比如湟水谷底的就叫河谷农业。编辑本段农业污染农业所用的药物和化肥虽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一旦流入河流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这就是农业污染。编辑本段农业生产活动特点(一)地域性(二)季节性(三)周期性编辑本段农业的分类(一)按生产对象分类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二)按投入多少分类投入少:粗放农业投入多:密集农业(三)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商品农业(发达国家)编辑本段农业的英文及解释agriculture:,feed,ofdomesticatedanimals(livestock)."farming",whilescientists,saidtobeengagedinagriculture.编辑本段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编辑本段“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参考文献:?wtp=tt麻烦采纳,谢谢!

② 现代农业用到的机械种类,具体名称,用途,有图片更好!!

粮食加工机械 按工艺流程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将稻谷、高粱、粟和黍等原粮脱壳去皮,碾制成成品米。例如稻谷原粮先经各种除杂清理设备清除各种杂质后,进入砻谷机并分离稻壳。排出的谷糙混合物进入谷糙分离筛。分离筛利用稻谷和糙米在粒度、密度和表面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将未脱壳的稻谷分离出来并送回砻谷机。糙米则进入碾米机碾制成白米,然后经成品分级筛除去糠粞和碎米,即得成品白米。另一类用于将小麦、玉米、大麦、荞麦和莜麦等原粮去掉皮层和胚芽,研磨成成品粉。例如小麦原粮经各种除杂清理设备清除各种杂质和沾附在麦粒表面的泥土、灰尘后,进入磨粉机研磨成粉,并经一组平筛筛理提取成品面粉。中间物料再进入另一台磨粉机研磨,如此反复提取面粉,最后经刷麸机将麸皮排出。
油料加工机械 制油工艺主要分压榨法、浸出法等。不同的制油工艺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但制油原料都先经油料清理机械清除杂质,并用各种类型的油料剥壳机剥去外壳并使壳仁分离,然后用轧胚机压制成胚料。用浸出法时,将胚料浸在溶剂(己烷或轻汽油)中把油浸出,经过滤、蒸发和汽提等设备使油与溶剂分离,溶剂回收后可反复使用;用压榨法时,将胚料放在蒸炒锅内炒熟后,送入螺旋榨油机或液压榨油机内挤压出油。浸出或榨出的毛油再由各种精炼设备过滤、水化、碱炼、酸炼、脱色和脱臭等炼制成精油或成品油。

畜牧业机械

在放牧和舍养禽、畜饲养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
草场维护和改良机械 包括杀灭草场鼠类用的毒饵撒播机、改良草场以提高牧草产量的松土补播机和草场喷灌设备等。
放牧场管理设备 包括电牧栏及其架设机械、流动防疫车和药淋设备等。①电牧栏:将电脉冲发生器产生的高压脉冲电流通入电篱,使牲畜在触到电篱时受到非致命的电击,从而使其在电篱所围成的电牧栏内活动、采食。装设太阳能或风力发电机,可为电牧栏提供方便而廉价的电源。②流动防疫车:一种越野性能好的专用汽车,车内装有防疫和兽医用的化验、消毒、治疗设备和内燃发电机组等,可运载数个防疫或兽医人员及时赶赴疫区。③药淋设备:主要用于防治放牧羊群的疥癣和体表寄生虫。
牧草和青饲料收获机械 在田间收取牧草并形成散草、草捆、草垛和草块等的机械,主要包括割草或割草调制机、搂草机、捡拾压捆机、集草堆垛机械、牧草装运机械和青饲料收获机等。割草机有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类型。70年代开始发展的旋转式割草机与传统的往复式相比,具有切割和前进速度高、工作平稳、对牧草适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高产草场,但切割不够整齐,重割较多,能耗较大。在割草机上加装压辊即成为割草调制机,可将割下的鲜牧草茎秆压扁挤裂,以加速干燥过程。搂草机有横向和侧向两类,用于将割倒散铺在地面的牧草搂集成不同形式的草条。捡拾压捆机用以从地面拾起成条的干草,并将其压缩成矩形或圆形断面的紧密草捆,以便于运输和储存。青饲料收获机有甩刀式和通用型两类。前者用高速旋转的甩刀式切碎器把青饲作物砍断、切碎并抛送到挂车中,主要用于收获低矮青饲作物。后者备有全幅切割收割台、对行收割台和捡拾装置3种附件,因而可收获各种青饲作物。
饲料加工机械 主要包括:加工各种粗、精饲料的饲料粉碎机、锄草机和青饲料切碎机;配制混合饲料的饲料混合机;将粉状饲料制成颗粒状的饲料压粒机;处理秸秆饲料的茎秆调制机;用于加工薯类、瓜菜等多汁饲料的洗涤机、切片机、刨丝机、打浆机、菜泥机和饲粒蒸煮器等。
舍养禽、畜饲养管理机械 主要包括:禽畜舍的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和照明等环境控制设备;禽畜喂饲和饮水设备;禽畜防疫设备;除粪和粪便处理设备,以及禽蛋收集和挤奶设备等。现代化的蛋鸡舍包括从孵化育雏到鸡蛋装箱的成套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可按要求自动控制舍内环境。按不同鸡龄和产蛋鸡的需要定量喂饲全价配合饲料,并装设自动饮水器和定期除粪设备。鸡蛋则通过集蛋系统自动收集,经清洗、分级后装箱待运。

作物收获机械

作物收获机械包括用于收取各种农作物或农产品的各种机械。不同农作物的收获方式和所用的机械都不相同。有的机器只进行单项收获工序,如稻、麦、玉米和甘庶等带穗茎秆的切割;薯类、甜菜和花生等地下部分的挖掘;棉花、茶叶和水果等的采摘;亚麻、黄麻等茎秆的拔取等。有的收获机械则可一次进行全部或多项收获工序,称为联合收获机。例如谷物联合收获机可进行茎杆切割、谷穗脱粒、秸秆分离和谷粒清选等项作业;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进行挖掘、分离泥土和薯块收集作业。(见彩图)

谷物联合收获机 由收割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粮箱和传动装置等组成。按作物的喂入方式有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种。欧美各国都使用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图6),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其他麦类作物,经部分改装和调整后也能用于收获玉米、豆类、水稻和向日葵等。作业时,收割台前端的往复式切割器在拨禾轮的配合下,将带穗禾秆割倒在收割台上,经收割台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送入脱粒装置,在通过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时受搓擦和打击作用而脱粒。大部分谷粒穿过凹板筛孔后进入清选装置,少量谷粒夹带在凹板上的脱出物中被抛送到分离装置,在链式分离装置的上下、前后往复抖动下谷粒被分离出来进入清选装置,茎稿等大杂物则被向后输送而抛出机外。进入清选装置的谷粒经风扇和筛子将细小的杂质清除,干净的谷粒被送入粮箱。粮箱装满后,启动卸粮输送器,将谷粒卸入运粮车内。70年代中、后期,在北美相继出现多种类型的轴流滚筒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获机,它将脱粒装置与分离装置结合为一体,从而免除庞大的链式分离装置,缩短整机长度。在中国南方和日本先后发展了以收获水稻为主的半喂入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割下的水稻禾秆在夹持输送过程中仅穗头部分进入脱粒装置,脱粒后的秸秆比较完整,便于综合利用。混杂在谷粒中的碎秸量少,一般可不设单独的分离装置,因而与全喂入式相比,结构简单而功率消耗较小。

采棉机 它用旋转的带齿摘锭,将绽开棉桃中的带籽纤维抓带出来并靠气流送入棉箱。采棉机有两种主要类型:在美国使用水平摘锭式采棉机,其采摘率较高,但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和成本高;在苏联大多使用垂直摘锭式采棉机,其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但采摘率较低、落地棉较多、对棉株损伤较大。
机采籽棉的含杂率高,质量等级较手摘籽棉显著降低。机采籽棉需要配备成套的清棉设备,采摘的棉花在轧花前后进行反复清理后才能用作纺织原料。 农业运输机械

农业运输机械用于运输各种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和农村生活资料,包括各种农用运输车、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畜力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以及农船等。
拖拉机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与汽车牵引的挂车和半挂车类似,但挂接点位置较低,车厢形式多种多样,以适应运输不同农业物料的需要,如散装谷物和饲料挂车;牧草和青饲料挂车;草捆运输车;甘蔗运输车;鲜活禽畜运输车;厩肥、化肥和液肥运输车;农机具运输车等。半挂车的部分重量通过牵引杆压在拖拉机的牵引装置上,使拖拉机驱动轮增重,以利于发挥拖拉机的牵引力。

③ 我父亲70年代在镇农机站工作,开大拖拉机,丰收35,一干就是9年多,后来改制回家分田种地至今,现在

与一个种田的无两样,大集体搞生产年代只不过是工种不同,才干了九年算个屁啊!我父亲在抽水站干了几十年,分集体后还干了十年,现在七十多岁又不是同样农民一个?

④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常常使用的农具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的和80年代使用的农具

提问者问的是新中国成立前,那么包括中华上下5千年的历史
具体农具如下:
1.夏,商和西周时期努力和庶民集体耕作,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
3.秦和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铁农具牛耕广泛推广。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西汉赵过发明了播种的耧车。
4.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农具得到巩固和发展,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5.随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传统农具的发展基本定型。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6.宋朝时期粑、锄、等中耕农具很多,说明当时很重视田间管理。,北宋农业技术有一定发展,农民使用适于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犁铧。为解决牛耕不足困难,有写地方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7.元代,境内木匠能制作简单的木制农具。
8.明清时直到解放前期农具少有突破和发展,继续得到巩固。
民国时期有手推车棚、车轮、马车棚、犁、耙、耧、木耙等。
9.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谷物条播机、棉花播种机等。60年代先后研制成悬挂式谷物播种机、离心式播种机、通用机架播种机和气吸式播种机等多种类型,并研制成磨纹式排种器。到70年代,已形成播种中耕通用机和谷物联合播种机两个系列,同时研制成功了精密播种机。
10.80年代,地排车棚、扁担、锨柄、木锨等农业工具得到应用。机械化工具更加先进。

⑤ 70年代中国谁 照片

1979年我家的窗户就是个拱形,沾的报纸,没玻璃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⑥ 农业机械在农业四个发展阶段中的特点

19世纪前
农业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使用简单农具的时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纪就已使用铜犁头进行牛耕。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拥有耕地、播种、收获、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铁、木制农具。公元前90年前后,赵国发明的三行耧,即三行条播机,其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应用。到 9世纪已形成结构相当完备的畜力铧式犁。在《齐民要术》(约540)、《耒耜经》(约880)、王祯《农书》(约1310)、《天工开物》(1637)等古籍中,对各个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工具都有详细的记载。在西方,原始的木犁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使用铁犁铧。
19世纪至20世纪初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发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农业机械的年代。1831年,美国的C.H.麦考密克创制成功马拉收割机。1836年出现了第一台马拉的谷物联合收获机。1850~1855年间,先后制造并推广使用了谷物播种机、割草机和玉米播种机等。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作为牵引动力广泛用于各项田间作业,并用以驱动各种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
20世纪30年代后期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的H.G.弗格森创制成功拖拉机的农具悬挂系统,使拖拉机和农具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压系统操纵的农具悬挂系统也使农具的操纵和控制更为轻便、灵活。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由牵引式逐步转向悬挂式和半悬挂式,使农机具的重量减轻、结构简化。40年代起,欧美各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逐步由牵引式转向自走式。60年代,水果、蔬菜等收获机械得到发展。自7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逐步向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如步犁、耘锄、播种机、收割机和水车等。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1972年创制成功的船式拖拉机(机耕船),为中国南方水田特别是常年积水的沤田地区提供了多种用途的牵引动力。到1984年底,全国(除台湾省外)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4万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达到 329.8万台,农业用汽车达到35万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615万台,农用水泵达到515.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123.5万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 291.8万部,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35861台,饲料粉碎机达到113.9万台,磨面机、碾米机、轧花机和榨油机共 388.1万台,农用动力总功率达1.95×10千瓦。1984年,机耕面积达5.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9%。机电灌溉面积达3.76亿亩,占灌溉面积的56.4%。

⑦ 关于20世纪70年代(或60年代)的农民生活。有相关的书也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北滨海农村农民生活掠影回忆上山下乡:
贫困的农耕部落
苏北沿海废黄河入海口三角洲的滨海地区,一马平川、地势平坦,水源充沛、河流密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农民主要的农业机械是独轮车,相传还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已经传了1800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才逐步有了手扶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代步工具则首推自行车,自行车在农民家里既是高档生活用品,又是生产工具和重要的运输工具,农民走亲访友,一辆自行车可以载重一家人,丈夫骑车,前边坐着大孩子、后边坐着老婆、老婆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娃娃。到农村集市场交换农副产品、农用物资时,去的时候,自行车上能够载运一头大肥猪,回来的时候,能够载运100公斤化肥。有一个农民,把老家的祖屋卖了得到一笔钱,购买了一辆自行车,由于苏北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潮湿,着地停放容易生锈,这位农民用完自行车后,每次都会仔仔细细地把自行车擦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像升旗一样,把自行车挂到房屋梁上,宁可自己睡在阴暗潮湿的地上。当时苏北盐阜平原是不通火车的,公路也不发达、还没有一寸黑色沥青路面,一般农村镇以下村庄都没有公路、不通汽车,大部分是土路,晴天是尘土飞扬,雨天是泥泞不堪,拖拉机驶过后留下两道沟槽,挤压形成的淤泥能够没过行人的脚背;乡镇的镇上每天有一班汽车到县城,如果不能赶上这趟汽车,要么改天出行,要么乘坐“二蹬车”,“二蹬车”就是自行车,一般在汽车站等候接客、去县城距离有九十里,要价2-3元钱,由青壮年农民用人力骑行,乘客坐在后边书包架上,由于路面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骑的人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坐的人是心惊肉跳、腰酸臀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在八滩镇上有一家酒厂、一家棉花轧花加工厂外,基本没有工业,由于水旱灾害频发、社会动荡等天灾人祸,滨海经济非常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们只能使用原始工具、原始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耕作产量低下,人民生活贫困,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的农民都没有去过县城以外的地方。滨海人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劳动、耕作、生活在这一片闭塞、落后、贫困的土地上。
我们所在的知青农场前身是军垦农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改组为生产建设兵团,带领我们的老队长是个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在枪林弹雨中南征北战居然毫发无损,还养育了一群‘接班人’,有的是已经牺牲的老战友的孤儿,按照战斗纪念地,分别取名为泰、杭、连、南、淮、海等等,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一群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分配的粮食不够吃,老队长手握大权,守护着存放成千上万斤粮食的国家仓库,从不动心,他看着面黄肌瘦、嗷嗷待哺的一群孩子,每次发工资,咬咬牙,用全部工资从黑市上高价买回一口袋杂粮,补贴家用,才使这一群孩子没有被饿死、病死。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那里的建设兵团西北角最边远的一个连队当会计,每个月要到团部(总场)报账、开会等办理公务几次,离团部驻地有30多华里,来回近70华里,全部靠两条腿步行,早上天一亮就出发,下午刚吃完饭就返程,风雨无阻,我们连队到团部要沿南八滩渠边的一条土路向东经过龙潭分场部、头庄分场部、西汛分场的田地,从南八滩渠上一座唯一的公路桥(东风桥)上过河,往南8、9华里跨过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口节制闸,到达射阳县境的六垛镇、也是淮海农场总场所在地。之间要经过好几个当地土著农民居住的村庄,有时,我为了节省时间,从头庄分场附近,本地农民用树木架设的一座便桥过河,向东南方向穿越土著农民聚居的村庄、行走田埂路、淌过一片沼泽地、越过苏北灌溉总渠高大的河堤,然后跨越苏北灌溉总渠节制闸,到达总场,可以少走4华里路,离开大路前,我会就地从防风林里折下一根手杖大小的树枝,拿在手里,用来驱赶土著居民家门前突然窜出来对着你乱叫乱咬的看家狗、田埂上躲藏在草丛里的蛇虫、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危险。沼泽地上水塘密布、杂草丛生、水塘里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草地上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踩出来一条小路直达苏北灌溉总渠大堤和节制闸,只是如果下雨后,小路有时会淹没在水下,必须光脚淌过浅滩。当时,耕牛是生产队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最贵重的公有财产,生产队一般都安排生产队里年老体弱、但德高望重的老农民负责看管和放牧,你只要敬上一根香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一片土地上发生的许许多多平常但是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告诉我说:过去发生过一件事:农场以前有一个会计,长得人高马大、身强力壮、有一天从农场总场领取了整个连队200多人的工资,大约2000多元现金,看看天时不早,为了赶时间,抄近路,路过这一片沼泽地,当走到芦苇荡边时,一个歹徒手持鱼叉从芦苇丛里冲过来,喝令会计把钱交出来,会计一看:沼泽地荒无人烟,自己赤手空拳,对方手执凶器、来者不善,灵机一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拔腿就跑,歹徒一路追赶,看看就要接近,就把鱼叉当标枪一样投向会计,一下子刺入会计屁股,会计看看跑不掉了,孤注一掷,索性转过身体,怒瞪圆目,大吼一声、一把抓住鱼叉把鱼叉从屁股上拔出来,紧握在自己手里,歹徒顿时吓呆了,反过来落荒而逃,会计赶紧脱下上衣,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柱着鱼叉、一瘸一拐地走了二里路,来到附近村庄,向当地土著农民求救,当地农民赶紧派人到就近的农场报警告急,农场立即派出医务人员和交通工具进行抢救,这一位勇敢的会计才幸免于难。
当时,当地农民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土墙草顶的茅草屋,墙壁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垒砌而成:有的采用土坯法:就是选一片比较平整、草皮茂盛之地,用平口锹挖取大小相同的土坯,顺序堆砌,优点是可以一次成墙,成本低廉,缺点是毁坏耕地,这样的墙壁不耐雨水冲刷,使用寿命短;还有的采用夯土法:就是挖取水塘边、荒地边的泥土,加水、加稻草后进行搅拌,再用人力、或者使用耕牛踩踏均匀,然后按照墙壁形状制作模板,放入搅拌好的泥团,夯紧夯实,等干结牢固后,再升高一层,以此为样板,一层又一层,直到需要的高度,优点是节约耕地,质量牢固、经久耐用、缺点是人工成本高,工程时间长。土墙成形后,屋顶用树干支撑,加盖芦苇编制的芦席,表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稻草,一座茅草屋就竣工了,由于房屋材料简陋,承载力有限,一般窗户洞都很小,大部分人家没有玻璃窗,房屋檐高只有2米左右,房屋低矮、采光、通风都很差,当地土著居民饮用水大部分靠门前屋后水塘里、沟渠里的水,一般农村、乡镇都不通自来水,而且家里没有热水瓶,在县城和个别大型街镇能见到少量水井。养猪的人家都在自家房屋门前用泥土垒砌一个1米多高,直径1米多,圆顶的猪窝,远远的望去,就像一座座地堡。猪、狗、鸡、鸭大部分散养,不成规模,商品化程度很低。在其他地方,石头是极其普通的物件,随处可见,甚至是让人讨厌的东西,可是在苏北盐阜平原农村,由于方圆几百里,没有山丘,不产石头,石头就成为稀罕之物,许多人家把普通石头珍藏在家里当作腌制咸菜的压重物使用,轻易不放在外面。
当时,实行人民公社,农民参加集体劳动,平时农作物收获后按照人口分配实物,到年底以生产队(大体与一个自然村相同,大型的自然村分成若干生产队)为单位参与年底收入分配,每个工日根据生产队效益一般只能分得几角钱,甚至有的亏损的生产队,农民劳动者反而倒欠生产队收入分配,和我们邻近的一个叫大兴大队的生产队每个工日只有六分钱,你知道吗?一个工日相当于一个强壮的农民连续进行十个小时的强体力劳动!
我们在邻近的村庄曾经见过这样的情景,有一家农民家里的老人患了急病,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这个农民向生产队借2元钱为老人抓药治病,队长不同意,甚至这一个农民向比自己辈分还低的队长、会计下跪不起,队长、会计都依然不为所动,说生产队没有钱,也没有办法,不能同意,由于缺医少药,不久以后,老人就撒手西还了。
由于人们饮用水的水源地受到污染,经常有人罹患肝炎等传染病,有一次,我们到卫生院探视患病的知识青年,邻床有一个患猩红热的十岁左右的农村女孩,爷爷是农村干部,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富裕人家了,女孩住进医院几天了,高烧一直不退,医生建议喝西瓜水来辅助降温,女孩听了很高兴,但是当爷爷花了一元多钱,把西瓜买来,打开西瓜露出鲜红色的瓜馕后,女孩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怪物,居然吓得哇哇大哭,死活也不敢吃,富裕人家都这样,贫困人家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参加集体劳动的农民是这样的贫困,那么个体农户的情况又如何呢?,滨海县振东乡头庄村有一家农户,住在八滩渠南、紧靠淮海农场二队耕地的一块高岗地上,据当地农民介绍,这家农户早年参加过抗日,老人受过伤,有一个儿子为国捐躯,土地改革时政府分给他这一块地,大约有7、8亩,土地改革后,他又利用河堤、荒滩开垦了几亩零零星星的荒地,现在全家已经繁衍到老老少少十几口人,喂养了一头黄牛作耕牛,人民公社化的时候,公社干部动员他加入人民公社,他死活不肯,硬说是土地是自己的儿子用命换来的,是政府分配的,考虑到他们一家是有功人家、他们的土地又远离自然村、不便管理,只能放任自流,成为当地一家独一无二的个体农户。我有时路过他们家,会在他家树荫下歇歇脚、凉快凉快、要口水喝,有一次,正值中秋节,收完了玉米,老人带着儿子正在翻耕土地准备种植冬小麦,恰逢老牛又生了一头小牛,老农民舍不得老牛,和儿子用人力在犁地,由于地处偏僻,这户人家不通电,甚至连当时普及的广播喇叭都不通,最重要的是缺乏灌溉和排水渠等水利设施,他们的土地只能靠天吃饭,无法种植水稻等高产作物,只能种植玉米、小麦、红薯等旱作物,产量低、品质差,一家老少勉强能够依靠杂粮填饱肚子,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完全依靠家里养的母鸡生的鸡蛋换取,穿衣戴帽、造房砌屋则要靠饲养猪羊经过多年的积蓄才能解决,遇到连续大旱,粮食减产,连吃饭都会成为问题,我们进入他们家里,发现他老伴和儿媳妇正在烙月饼,是用小麦和玉米混合面做的皮子,饼皮上撒落着几颗芝麻,馅心是韭菜、野菜、鸡蛋皮的,金黄色的鸡蛋配翠绿的韭菜,倒也蛮养眼的,但是缺油少肉,干巴巴的,家里除了有一张简陋的饭桌子、几条长凳子,没有像样的家具,睡觉的‘床’是用土坯在地上围成一尺高,里面填充一些干草、表面铺垫一块自己编织的蒲席或者芦席,晚上就席地而睡,所以,按照现代社会发展水平,这家人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床,全家上下,没有一顶蚊帐,但是在西边一间土屋里我惊奇地发现一个红色的小木箱,经过询问,老人说,前年娶回来一房媳妇,自己动手把草屋重新用泥糊了一下,杀了一头羊,买了一些菜,请大家吃了一顿饭,总共花了20元钱,小木箱是媳妇的嫁妆。饮用水来自自己家门前的水塘,吃、喝、洗、浇庄稼用的都是同一个水源,因此在当地,肝炎、疟疾、肠道等传染性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
这就是笔者亲眼目睹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滨海农村农民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也是反映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古老、落后、贫困的农耕部落。

⑧ 70年代以前农民如何集体劳动速度!

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
在中国河南一个既像郊区住宅开发区又像工业园区的小村里,每个人都能终身获得就业机会 和一套免费装修的公寓。街道干净整洁,治安良好。邻居们都热心公益。教育和医疗保健不 同于中国的其他地方,这里都是免费的。公用设施、食品甚至连啤酒都是免费的。也许有一 天,衣服也会免费。

南街村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者的理想与改革派的理想结合了起来,用在新的市场经济下获取的利润,创建了一个带有小镇价值观的终生制公社。

王宏斌穿着一件开襟羊毛衫,很难想象他就是当地共产党支部的一把手。他微笑着说:“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建设共产主义,共同劳动,共同致富,共同享乐。”他每月拿30美元,是当 地居民中收入最高的。他满意地说:“南街村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每个人都有福同享。”这 就更不用说共用村里的汽车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村的人都唱着共产主义歌曲排队去上班,他们还背诵其他地方的人早忘记的《毛主席语录》。如果他们被认为懒惰、不整洁或不合作,就有失去应得利益的危 险。生意和财产都不能被私人占有,不提倡个人银行帐户。工厂和学校负责对村民进行素质教育。 而且,几乎没有人批评这种制度。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思想道德高尚,公社精神在 这里得以生动地体现。

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里,人们还没有弄明白如何在不产生贫富差距的情况下创造财富;或如何赋予其政治观念以新的活力,使居民有一种目的感——南街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在改革中的中国,南街村并不是惟一一个将工业利润用于公社生活的村庄。但它可能是第一个在尝试并放弃了私有化这样做的村子。而且它是在泼掉洗澡水后,又把孩子找回来的最成 功的例子。

南街村在毛泽东时代是一极度贫困的地方。像其他村子一样,当时南街村每个人都参与集体劳动,根据北京的指示生产某一数量的粮食或产品,而并不考虑气候的因素和供求关系。

毛泽东的继任者邓小平,1979年推行以市场为中心的改革,南街村再次奉命行事。 但是到了1983年,农业产量下降了一半。农民放弃了土地,一些接管了当地两家工厂的人被 认为是揩国家的油。 所以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斌建议,南街村再实行集体化,共享资源,保护公共利益。结果是令 人震惊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南街村农业和工业的年收入增长了2000倍,由原来的7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14亿元。 与毛泽东时代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实行集体化中,南街村可以根据供需决定生产什么,还可 以在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王宏斌发现,南街村有面粉,而方便面在中国很 有市场。于是,南街村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之一,拥有26家与食品、啤酒有关 的企业,员工达1.1万人。

南街村的村民都免费住在5年前盖好的公寓里,各家各户用的都是北欧风格的松木家具,都有电视和摆着毛主席像。屋里装修虽然简单,但是远比其他村那些破烂的住处舒服得多。

一座两层楼高的白色大理石毛泽东像矗立于南街村的中心,晚上有耀眼的灯光照明,还有民兵志愿者24小时守卫。1993年,南街村树立这座毛主席雕像,以纪念这位中国共产主义之父 。

——摘自2001年3月21日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共产主义盛行于中国农村 》 记者英迪拉·拉克什马南
------------------------------
农村人民公社章程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农村人民公社
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
一 、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互助、互利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互相支援,共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国家要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二 、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根据各地方不同的情况,人民公社的组织,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三 、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管理和组织生产。
在人民公社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同群众密切联系,有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意见,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 、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和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 、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应该由社员民主决定。各级规模大小的确定,都应该对生产有利,对经营管理有利,对团结有利,并且便利群众进行监督。
人民公社的规模是一乡一社。有的是小乡一社,有的是大乡一社。各个公社的规模定下来以后,长期不变。
生产队的规模应该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远近、居住的集中或者分散、劳动力能够搭配得开、畜力和农具能够配套、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等等条件确定。生产队的规模定下来以后,长期不变。
六 、少数民族地区,畜牧区,渔业区,林业区,可以根据本条例的基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另定具体办法。

第二章 公社
七 、公社社员代表大会,就是乡人民代表大会。公社社员的代表,就是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全公社范围内的重大事情,都应该由社员代表大会决定,不能由管理委员会少数人决定。
公社社员代表大会要定期开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
八 、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两年改选一次。社员代表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从事各种业务的社员,有经验的老农,农村的专业工人,青年和妇女,少数民族的社员,烈士家属和转业军人,侨眷和归侨,都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公社的社长和其他管理委员、监察委员,都由公社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任期两年,可以连选连任。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在选举管理委员和监察委员的时候,应该注意使老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
在那些有几个不同民族成分的社队,还要注意吸收少数民族的社员,参加管理。
公社的社长和其他管理委员、监察委员,如果不称职,都可以由社员代表大会随时罢免。
九 、公社管理委员会,在行政上,就是乡人民委员会(即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委员会(即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的领导。在管理生产建设、财政、粮食、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项工作方面,行使乡人民委员会的职权。
公社的社长,就是乡长。
十 、公社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生产队,充分调动社员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副业、渔业等生产事业。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应该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执行群众路线,正确处理问题,把应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但不能管得太多太死。
(一)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策、法令。公社不能违反和改变中央既定的政策、法令,并且要随时督促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认真执行,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
(二)根据国家计划和各生产队的具体情况,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向各生产队提出关于生产计划的建议,并且可以对各生产队拟定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调整的时候,只许采取协商的办法,不许采取强制的办法。
(三)对于各生产队的生产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经过同社员和干部商量,及时地帮助生产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帮助生产队做好收益分配工作。对于困难较多的生产队,应该更多地给以帮助。
不许乱开电话会议和各种会议,不许向生产队乱要统计表报,不许瞎指挥生产。
(四)推行经过反复试验、确实有效的增产措施和先进经验。推行的时候,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只能典型示范和提出建议,不许强迫生产队接受。
(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生产队之间的生产协作。
组织这种协作,必须按照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不许无代价地调用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其他物资。
(六)从各方面帮助和督促生产队妥善地安排生产资料:(1)选留良种,并且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对种子进行必要的调剂。
(2)根据生产队的需要和货源的多少,同供销合作社商量提出农具、肥料和农药的供应计划,并且,督促供销合作社做好这些供应工作。农具、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必须注意保证质量,保证配套,讲求实效。这些生产资料,应该由生产队自由选购,不许摊派。凡是摊派的,生产队都有权拒绝接受。
(3)推行经过反复试验、确实有效、适用于本地条件的改良农具和运输工具。
(4)管好、用好属于公社所有的大型中型农业机具和运输工具。
十一 、公社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根据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在不妨碍当年生产的增长和当年社员收入的增长的条件下,经过公社、有关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社员代表大会或者社员大会讨论决定,经过上级批准,兴办全公社范围的、或者几个生产大队、几个生产队共同的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基本建设,兴办几个公社共同的水利建设和其他的基本建设。
在兴办这些基本建设的时候,必须订立合同,规定各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按照各单位受益的多少,分摊劳动力和资金。对于不受益的单位付出的劳动,被占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都必须给以合理的报酬和补偿。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负责管理和维修公社集体所有的水利建设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属于几个大队或者几个生产队共同举办的水利建设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应该在公社的领导和参加下,由有关的生产大队或者生产队联合选举管理机构,制定公约,共同管理,共同维修。
公社管理委员会和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保护水库、堤坝、渠道和苇塘,注意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养鱼养鸭,发展水生作物。
十二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山林资源,公社所有的山林,一般地应该下放给生产队所有;不宜于下放的,仍旧归公社或者生产大队所有。归公社或者生产大队所有的山林,一般地也应该固定包给生产队经营;不适合生产队经营的,由公社或者生产大队组织专业队负责经营。这些山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定下来以后,长期不变。
不论是山区、半山区、平原区、沿海地区或者其他地区,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积极地植树造林,保护林木,保持水土,严格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在放牛放羊的时候,不准毁坏幼林。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应该根据山林资源的情况和林木生长的规律,根据国家采伐计划以及生产和社员生活的需要,确定每年林木采伐的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
对于不在计划之内和不合规格的采伐,经营的单位有权制止。
林木的采伐,要有严格的批准制度,凡是违反制度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该受到适当的处分。
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经过社员讨论和同意,制订护林公约,并且还要有管理林木的负责人。护林公约应该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每砍伐一棵树木,至少必须补栽三棵,并且保证成活。
十三 、公社管理委员会,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地不办企业。已经举办的企业,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不受群众欢迎的,应该一律停办。需要保留的企业,应该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分别情况,转给手工业合作社经营,下放给生产队经营,或者改为个体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个别企业,经过社员代表大会同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可以由公社继续经营,或者下放给生产大队经营。
公社经营的企业,都应该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都不能妨碍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负担,也不能影响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任务。这些企业,都必须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和民主管理,账目要定期公布。这些企业的人员任用,生产情况,物资情况,财务收支等等,都要定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并且征求社员的意见,不许营私舞弊。公社的干部和任何人,绝对不准利用这些企业,多吃多占,安插私人,铺张浪费。
公社企业的利润,除了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用于公社范围的生产事业以外,应该拿出一部分,扶助生产上有困难的生产队。
十四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积极促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农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小组,是独立的经营单位,受手工业县联社和公社的双重领导。公社对于手工业组织,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督促他们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同生产队商量,合理地解决生产队内部手工业者的口粮问题,合理地处理他们参加集体分配问题。对于亦工亦农的手工业者,注意安排他们从事适合自己情况的农业生产。对于熟练的手工业者,按照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计算劳动报酬,不能同农业劳动一样。
历来是串乡经营的个体手工业者,人民公社各级组织应该容许他们串乡经营。
十五 、公社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征购、派购任务,在各生产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督促生产队完成国家任务。
在国家规定的征购、派购任务以外,公社和生产大队都不许另派机动粮和自筹粮,不许另立名目,增加任务。
十六 、公社和生产大队,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地不从生产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十七 、公社管理委员会,应该根据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的根本方针,经常检查、帮助生产队做好财务工作和物资管理工作。要帮助生产队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监督他们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合理使用资金,防止贪污浪费。
县的有关部门应该经常帮助和检查公社各级的会计财务工作,举办会计训练班,培养和训练会计人员。

第三章 生产大队
十八 、在保留三级组织的人民公社中,生产大队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大队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开会两次。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年改选一次。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同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一样,也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和其他管理委员、监察委员,都由大队社员代表大会选举。
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和其他管理委员、监察委员,任期都是一年,可以连选连任。如果不称职,都可以随时由大队社员代表大会罢免。
十九 、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在公社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管理本大队范围内各生产队的生产工作和行政工作。
(一)帮助生产队做好生产计划;
(二)对生产队的生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和分配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三)领导兴办和管理全大队范围的或者几个生产队共同的水利建设和其他农田基本建设;根据生产的需要,按照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各生产队之间必要的协作;(四)管好、用好大队所有的大型中型农业机具和运输工具;(五)经营好大队所有的山林和企业,领导好生产队联营的企业,督促和帮助生产队经营好山林和企业;(六)在全大队范围内,督促生产队完成国家规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征购、派购任务;帮助生产队安排好社员生活;(七)管理全大队的民政、民兵、治安、文教卫生等项工作;(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执行中央的政策、法令。
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在做以上各项工作的时候,应该遵照第二章中有关的那些规定;在处理大队办的企业的时候,应该遵照第二章第十三条关于社办企业的规定。
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些生产大队,应该参照第四章关于基本核算单位的规定,处理各项工作。

第四章 生产队
二十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
二十一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 律不准出租和买卖。
生产队所有的土地,不经过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要爱惜耕地。基本建设必须尽可能地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
生产队范围内的劳动力,都由生产队支配。公社或者生产大队向生产队调用劳动力,必须同生产队的社员群众商量,不得到他们的同意,不许抽调。
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原来公社、大队所有的农具、小型农业机械、大牲畜,凡是适合于生产队所有和使用的,应该归生产队所有;不适合于一个生产队所有和使用的,可以仍旧归公社或者大队所有;有些也可以归几个生产队共有,联合经营。
集体所有的山林、水面和草原,凡是归生产队所有比较有利的,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可以把零星的树木,交给社员专责经营,并且订立收益分配的合同,或者划归社员所有。
上面所说的土地、牲畜、农具、山林、水面、草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经过社员大会或者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坟下来以后,长期不变。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别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经过社员大会或者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定下来以后,也长期不变。
二十二 、生产队对生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的分配,有自主权。
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
在不破坏水土保持,不破坏山林,不破坏草原的条件下,生产队有权在本队范围内,开垦荒地、经营荒山和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
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这些产品和现金的分配和处理,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
二十三 、生产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当地的生产习惯和轮作制度,根据国家的计划要求和本队生产生活的需要,对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对于粮食作物的品种,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制订本队的生产计划。
生产队的生产计划,必须发动社员充分讨论、补充、修改,特别要征求有经验的农民的意见,经过社员大会通过。
生产队的计划确定以后,要组织群众,定期检查,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二十四 、一般的生产队应该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的条件,积极发展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副产品,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其他副业生产。
在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生产队,应该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
在渔业区,应该专营渔业,或者以经营渔业为主。
在畜牧区,应该专营牧业,或者以经营畜牧业为主。
在山区和半山区的生产队,要切实培养好和保护好山林,严禁过量采伐,严禁毁林开荒,并且积极地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地发展用材林、竹林、经济林、薪炭林和山货、林副产品的生产。在竹木集中产区的生产队,应该以经营竹木为主,竹木生产和粮食生产相结合。
二十五 、生产队应该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生产队应该按照当地的需要和条件,积极发展农村原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作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等),手工业(农具、烧窑、土纸、编织等),养殖业(养母畜、种畜、群鸭、群鹅、蜜蜂等),运输业,采集,渔猎等项生产。
生产队的多种经营,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有的利用农闲季节 ,临时组织劳动力,进行短途运输、渔猎、采集等活动;有的组织一部分有技术的社员举办各种加工作坊;有的统一供应原料,组织社员分散加工。
原来由公社或者生产大队经营的各种生产项目,凡是适合于生产队经营,而生产队经营又不妨害农业生产的,都应该下放给生产队所有,由它们经营;一个生产队无力经营的,也可以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几个生产队联合经营,也可以由公社或者生产大队继续经营。
生产队的多种经营,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和民主管理,账目要定期公布。多种经营的产品和收入,都必须根据社员大会的意见,进行分配,任何人不许多吃多占。
二十六 、生产队必须认真保护、繁殖耕畜和其他大牲畜,要合理使役大牲畜,特别要注意养好母畜、种畜和幼畜。还要注意牲畜品种的改良工作。
集体所有的耕畜,根据各地方的不同情况,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适当的饲料办法,可以实行个人包养、养用合一;也可以合槽喂养。究竟实行哪种办法,由生产队的社员讨论决定。生产队应该保证耕畜饲草饲料的供应。
生产队应该采用民主推选的办法,严格选择饲养员。对于有经验的、爱护牲畜的饲养员,应该长期固定,不要轻易调动。对于保护、喂养、使用耕畜和防治耕畜疫病成绩良好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给以奖励。如果因为管理、饲养或者使用不善造成耕畜死亡,应该由群众研究,弄清责任,给有关人员以适当的处分。
生产队应该奖励繁殖幼畜。对于繁殖幼畜的有关人员,可以奖励粮食或者现金,也可以采取幼畜分成的办法奖励他们。
生产队的牲畜,可以拿到牲畜交易市场上出售或者调换。
出售牲畜的收入,可以纳入当年分配。
注意培养兽医,特别是培养民间兽医。及时防治牲畜的各种疫病。
二十七 、生产队必须认真保护现有农具,并且尽可能地添置新农具。
生产队要选择责任心强的社员,负责保管农具,并且尽可能做到管用合一 。
生产队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修理农具的工匠,负责修理农具。这些工匠,应该是亦工亦农。
小农具由社员自备自用。有些中型农具也可以由社员自行购置,生产队需要借用的时候,必须征求社员本人的同意,并且付给合理的报酬,损坏了的照赔。
二十八 、生产队应该努力增加肥料,制订全年的积肥计划,组织社员常年积肥。为了多积厩肥,要提倡社员多养家畜、家禽。还要鼓励社员多积土杂肥。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增加绿肥的种植面积。
生产队应该合理规定社员交售肥料的任务,并且按质论价,付给报酬。肥料的报酬,可以记工分,可以付给粮食和现金。超过规定数量、质量又好的,还应该给以现金或者实物的奖励。
二十九 、生产队应该组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劳动。对于男女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都要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和各人的不同情况,经过民主评议,规定每人应该完成的基本劳动日。在规定女社员的基本劳动日数的时候,要照顾到她们的生理特点和从事家务劳动的实际需要。生产队还要组织一切能够从事辅助劳动的人,参加适合他们情况的劳动,并且按劳付酬。
三十 、生产队必须努力提高社员的耕作技术。要充分发挥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农民的作用,聘请他们当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研究他们的建议。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人学技术,提倡老手带新手。生产队在检查和总结生产的时候,要进行技术上的检查、评比,对于技术上有贡献的和积极传授技术的社员,应该给以奖励。
三十一 、生产队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可以划分固定的或者临时的作业小组,划分地段,实行小段的、季节的或者常年的包工,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其他副业生产,牲畜、农具、水利和其他公共财物的管理,也都要实行责任制。有的责任到组,有的责任到人。
对于劳动积极,管理负责,成绩显著,或者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以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些劳动不积极,管理不负责,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要适当降低劳动报酬,或者给以其他的处分。
三十二 、生产队对于社员的劳动,应该按照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付给合理的报酬,避免社员和社员之间在计算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
生产队应该逐步制订各种劳动定额,实行定额管理。凡是有定额的工作,都必须按定额记分,对于某些无法制订定额的工作,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评工分的办法。
在制订劳动定额的时候,要根据各种劳动的技术高低、辛苦程度和生产中的重要性,确定合理的工分标准。农忙期间,农业劳动的报酬,应该高于平时。农业、畜牧业中有技术的劳动的报酬,应该高于普通劳动。手工业、林业、渔业、盐业、运输业等专业劳动的报酬,应该按照和农业劳动不同的标准计算。
生产队制订、调整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不仅要注意到农活的数量,尤其要注意到农活的质量,并且都要经过社员大会讨论通过。
生产队在一时还不能推行定额管理的地方,必须搞好评工记分的工作。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干部和社员,一律同工同酬。每个社员的劳动工分都要按时记入他的工分手册。社员的工分账目,要定期公布。
三十三 、生产队有完成国家征购粮食、棉花、油料和派购农副产品的义务。国家在规定生产队的征购、派购任务的时候,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要保证生产队多产多留。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7466974.html?si=2

阅读全文

与70年代农业机械照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龙江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浏览:210
机械化养护中心 浏览:838
上海特种设备管理 浏览:48
机械师改枪 浏览:181
机械化剪纸 浏览:757
美燃环保设备 浏览:809
济南北斗星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838
自动喷涂机械手 浏览:457
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工项目建议书 浏览:251
不锈钢加工设备市转让 浏览:44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浏览:110
扳手机械原理 浏览:61
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浏览:61
广毅机电设备 浏览:805
重庆三阳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494
华技达自动化设备 浏览:631
东莞石碣自动化设备厂 浏览:131
机械制图陈列柜 浏览:246
郑州奥鑫游乐设备公司 浏览:733
美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