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設備公司 > 鞍山盧梭能源設備有限公司

鞍山盧梭能源設備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12 22:21:58

⑴ 大家能給我一些有關盧梭的信息嗎

人物1: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並且拋棄了他自己的孩子,因為懷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對他不忠和記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嗇。這一點在《悲慘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復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懺悔錄》也極內疚地提到了這一點。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酷愛讀書盧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父親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頗為聰明,端莊賢淑。母親因生他難產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愛,他是由父親和姑媽撫養大的。比他大7歲的哥哥離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終沒有音訓。這樣,家裡只剩下他一個孩子。盧梭懂事時,知道自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他幼小的心靈十分悲傷,更加感到父親的疼愛。他的父親嗜好讀書,這種嗜好無疑也遺傳給了他。盧梭的母親遺留下不少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後互相朗讀。每讀一卷,不一氣讀完是不肯罷休的,有時通宵達旦地讀,父親聽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在這種情況下,盧梭日復一日地讀書,無形之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漸漸充實並滋養了他年幼的心靈。7歲的盧梭就將家裡的書籍遍覽無余。他還外出借書閱讀,如勒蘇厄爾著的《教會與帝國歷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歷史》、莫里的幾部劇本等等,他都閱讀過。由於這些歷史人物的典範影響和他父親的諄諄教誨,盧梭深深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既有父親的愛國血統,又以這些偉人為榜樣,甚至言行之間常把自己比作那些歷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敘說斯契瓦拉的事跡,在座的人全都很驚訝地看到盧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之上,來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壯舉。這種早熟早慧的表現,正是盧梭特有天資的最初顯露。獨立謀生盧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結束了,在他13歲時,舅舅決定將他送往馬斯隆先生那裡,在他手下學當律師書記,希望他能賺點生活費用。但盧梭非常討厭這種只為了賺錢而缺乏趣味的職業,每天瑣碎的雜務使他頭暈目眩,難以忍受。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麼喜歡盧梭,常常罵他懶惰愚蠢。盧梭無法忍受這種侮辱,便辭掉了工作。不久,盧梭又換了一個職業,在一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鑒於以前做書記時得到的不少教訓,所以他對這個新工作依命而行,毫無怨言。盧梭本來很喜歡這種工作,因為他愛好會畫,揮動刻刀也覺得很有趣,而且鏤刻零件,用不著多麼高超的技術,所以他很希望在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盧梭在空餘時間為幾位朋友刻騎士勛章,他的師傅發現後,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便痛打了他一頓。其實,當時盧梭年紀很小,對於銀幣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只是以古羅馬時期的錢幣形狀,做為模型罷了。由於師傅的暴虐專橫,使盧梭對本來喜愛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盧梭在師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這卻使他恢復了時隔已久的讀書習慣。這種興趣受到當時環境的限制,不能順利發展,但愈受限制,學習的興趣反而愈濃。附近有一個女租書商,經營一家租書店,盧梭經常去那裡,手不釋卷地看書,有時甚至誤了工作時間,受到師傅的責罵和體罰。不到一年功夫,盧梭把這家小店的書全讀光了。在這些書的熏陶下,他糾正了許多幼稚的脾氣和不良習慣。同時無形之中也在他內心裡喚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覺得雕刻師傅這里的環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難以忍受。16歲時,他離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獨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崇尚自然盧梭離城出走後,經由一位朋支的介紹,結識了華倫夫人。他原以為華倫夫人是個老態龍鍾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卻是一位滿臉和氣、風韻十足的年輕女子。這使他大感驚訝和激動,正是這位夫人影響了他日後的生活。最後,她做了他的情婦和養母。盧梭聽從華倫夫人的勸告,開始他的遠途旅行。這也正適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遊癖好,他覺得這樣的年紀就有機會爬山越嶺,登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盧梭心情十分愉快,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次旅程雖短,但盧梭喜愛自然風光,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他將感情寄託於大自然,雖然身處漂泊之中,卻沒有精神空虛之感。凡是映入盧梭眼簾的東西,都令他內心感到一種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偉、多彩和實際的美,深深地影響了盧梭的人生觀。以後他又經歷了多次旅行,不論是旅途中的美景,還是鄉村的田園生活,仍使他陶醉著迷。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他最偉大的教師,並不是任何一種書籍,他的教師是'自然'」。從少年期起,盧梭便酷愛自然。這種熱忱,他曾不厭其煩的摹寫、表現於他的著作中。自然,滲透了他整個生命。他用華倫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奪人心目的特質,表現了自身,並使他陷入劇烈的情緒,這在他較晚的生活中,顯得特別明晰,且使他和東方的大神秘主義者,呈現出相似之點。涉足音樂盧梭在華倫夫人家居住的這段時期里,他感到非常滿足和快活。華倫夫人的嗓子輕柔動人,還會彈琴,她常教盧梭唱歌,熏陶激發盧梭對音樂的興趣。後來盧梭去神學院學習,華倫夫人送他音樂方面的書。盧梭在神學院除學習外,經常帶著歌譜,練習歌唱。華倫夫人認為盧梭對音樂感興趣且有天賦,有意讓他朝音樂方面發展。她經常在家裡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並介紹盧梭與一些作曲家認識,使他的音樂水平不斷提高,後來他不斷地自學和研究,想出一種用數字代替音符的簡易記譜法,即以數字1234567來代替Do、Re、Mi、Fa、So、La、Si音階,並寫出了具有獨創性見解的著作《音樂記譜法》,希望藉此革新音樂世界。同時還撰寫了《現代音樂論文》一並帶到巴黎,呈交給巴黎科學藝術院,想藉此機會出名,這時的盧梭,靈感有如泉涌,他寫了一部名為《新世界的發現》的歌劇,充分表現了他的創作才華。後來盧梭帶著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學院,當眾宣讀了他的論文,它那簡潔的內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員們的注意力,博得了贊揚。他認為自己的記譜法是音樂史上的創新和改革,但委員們不贊成這種意見,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盧梭的記譜法可用於演唱,但不適合於演奏。為了安慰盧梭,藝術院給他頒發了一張獎狀,措詞中誇獎了他一番。盧梭雖遭受了失敗,但心裡很不服氣,他將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後,找到一個願意接受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現代音樂論》為書名出版。盧梭滿懷希望,盼望這本音樂著作能引起較大的反響,然而銷路很差,這使盧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擊。雖然他一心想在音樂方面有所創新,希望對音樂愛好者能有所啟發,但效果卻不佳,除了少數幾個學者對他倍加贊譽外,並未產生什麼大的反響。徵文獲獎盧梭自從離開華倫夫人以後,開始自謀生活,先後當過家庭教師、書記員、秘書等。同時也廣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結識了大哲學家狄德羅。由於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志向,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彼此都熱心於學術工作,狄德羅和盧梭等人便著手合編:一部《網路全書》,盧梭負責音樂部分,這項工作由於狄德羅被捕而中斷了。盧梭四處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羅放出來,但收效甚微。盧梭經常前往狄德羅被關押的監獄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從巴黎到監獄之間有較長的路程,盧梭步行去看狄德羅,常帶著一本書,走累了休息時可看看書。有一天,他帶了一本《法蘭西信使》雜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學院的徵文啟示:《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尚是否有益》。盧梭看到這個題目時,好像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樣,許多富有生氣的思想不知不覺地從他心中涌現出來。他頓時感到窒息,彷彿看到另一個宇宙,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腦子里不僅涌現出與第戎科學院的論文有關的思想,而且一連串的想法相繼而起,就象大浪一樣沖擊著他。這次心靈的震盪,顯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見的潛力。盧梭把這件事告訴了狄德羅。狄德羅鼓勵盧梭繼續發揮自己的思想,寫出文章去應征。盧梭積極撰寫了這篇論文,寫成後又送狄德羅審閱,自己又反復修改了多次,以《論藝術和科學》為題寄出應征。1750年,他這篇論文獲得了頭等獎。他在這篇文章中否定藝術和科學的價值,從反面進行了論證,表露了他對巴黎社會的不信任和憎惡,並反對這種社會中所隱藏著的欺詐。他斥責科學,文學和藝術,認為這些東西被權力所主宰了。隱居著述1756年,44歲的盧梭接受朋友的饋贈——一座環境優美的鄉村小房子,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盧梭的個性適合於在鄉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厭倦了城市生活。隱居之後,他便決定不再回巴黎。這時的盧梭已有點名氣,不用為生活費用發愁,他繼續抄樂譜,雖然不能賺大錢,但是靠得住,自給有餘。他的歌劇《鄉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還剩下兩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這樣,生活就不至於受窮了。他的文筆和天賦已使他成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願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書的努力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盧梭覺得為麵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他的天才,毀滅他的才華。他的才華不是在筆上,而是在心裡,完全是由一種超逸而豪邁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出來的。他始終認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個行業的時候才能保持;當一個人只為維持生計而思維的時候,他的思想就難以高尚;為了能夠和敢於說出偉大的真理,就絕不能屈從於對成功的追求。盧梭隱居6年之中,寫了許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學名著《民約論》,這是世界政治學史上著名的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觀點,對後來的法國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教育學論著《愛彌兒》,簡述了他那獨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這是一部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雖然盧梭在世時,曾因此書而遭受攻擊,但其獨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對後來的教育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動力。自傳體小說《新愛洛綺絲》,這本書的出版,成為人人爭看的暢銷書,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靡全歐。橫遭迫害按照法國當時的習俗,一本書出版之前必須經過某些知名人士的傳閱。《愛彌兒》經過外界傳閱後,頓時成為大家爭論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盧梭這本天真無邪、充滿靈感和獨具創見的教育學著作,反而被外界視為異端邪說,還被法國法庭列為禁書。起初,盧梭對外界的傳聞並不在意,他想這本教育學著作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寫的,怎麼會遭受知識分子、教會和國家的反對呢?怎麼會將他看成邪惡之徒呢?在外界的壓力下,出版社也勸盧梭不要用真實姓名發表這本書,但盧梭堅持要面對那些無謂的攻擊。他想他一直服從國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個忠順的公民,象其他法國人一樣遵守國家法律,總不至於因熱愛人類,追求人類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惡運偏偏降臨到了他的頭上,輿論界把盧梭看成了罪犯。一天晚上,盧梭正在床上閱讀聖經。有人送信來,說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決將《愛彌兒》焚毀,並立即發出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牢。不得已盧梭只好告別朋友,離開法國去了瑞士。不久這個國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內離開瑞士領土,爾後盧梭又搬到普魯土國管轄的地區。與此同時,歐洲讀者不斷來信,女士、年輕人和年輕的哲學家紛紛來函,請求盧梭給予指導,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後,盧梭又應英國哲學家休謨的邀請,去了英國,終因與休謨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而離開英國。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國,重新過隱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寧的歲月並未影響到盧梭的著述。他先後著有《懺悔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書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歸於自然盧梭的《愛彌兒》為什麼會遭到法國反動當局如此仇視呢?原因在於,盧梭以他的《愛彌兒》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從來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為標準的,盧梭卻大聲疾呼,要打破這個傳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則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象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象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愛彌兒》上卷第5頁)這是《愛彌兒》里開宗明義的一段話,表達了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應「歸於自然」。盧梭的「性善論」雖然並不科學,但它在歷史上是有積極的進步意義的。因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樣視為先天罪犯,則必然訴之嚴酷懲戒,迫使人們盲目順從而摧毀人權;不如強調人們向善發展的可能性,更有助於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會權力。變抑制天性的教育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變革。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盧梭是關鍵性的人物。由「歸於自然」的理論出發,盧梭主張教育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徵而實施。他說:「處理兒童應因其年齡之不同而不同。」又說:「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期有兒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他批評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天性發展,抹殺了兒童與成人的區別,以致不根據兒童的特點施教,硬把對成人適用的教育強加於兒童。這種教育,在他看來,無異於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張根據受教育者不同階段的身心特徵來規定教育任務。盧梭「歸於自然」的理論體現在教育目標上,要求培養自然人;而身心調和發達的自然人,既不同於貴族豪紳和王孫公子,也不同於空疏無用的書生士子。這比以往的和當時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盧梭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又有勞動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無疑,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資產階級新人的形象。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義教育進步的地方,也是他橫遭迫害的主要原因。知識教育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致用,行以求知。在教學內容上,盧梭堅決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識。他說:陷入於咬文嚼字的書本教育,是摧殘心智的。兒童所需獲得的是對於事物的真正理解,而書籍「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情。」不過,盧梭對於12歲以後的理性開始發達的青年,則設想了許多門類的學科,要他們進行學習,粗略地劃分起來,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青年期應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以道德教育為主的青春期應學習社會科學知識。過去說寓言、歷史、古典語文是不必學的,如今應該學了。因為學寓言,可以使人們從中獲取教益;學歷史可洞古知今,學古典語可理解語言藝術的規律。這就說明,盧梭雖然反對腐朽的古典主義的教學內容,卻不反對學習古典的知識,兩者並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紙堆,使他們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後者要求知曉古代文化,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得失,從而博古通今和古為今用。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教條主義而著重行以求知。他勸說教師放棄冗長的講述,使更多的教學滲透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之中。他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啟發兒童、青年的自覺性,為此特別重視動機、興趣和需要在學習中的作用。盧梭十分重視直觀教學法,他認為唯有對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了解事物的主義和觀念。他甚至認為,儀器、模型等設備擾亂兒童的學習,都該棄而不用,對實際事物直接觀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盧梭還十分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對填鴨式、命令式的教學方法則極為厭惡。另外,盧梭還告誡教師要根據兒童的理解水平來選擇學習內容。「永遠不要把兒童不能理解的東西向兒童講述。」為了保持知識的正確性和鞏固性,他主張要恰當安排兒童的學習速度,不急於求成,不貪多圖快,不好高騖遠,他這些改革知識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的新見解,對於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富有啟示。性的教育由於性慾發動是青春期的特徵,盧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性的教育。他主張對青少年性成熟時期以適當的性道德和性知識的教育,使青少年對「性」的自然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行為端正」。盧梭既反對禁慾主義,又反對縱欲主義,主張順應自然發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動。為了防止性慾早熟,盧梭認為,應使青少年遠離不正當的誘惑。教師要用適宜的工作和活動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們的精力有發舒的出路。談到兒童對性的好奇心,盧梭強調應不給它以喚起的機會,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盡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問題。但如果這類問題提出來了,教師「寧可對兒童閉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謊言。」這樣不會使兒童感到奇怪,因為教師從來就不答復他認為不適合兒童理解的問題。如果認為有必要回答,那麼「你的答復永遠必須是嚴正、簡當而確定的;不要露出遲疑的神情。回答的內容應當真實,那更不必說了。」(《愛彌爾》英文版第177頁)盧梭由此批評過去的教育在性的問題上一味欺瞞兒童的作法,認為這樣反而會促使兒童去學習不正當的性知識。對於男女間的愛情,盧梭認為不應使之成為理性教育的障礙,而應成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認為人類始終要從天性本身去尋找控制天性的適當工具,只能利用慾念的威力去抵抗慾念的暴虐。他說:「我不怕促使愛彌兒心中產生他所渴望的愛情,我要把愛情描寫成生活中的最大快樂,並使他對荒淫的行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為情人的同時,成為一個好人。」這些觀點,對後世各國實施正確的性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人物2:西奧多·盧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國畫家。人物3: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國畫家。

⑵ 誰介紹一下瑞士

阿爾卑斯山像一條弧形的帶子,連接著歐洲7個國家。歐洲的大河萊茵河、羅訥河和波河就是從那龐大的山體中奔流而出、瀉入大海的。在大河之源頭有一個美麗的山國,它就是瑞士。它南鄰義大利,西靠法國,北接德國,東與奧地利以及列支敦斯登接壤,面積41293。2平方公里,人口698萬,首都伯爾尼。
公元3世紀,瑞士就有了日爾曼民族的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居住。11世紀,瑞士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648年,瑞士宣布獨立。1815年頒布首布首都憲法,維也納會議確認其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建立聯邦制國家。
瑞士雖是一個內陸小國,但在國際上很有名氣。它經濟發達,社會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極高,名列世界各國之首,即使是美國、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也無法望其項背;它是世界金融大國,吸收了世界資產的35%;它對世界事務漠不關心,卻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之一,許多國際組織的總部設在日內瓦和洛桑;它是一個中立國,卻也是一個軍事大國;瑞士是一個旅遊大國,是旅遊者的樂園。阿爾卑斯山橫空出世,一座座尖如寶劍的山峰直指藍天,山間終年不化的積雪給滑雪愛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滑雪場所。一個個明鏡般的湖泊鑲嵌在群山之中,氣度不凡,具有童話般的美。走進瑞士任何一座市鎮,都會感覺到這里整潔、清幽,如入畫中。歐洲的一些名士、文豪,如盧梭、拜倫、雪萊、歌德,都曾經來瑞士游覽、居住,並留下膾炙人口的佳作,使瑞士的旅遊業名聲大噪。每年到瑞士旅遊的外國人口成千上萬,瑞士旅遊年產值達30億美元。

鍾錶王國
瑞士人自豪地說:「我們向全世界提供了時間。」自1587年在日內瓦開始生產手錶起,400多年來、瑞士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鍾表業的領先地位。雖然由於70年代中期後日本、香港生產的電子石英錶異軍突起,瑞士的鍾表產量已退居第三位,但瑞士表加工精細、款式新穎、檔次高、價格貴,按產值計仍達世界鍾表總產值一半以上。

奇特而有趣的國家
遊人們到瑞士後會發現,瑞士是個奇特的國家,它有許多不同與別國的有趣之處:
·有瑞士國無瑞士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拉丁羅曼語同為官方語言。
·有瑞士國無瑞士族,國民由日耳曼族、法蘭西族和義大利族組成。
·問瑞士人:「你們現在國家的頭頭是誰?」十個人有八個答得不準確。因為瑞士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由聯邦委員會7個部長輪流擔任,任期都只有一年。
·瑞士雖然是永久的中立國,卻有很像樣的軍隊,國防開支居世界前列。
·瑞士國小,地下資源缺乏,然而外匯收入頗多,人民生活富裕,名列世界各國之首。
·瑞士不加入聯合國,卻讓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瑞士人認為,加入聯合國沒有必要,因為那要花很多錢,而國際聯盟總部設在自己的國家,可以賺他們的錢。
·日內瓦不是瑞士首都,也不是最大的城市,卻比首都伯爾尼更為世人知曉。

語言
瑞士人在歐洲被認為最有語言天賦。受過良好教育的瑞士人都能講德、法、義大利語,但是,瑞士卻是個沒有統一語言的國家,多種語言並存,多語言來源於多民族。1世紀時,瑞士被古羅馬帝國征服,拉丁語成了官方語言。4世紀末,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勃艮第人占據了瑞士的南方和西部,發展了一種法語的方言。逐漸演變成「說法語的瑞士人」,簡稱「法瑞」;同時,日耳曼人的另一分支阿爾馬尼人佔領了瑞士北部及東北部,他們操古德語,這片地區後來成了德語區,簡稱「德瑞」;瑞士的南端偏東地區主要是義大利居民,說義大利話,成為瑞士的義大利語區——「意瑞」。德語覆蓋了瑞士近2/3的地區,但是,別以為會講德語可以在瑞士通行,瑞士德語和德國德語相差甚遠,沒有專門學習過瑞士德語的德國人,根本聽不懂瑞士人在說什麼,雖然他們明白無誤說的是德語。

交通
瑞士雖然多山,但是交通卻十分發達,遊客在瑞士旅遊沒有交通困難的問題,即使是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交通受影響也是極短時間的事,這是因為瑞士有很發達的航空、鐵路、公路和水上運輸等交通網。

⑶ 盧梭名言名句

  1. 你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2. 無論就男性或女性來說,我認為實際上只能劃分為兩類人:有思想的人和沒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這種區別,差不多完全要歸因於教育。

  3. 我們栽培草木,使它長成一定的樣子,我們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4. 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5. 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6.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訓練。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7. 勞動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

  8.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9.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10.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1. 向他的頭腦中灌輸真理,只是為了保證他不在心中裝填謬誤。

  12. 教育的最大的秘訣是:使身體鍛煉互相調劑。

  13.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14. 最盲目的服從乃是奴隸們所僅存的唯一美德。

  15. 我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16. 社會就是書,事實就是教材。

  17.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18. 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19. 做老師的只要有—次向學生撒謊撤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20. 做老師的人經常在那裡假裝一付師長的尊嚴樣子,企圖讓學生把他看作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這個做法的效果適得其反。他們怎麼不明白,正是因為他們想樹立他們的威信,他們才反而摧毀了他們的威信。

  21. 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22. 經過細心培養的青年人易於感受的第一個情感,不是愛情而是友誼。

  23. 虛弱的身體使精神也跟著衰弱。

  24. 為了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為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為了盡量地利用這些工具,就必須使提供這些工具的身體十分強健。所以人類真正的理解力不僅不是脫離身體而獨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體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銳和正確。

  25.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26. 真誠的愛情的結合是一切結合中最純潔的。

  27. 我一向認為,只有把善付諸行動才稱得上是美的。

  28. 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29. 普通而抽象的思想是人類鑄成大錯的根源。

  30. 青年期是增長才智的時期,老年期則是運用才智的時期

⑷ 盧梭簡介

人物1:

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酷愛讀書

盧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父親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頗為聰明,端莊賢淑。母親因生他難產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愛,他是由父親和姑媽撫養大的。比他大7歲的哥哥離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終沒有音訓。這樣,家裡只剩下他一個孩子。

盧梭懂事時,知道自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他幼小的心靈十分悲傷,更加感到父親的疼愛。他的父親嗜好讀書,這種嗜好無疑也遺傳給了他。盧梭的母親遺留下不少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後互相朗讀。每讀一卷,不一氣讀完是不肯罷休的,有時通宵達旦地讀,父親聽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在這種情況下,盧梭日復一日地讀書,無形之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漸漸充實並滋養了他年幼的心靈。

7歲的盧梭就將家裡的書籍遍覽無余。他還外出借書閱讀,如勒蘇厄爾著的《教會與帝國歷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歷史》、莫里的幾部劇本等等,他都閱讀過。由於這些歷史人物的典範影響和他父親的諄諄教誨,盧梭深深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既有父親的愛國血統,又以這些偉人為榜樣,甚至言行之間常把自己比作那些歷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敘說斯契瓦拉的事跡,在座的人全都很驚訝地看到盧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之上,來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壯舉。這種早熟早慧的表現,正是盧梭特有天資的最初顯露。

獨立謀生

盧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結束了,在他13歲時,舅舅決定將他送往馬斯隆先生那裡,在他手下學當律師書記,希望他能賺點生活費用。但盧梭非常討厭這種只為了賺錢而缺乏趣味的職業,每天瑣碎的雜務使他頭暈目眩,難以忍受。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麼喜歡盧梭,常常罵他懶惰愚蠢。盧梭無法忍受這種侮辱,便辭掉了工作。

不久,盧梭又換了一個職業,在一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鑒於以前做書記時得到的不少教訓,所以他對這個新工作依命而行,毫無怨言。盧梭本來很喜歡這種工作,因為他愛好會畫,揮動刻刀也覺得很有趣,而且鏤刻零件,用不著多麼高超的技術,所以他很希望在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盧梭在空餘時間為幾位朋友刻騎士勛章,他的師傅發現後,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便痛打了他一頓。其實,當時盧梭年紀很小,對於銀幣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只是以古羅馬時期的錢幣形狀,做為模型罷了。由於師傅的暴虐專橫,使盧梭對本來喜愛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盧梭在師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這卻使他恢復了時隔已久的讀書習慣。這種興趣受到當時環境的限制,不能順利發展,但愈受限制,學習的興趣反而愈濃。附近有一個女租書商,經營一家租書店,盧梭經常去那裡,手不釋卷地看書,有時甚至誤了工作時間,受到師傅的責罵和體罰。不到一年功夫,盧梭把這家小店的書全讀光了。在這些書的熏陶下,他糾正了許多幼稚的脾氣和不良習慣。同時無形之中也在他內心裡喚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覺得雕刻師傅這里的環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難以忍受。16歲時,他離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獨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

盧梭離城出走後,經由一位朋支的介紹,結識了華倫夫人。他原以為華倫夫人是個老態龍鍾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卻是一位滿臉和氣、風韻十足的年輕女子。這使他大感驚訝和激動,正是這位夫人影響了他日後的生活。

盧梭聽從華倫夫天的勸告,開始他的遠途旅行。這也正適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遊癖好,他覺得這樣的年紀就有機會爬山越嶺,登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盧梭心情十分愉快,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次旅程雖短,但盧梭喜愛自然風光,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他將感情寄託於大自然,雖然身處漂泊之中,卻沒有精神空虛之感。凡是映入盧梭眼簾的東西,都令他內心感到一種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偉、多彩和實際的美,深深地影響了盧梭的人生觀。

以後他又經歷了多次旅行,不論是旅途中的美景,還是鄉村的田園生活,仍使他陶醉著迷。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他最偉大的教師,並不是任何一種書籍,他的教師是'自然'」。

從少年期起,盧梭便酷愛自然。這種熱忱,他曾不厭其煩的摹寫、表現於他的著作中。自然,滲透了他整個生命。他用華倫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奪人心目的特質,表現了自身,並使他陷入劇烈的情緒,這在他較晚的生活中,顯得特別明晰,且使他和東方的大神秘主義者,呈現出相似之點。

涉足音樂

盧梭在華倫夫人家居住的這段時期里,他感到非常滿足和快活。華倫夫人的嗓子輕柔動人,還會彈琴,她常教盧梭唱歌,熏陶激發盧梭對音樂的興趣。後來盧梭去神學院學習,華倫夫人送他音樂方面的書。盧梭在神學院除學習外,經常帶著歌譜,練習歌唱。華倫夫人認為盧梭對音樂感興趣且有天賦,有意讓他朝音樂方面發展。她經常在家裡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並介紹盧梭與一些作曲家認識,使他的音樂水平不斷提高,後來他不斷地自學和研究,想出一種用數字代替音符的簡易記譜法,即以數字1234567來代替Do、Re、Mi、Fa、So、La、Si音階,並寫出了具有獨創性見解的著作《音樂記譜法》,希望藉此革新音樂世界。同時還撰寫了《現代音樂論文》一並帶到巴黎,呈交給巴黎科學藝術院,想藉此機會出名,這時的盧梭,靈感有如泉涌,他寫了一部名為《新世界的發現》的歌劇,充分表現了他的創作才華。

後來盧梭帶著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學院,當眾宣讀了他的論文,它那簡潔的內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員們的注意力,博得了贊揚。他認為自己的記譜法是音樂史上的創新和改革,但委員們不贊成這種意見,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盧梭的記譜法可用於演唱,但不適合於演奏。為了安慰盧梭,藝術院給他頒發了一張獎狀,措詞中誇獎了他一番。盧梭雖遭受了失敗,但心裡很不服氣,他將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後,找到一個願意接受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現代音樂論》為書名出版。盧梭滿懷希望,盼望這本音樂著作能引起較大的反響,然而銷路很差,這使盧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擊。雖然他一心想在音樂方面有所創新,希望對音樂愛好者能有所啟發,但效果卻不佳,除了少數幾個學者對他倍加贊譽外,並未產生什麼大的反響。

徵文獲獎

盧梭自從離開華倫夫人以後,開始自謀生活,先後當過家庭教師、書記員、秘書等。同時也廣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結識了大哲學家狄德羅。由於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志向,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彼此都熱心於學術工作,狄德羅和盧梭等人便著手合編:一部《網路全書》,盧梭負責音樂部分,這項工作由於狄德羅被捕而中斷了。盧梭四處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羅放出來,但收效甚微。

盧梭經常前往狄德羅被關押的監獄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從巴黎到監獄之間有較長的路程,盧梭步行去看狄德羅,常帶著一本書,走累了休息時可看看書。有一天,他帶了一本《法蘭西信使》雜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學院的徵文啟示:《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尚是否有益》。盧梭看到這個題目時,好象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樣,許多富有生氣的思想不知不覺地從他心中涌現出來。他頓時感到窒息,彷彿看到另一個宇宙,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腦子里不僅涌現出與第戎科學院的論文有關的思想,而且一連串的想法相繼而起,就象大浪一樣沖擊著他。這次心靈的震盪,顯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見的潛力。

盧梭把這件事告訴了狄德羅。狄德羅鼓勵盧梭繼續發揮自己的思想,寫出文章去應征。盧梭積極撰寫了這篇論文,寫成後又送狄德羅審閱,自己又反復修改了多次,以《論藝術和科學》為題寄出應征。1750年,他這篇論文獲得了頭等獎。他在這篇文章中否定藝術和科學的價值,從反面進行了論證,表露了他對巴黎社會的不信任和憎惡,並反對這種社會中所隱藏著的欺詐。他斥責科學,文學和藝術,認為這些東西被權力所主宰了。

隱居著述

1756年,44歲的盧梭接受朋友的饋贈——一座環境優美的鄉村小房子,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

盧梭的個性適合於在鄉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厭倦了城市生活。隱居之後,他便決定不再回巴黎。這時的盧梭已有點名氣,不用為生活費用發愁,他繼續抄樂譜,雖然不能賺大錢,但是靠得住,自給有餘。他的歌劇《鄉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還剩下兩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這樣,生活就不至於受窮了。他的文筆和天賦已使他成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願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書的努力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盧梭覺得為麵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他的天才,毀滅他的才華。他的才華不是在筆上,而是在心裡,完全是由一種超逸而豪邁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出來的。他始終認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個行業的時候才能保持;當一個人只為維持生計而思維的時候,他的思想就難以高尚;為了能夠和敢於說出偉大的真理,就絕不能屈從於對成功的追求。

盧梭隱居6年之中,寫了許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學名著《民約論》,這是世界政治學史上著名的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觀點,對後來的法國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教育學論著《愛彌兒》,簡述了他那獨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這是一部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雖然盧梭在世時,曾因此書而遭受攻擊,但其獨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對後來的教育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動力。自傳體小說《新愛洛綺絲》,這本書的出版,成為人人爭看的暢銷書,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靡全歐。

橫遭迫害

按照法國當時的習俗,一本書出版之前必須經過某些知名人士的傳閱。《愛彌兒》經過外界傳閱後,頓時成為大家爭論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盧梭這本天真無邪、充滿靈感和獨具創見的教育學著作,反而被外界視為異端邪說,還被法國法庭列為禁書。

起初,盧梭對外界的傳聞並不在意,他想這本教育學著作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寫的,怎麼會遭受知識分子、教會和國家的反對呢?怎麼會將他看成邪惡之徒呢?在外界的壓力下,出版社也勸盧梭不要用真實姓名發表這本書,但盧梭堅持要面對那些無謂的攻擊。他想他一直服從國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個忠順的公民,象其他法國人一樣遵守國家法律,總不至於因熱愛人類,追求人類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惡運偏偏降臨到了他的頭上,輿論界把盧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盧梭正在床上閱讀聖經。有人送信來,說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決將《愛彌兒》焚毀,並立即發出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牢。不得已盧梭只好告別朋友,離開法國去了瑞士。不久這個國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內離開瑞士領土,爾後盧梭又搬到普魯土國管轄的地區。與此同時,歐洲讀者不斷來信,女士、年輕人和年輕的哲學家紛紛來函,請求盧梭給予指導,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後,盧梭又應英國哲學家休謨的邀請,去了英國,終因與休謨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而離開英國。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國,重新過隱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寧的歲月並未影響到盧梭的著述。他先後著有《懺悔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書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歸於自然

盧梭的《愛彌兒》為什麼會遭到法國反動當局如此仇視呢?原因在於,盧梭以他的《愛彌兒》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從來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為標準的,盧梭卻大聲疾呼,要打破這個傳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則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象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象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愛彌兒》上卷第5頁)這是《愛彌兒》里開宗明義的一段話,表達了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應「歸於自然」。

盧梭的「性善論」雖然並不科學,但它在歷史上是有積極的進步意義的。因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樣視為先天罪犯,則必然訴之嚴酷懲戒,迫使人們盲目順從而摧毀人權;不如強調人們向善發展的可能性,更有助於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會權力。變抑制天性的教育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變革。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盧梭是關鍵性的人物。

由「歸於自然」的理論出發,盧梭主張教育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徵而實施。他說:「處理兒童應因其年齡之不同而不同。」又說:「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期有兒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他批評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天性發展,抹殺了兒童與成人的區別,以致不根據兒童的特點施教,硬把對成人適用的教育強加於兒童。這種教育,在他看來,無異於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張根據受教育者不同階段的身心特徵來規定教育任務。

盧梭「歸於自然」的理論體現在教育目標上,要求培養自然人;而身心調和發達的自然人,既不同於貴族豪紳和王孫公子,也不同於空疏無用的書生士子。這比以往的和當時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盧梭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又有勞動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無疑,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資產階級新人的形象。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義教育進步的地方,也是他橫遭迫害的主要原因。

知識教育

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致用,行以求知。

在教學內容上,盧梭堅決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識。他說:陷入於咬文嚼字的書本教育,是摧殘心智的。兒童所需獲得的是對於事物的真正理解,而書籍「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情。」不過,盧梭對於12歲以後的理性開始發達的青年,則設想了許多門類的學科,要他們進行學習,粗略地劃分起來,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青年期應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以道德教育為主的青春期應學習社會科學知識。過去說寓言、歷史、古典語文是不必學的,如今應該學了。因為學寓言,可以使人們從中獲取教益;學歷史可洞古知今,學古典語可理解語言藝術的規律。這就說明,盧梭雖然反對腐朽的古典主義的教學內容,卻不反對學習古典的知識,兩者並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紙堆,使他們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後者要求知曉古代文化,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得失,從而博古通今和古為今用。

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教條主義而著重行以求知。他勸說教師放棄冗長的講述,使更多的教學滲透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之中。他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啟發兒童、青年的自覺性,為此特別重視動機、興趣和需要在學習中的作用。盧梭十分重視直觀教學法,他認為唯有對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了解事物的主義和觀念。他甚至認為,儀器、模型等設備擾亂兒童的學習,都該棄而不用,對實際事物直接觀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盧梭還十分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對填鴨式、命令式的教學方法則極為厭惡。另外,盧梭還告誡教師要根據兒童的理解水平來選擇學習內容。「永遠不要把兒童不能理解的東西向兒童講述。」為了保持知識的正確性和鞏固性,他主張要恰當安排兒童的學習速度,不急於求成,不貪多圖快,不好高騖遠,他這些改革知識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的新見解,對於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富有啟示。

性的教育

由於性慾發動是青春期的特徵,盧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性的教育。他主張對青少年性成熟時期以適當的性道德和性知識的教育,使青少年對「性」的自然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行為端正」。

盧梭既反對禁慾主義,又反對縱欲主義,主張順應自然發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動。為了防止性慾早熟,盧梭認為,應使青少年遠離不正當的誘惑。教師要用適宜的工作和活動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們的精力有發舒的出路。談到兒童對性的好奇心,盧梭強調應不給它以喚起的機會,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盡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問題。但如果這類問題提出來了,教師「寧可對兒童閉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謊言。」這樣不會使兒童感到奇怪,因為教師從來就不答復他認為不適合兒童理解的問題。如果認為有必要回答,那麼「你的答復永遠必須是嚴正、簡當而確定的;不要露出遲疑的神情。回答的內容應當真實,那更不必說了。」(《愛彌爾》英文版第177頁)盧梭由此批評過去的教育在性的問題上一味欺瞞兒童的作法,認為這樣反而會促使兒童去學習不正當的性知識。

對於男女間的愛情,盧梭認為不應使之成為理性教育的障礙,而應成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認為人類始終要從天性本身去尋找控制天性的適當工具,只能利用慾念的威力去抵抗慾念的暴虐。他說:「我不怕促使愛彌兒心中產生他所渴望的愛情,我要把愛情描寫成生活中的最大快樂,並使他對荒淫的行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為情人的同時,成為一個好人。」這些觀點,對後世各國實施正確的性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物2:

西奧多·盧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國畫家。

人物3: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國畫家。

⑸ 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有哪些主要觀點舉例

淺析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
1 前言
我國體育領域的許多東西都屬於泊來品,諸如某些思想、理論、制度等,它們起源於國外,而後隨著18世 紀中葉我國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廣泛交往後,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等大潮湧向中國大地,尋找著各自的支撐 點。在消化吸收外來東西的時候,我國遵循著辯證法的基本規律——辯證的否定——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 粕。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起源於18世紀中葉的歐洲,主要代表人物有盧梭、洛克等。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學校體 育在我國的推廣實行,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也由一些學者引入到我國,尤其是「文革」後,我國曾掀起過討論自 然主義體育思想的小熱潮。在這場討論中,有人持贊成態度,有人持反對意見,也有人分析了它的特點與不足 。
在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健康教育等研究相當時髦的今天,重提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一方面是想闡 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是為了探討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為我國體育工作服務。
2 自然教育理論的基本內容
自然教育理論是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理論基石。要准確地把握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必須先了解自然教育理 論。
18世紀初,法國掀起了一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啟蒙運動。盧梭是這場啟蒙運動的啟蒙思想家之一。作為 一名激進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十分重視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論。
盧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強調對兒童進行的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反對成人不顧 兒童的特點,按照傳統與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所謂教育,干涉或限制兒童自由發展。盧梭的自然教育 有三個來源,即自然、周圍的人們及外界的事物。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 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加以控制的。「因為只有當 這三種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圓滿配合時,兒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須與人 無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來,也就是與兒童天性的自然發展一致起來,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要求和順離 去進行教育。」(1)
《愛彌兒》集中反映了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在該書中,盧梭通過他虛構的兒童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 育過程,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論。那麼,根據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他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又是怎樣 的呢?
3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對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國內外專家學者已經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本文不再贅述,而著重探討他的自 然主義體育思想。
3.1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強調, 健康強壯的身體是對兒童進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質基礎。盧梭認 為,感覺器官是兒童獲得知識的重要工具,兒童通過各種感官積累豐富的感覺經驗,為他們在下一階段發展理 智和判斷能力打下基礎。因此,他十分強調感官的訓練。在《愛彌兒》一書中,他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了各種感 官的訓練方法。例如:他主張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鍛煉觸覺,通過圖畫、認識幾何圖形和制圖訓練視覺的觀察 能力,藉助唱歌和聽音樂發展聽覺等等。
各種感覺器官必須依存於身體,身體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各種感官的感受能力。因此,盧梭在強調感官 訓練的同時,十分注意鍛煉兒童的身體,使感官賴以存在的身體健康強壯,從而充分運用感官和四肢這些智慧 活動的工具,獲得豐富的知識。「要從事一門職業,首先要有從事那門職業的工具;為了有效地使用這些工具 ,就必須把它做得堅固耐用。為了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為它是我們 智慧的工具;為了盡量地利用這些工具,就必須使提供這些工具的身體十分健壯。所以,人類真正的理解能力 不僅不是脫離身體而獨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體格才能使人們的思想敏稅而正確。」(2)「如果你想培養你 的學生的智慧, 就應當先培養他的智慧所支配的體力,不斷地鍛煉他們的身體,使他們健壯起來,以便他們長 得既聰慧又有理解。」(3)
從以上引用的兩段話中,我們不難理解盧梭十分強調身體是智慧的物質基礎,體育是人聰慧的手段之一。 可能認為建立於自然教育理論基礎之上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把體育擺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首要位置,體育必 須先於智育和德育,而且比他們更重要。
3.2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主導下的體育方法突出強調運用自然的手段鍛煉身體。通常認為,體育手段包括 以身體練習為基礎的體育運動和利用自然力進行的鍛煉。盧梭在闡述他所主張的體育方法時,身體練習和自然 力兩方面他都涉及到了,但他更側重於自然力的鍛煉。「遵循自然,跟著他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它在持續不 斷地鍛煉孩子,它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磨礪他們的性情;……。通過種種考驗,孩子便獲得了力量;一到他們 能夠運用自己的生命時,生命的本原就更加堅實了,這是自然的法則;……。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給他的鍛煉 ,這在你看來是倍加危險的,可事實相反,這是在分散危險,在減少危險。……。因此,要訓練他們經得起將 來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擊。鍛煉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忍受住酷烈的季節氣候和風雨,能夠忍受飢餓和疲 勞」。(4)由此可見,盧梭的自然體育方法包括利用冷水浴、酷烈的氣候季節和風雨等自然條件去實現其體育目 的。
盧梭舉了一個利用冷水浴鍛煉兒童身體、磨煉他們意志的實例,說明他的自然體育方法。「要經常給孩子 洗澡,……;隨著他的體質愈來愈強,就可以逐漸降低水的溫度,一直到最後,無冷夏天或冬天,都可以用冷 水,甚至用冰水洗澡。為了不致於他們受到什麼傷害,就需要慢慢地、一次一次地,在不知不覺中降低水的溫 度;我們可以用寒暑表來准確地測量這種降低的度數。」(5)在這里, 盧梭強調了利用冷水浴磨煉人的意志品 質,提高人體抵抗寒冷的能力。另外,這種冷水浴的方法在現在看來也是比較合理的,它要求人們循序漸進, 慢慢地降低水的溫度,最終達到隨時可以用冷水洗澡。
自然體育方法對身體練習的敘述不是很詳細,這也是它的一個不足之處。跑步是最簡便的鍛煉方法之一, 也是人們最常用的鍛煉身體的手段。自然主義體育在強調跑步的重要作用時,注重人們要到空氣新鮮的大自然 中去跑步。在這里,盧梭又提到了空氣這一自然條件的作用。他認為空氣對兒童的體格作用很大,特別是在生 命開始的頭幾年更為顯著。空氣穿過細嫩的皮膚上的氣孔,對那正在成長的身體產生強烈的影響。
3.3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蘊含著「終身體育」思想的萌芽。 由於自然教育強調了體育的重要作用,在培養 人的過程中,使受教育者在青少年時期形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到了成年以後可以保持這種習慣。「愛彌兒( 受教育者)決不會拋棄他在童年時期養成的習慣,因為他在童年時期只做他願意而且喜歡做的事情,等到長大 成人的時候,他也是這個樣子,所以習慣的勢力是必然會使他更加領略到自由的樂趣的。活躍的生活、體力勞 動和體育運動,對他來說是這樣不可缺少的東西,以至於如果不許可他做這些活動的話,他是一定會感到很難 過的。……。他需要大量的空氣,需要運動和使身體感到疲勞。」(6)
「終身體育」理論認為「終身體育是指從小到老,貫穿整個生命過程進行的體育活動,它強調體育在人的 一生中的重要性和進行體育活動的必要性,要求人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應將體育作為生活內容來看待和安排 ,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7)需要指出的是, 終身體育並不是說在人的一生中只進行某種特定的運動項目的 鍛煉。
把現代終身體育理論和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相比較,人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自然主義體育 思想雖然沒有系統地論述終身體育理論,但不能否認它蘊含著終身體育思想的萌芽。
3.4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對嬰兒時期體育活動的要求, 主要表現為給予嬰兒充分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 自由自在地活動。嬰兒固然不能運動,但他可以在他被安置的地方活動他的頭和四肢,甚至利用四肢爬行。「 當嬰兒脫離衣袍,開始呼吸的時候,就不要把他裹在比衣袍還包得緊的襁褓里。不要給他帶帽子,不要給他系 帶子,也不要包襁褓;給他穿上肥大的衣服,讓他的四肢能夠自由,既不沉重到防礙他的活動,也不暖和到使 他感覺不出空氣的作用。」(8)
盧梭認為冷空氣能增強嬰兒的體質,而熱空氣則使他們身體衰弱,使他們發燒,甚至傷害他們的生命。當 嬰兒體質開始增強的時候,就讓他們在屋子裡爬來爬去,讓他發展,讓他運動四肢,這樣,嬰兒就會一天天強 壯起來。
3.5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中的性別差異, 首先起源於古代西方社會男女社會地位的差異;另一個原因則是 顯而易見的男女在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差異。
古代西歐,男子處於支配地位,婦女僅僅是男子的附屬,她們所受的教育也完全是為了為男人服務的。「 她們受教育是為了使男子喜悅,對他們有所幫助,得到他們的愛和尊重,在幼年時期撫養他們,在壯年時期關 心他們,對他們進諫忠言和給予安慰,使他們感受生活的樂趣。所有這些在任何時候都是婦女們的天職。所以 ,教育婦女應該從她們小時候起就是為了使她們更好地適合男人的需要。」(9)
既然婦女的體育目的是為了適合男子生活和養育孩子的需要,因此,她們的身體既不能弱不禁風,也不能 象男子一樣強壯。另一方面,只有母親的身體好,孩子的身體才能好。因此,要通過體育鍛煉使她們擔負得起 懷孕、生育、哺養孩子的重任。從上述目的出發,男子體育在於培養他們長得強壯結實,而婦女體育則在於使 她們長得靈巧。當然,婦女也需要一定的體力,干起活來才覺得輕松;男子也需要相當的靈巧,做起活來才覺 得容易。
4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缺點與不足
4.1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最大缺點淵源於自然教育理論。 自然教育理論按年齡特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 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其可貴的 啟示。但是,按年齡階段把各種教育截然分開,分期進行體育、智育、德育的培養顯然是不科學的。許多實踐 已經證明,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德智體三育可以而且應該同時全面發展。
4.2 由於社會傳統偏見,造成了婦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的待遇, 並由此導致了對婦女體育的誤解。男女體 育固然有性別差異,其差異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針對這些差異如何指導婦女體育,另有專文論述,不在本文 所及范圍。
5 研究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5.1 我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後, 學校教育是每個公民在一生中必須經歷的重要階段,在每個人的發展 中佔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人才的培養,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如何處 理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的關系,尤其是智育與體育的關系,一直是我國教育界存在爭議的問題。盧梭的自然 主義體育思想無論是在時間順序上,還是重要性上,都把體育放在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首要位置。據此, 我們考慮學校教育中的三育關系時,應該明確體育的重要性,並擺到合理的位置,從而保證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
在論述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時,我國也不乏有識之士。青年毛澤東曾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與智育,而德 智皆寄於體。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是使知識的載體和道德的寓所更加 發達的教育活動。因此,沒有體育就等於沒有德育和智育。
我國建國後的第一任教育總管蔡元培先生,早在1917年南開學校全校歡迎會上的演說詞中指出:「今請首 言體育,次言智育……。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10) 同年在浙江旅津公學演說詞中提到:「今之言新教育者,以體育、智育、德育並重,其功效勝於舊教育什百。 腦力盛則智力富,身體弱則腦力衰。」(11)
從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出發,並聯系毛澤東、蔡元培兩位偉人的觀點,我國的學校教育應該把體育擺到相當 重要的位置,並努力探求合理的方法去完成這一任務。
5.2 1995年6月,我國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並由此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掀起了全民健身運 動的熱潮。
雖然我國國民經濟近10多年來發展迅速,但由於底子太薄,所以目前大多數人的生活仍然只能解決溫飽問 題,而沒有過多的經濟能力投資體育健身活動。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體育方法的主要特徵是突出強調運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它不受場地器材和運動設備的 限制,隨時隨地可以因人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鍛煉。這對於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和實施具有實際意義。
6 結論與建議
6.1 盧梭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突出強調了體育在培養一名優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認為健康強壯的身體 是更好地進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質基礎。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熱潮中,如何擺正學校體育的位置,是目前我 國學校體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6.2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強調按照自然規律, 利用各種自然條件鍛煉身體,培養意志品質。這對在目前經 濟尚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6.3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蘊含了終身體育思想的萌芽。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 育的基礎。建議加強終身體育的實質性研究,尤其是如何使學校。

⑹ 關於莎士比亞和盧梭的2次歐洲思想解放運動是什麼

LZ好,九年級上歷史提綱

1、向人性扼殺者宣戰(文藝復興運動)

一、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人性回歸的渴望,也代表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要求自由的願望。它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在對神的看法、對人自身的認識、對自然界的認識等方面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其核心是人文主義。

二、《神曲》中的人性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長詩《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達·芬奇是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他最傑出的作品是《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和《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

四、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成就。其中《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被稱為「四大悲劇」。

2、探險者的夢想(新航路的開辟)

一、歐洲以外的誘惑

15—17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1)根本原因是追逐金錢;直接原因是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阻斷了原有的東西方商路。(2)條件: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的傳播。

二、哥倫布的發現

1492年義大利水手哥倫布受西班牙資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但他誤以為到了印度。他把那裡的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

三、首次環球航行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航行到達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航行到達印度。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的意義:(1)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2)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開始殖民掠奪、殖民擴張、殖民侵略。

3、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把國王送上斷頭台

1640年英國爆發了反抗斯圖亞特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

1649年1月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

內戰中,克倫威爾的軍隊在打敗國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光榮革命」(1688年發生的沒有流血的政權更迭)

三、限制王權的法案

1、1689年,英國國會制定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權利法案》的內容有(1)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嚴格的限定;(2)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3)對公民應有的權利做了明確規定。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革命不僅對英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馬克思:「歐洲范圍的革命」)

4、為民族獨立而戰(美國獨立戰爭)

一、來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在來剋星頓打響了抗英斗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二、《獨立宣言》的旗幟

1776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1)、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美國。(2)、它最早倡導「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對美國的國家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三、「開國元勛」華盛頓

(1)、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2)、1777年10月的薩拉托加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3)、1781年10月英軍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4)、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5)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又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為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在美國歷史上發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

5、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一、「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

二、《人權宣言》的理想

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制訂《人權宣言》。它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三、熱月政變

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

意義: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基礎。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卻為少數人所享有。

6、拿破崙的文韜武略

一、炮兵上尉的驚人之舉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法國政權 。

二、《拿破崙法典》

拿破崙掌握政權後,建立了一套法國近代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

三、帝國的鐵蹄

拿破崙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了除俄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

四、滑鐵盧的慘敗

1815年6月拿破崙在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他退出了法國政治舞台。

8、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解放」手的發明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它是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人類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珍妮機」的發明和應用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二、蒸汽的推動力

瓦特製成改良的蒸汽機,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瓦特把蒸汽機與工作機連接在一起,使人類完成了以「熱」力代替人的體力的革命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蒸汽力」的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

三、呼嘯而來的火車時代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使人類進入火車時代,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9、古老印度的抗爭(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

一、貪婪的殖民者

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以私人公司的名義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克萊武是其大肆掠奪和野蠻擴張的代表。

僅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榨取了10億英鎊。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二、頑強而悲壯的反抗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其導火線是「塗油子彈事件」,涌現的英雄代表是拉克希米·巴依(章西女王)。到19世紀中期,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0、「解放者」的風采(拉美獨立運動)

一、罪惡的「三角貿易」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地區稱為西屬拉美。

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帶著廉價工業品從歐洲出發,到非洲購買、換取、獵取黑人,用船運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當奴隸,再帶著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史稱「三角貿易」。

二、「解放者」的征程

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最著名的領導人是「解放者」玻利瓦爾。1813年,他領導委瑞內拉人民起義,相繼建立了委瑞內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國,並被第二共和國授予「解放者」的稱號。他率領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委瑞內拉北部、厄瓜多、秘魯等地區。(足球「解放者」杯、國名玻利維亞都是紀念他的)

三、獨立的潮流

除了玻利瓦爾之外,還有北部伊達爾哥和南部聖馬丁領導的獨立運動。到19世紀30年代,只有古巴沒有擺脫殖民統治。

11、開辟新時代的「宣言」(《共產黨宣言》)

一、歐洲工人的覺醒

1836—1858年的英國憲章運動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反對資本家剝削。它是歐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早期工人運動。

二、時代風雲中的兩顆巨星

19世紀,德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他們的理論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1842年首次會面)

三、《共產黨宣言》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武器。

12、「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巴黎公社)

一、奪取權力的嘗試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以梯也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逃到凡爾賽。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廢除一切舊政府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實行一系列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措施(取消麵包工人的夜班,實行義務教育,公社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普通技術工人的工資)

巴黎公社的性質: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

二、血染巴黎(1871、5、21—28「五月流血周」、拉雪茲神甫公墓)

三、響徹世界的歌聲——《國際歌》

巴黎公社失敗後,由鮑狄埃作詞、狄蓋特譜曲的《國際歌》後來成為一首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

14、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

一、帆船與汽船的較量

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的失敗,激化了俄國的國內矛盾。

二、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186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或交換農民;但獲得解放後的農民仍歸居住地區的 「村社」管理。同時,農民還能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份地」和宅旁園地,但只有土地使用權,且贖金比當時地價高2-3倍。

實質:農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歷史作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後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存在問題:經濟上農民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政治上沙皇的專制制度沒有改變,人民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

15、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美國內戰)

一、工廠主與種植園主的沖突

(1)內戰前南北不同的經濟制度:南方是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

(2)19世紀中期,美國的「西進運動」加劇南北方的矛盾。(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二、「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他要廢除奴隸制度。(導火線)

三、兩種制度的決戰

1861年4月南方的里士滿政府發動叛亂,美國內戰開始。

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北方取勝。

意義:在內戰中林肯政府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使南方與北方在政治體制上統一起來,在經濟上成為一個整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經過內戰,美國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得到維護,為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

16、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日本明治維新)

一、幕府統治的危機

內憂外患:國內階級矛盾尖銳;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1853年美國入侵日本)

二、挾天皇以倒幕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三、邁入近代社會的唯新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

內容: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上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徵收地稅。

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皇軍」。建立警察制度,維護治安。

文化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影響: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的強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後來日本走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

17、電氣時代的來臨(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人類對「電」的認識(略)

二、能源領域的巨變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的主要內容:新能源(電力和石油)的廣泛應用;新機器(內燃機)和新產品(電燈、留聲機等)的創制;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飛機);新的通訊手段的發明(電報、電話、無線電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電的廣泛應用是最大的亮點和特點。(人類從蒸汽時代跨入電氣時代)

三、圍繞「電」的發明

(1)、在「電」的發明中,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的成就最突出。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有成就的發明家和發明大王,共有2000多項發明,包括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2)愛迪生成功的秘訣: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實驗的本能;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

(3)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

(4)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現代工業的崛起。

18、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內燃機的發明與改進

1876年德國工程師奧托研製出煤氣內燃機。

1854年美國工程師西里曼在石油中提取了汽油、煤油和柴油。

1859年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二、非凡的輪子與翅膀

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汽車之父)設計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1913年美國的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汽車流水線裝配工藝,大大提高了汽車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20世紀初,美國被稱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們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三、劃分兩個不同時代的革命(略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19、締約結盟的狂潮(「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一、一國主導的「三國同盟」

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為爭奪世界霸權和瓜分殖民地摩擦不斷;隨著德國經濟、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它首先著手拼湊軍事同盟,准備稱霸歐洲和世界。隨著德、俄關系的變化,1879年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了主要針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後來義大利也加入,形成了由德國控制的「三國同盟」。

二、拼盤式的「三國協約」

德奧結成軍事同盟使俄國深感不安,俄國首先謀求與法國改善關系,1892年俄法簽訂秘密軍事協定,形成俄法協約(三國協約的雛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和世界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德國的經濟實力超過了英國,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局部戰爭也證明了擁有盟友的極端重要性。為此英國被迫放棄了「光榮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同法國、俄國簽訂了軍事協定,「三國協約」終於形成。至此,兩大敵對的具有爭霸性質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三、火星四濺的巴爾干

以英德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列強對巴爾乾地區的爭奪,使之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葯桶」。

20、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一戰)

一、誰點燃了「火葯桶」

(1)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性質:恐怖主義行為)。它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3)一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具體原因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矛盾的進一步發展;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線。

二、「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2—12月的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殘酷的戰役,也是一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從此,法國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三、人類的災難

(1)一戰的時間:1914、7---1918、11

(2)一戰的結局:以協約國戰勝而告結束。

(2)一戰的性質: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戰爭。

(3)一戰是人類社會的大災難,我們應該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

22、引領時代的思考

一、沖出思想的牢籠

14—16世紀 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 但丁、達·芬奇、 莎士比亞

17—18世紀 啟蒙運動 理性主義 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19世紀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

19世紀 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二、理性的追求

(1)17—18世紀,在思想領域,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啟蒙運動興起。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

(2)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 盧梭------「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最大的成就是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

(3)啟蒙思想的基本內容: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提倡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人人平等。

23、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

一、「現代科學之父」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力學方面,他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頓力學體系。牛頓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因此,他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二、物種起源的探索者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第一次將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同時為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現代物理學的泰斗

愛因斯坦(出生德國,移居美國)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它是原子內部微觀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成果。

附:波蘭 哥白尼 「太陽中心說」

瑞典 林耐 提出了植物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俄國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24、文學藝術的大師

一、「天才的藝術家」

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他擅長深刻細致的心理描寫,尤其善於刻畫人物思想感情的產生和變化,被譽為「心理描寫大師」。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揭露了俄國社會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敗和教會的偽善。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

二、用生命作畫的人

凡·高,19世紀荷蘭的偉大畫家,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他力圖用色彩來揭示人類精神世界的絢麗,用線條來勾畫人類內心情感的沖動。《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珍奇瑰寶。

三、樂壇雄師貝多芬

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古典樂派的終結者和浪漫樂派的開拓者。貝多芬終生追求的藝術人生目標是「自由和進步」。他用音樂表達他的思想、頑強的意志、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命運交響曲》和《英雄交響曲》。 27608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科學發展弊大於利的辯論詞(我是反方)短一點,不要那麼多、、

1子物理理論的發展是的人類掌握了核能技術但是也帶來了廣島和長琦的核災難,帶來了人類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類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毀滅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核事故,以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最有名(具體數據請你自己上網搜索),化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火葯和炸葯也傷害了數千萬計的人類同胞。我們的化學合成技術是的我們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東西,可現在我們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擾,被化學污染所毒害,為什麼我們國家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化學粘結劑,還有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是的人類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們已經能夠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了,可是這也帶來了太多的戰爭太多的紛擾,也使得地球開始感冒發燒。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具備了以前由上帝壟斷的創造生命的權力,可是在這也帶來了倫理的紊亂。總之,科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弊端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負面影響否則我們人類可能最終會毀滅於自己的手中。

2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3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4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於醫葯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於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於某一場大的瘟疫.

5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6科技的發展是以破壞為前提的,以不斷的總結為基礎的。所以他的發展跟進一步的深化必將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在著眼於慢慢的歷史長河來看,這中破壞將隨科技的發展程度更加嚴重!

7現今社會,汽車隨處可見,不僅對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對大氣也造成了污染。普天下的生物都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科技產品」侵害,人類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顧其他地球生物的安危,這是自私的。退一步講,汽車對人類也有很大的危害。空調和電冰箱中的氟利昂也破壞著我們寶貴的大氣層。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把世界變得骯臟,死板,自由的大地被人類一點點吞噬,自由的天空被人類一點點縮小,自由的大海也被人類一點點侵佔。

8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9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10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11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12對倫理道德的挑戰:克隆的問題迄今能不見對人類有什麼好處,諸如治病什麼的優點只停留在頭口上,相反,克隆問題給人類的倫理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還有對人類安全的破壞:科技是伴隨著高風險,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了大規模的悲劇,比如廣島原子彈、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13 從科學發展到全球化 從全球化到 全球化的弊端 如文化流失 經濟強勢下的文化侵略等等 ;從全球化到思想的流變 最好舉些例子 如美國跨掉的一代 ,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的物質資源;某些現代科學產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

⑻ 盧梭的著作及主要觀點

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酷愛讀書

盧梭1712年6月29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父親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頗為聰明,端莊賢淑。母親因生他難產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愛,他是由父親和姑媽撫養大的。比他大7歲的哥哥離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終沒有音訓。這樣,家裡只剩下他一個孩子。

盧梭懂事時,知道自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他幼小的心靈十分悲傷,更加感到父親的疼愛。他的父親嗜好讀書,這種嗜好無疑也遺傳給了他。盧梭的母親遺留下不少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後互相朗讀。每讀一卷,不一氣讀完是不肯罷休的,有時通宵達旦地讀,父親聽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在這種情況下,盧梭日復一日地讀書,無形之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漸漸充實並滋養了他年幼的心靈。

7歲的盧梭就將家裡的書籍遍覽無余。他還外出借書閱讀,如勒蘇厄爾著的《教會與帝國歷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歷史》、莫里的幾部劇本等等,他都閱讀過。由於這些歷史人物的典範影響和他父親的諄諄教誨,盧梭深深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既有父親的愛國血統,又以這些偉人為榜樣,甚至言行之間常把自己比作那些歷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敘說斯契瓦拉的事跡,在座的人全都很驚訝地看到盧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之上,來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壯舉。這種早熟早慧的表現,正是盧梭特有天資的最初顯露。

獨立謀生

盧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結束了,在他13歲時,舅舅決定將他送往馬斯隆先生那裡,在他手下學當律師書記,希望他能賺點生活費用。但盧梭非常討厭這種只為了賺錢而缺乏趣味的職業,每天瑣碎的雜務使他頭暈目眩,難以忍受。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麼喜歡盧梭,常常罵他懶惰愚蠢。盧梭無法忍受這種侮辱,便辭掉了工作。

不久,盧梭又換了一個職業,在一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鑒於以前做書記時得到的不少教訓,所以他對這個新工作依命而行,毫無怨言。盧梭本來很喜歡這種工作,因為他愛好會畫,揮動刻刀也覺得很有趣,而且鏤刻零件,用不著多麼高超的技術,所以他很希望在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盧梭在空餘時間為幾位朋友刻騎士勛章,他的師傅發現後,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便痛打了他一頓。其實,當時盧梭年紀很小,對於銀幣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只是以古羅馬時期的錢幣形狀,做為模型罷了。由於師傅的暴虐專橫,使盧梭對本來喜愛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盧梭在師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這卻使他恢復了時隔已久的讀書習慣。這種興趣受到當時環境的限制,不能順利發展,但愈受限制,學習的興趣反而愈濃。附近有一個女租書商,經營一家租書店,盧梭經常去那裡,手不釋卷地看書,有時甚至誤了工作時間,受到師傅的責罵和體罰。不到一年功夫,盧梭把這家小店的書全讀光了。在這些書的熏陶下,他糾正了許多幼稚的脾氣和不良習慣。同時無形之中也在他內心裡喚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覺得雕刻師傅這里的環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難以忍受。16歲時,他離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獨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

盧梭離城出走後,經由一位朋支的介紹,結識了華倫夫人。他原以為華倫夫人是個老態龍鍾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卻是一位滿臉和氣、風韻十足的年輕女子。這使他大感驚訝和激動,正是這位夫人影響了他日後的生活。

盧梭聽從華倫夫天的勸告,開始他的遠途旅行。這也正適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遊癖好,他覺得這樣的年紀就有機會爬山越嶺,登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盧梭心情十分愉快,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次旅程雖短,但盧梭喜愛自然風光,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他將感情寄託於大自然,雖然身處漂泊之中,卻沒有精神空虛之感。凡是映入盧梭眼簾的東西,都令他內心感到一種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偉、多彩和實際的美,深深地影響了盧梭的人生觀。

以後他又經歷了多次旅行,不論是旅途中的美景,還是鄉村的田園生活,仍使他陶醉著迷。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他最偉大的教師,並不是任何一種書籍,他的教師是'自然'」。

從少年期起,盧梭便酷愛自然。這種熱忱,他曾不厭其煩的摹寫、表現於他的著作中。自然,滲透了他整個生命。他用華倫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奪人心目的特質,表現了自身,並使他陷入劇烈的情緒,這在他較晚的生活中,顯得特別明晰,且使他和東方的大神秘主義者,呈現出相似之點。

涉足音樂

盧梭在華倫夫人家居住的這段時期里,他感到非常滿足和快活。華倫夫人的嗓子輕柔動人,還會彈琴,她常教盧梭唱歌,熏陶激發盧梭對音樂的興趣。後來盧梭去神學院學習,華倫夫人送他音樂方面的書。盧梭在神學院除學習外,經常帶著歌譜,練習歌唱。華倫夫人認為盧梭對音樂感興趣且有天賦,有意讓他朝音樂方面發展。她經常在家裡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並介紹盧梭與一些作曲家認識,使他的音樂水平不斷提高,後來他不斷地自學和研究,想出一種用數字代替音符的簡易記譜法,即以數字1234567來代替Do、Re、Mi、Fa、So、La、Si音階,並寫出了具有獨創性見解的著作《音樂記譜法》,希望藉此革新音樂世界。同時還撰寫了《現代音樂論文》一並帶到巴黎,呈交給巴黎科學藝術院,想藉此機會出名,這時的盧梭,靈感有如泉涌,他寫了一部名為《新世界的發現》的歌劇,充分表現了他的創作才華。

後來盧梭帶著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學院,當眾宣讀了他的論文,它那簡潔的內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員們的注意力,博得了贊揚。他認為自己的記譜法是音樂史上的創新和改革,但委員們不贊成這種意見,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盧梭的記譜法可用於演唱,但不適合於演奏。為了安慰盧梭,藝術院給他頒發了一張獎狀,措詞中誇獎了他一番。盧梭雖遭受了失敗,但心裡很不服氣,他將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後,找到一個願意接受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現代音樂論》為書名出版。盧梭滿懷希望,盼望這本音樂著作能引起較大的反響,然而銷路很差,這使盧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擊。雖然他一心想在音樂方面有所創新,希望對音樂愛好者能有所啟發,但效果卻不佳,除了少數幾個學者對他倍加贊譽外,並未產生什麼大的反響。

徵文獲獎

盧梭自從離開華倫夫人以後,開始自謀生活,先後當過家庭教師、書記員、秘書等。同時也廣交了各方面的人士,尤其是他結識了大哲學家狄德羅。由於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志向,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彼此都熱心於學術工作,狄德羅和盧梭等人便著手合編:一部《網路全書》,盧梭負責音樂部分,這項工作由於狄德羅被捕而中斷了。盧梭四處向朋友求援,希望把狄德羅放出來,但收效甚微。

盧梭經常前往狄德羅被關押的監獄探望他。1749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從巴黎到監獄之間有較長的路程,盧梭步行去看狄德羅,常帶著一本書,走累了休息時可看看書。有一天,他帶了一本《法蘭西信使》雜志,忽然看到第戎科學院的徵文啟示:《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尚是否有益》。盧梭看到這個題目時,好象被千道光芒刺射了一樣,許多富有生氣的思想不知不覺地從他心中涌現出來。他頓時感到窒息,彷彿看到另一個宇宙,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腦子里不僅涌現出與第戎科學院的論文有關的思想,而且一連串的想法相繼而起,就象大浪一樣沖擊著他。這次心靈的震盪,顯示了他思想上真知灼見的潛力。

盧梭把這件事告訴了狄德羅。狄德羅鼓勵盧梭繼續發揮自己的思想,寫出文章去應征。盧梭積極撰寫了這篇論文,寫成後又送狄德羅審閱,自己又反復修改了多次,以《論藝術和科學》為題寄出應征。1750年,他這篇論文獲得了頭等獎。他在這篇文章中否定藝術和科學的價值,從反面進行了論證,表露了他對巴黎社會的不信任和憎惡,並反對這種社會中所隱藏著的欺詐。他斥責科學,文學和藝術,認為這些東西被權力所主宰了。

隱居著述

1756年,44歲的盧梭接受朋友的饋贈——一座環境優美的鄉村小房子,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

盧梭的個性適合於在鄉下居住,他在巴黎住了15年,早已厭倦了城市生活。隱居之後,他便決定不再回巴黎。這時的盧梭已有點名氣,不用為生活費用發愁,他繼續抄樂譜,雖然不能賺大錢,但是靠得住,自給有餘。他的歌劇《鄉村卜者》和其他作品的收入還剩下兩干法朗,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這樣,生活就不至於受窮了。他的文筆和天賦已使他成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願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書的努力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盧梭覺得為麵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他的天才,毀滅他的才華。他的才華不是在筆上,而是在心裡,完全是由一種超逸而豪邁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出來的。他始終認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個行業的時候才能保持;當一個人只為維持生計而思維的時候,他的思想就難以高尚;為了能夠和敢於說出偉大的真理,就絕不能屈從於對成功的追求。

盧梭隱居6年之中,寫了許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學名著《民約論》,這是世界政治學史上著名的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觀點,對後來的法國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教育學論著《愛彌兒》,簡述了他那獨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這是一部兒童教育的經典著作,雖然盧梭在世時,曾因此書而遭受攻擊,但其獨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對後來的教育學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動力。自傳體小說《新愛洛綺絲》,這本書的出版,成為人人爭看的暢銷書,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靡全歐。

橫遭迫害

按照法國當時的習俗,一本書出版之前必須經過某些知名人士的傳閱。《愛彌兒》經過外界傳閱後,頓時成為大家爭論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盧梭這本天真無邪、充滿靈感和獨具創見的教育學著作,反而被外界視為異端邪說,還被法國法庭列為禁書。

起初,盧梭對外界的傳聞並不在意,他想這本教育學著作是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寫的,怎麼會遭受知識分子、教會和國家的反對呢?怎麼會將他看成邪惡之徒呢?在外界的壓力下,出版社也勸盧梭不要用真實姓名發表這本書,但盧梭堅持要面對那些無謂的攻擊。他想他一直服從國家的法律制度,努力做一個忠順的公民,象其他法國人一樣遵守國家法律,總不至於因熱愛人類,追求人類幸福而遭受迫害吧。但是惡運偏偏降臨到了他的頭上,輿論界把盧梭看成了罪犯。

一天晚上,盧梭正在床上閱讀聖經。有人送信來,說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決將《愛彌兒》焚毀,並立即發出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牢。不得已盧梭只好告別朋友,離開法國去了瑞士。不久這個國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內離開瑞士領土,爾後盧梭又搬到普魯土國管轄的地區。與此同時,歐洲讀者不斷來信,女士、年輕人和年輕的哲學家紛紛來函,請求盧梭給予指導,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後,盧梭又應英國哲學家休謨的邀請,去了英國,終因與休謨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而離開英國。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國,重新過隱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寧的歲月並未影響到盧梭的著述。他先後著有《懺悔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書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歸於自然

盧梭的《愛彌兒》為什麼會遭到法國反動當局如此仇視呢?原因在於,盧梭以他的《愛彌兒》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教育從來是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為標準的,盧梭卻大聲疾呼,要打破這個傳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則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象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象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愛彌兒》上卷第5頁)這是《愛彌兒》里開宗明義的一段話,表達了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教育應「歸於自然」。

盧梭的「性善論」雖然並不科學,但它在歷史上是有積極的進步意義的。因為若把人象基督教那樣視為先天罪犯,則必然訴之嚴酷懲戒,迫使人們盲目順從而摧毀人權;不如強調人們向善發展的可能性,更有助於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會權力。變抑制天性的教育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變革。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盧梭是關鍵性的人物。

由「歸於自然」的理論出發,盧梭主張教育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徵而實施。他說:「處理兒童應因其年齡之不同而不同。」又說:「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期有兒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他批評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天性發展,抹殺了兒童與成人的區別,以致不根據兒童的特點施教,硬把對成人適用的教育強加於兒童。這種教育,在他看來,無異於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張根據受教育者不同階段的身心特徵來規定教育任務。

盧梭「歸於自然」的理論體現在教育目標上,要求培養自然人;而身心調和發達的自然人,既不同於貴族豪紳和王孫公子,也不同於空疏無用的書生士子。這比以往的和當時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而盧梭塑造的愛彌爾,既有哲學家的頭腦,又有勞動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無疑,盧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資產階級新人的形象。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義教育進步的地方,也是他橫遭迫害的主要原因。

知識教育

在知識教育方面,盧梭主張學以致用,行以求知。

在教學內容上,盧梭堅決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識。他說:陷入於咬文嚼字的書本教育,是摧殘心智的。兒童所需獲得的是對於事物的真正理解,而書籍「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情。」不過,盧梭對於12歲以後的理性開始發達的青年,則設想了許多門類的學科,要他們進行學習,粗略地劃分起來,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青年期應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以道德教育為主的青春期應學習社會科學知識。過去說寓言、歷史、古典語文是不必學的,如今應該學了。因為學寓言,可以使人們從中獲取教益;學歷史可洞古知今,學古典語可理解語言藝術的規律。這就說明,盧梭雖然反對腐朽的古典主義的教學內容,卻不反對學習古典的知識,兩者並非等同。前者把青年引向故紙堆,使他們泥古而忽今,食古而不化;後者要求知曉古代文化,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得失,從而博古通今和古為今用。

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教條主義而著重行以求知。他勸說教師放棄冗長的講述,使更多的教學滲透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之中。他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啟發兒童、青年的自覺性,為此特別重視動機、興趣和需要在學習中的作用。盧梭十分重視直觀教學法,他認為唯有對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了解事物的主義和觀念。他甚至認為,儀器、模型等設備擾亂兒童的學習,都該棄而不用,對實際事物直接觀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盧梭還十分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對填鴨式、命令式的教學方法則極為厭惡。另外,盧梭還告誡教師要根據兒童的理解水平來選擇學習內容。「永遠不要把兒童不能理解的東西向兒童講述。」為了保持知識的正確性和鞏固性,他主張要恰當安排兒童的學習速度,不急於求成,不貪多圖快,不好高騖遠,他這些改革知識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的新見解,對於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富有啟示。

性的教育

由於性慾發動是青春期的特徵,盧梭比教育史上的其他任何教育家都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性的教育。他主張對青少年性成熟時期以適當的性道德和性知識的教育,使青少年對「性」的自然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行為端正」。

盧梭既反對禁慾主義,又反對縱欲主義,主張順應自然發展,既不盲目抑制,也不妄加激動。為了防止性慾早熟,盧梭認為,應使青少年遠離不正當的誘惑。教師要用適宜的工作和活動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使他們的精力有發舒的出路。談到兒童對性的好奇心,盧梭強調應不給它以喚起的機會,更不可刺激他的好奇心,要盡可能避免涉及性生活的問題。但如果這類問題提出來了,教師「寧可對兒童閉口不言,而不要告他以謊言。」這樣不會使兒童感到奇怪,因為教師從來就不答復他認為不適合兒童理解的問題。如果認為有必要回答,那麼「你的答復永遠必須是嚴正、簡當而確定的;不要露出遲疑的神情。回答的內容應當真實,那更不必說了。」(《愛彌爾》英文版第177頁)盧梭由此批評過去的教育在性的問題上一味欺瞞兒童的作法,認為這樣反而會促使兒童去學習不正當的性知識。

對於男女間的愛情,盧梭認為不應使之成為理性教育的障礙,而應成為理性教育的手段。他認為人類始終要從天性本身去尋找控制天性的適當工具,只能利用慾念的威力去抵抗慾念的暴虐。他說:「我不怕促使愛彌兒心中產生他所渴望的愛情,我要把愛情描寫成生活中的最大快樂,並使他對荒淫的行為感到可鄙,我要使他成為情人的同時,成為一個好人。」這些觀點,對後世各國實施正確的性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物2:

西奧多·盧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 - 1867年),法國畫家。

人物3: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1844年 - 1910年),法國畫家。

閱讀全文

與鞍山盧梭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