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設備公司 > 森林工業設備製造廠

森林工業設備製造廠

發布時間:2021-06-12 11:54:03

1. 森林工業企業生產如何管理

森林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計劃、組織、指揮和控制工作。狹義的生產管理,是指以森林工業產品的基本生產過程為對象的管理,包括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的編制、日常生產准備、基本生產過程的組織、在產品管理、生產調度、生產進度控制和生產作業核算等。廣義的生產管理,是指以全部生產過程及其構成要素為對象的綜合性管理,除狹義的內容外,還包括技術管理、質量管理、設備和工具管理、能源管理、勞動管理、物資管理等。生產管理是森林工業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形成企業生產力的根本條件,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保證。

生產過程及其組成

生產過程是從生產技術准備至生產出成品的全部過程。它首先是個勞動過程,即勞動者按著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在一定場所,使用勞動工具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成為產品的過程。這里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是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工具和場所是手段;勞動對象是被改造的客體。這些要素在孤立狀態下還不是現實的生產力,只有通過管理將其科學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形成生產過程。其次,在森林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往往還須藉助自然力形成自然過程,如木材采運生產中的串坡、流送,木材加工過程中的木材天然乾燥等。因此,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自然過程的統一。森林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由以下6個部分組成:①生產技術准備過程。為生產創造前提條件的過程,包括林場布局、工廠布置、道路網布局、伐區調查設計、伐區撥交、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工藝裝備設計和製造、運材岔線和集材道的設計和修建、山上裝車場的設計和修建、集運材索道的設計和修建、工藝規程的制定、新產品的試制和試驗等。②基本生產過程。直接改變勞動對象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位置,使之成為企業主要產品的過程。如木材采運工業企業的伐木、打枝、集材、造材、裝車、運材、卸車、選材、歸楞過程;傢具生產企業的配料、機械加工、裝配、油漆過程。③輔助生產過程。直接為基本生產過程服務的生產過程。④附屬生產過程。為基本生產和輔助生產提供輔助材料的生產過程。⑤副業生產過程。利用基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剩餘物、廢水、廢氣以及森林資源潛力生產不屬於本企業專業方向的產品生產過程。⑥生產服務過程。為企業各項生產供應原材料、燃料、工具、零部件以及試驗、化驗等服務過程。上述生產過程的區分是相對的,一項生產在企業中究竟屬於何種生產,取決於它在企業主要產品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生產過程是不可缺少的,居主導地位,其他生產過程是為基本生產過程服務的。企業的各項生產過程是由工序構成的。

工序

由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在不變更勞動工具的條件下,對勞動對象完成的可以進行作業量統計的生產活動。它是生產過程的基本單位,也是技術檢驗、編制計劃、作業統計、制訂定額和核算勞動報酬的基本單位。按對勞動對象作用的性質不同,工序可分為:①加工工序。直接改變勞動對象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工序,亦稱工藝工序;②運輸工序。使勞動對象發生位置變化的工序;③保管工序。指半成品和產成品在半成品庫和成品庫中的儲存和保管;④檢驗工序。對半成品、產成品和作業的質量及數量的檢驗、核算工序。一般來說,加工工序是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工序,但對木材采運生產過程來說,主要工序是運輸工序。

生產類型

表明企業產品生產特徵的標志。各森林工業企業的產品生產,在產品結構、生產方法、連續程度、品種數量、同一品種的重復程度和數量、專業化程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特點。生產類型正是這些特點的反映。它是合理組織生產過程必須考慮的因素。森林工業企業的產品生產按生產方法的不同,可分為:①采運型。從自然資源或再生資源中開發出人類所需產品的生產,如木材采運生產、地下礦藏的開發等。②改制型。通過加工和處理改變勞動對象外形、尺寸等物理性能而製成產品,如制材、人造板生產等。③裝配型。將不同零件裝配成產品,如傢具、林業機械生產等。④分解型。通過加工使勞動對象分解為多種產品,如木材水解(見植物原料水解)、木材熱解等。⑤提煉型。通過一定方法從勞動對象中提取出某種產品,如栲膠、松香生產等。⑥勞務型。為其他單位提供生產性服務,如機械設備修理、來料加工等。⑦混合型。同一生產過程兼用上述兩種以上方法的生產。

按生產過程的連續程度可分為:①連續生產。從原料投入到產品產出是連續不間斷的生產。②間斷生產。從原料投入到產品產出可間斷,有明顯階段性的生產。

按產品生產的重復程度和工作地專業化程度可分為:①大量生產。品種少,產量大,經常重復生產同種產品,工作地專業化程度高。②成批生產。多品種輪番生產,而每一品種產品出產有一定的批量。批量是指產品一次產出或投入的數量。按批量大小,成批生產可分為大批、中批和小批生產。③單件生產。品種多且經常改變,每次只生產一件或少數幾件。森林工業企業產品的生產類型,多數是大量生產和成批生產,很少有單件生產。生產類型不同,其技術經濟特點和經濟效果亦不同。深入研究不同生產類型的特點,科學地組織生產過程和其他生產管理工作,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生產過程組織

對生產過程的組成部分及其構成要素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科學安排。它的基本內容是生產過程的空間組織、時間組織和工藝方案的選擇。

生產過程空間組織

生產過程進行場所的組織,包括局(廠)址選擇、工廠布置、林場布局、道路網布局、企業內部生產單位(車間、林場、工段、工組、工作地)組織形式的選擇等。企業內部生產單位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專業化形式。它分為工藝專業化和對象專業化兩種基本形式。工藝專業化,也稱工藝原則,是按工藝特點設置生產單位。在這種生產單位內,集中同種類型的生產設備和同工種工人,對產品(零部件)進行相同工藝的加工。對象專業化,又稱對象原則,是以產品(零部件)為對象來設置生產單位。在這種生產單位內,集中生產產品(零部件)的全部設備和所需的所有工種的工人,完成產品(零部件)生產的全部工藝過程。在森林工業企業實際生產中,常常綜合運用這兩種原則來設置生產單位,在一個企業內,既有對象專業化車間,又有工藝專業化車間。企業內部生產單位的組織形式,決定著企業內部分工和協作關系,決定著工藝流向,原材料和在產品在企業內部的運輸線路及運輸量,影響著企業生產的經濟效果。應充分考慮企業生產技術條件、生產類型和市場變化趨勢,在全面權衡各種專業化的利弊和適應條件的情況下來確定適合本企業的組織形式。

生產過程時間組織

勞動對象在生產單位之間、工序之間在時間上銜接和結合的方式。它主要是根據勞動對象在工序之間的移動方式來分類的。在每次加工的勞動對象只有一個時,勞動對象只能順次通過各道工序。當每次加工一批勞動對象時,則生產過程時間組織方式有:①順序移動方式。每批加工對象只有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後,再整批送到後道工序加工。其特點是勞動對象在工序之間的移動是成批連續的,每個零件卻存在著等待加工時間。②平行移動方式。一批零件中每個零件在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畢後,立即轉到下一道工序進行加工。一批零件同時在不同工序上平行加工,當前後工序時間不等時,存在著零件等待加工時間。③平行順序移動方式。順序移動方式和平行移動方式相結合的一種方式。其特點是整批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加工是連續的,並力求零件在相鄰工序平行加工。由於各工序加工時間不等,加工對象的移動方式有兩種情形:當下一道工序時間大於上一道工序時間時,每個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畢後立即轉到下一道工序繼續加工;當下一道工序時間小於上一道工序時間時,只有當足以保證整批零件在下一道工序連續加工時才將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畢的零件依次轉入下一道工序加工。對木材采運生產來說,還要考慮在一年四季之中是否全年都作業的問題。因而它的時間組織有季節性作業和常年作業之分(見木材采運生產季節性作業、木材采運生產常年作業)。生產過程時間組織方式,直接影響著產品生產周期,即從勞動對象投入生產起,通過全部生產工序,到成品入庫為止所需的全部時間。生產周期是衡量生產過程時間組織合理性的指標。縮短生產周期,是生產過程時間組織的根本任務。

工藝方案選擇

工藝,是對勞動對象的加工方法。不同性質產品的生產,有不同的工藝;同一種產品的生產,也有不同的工藝。木材采運生產的工藝,完全不同於其他森林工業生產。按集運材方式的不同,它可分為以下6種類型:①原木集材原木運材;②原條集材原木運材;③原條集材原條運材;④伐倒木集材原木運材;⑤伐倒木集材原條運材;⑥伐倒木集運材。木材采運生產工藝類型,受採用的機械設備類型和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因此,在選擇工藝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制約條件,在技術可能的前提下,做到經濟合理。

合理組織生產過程的基本要求

主要有:①在保證林木資源消耗量不大於生長量的前提下,發展多層次的木材加工,增加產品品種和產量;②根據企業現有的技術水平和自然地理條件,選擇工藝類型,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③正確安排各項生產及其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比例關系,使產品出產具有均衡性;④採用先進的生產組織方法,如組織流水生產和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過程的連續性,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在產品儲備;⑤提高產品生產的經濟性,力求產品生產消耗少、質量高、出產快、效益好。

生產計劃

規定企業計劃期產品生產任務和進度的計劃。它具體規定著企業在計劃期應完成的產品品種、數量、質量、產值、出產期限、生產能力利用程度以及企業內部基層生產單位(車間)的生產任務、作業地點和生產進度。生產計劃是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工資、物資供應、成本、財務、技術組織措施等計劃編制的依據。正確編制生產計劃,對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合理利用資源,合理組織和指揮生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均有重要作用。森林工業企業編制生產計劃應做好下述幾方面的工作:①市場調查和預測。重點是調查社會對本企業產品品種、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情況及可能的變化趨勢,以及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的保證程度。②調查企業內部生產條件。包括機械設備、道路、勞動力和資源狀況、生產潛力、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對木材采運企業來說,還要掌握伐區資源狀況、自然地理條件、集運材距離等。③核算企業各種產品生產能力。④綜合平衡。包括產品生產量與銷售量、產品生產任務與生產能力、林木資源消耗與生長、生產任務與原材料等物資可供量、生產任務與勞動力數量、生產目標與經濟效益目標等方面的平衡。⑤指標分解,把生產任務落實到基層單位,直至個人,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制。⑥運用先進手段和科學方法進行計劃方案的優選。

生產作業計劃

是生產計劃的具體執行計劃。它是根據企業生產計劃規定的年度、季度生產任務,結合計劃月份的具體情況,規定企業及其基層各生產單位、各生產環節的月、旬、日、班的生產任務,並按日歷順序安排生產進度。它是協調各個生產環節,組織日常生產活動,建立正常生產秩序,保證均衡生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日常生產指揮,生產進度控制,作業核算和考核的依據。生產作業計劃的內容,因生產性質不同而異。木材采運生產作業計劃,一般包括產品產量計劃、採集運各段工作量計劃、伐區生產組織計劃、木材運輸計劃、產銷平衡計劃、准備作業計劃、機械設備修理計劃等。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確保企業年、季度生產計劃的完成和超額完成;②計劃指標先進可靠;③協調好各生產環節的比例關系,保證工序的銜接;④縮短生產周期,節約流動資金,降低生產成本。

生產調度

對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的計劃、協調和控制工作。它的主要內容有:編制和落實作業計劃並組織其實現;掌握生產進度,准確、及時、全面了解企業生產、銷售、勞動、設備、材料等方面的情況和問題,做好調度分析;當好企業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在局(廠)長授權下,統一指揮企業的生產,機動靈活果斷地解決問題。調度工作在生產管理上有重要作用,它是對企業生產實行集中統一指揮的工具,是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生產計劃任務的保證,也是鼓舞士氣,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性的有力武器。為了更好地發揮生產調度的作用,應做好以下工作:①健全機構,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調度指揮系統;②配備必要的懂生產、有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事業心強的調度人員;③裝備必要的現代化信息傳遞、處理和儲存設備;④制訂符合本企業生產特點和具體情況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

2. 斯必克(中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斯必克(中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8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回營項目:答無一般經營項目:熱交換設備、流體設備及系統、冷卻設備及系統、液壓動力器械(液壓挖掘機除外)、制熱電器及設備、晶體製造機電設備、汽車和電子行業各類儀表及檢測維修設備的研發、加工、組裝和生產等。
法定代表人:KEVIN LILLY
成立時間:2009-08-31
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2058440001568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江蘇省吳江市汾湖經濟開發區來秀路東側

3. 森林工業企業設備如何管理

有關森林工業企業機械設備的選購、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等工作的管理。機械設備是企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加強設備管理,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對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充分發揮設備效能、節約設備費用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都有著重要作用。

設備選擇與配套

新建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一項內容。但對木材采運企業來說,由於伐區作業條件不斷變化,故設備選擇與配套是個經常發生的問題。選擇與配套同企業生產工藝流程方案的選擇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設備選擇與生產工藝流程方案的選擇,應當相輔相成,在高效率的資源開發、充分利用原材料、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滿足較高效益的要求。木材采運企業選擇設備應注意林區特點,選擇通過性能好、移動方便、牢固、耐久、輕便、靈活、使用方便的設備。當然還需考慮到國內有關設備製造廠的產品性能及其供應來源,應注意標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設備配套關繫到設備效率、設備安全和整個生產能力的發揮。配套合理,可使全部設備在生產工藝過程中能夠協調的正常運轉。通常有單機配套、機組配套和項目配套。單機配套,是指一台設備中各種隨機機具、附件、備件,要配備成套。這對價值高、功能多的設備極為重要。機組配套,是指主機、輔機及其控制系統的配套。這對聯動設備更應注意。項目配套,是指產品生產全部設備的成龍配套。如,工藝設備、輔助生產設備、動力設備等。在確定這類設備配套時,一般以生產工藝設備為主,其他設備應服從於工藝設備,在研究工藝設備時以主要加工工序設備為主,然後再確定其他相應的設備。設備合理的選擇與配套,是形成生產能力的主要標志。無論在全企業內還是在一個車間,都要保證各種主要設備和各種輔助設備、動力設備、起重運輸設備等有適當的比例,使之有機結合起來,在性能和效率上相互協調,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設備檔案

從設備到企業驗收起直至報廢為止,全過程有關驗收、安裝、使用、維修、改造、報廢等情況的記錄。一般包括:設備移交驗收時的技術資料和現場情況記錄;設備使用、維護保養和事故情況記錄;歷次檢修情況記錄;設備改造的有關技術資料等。建立設備檔案既為設備運用和修理提供主要依據,也有助於積累設備技術資料、了解狀況、探索設備磨損規律和設備管理工作的改善。對木材采運企業來說,由於林區作業條件復雜,作業地點又非常分散,做好這一工作更為重要。

設備合理使用

使用合理與否關繫到設備生產效率的發揮、使用費用的高低和使用壽命的長短,最終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磨損,包括直接磨損和自然腐蝕而產生的自然磨損,統稱有形磨損。同時由於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設備,或製造能降低生產費用的同樣設備,導致原有設備降低價值,這種設備價值的貶低稱為無形磨損。因此應當考慮設備磨損的狀況,合理地利用設備,使其效率得到充分的發揮。衡量設備利用指標有設備日歷台日利用率、設備能力利用率、台班效率利用率等,其計算方法如下:

圖2改造修理

結合修理對原有設備進行局部的改造。通常是為了提高設備效率,增加其功能或完善有關部件和系統等。對設備進行這種技術改造,一般都安排在設備修理時進行。設備改造范圍的大小應和設備修理的類別結合起來。小的改造可以在設備中、小修時進行。大的改造都應該安排在大修時進行。通過修理安排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既能提高生產能力,又能節省資金,見效也快。但對於那些精密、大型、稀有關鍵設備的改造,不論范圍大小,改造部位是否重要,都要經過有關上級設備管理部門的批准,才能進行。

設備更新

以新的、性能比較好的、效率比較高的以及經濟適用的機器設備,來更換不能再繼續使用或繼續使用已不經濟的機器設備。設備更新取決於設備壽命。設備壽命有物質壽命、經濟壽命和技術壽命三種。①物質壽命(自然壽命、使用壽命):即是從設備投入使用開始直到不能繼續使用、自然報廢為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造成不能繼續使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磨損產生的。它同設備本身質量和使用中的維修有關,如果設備本身質量好、維修好,物質壽命可以延長,但由於技術進步快,新的、效率高、質量好的設備已經出現,就不宜延長。因此充分合理利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②經濟壽命:即從設備投入安裝之日開始,到因繼續使用會造成經濟上的不合理而退出服務之日為止的全部時間。設備在使用一定時間之後,由於磨損而不斷老化,維持設備繼續使用費,日益增加,依靠高額費用維持使用,得不償失,需要對使用費進行計算和分析,確定設備「最佳更新期」,按期進行更新。③技術壽命:即從設備投產開始到出現技術上更先進、經濟上更合理的同類設備而被淘汰為止所經歷的時間。由於技術發展較快,雖然原有設備物質壽命、經濟壽命都未到期,但在效率、功能以及產品質量等問題上明顯落後,必然淘汰。淘汰的設備未必完全失去使用價值,仍可通過合理安排或改造修理,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在設備管理中,應該根據上述三種壽命,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權衡利弊,然後作出決定。

4. 都福(深圳)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據網上信息,這家公司是2013年8月才正式成立的,一家新的外商獨資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一般是與公司的業績,老闆的做事風格有很大的關系的;員工之間關系的經營因人而異,需要自己去經營;沒有最好的公司,也沒有最好的行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 上海晉億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有沒有自己的工廠

沒有的,都是讓人家幫它加工,然後合作機會多了,讓人家幫下忙,有檢查和客戶來訪的時候掛下自己的牌。

6. 森林工業企業規模如何

森林工業生產資料和產品在企業集中的程度。通常用年平均生產能力作為劃分森林工業企業規模的標志。也有用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本)、投資總額、職工人數、銷售額、經營面積等來劃分的。森林工業企業規模表明勞動力、生產資料和產品生產在各個森林工業企業中集中的程度,反映了生產社會化和國家經濟技術的發展水平。隨著生產社會化發展,企業規模將趨向大型化。由於大型企業技術裝備水平高,生產批量大,生產品種多,資源利用比較充分,有利於治理「三廢」(廢氣、廢水、廢渣),防止污染,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但大型企業需要投資多,建設期長,見效慢,需要的原材料多,組織供應難度大,生產品種多,人員多,組織管理復雜。小型企業的優點是:比較靈活,易於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應交通不便和資源又不集中的林區,就地加工,節省運輸費用,增加就業門路;有利於改善工業布局。因此,要根據不同條件、不同因素建立相應規模的企業。

森林工業企業規模的劃分標准

不同國家不同生產部門,在不同時期劃分企業規模的標准也不盡相同。如,列寧在研究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曾把企業人數在100人以上者列為大工廠。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八大財團,60年代的十大財團都主要按資本的數量排列的,美國埃克森公司1981年的銷售額為1081億美元,列為500家最大工礦企業公司的第一位。中國森工企業規模劃分的標准,在6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以年平均生產能力來劃分的。如,木材采運企業年產15萬立方米以下為小型企業,15萬~30萬立方米為中型企業,30萬立方米以上為大型企業。1972年國家又規定森工企業規模劃分的標准為:木材采運企業年產木材50萬立方米以上為大型企業,15萬~50萬立方米為中型企業,15萬立方米以下為小型企業;木材綜合加工廠,年加工原木20萬立方米以上為大型企業,10萬~20萬立方米為中型企業,10萬立方米以下為小型企業;其他森林工業企業,投資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為大型企業,300萬~1000萬元為中型企業,300萬元以下為小型企業。1978年國家對森林工業企業規模劃分標准又作了補充和修改。即,木材采運林區年產木材萬立方米以上均為大中型;獨立森林工業局年產木材30萬立方米以上為大型企業,15萬~30萬立方米為中型企業,15萬立方米以下的為小型企業。其他森林工業總投資在1500萬元以上列為大型,800萬~1500萬元的列為中型,800萬元以下列為小型。據統計,1985年中國森林工業企業有2470個,其中大中型企業為160個,佔6.5%,木材采運方面大中型企業有131個,佔全部大中型企業82%。

影響森林工業企業規模的因素

主要有社會需求、資金數量、原材料來源、能源供應及經濟效益等。對木材采運生產來說,除上述因素外,木材流向、經營資源面積、運輸條件,以及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等對企業規模影響較大。因為木材采運生產是以大面積的林木資源為其勞動對象的,林木資源狀況、地形、地勢、運輸距離等,直接影響企業投資、產品產量、技術裝備。國有林區131個大中型木材采運企業,由於森林蓄積消耗的速度超過森林蓄積增長的速度,進入80年代,產量規模都有所縮小,尤其是東北、內蒙古地區82個企業,在50~60年代年產木材量幾乎都在30萬~50萬立方米以上,到1985年多數企業年產木材量都在15萬~30萬立方米,有的企業年產木材量還在15萬立方米以下。根據森林工業企業可采資源逐步銳減的形勢,其年產木材量還要下降。不少企業按固定資產原值、經營的資源面積或職工人數計算是屬於大型企業,但按年產木材量計算則屬於中型和小型企業。企業固定資產規模、職工人數與企業資源能力不相適應的狀況,是造成經濟危困的重要因素。

森林工業企業規模經濟

森林工業企業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由此帶來成本的下降和利潤的提高。所以規模經濟又稱規模效益。不同企業規模在一般情況下,其經濟效益不同。在通常情況下,木材加工企業或林化工業企業,如能提高產量,就可能把產品成本降下來。但產量並不是越大越好,它不僅受生產設備能力限制,而且也受到吸引原料量限制,如果吸引的原料范圍進一步擴大,則原料的運輸費又會增加。同時生產規模越大,分工就越細,生產組織和管理工作就愈加復雜,其效益反而下降。研究企業規模經濟時,須著重分析企業產量規模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是,產量擴大到一定程度,產品單位成本降到最低點時,生產規模較為適宜。但對木材采運企業來說,產量的提高,首先受到林木資源的制約,即使在產量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作業伐區的伸入,運材距離的延長,采運作業條件復雜,其生產成本也將逐漸上升。因此,木材采運企業規模經濟就不能只從木材產量與單位成本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只有在合理的經營區劃基礎上,確定企業的森林資源經營面積,並根據永續利用原則,來確定企業年木材生產量的規模。同時在充分利用林木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採伐、造材剩餘物的可獲量來確定其他有關產品(木片、其他綜合利用產品)生產量的規模。由於可採的林木資源接續不上,木材采運企業要維持現有規模經濟效益,其難度較大。因此,調整企業規模,改善企業生產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7. 森林工業有哪些

森林采運工業(見森林采運)、木材工業、林產化學工業和林業機械製造工業的總稱。簡稱森工。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現代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以現代林業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林業機械化為重要手段,遵循集約經營、永續利用的原則,合理開發現有森林資源,實現多種目的綜合利用,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對木材等各種林產品的需要。

中國森林工業概況

中國上古時代,森林茂密,山地的80%為森林所覆蓋。原始的森林利用始於舊石器時代,而森林採伐則始於新石器時代,在公元前4000年已用石斧伐木,而且有了簡易的木材加工,如木器製造和木構干欄式建築。夏、商、周為銅器時代,伐木採用銅制斧、刀、鋸。木材運輸以水運方式為主,木筏編扎放運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從春秋戰國以來的漫長歷史時期,人口不斷增加,木材需要量巨增,因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日益擴大,加上亂伐頻繁,森林遭到破壞,甚而有些地方的原始林逐漸消失,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到1840年除東北大小興安嶺、烏蘇里江流域、雲貴高原、金沙江流域及西藏地區的原始森林外,遍及各地的茂密森林已幾乎消失一半。古代森林從原始利用到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均屬手工作業,不論森林採伐或林產加工純系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簡陋,生產技術簡易,但有些技術諸如木筏編扎放運、木構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乾燥、燒炭、造紙、造船等技術,已因有相當水平而聞名於世,對當時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文化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的森林開發利用,在生產方式、作業技術和組織經營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始的森林利用到規模較大的手工作業,轉入掠奪式森林採伐的原木生產利用階段。在晚清時期,沙俄強取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約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從而中國森林資源約減少1/5。爾後日本佔領東北期間,又相繼掠奪1億立方米木材資源。中國除帝國主義所佔領的地區以外的其他林區,森林資源基本上為買辦資產階級、木材商和地主所據有。或設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設木材商號、木材商行,專門從事森林開采和木材買賣,從中牟取暴利,從而使這些主要林區的森林資源也在逐年減少。到20世紀40年代,很多昔日茂密森林已童山濯濯,變為不毛之地。據不完全調查估計,1949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已降為8.6%。中國近代森林採伐運輸,長期處於手工作業階段,木材產品多為鋸材、枕木、坑木、建築材、造紙材等。自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開始向機械化作業起步,木材生產效率有了一定提高,20世紀初,木材加工已有少數利用圓鋸和小帶鋸作業的小型制材廠,並開始生產膠合板,但設備簡陋,技術落後。林產化學加工,多以傳統的手工作業進行生產,產品有生漆、桐油、松香、白蠟、五倍子等,其產量與質量都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森林窄軌鐵路運材、中型木材機械加工廠、機械木漿造紙廠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膠、松根干餾等工廠,產品種類有所增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發展林業的同時,重視森林工業的發展,建國初期提出「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合理採伐利用」的方針。其後於60年代中期,強調造管並舉、采育結合、永續利用,並針對國民經濟發展對木材與其他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專設森林工業經營管理機構,以加強木材生產與林產加工的領導,使中國森林工業開始進入機械化作業階段,初步形成了獨自體系,為以後實現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森林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80年代,中國林業進入振興時期,提出立足改革,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加強集約經營,發展綜合利用的方針,使中國森林工業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中國從50年代到80年代,經過長期努力,伴隨林業教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步建立起由森林采運工業、木材工業、林產化學工業、林業機械製造工業構成的,以實現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生產、教育、科研相結合的森林工業體系。

森林采運工業

中國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北(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西北(陝西、甘肅、新疆)、西南(四川、雲南)國有林區與南方10省、自治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集體林區,其森林面積與林木蓄積分別佔全國森林面積與林木蓄積的78%、86%,是中國的主要木材生產基地。為了開發林區,有計劃地進行合理採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國有林區建立了131個林業局,在南方集體林區建設了158個重點產材縣,建立了約350個國營伐木場(采育場)。1949至1987年共為國家提供木材15.3億立方米。1987年木材產量為6217.55萬立方米,為1949年567萬立方米的10.9倍。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在木材生產中,重視林區建設,加強伐區工藝設計,改進作業方式,提高生產技術,使勞動生產率不斷得到提高,1986年東北林區已達到1192立方米/人·年。國有林區由於逐步推廣原條集運材工藝,在貯木場進行合理造材,使梢頭木、枝椏等採伐剩餘物得到利用,從70年代起有的采運企業在林區推行木片生產,自1978年至1986年共生產木片430萬層積立方米,為林產加工提供原料,從而提高了森林資源利用率。1987年森林采運機械化程度,東北、內蒙古林區達到91.38%,西南、西北林區為55.32%。

木材工業

中國木材加工歷史悠久,木材乾燥、拼接、雕刻和傢具製造等手工工藝,曾聞名於世。1949年以前,木材工業生產基礎極為薄弱,能從事木材機械加工的工廠不多,產品結構很不完善,產量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重視木材加工機械設備的引進與設計製造,開展木材機械加工工藝的研究,使木材加工開始向工業化生產的道路發展。50年代中期以來,相繼研製生產合成樹脂膠粘劑、纖維板、刨花板、層積材、改良木和表面裝飾材,初步形成了包括制材、人造板、室內乾燥、木製品生產等門類齊全的木材工業體系。鋸材年產量,由1950年的344萬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萬立方米,約增長6.6倍。人造板在50年代初只有膠合板,1951年產·量1.69萬立方米,到1988年包括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年產達280萬立方米。非木質人造板生產已具雛形。人造板表面加工設備能力已超過1億平方米。木材綜合利用率已接近60%。在木材乾燥和木材防腐等方面也有很大發展。在科技水平方面,有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先進國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如微機、激光、核輻射和光電等技術在有些生產環節上已開始運用;膠合板生產中運用無卡軸旋切技術,人造板生產部分工段已實現了連續化、自動化作業。

林產化學工業

中國林產化學加工亦有悠久歷史,造紙素稱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擁有生漆、樟腦等特產。近代因帝國主義侵略與封建主義的統治,而未得到應有發展,生產技術落後,產品多為初級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經過40年的努力,現已形成由簡易粗加工發展為綜合性精加工、手工作業發展為機械化和部分連續化作業、初級產品向高質化工產品發展的新興工業。80年代中期,主要產品的產值增長了36倍,產品由過去的21種增加到112種,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松香產量1953年為2.2萬噸,到1988年則增加到37.6萬噸,當年出口21.6萬噸。松香生產由滴水法直接火加工逐步改造為蒸汽法生產,而大中型松香廠由間歇式向連續化發展。松香、松節油深度加工產品品種由40種增加到80種。栲膠產量1953年為120噸,1988年則增加到41860噸。栲膠與單寧酸生產已用金屬的浸提設備代替木製、水泥的簡易設備,且已發展為多種連續形式的浸提器,改善了生產條件,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活性炭是60年代新發展起來的林產化學工業產品,到80年代中期產量已達3萬多噸。活性炭生產已由簡單的悶燒法向連續化的水蒸氣活化法發展。其他產品如桐油、生漆、紫膠、桉葉油、松針粉、松針膏、柏木油、可可豆色素與紫膠色素等,則向再加工、多品種方向發展。

林業機械製造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發展林業機械化,50年代初,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兩個林業機械製造廠,只能生產伐木工具與森林鐵路車輛。80年代已能生產包括森林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工設備,林業工具、刃具以及狩獵機具7類產品。1986年全國擁有林業系統的林業機械廠77個,先後制定了48項158個林業機械標准,其中國際標准9項29個。據1987年統計,現有各種林業機械1876種,由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有170餘種,其中採用國際標準的有13種。隨著林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通過機械設備的引進與技術改造,不僅在提高單工序機械性能方面,而且在聯合機創制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研製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諸如山地整地機、超低容量噴霧機等營林機械;液壓傳動木材裝載機、鋼架桿集材架空索道等森林采運機械;低噪音的帶鋸機、木工機床、板式傢具成套設備、鼓式削片機等木材加工機械新產品,對進一步推動森林工業和林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工業教育

為了培養森林工業科技專門人材,50年代以來,在先後建立的北京、南京、東北3所林業大學,中南、西南、西北、內蒙古、吉林、福建等6所林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廣西農學院林學分院等院校,共設置了森林採伐運輸、林區道路與橋梁工程、木材加工、林產化學加工、人造板、制漿造紙、傢具設計製造、林業機械、木工機械、林業機械運用與修理、森工電氣化與自動化等11個森林工業專門技術專業和經濟管理、財務會計、計劃統計、林產品貿易等4個森工經濟方面的專業。同時還在少數中等林業專科學校設置了上述個別專業,為國家培養森林工業高、中等技術人才。1981年重新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培養研究生工作,在學位委員會林業工程學科組中設有木材學、森林採伐運輸、木材加工與人造板、林產化學加工、林業機械、林區道路與橋梁工程等6個專業。到1988年底,已為國家培養森林工業本科大學生12356人,碩士學位研究生284人。

森林工業科學研究

林業部於1952年成立了全國性林業科學研究機構——林業研究所,研究內容包括營林與森林工業。1957年又成立了森林工業研究所。1958年10月將兩所合並改稱中國林業科學院,成為全國綜合性、多學科的林業科研機構。下設的森林工業研究所,內有森林采運、木材加工、林產化學、林業機械等研究室。自1960年至1964年,先後將上述研究室擴建為林業機械、林產化學、木材工業、森林采運等4個研究所。同時,在大部分高等林業院校和有些省(區)(如黑龍江、四川、雲南、廣西等)的林業研究所(院)中,也都設立了森林工業方面的研究室(所)。至此,全國森林工業多學科的綜合性科學研究體系已經形成。森工科研單位在森林采運機械化和伐區工藝設計、木材綜合利用、林化產品的改性加工利用以及林業機械設備創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世界森林工業概況

世界一些林業發達國家,針對世界性的森林資源日趨減少,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森林工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其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穩定森林採伐量,加強木材綜合利用來發展林產工業;二是重點發展精加工產品,擴大加工層次,以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通過政策調整,世界森林工業總的趨向是:適當減少森林采運工業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採伐量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採伐加工剩餘物,提高林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向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增加林產工業產值方向發展。

森林采運工業

世界一些林業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蘇聯、瑞典等國家20世紀70年代前,木材生產已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從70年代開始致力於提高全盤機械化,並向半自動化邁進。瑞典1985年前,在皆伐作業中全盤機械化比重已達72%。由於實現全盤機械化,木材生產單工序與多工序已組成成套機械繫統,如伐區作業機械繫統、木材裝運機械繫統和貯木場作業機械繫統,使森林采運綜合勞動生產率大有提高,如加拿大80年代中期已達13.2立方米/人·日,瑞典為7.1立方米/人·日。這些國家60年代廣為採用原條集運材生產工藝,如蘇聯1984年其比重達95%,而伐倒木集運材與原木集運材生產工藝各佔2.5%。隨著全樹生物量利用的開展,今後伐倒木集運材生產工藝與木片生產工藝將會得到一定的發展。運材多以汽車運材為主,水運仍佔一定比重,而森林鐵路運材則呈下降趨勢。林道網密度最高的國家有奧地利為33米/公頃,聯邦德國為29米/公頃,中等國家有瑞典10米/公頃,美國7米/公頃。

木材工業

最早是在18世紀中期,從制材工業發展起來的。1780年左右,在歐洲首先出現了機械制材。1850年帶鋸機的發明進一步提高了制材機械化水平。到20世紀80年代,制材工業發達國家已普遍採用按樹種和徑級進鋸,先剝皮、後檢測、再下鋸的新工藝。有些國家的大型制材企業已採用金屬探測、光電檢尺、X光透視缺陷部位和微型機控制下鋸和裁邊等新技術,實現了生產連續化和自動化。1840年,德萊塞爾(Dresser)首先獲得美國旋切機專利,以後法國卡蘭德(Carand)又獲另一專利。隨著旋切機的誕生,德國在19世紀中期建立了膠合板廠。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些膠合板工業先進國家,都注意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連續化和自動化程度,提高設備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木材利用率和產品質量。80年代中期,經過二次加工的膠合板比重有所增加,如芬蘭已佔膠合板總產量的60~70%。英國於1898年,在圓網造紙機的基礎上,最早建立起纖維板廠。到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的纖維板生產仍以濕法為主,硬質纖維板1984年產量占纖維板總產量的60%左右。纖維板原料除利用小徑木和加工剩餘物外,還廣泛使用枝椏材、木片和鋸屑。用干法生產工藝製成的中密度纖維板,1981年產量已達317萬立方米,約占纖維板總產量的15%,其性能已接近天然木材和膠合板的水平。世界第一個裝備齊全的刨花板廠是1941年在德國建立的。70年代初,美國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廠,爾後北美開始發展定向華夫板。隨著膠粘劑的改進和模壓工藝及設備的日臻完善,80年代刨花模壓成型產品發展很快,已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傢具、電器和包裝等部門。

林產化學工業

各國根據各自擁有的森林資源情況,其發展重點各有不同,大致可分為:①重視發展木漿造紙。②重視松香等天然樹脂生產。70年代以來其總的生產和消費水平基本保持穩定。普遍採用化學采脂法采脂,而松香、松節油再加工產品已有100多種。③利用木材幹餾法製取木炭和活性炭的產量,80年代逐年增加。④利用植物原料進行水解生產糠醛仍在發展,而利用廢材生產飼料酵母、酒精,只有蘇聯等少數國家在發展。⑤利用森林資源生產食用、葯用產品,現已得到重視。

森林工業展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森林工業在過去極其薄弱的基礎上,從開始興起直到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體系,其發展速度之快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作用的顯著,是完全應予以肯定的。但由於基礎薄、起步晚,與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相比,不論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產品質量、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距,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對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為扭轉這種局面,中國森林工業應當有戰略性長足的發展。其發展方向是:密切結合國情與林情,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切實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不斷提高森林生產力,向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合理開發、永續利用森林資源,以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的方向發展。為此,主要抓好以下3項措施:①制定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長期規劃。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方向,在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積極發展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基礎上,力求森林采運工業的鞏固提高和穩定發展,大力發展林產加工工業,使森林工業的生產結構日趨合理。森林采運工業的發展,要密切結合森林資源的現實情況,立足於采育結合,認真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堅持集約經營、永續利用的原則,按既提高經濟效益,又兼顧生態效益的技術政策穩步發展。木材工業要致力於產品結構、企業布局和建設規模的調整,通過新技術的引進和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深加工,擴大二次加工新產品,提高經濟效益。今後制材和人造板企業的建立應接近原料基地,以發展中型企業為主,大型骨幹現代化企業必須在資源豐富、建廠條件優越的地方建立。林產化學工業要在繼續發展松香、栲膠等傳統產品的同時,重點發展制漿造紙工業,逐步建立育林—造紙加工一體化的綜合經營體系。②加強森林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努力引進、消化、研究、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現生產作業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和管理現代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盡快趕上先進國家水平。③加強森林工業教育。要適當調整改造專業結構,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繼續鞏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中等教育,加速培養亟需的中等技術人材;積極發展繼續工程教育,提高在職工程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大力加強職工文化教育和技術工人培訓,以適應森林工業現代化的需要。

8. 煙台斯塔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煙台斯塔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2016-04-28在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內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容),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只楚路99-3號。

煙台斯塔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602MA3C9T482U,企業法人程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煙台斯塔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工業自動設備、停車設備、普通機械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安裝、維修;五金交電、建築裝飾材料、鋼材、辦公用品的銷售;鋼結構、玻璃幕牆的安裝;建築設計,立體停車場的建造。(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煙台斯塔克工業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森林工業設備製造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