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公司 > 機械化養蜂

機械化養蜂

發布時間:2021-10-19 14:39:55

『壹』 養蜂人國家有何保護法律和優惠政策

(一)蜂產品基地建設

———蜂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重點依託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培育一批標准化蜂蜜生產示範基地和蜂王漿生產示範基地。

———支持蜂農專業合作社發展。在全國發展一批示範蜂農合作社和養蜂協會,聯合分散養殖戶形成大規模養蜂團體,使其在維護蜂農利益、協商蜂產品收購價格、為蜂農提供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

———科技推廣和蜂農技術培訓。鼓勵支持企業、行業組織和科研單位加大養蜂生產技術推廣力度,重點加強對生產基地、蜂農合作社、大型養蜂場生產人員的培訓。加強蜂農職業技能培訓。注重山區、貧困地區、老少邊遠地區的養蜂知識普及。五年內,全國培訓蜂農10萬人次以上。

———扶持養蜂生產。結合養蜂業發展的實際,探索對蜂農、蜂業合作社的蜜蜂飼養以及養蜂機具購置等給予補貼。

(二)蜜蜂授粉增產技術體系建設

———建設蜜蜂授粉示範基地。重點依託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在全國建立一批蜜蜂授粉示範基地,探索政府蜜蜂授粉補貼政策,加快普及綠色植保技術,加強宣傳與普及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帶動蜜蜂授粉產業的發展。

———建立蜜蜂授粉技術研究與推廣體系。建立蜜蜂授粉技術研究推廣中心,支持有關單位開展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機理及技術的研究推廣。

(三)蜜蜂資源保護與種蜂良種繁育

———蜜蜂種質資源保護。建設中蜂等資源場15個,保護區8個,完善「國家蜜蜂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完善資源基因庫2個,並建立相應的遺傳資源動態監測系統。

———蜜蜂新品種培育。建設蜜蜂育種中心,培育5個蜜蜂新品種(系)。

———蜜蜂遺傳改良和良種繁育。在養蜂大省和種源基礎較好的省份改擴建種蜂場10個。

———種蜂質量監測。新建蜜蜂種質鑒定中心,建設蜜蜂良種資料庫,收集、分析、發布全國優良蜂種信息。

(四)蜂病防控

———蜂葯研製。研製推廣一批高效無殘留的殺蟎、抗菌蜂葯。

———加強疫病防控。研究推廣蜂病防控技術和實驗室及現場快速診斷技術,提高蜜蜂疾病的診斷准確率。強化蜂場日常衛生防疫管理和蜂群保健,加強蜂蟎、白堊病、蜜蜂孢子蟲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綜合征等危害嚴重的疫病的防控。

———加強蜂葯使用管理。加強蜂葯等投入品使用指導與管理,規范使用時期和劑量,嚴格執行休葯期。

(五)蜂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

———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繼續加強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建設,將各地蜂產品質量檢測功能納入各地綜合質檢體系,完善質量檢測體系運行機制,提高檢測能力。鼓勵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加強蜂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

———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開展蜂產品真實性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蜂蜜類別區分技術研究、污染物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快速檢測技術研究。

———蜂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與風險評估。加大蜂產品質量檢測投入,加強蜂葯等投入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驗,實施例行檢測、應急檢測和風險評估,及時掌握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研究適合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評估方法,實施危機預警報告制度。

———完善蜂產品標准體系。及時修訂完善蜜蜂飼養、蜂病防治、蜂產品生產、蜂產品檢測、授粉利用等標准,建立健全蜂業標准體系。

『貳』 西方養蜂業和中國養蜂業的區別

  1. 美國企業養蜂普遍採用多箱體蜂箱養蜂,一般每群有7個箱體,其中兩三個育蟲箱,四五個貯蜜繼箱,取封蓋的成熟蜜。運輸和取蜜全面機械化,勞動生產率很高,一人可以飼養1000群以上。

  2. 企業蜂場大多建有采蜜車間,安裝著割蜜蓋機、輻射式分蜜機、蜜泵、壓濾機、蜜蠟分離機、蜂蜜澄清池、熱水鍋爐、熱風機等。各個分場的貯蜜繼箱用吹蜂機脫除蜜蜂後,全部運回取蜜車間進行分離、濾清和包裝。

  3. 北方的一些蜂場,每年春季從南方購買籠蜂飼養,購買蜂王更換衰老的蜂王;有些蜂場在冬季將蜂群運到南方繁殖,初夏運回北方采蜜。


『叄』 中國蜂蜜和外國蜂蜜差別究竟在哪

國外取成熟蜜 中國普遍取未成熟蜜
歐美養蜂,普遍採用多箱體蜂箱養蜂,一般每群蜂有7個箱體,其中兩個育蟲箱,四五個貯蜜淺繼箱。花開流蜜期,整箱體給蜜蜂加淺繼箱,不取蜜,花期結束後,統一取淺繼箱中的封蓋的成熟蜜。轉地采蜜蜂場,一般每群蜜蜂,每年可以取100-200kg的封蓋成熟蜂蜜,營養價值高。

中國養蜂,普遍採用雙箱體養蜂,一個育蟲箱,一個標准繼箱。在花開流蜜期,育蟲箱和繼箱,有蜜都取,多數蜂農為了趕花期提高產量,幾乎每天都取沒有封蓋成熟的水蜜,生產廠家為了降低蜂蜜水分含量,將收購來的蜂蜜進行高溫濃縮,造成蜂蜜品質下降,幾乎沒有活性物質。

點評:「成熟蜜」是個中國特色的概念,國外對蜂蜜的概念是「不添加任何物質,也不從中取走任何物質」,完全是自然成熟。在中國,「成熟蜜」是相對於「水蜜」而言。好蜂蜜的基礎必須是成熟蜜,中國部分蜂場基地才產成熟蜜。

02
國外機械化取蜜 中國更多手搖取蜜
歐美養蜂,運輸和取蜜全面機械化,企業蜂場大多建有采蜜車間,安裝有割蜜蓋機、輻射式分蜜機、蜜泵、壓濾機、蜜蠟分離機等。花期結束後,各個分場的貯蜜繼箱,用吹蜂機脫除蜜蜂後,全部運回取蜜車間進行分離、過濾和包裝。勞動生產率很高,一人可以飼養1000群以上。

中國養蜂,精耕細作,需要手工搖蜜,機械化程度低,勞動量大,勞動效率低,一般一個人只能飼養幾十群蜜蜂。

點評:機械化取蜜不是加工,是為了更好保證蜂蜜的原生態。很多人認為古法好,提到機械化就談虎色變,以為蜂蜜生產也被工業化了。事實上,自然成熟的蜂蜜波美度通常達到42.5°+,常規手搖取蜜很難搖出來,而且搖的過程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

03
歐美蜜蜂吃成熟蜂蜜 中國很多蜜蜂吃白糖
歐美養蜂,蜜蜂吃的成熟蜂蜜,蜜蜂體質強壯,抗病能力強,蜜蜂群勢強,不需要也不允許給蜜蜂喂抗生素。歐美國家禁止含有抗生素的蜂蜜在市場上流通。

中國養蜂,有部分蜂農會給蜜蜂喂白糖,導致蜜蜂營養不良,抵抗能力差,蜂群群勢弱,蜜蜂容易生病,給蜜蜂喂抗生素。中國蜂蜜中有害抗生素殘留情況較為嚴重。

『肆』 養蜜蜂國家有哪些政策保護

全國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全文)
來源:農民文摘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養蜂數量和蜂產品產量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首位。養蜂業的穩定發展對於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維護生態平衡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結合生產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概況
(一)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蜂業經歷了快速發展、鞏固提高和穩步增長三個階段。進入新世紀後,我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穩定增長,養蜂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單產水平和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養蜂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1.養蜂生產總體保持穩定發展。我國養蜂生產在20世紀70-80年代發展較快,處於快速上升階段,1988年全國蜂群數量達到780萬群。之後進入了10多年的調整鞏固期,2000年全國蜂群數量下降到680萬群。近年來,我國養蜂生產開始穩步回升,2009年全國蜂群數量達到820萬群,蜂蜜產量上升到40萬噸,蜂王漿和蜂花粉產量均超過4000噸,蜂膠350多噸,養蜂業總產值達40多億元。
2.標准化飼養和區域化發展進程加快。各地不斷創新蜜蜂飼養方式,更新養蜂機具,加快生產科技推廣,加強疫病防控,養蜂業標准化規模飼養發展很快。全國蜂群平均單產由1999年的31kg增加到2009年的48kg。浙江、四川、湖北等傳統養蜂大省的飼養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浙江省養蜂業產值在全省畜牧業中居第三位。黑龍江、吉林等新興養蜂基地迅速崛起,蜂群飼養數量和蜂產品產量大幅增加。
3.蜂產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數量大幅提升。近十幾年來,我國蜂產品加工逐漸擺脫傳統的作坊生產模式,工廠化、標准化生產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蜂蜜、蜂王漿等傳統產品加工穩步發展,蜂花粉、蜂膠等新產品不斷推出,蜂產品花色品種和數量日益豐富。全國涌現出一批出口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009年,我國出口蜂產品金額超過10億元,比1999年增長80.3%。
4.養蜂業帶動農民增收和農作物增產作用進一步增強。養蜂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率高的特點,按照一個家庭蜂場飼養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純收入約300元計算,每戶年收入可達3萬元,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明顯。目前蜜蜂授粉業發展正呈方興未艾之勢,北京、浙江的設施農業授粉,內蒙古的向日葵授粉,廣東、福建的荔枝、龍眼授粉等已初具規模。通過蜜蜂授粉,使油菜、棉花、油葵、草莓、蘋果、白蓮等農作物產量大幅增加,品質顯著改善。據測算,全國每年通過授粉使農作物增產產值達500億元。
在養蜂業的發展進程中,各地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加強國內蜂產品市場開拓,不斷擴大消費市場;以蜂產品質量安全為保障,重點加強標准化生產管理,不斷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以產業化發展為突破,重點加強行業組織建設,不斷探索創新養殖加工環節的利益聯結機制。
(二)存在問題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但不是養蜂強國,養蜂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是標准化規模生產程度低。我國養蜂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蜂場規模小,蜜蜂良種化程度不高,蜂蟎、白堊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綜合征等疫病還比較突出,蜂群健康狀況、蜜蜂育種以及機械化生產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弱。二是蜜蜂授粉增產的意識不強。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對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宣傳力度不夠,專業性授粉蜂群數量較少,養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普及率不高。目前,糧食、果樹、蔬菜等農作物流蜜期噴灑的部分農葯對蜜蜂毒性較大,由於蜂農不了解農葯使用情況,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給養蜂業造成較大損失。三是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蜂葯使用不規范,蜂產品質量和檢測檢驗標准還不完善,市場監管較為薄弱;加工企業總體生產技術水平落後,個別企業還存在追求數量、不重質量的問題。四是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近年來,部分地方養蜂管理機構逐漸弱化,養蜂行業組織發展還比較滯後,技術推廣、維權服務、產銷銜接等職能還沒有充分發揮,養蜂者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此外,養蜂條件艱苦、設施落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年輕人不願從事養蜂業,養蜂人員老齡化現象凸顯。
(三)養蜂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應當看到,我國養蜂業從業人員眾多,蜜源植物豐富,蜜蜂授粉和蜂產品市場消費量巨大,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1.市場消費方面。2009年我
國人均蜂產品消費量為0.3kg,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數農村居民基本上還沒有消費蜂產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蜂產品保健功效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均蜂產品消費量將繼續呈增長趨勢,消費需求增長空間很大。
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產品消費年均增長4%推算,2015年人均蜂產品潛在消費量將達到0.35kg,屆時按照全國人口14億計算,則需要50萬噸蜂產品,蜂產品生產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30%。近年來,我國蜂產品出口數量增長緩慢,但貿易額增加較快,今後一個時期將繼續保持這種趨勢。隨著國內需求不斷增長,蜂產品生產增加部分主要銷往國內市場。
2.蜜源植物承載量方面。目前,我國飼養的蜜蜂70%為西蜂,30%為中蜂。平原地區(農區)以飼養西蜂為主,山區(林區)則以飼養中蜂為主。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產50kg優質蜂蜜計算,生產50萬噸蜂蜜需要飼養1000萬群左右的蜜蜂。據國家統計局及國家林業局統計,2008年我國主要的農業類蜜源植物約為28.5萬平方公里,林業區經濟林種植面積約為20.2萬平方公里,理論可承載5000萬群蜜蜂,即使實際利用率按照30%計算,我國現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夠承載1000萬群以上的蜜蜂。
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可以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目前我國蜜蜂授粉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今後將蜜蜂授粉作為商品化、專業化的產業,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務體系,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業效益,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潛力巨大。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策扶持,著力改善養蜂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轉變養蜂業發展方式,優化區域布局,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准化、規模化、優質化和產業化,堅持發展養蜂生產和推進農作物授粉並舉,加快推動蜜蜂授粉產業發展;以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為抓手,加強蜂產業關鍵技術研究,提升科研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蜂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和質量安全平,積極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生態增效,努力實現養蜂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協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推動發展養蜂生產和促進農業增產、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強化養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的功能。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製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引導資金、技術、人才投入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對行業發展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健全相關法規與標准,營造養蜂業發展良好的外部環境。堅持質量至上,推廣先進適用飼養技術,嚴格獸葯等投入品使用監督管理,落實各環節的質量負責制度,提高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發展目標
———蜂產品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到2015年,全國養蜂數量達到1000萬群,其中西蜂650萬群,中蜂350萬群。在提高質量的前提下,穩步增加產量,力爭蜂蜜產量達到50萬噸。
———生產方式轉變取得顯著進展。到2015年,年飼養100群蜜蜂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戶)和專業合作組織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5%提高到50%,養蜂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蜜蜂規范飼養標准得到廣泛推行,危害蜂群健康的蜂蟎、孢子蟲病、白堊病、中蜂囊狀幼蟲病、爬蜂綜合征等得到有效控制。
———蜜蜂授粉增產技術得到大力推廣。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得到普及,形成一批專業化的授粉蜂場,初步實現蜜蜂授粉產業化。
———蜜蜂資源保護和種蜂生產能力明顯增強。到2015年,國家級和部分省級蜜蜂資源基因庫、保種場、保護區得到建設完善;種蜂場供種能力顯著提高,全國優質種蜂年供應能力由目前的2萬只增加到4萬只。
———蜂產品質量安全大幅提高。到2015年,規模養蜂場(戶)基本建立養殖檔案和養蜂日誌,獸(蜂)葯等投入品使用規范;蜂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基本建立,蜂產品質量檢測評價體系和標准體系更趨完善,蜂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准。
———蜂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到2015年,60%以上的蜂農加入專業合作組織,蜂農與企業的蜂產品產銷銜接更加緊密;
行業組織在技術培訓、產銷銜接、信息發布、維權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發展重點
———推進標准化飼養。加大蜂產品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投入,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標准化示範基地。推廣蜜蜂飼養標准和規范,推動機械化飼養,建立養殖檔案和養蜂日誌,提高飼養效益,解決獸葯殘留超標等突出問題。推行蜜蜂強群飼養技術,切實加強疫病防控,有效降低傳染病、多發病的發病率。
———大力推廣普及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加大宣傳力度,開展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示範,鼓勵和發展專業化授粉蜂場,普及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逐步提高授粉收入占養蜂總收入的比例,促進蜜蜂授粉業的產業化發展。
———扶持養蜂業產業化組織化發展。發展以蜂農為基礎、專業合作組織為依託、蜂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蜂業產業化經營方式。鼓勵蜂產品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蜂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扶持養蜂合作社、蜂業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發揮其在維護蜂農利益、產銷銜接、技術培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按照《畜牧法》和《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的要求,加大對蜜蜂資源場、保護區、基因庫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對重點蜜蜂種質資源保護予以支持,提高資源保護能力。加強種蜂場建設,提高供種能力和質量。
———完善質量標准、檢測、評價體系。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修訂和完善相關技術標准。加強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完善蜂產品檢測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產品追溯制度,推廣蜂產品質量安全標准,提高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四、發展區域布局
基於養蜂生產發展實際、蜂產品加工水平、蜜源植物利用現狀等,將全國養蜂業發展布局劃分為華北、東北內蒙、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區域,確定各區域的主攻方向和2015年的發展目標。
(一)華北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東5省(市),蜜蜂飼養技術水平較高,2009年蜂群數量為70多萬群,年生產蜂蜜2.4萬噸。蜜源植物主要有荊條、洋槐、棗樹等,是我國優質蜂蜜的重要產區。該區域蜂產品消費市場大,加工能力強,擁有多家大型蜂產品加工企業;擁有國家級蜂業科研機構、蜂產品檢測機構和蜜蜂育種、保種中心。山西省是我國蜂葯研發和生產的主要基地。
主攻方向:以發展西蜂標准化規模飼養,建立和完善產品安全與標准化生產管理體系為主,兼顧華北中蜂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建設優質洋槐蜜、棗花蜜和荊條蜜生產基地。進一步加強高效無殘留的蜂葯研發和生產。加大設施農業蜜蜂授粉技術的推廣力度。選育和推廣優質蜂種。加強對蜜蜂飼養技術、蜂產品檢測技術和蜂產品質量可追溯技術的研究推廣。
發展目標:穩定蜂群數量,提高蜂產品質量,規模化、集約化養蜂程度顯著提高。建立一批優質洋槐蜜生產基地,建立一批蜂產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和設施農業蜜蜂授粉技術示範基地。蜂葯量全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檢測機構對蜂產品質量的檢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東北內蒙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4省(區),2009年蜂群數量達到83萬群,年生產蜂蜜3.3萬噸。蜜源
植物主要有椴樹、刺槐、胡枝子、向日葵、蕎麥、牧草等,到本區域轉地放蜂的數量較大,是我國優質椴樹蜜主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區內有國家級蜜蜂遺傳資源基因庫一個、東北黑蜂國家級保護區一個、國家級蜜蜂保種場兩個,是我國蜜蜂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要基地。
主攻方向:保護椴樹等蜜源植物,加大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力度。繼續發揮種質優勢,保護和利用黑蜂資源。加強長白山
中蜂保護區、種蜂擴繁場、種蜂質量監測檢驗中心建設。以飼養西蜂為主,加強優良蜂種的繁育和推廣,實現蜜蜂飼養良種化。加大設施農業蜜蜂授粉技術的推廣力度。
發展目標:在黑龍江、吉林建立椴樹蜜生產基地,在遼寧建立荊條、洋槐蜜生產基地。蜂群數量以每年5%增長,至2015年達到110萬群,蜂蜜產量達到5萬噸。東北黑蜂等地方
蜜蜂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向日葵等農作物蜜蜂授粉技術得到普及,設施農業生產基本採用蜜蜂授粉。
(三)華東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6省(市),主要以飼養西蜂為主,向外轉地放蜂數量較大,2009年蜂群數量為190萬群,蜂蜜產量13萬噸,蜂王漿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是我國蜂王漿主要生產和出口地區。區內蜜源資源較為豐富,主要蜜源有油菜、紫雲英、荔枝、龍眼、柑橘等。本區域是我國蜜蜂飼養技術水平較高的地區之一,科研和加工力量雄厚,是我國竹木、塑料蜂具主要生產基地,蜂產品生產種類齊全。該區域種植的蜜源面積(油菜、紫雲英等)隨農業種植方式的改變而萎縮,但山區蜜源資源利用還不充分。
主攻方向:加強對本地中蜂資源保護和利用,建立皖贛山區、大別山區中蜂資源保護區。浙江加強優質王漿蜂種的選育。安徽、福建、江西三省的山區,以定地為主,小轉地為輔發展中蜂的飼養,生產特色蜂蜜。加強蜂產品的深度開發研究,加大優質蜂具生產,加快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大中蜂囊狀幼蟲病等疫病的防控技術研究力度。加大設施農業蜜蜂授粉技術的推廣力度。
加強養蜂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加快蜂農風險救助機制建立,保護蜂農的合法權益。
發展目標:穩定現有西蜂數量,增加中蜂的飼養量,蜜源植物得到充分利用,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加大優質蜂具生產基地建設。中蜂囊狀幼蟲病、爬蜂綜合征等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一批蜂產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和設施農業蜜蜂授粉技術示範基地。
(四)中南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6省。2009年蜂群總數為190多萬群,蜂蜜產量13.5萬噸。區內蜜源植物豐富,河南、湖北、湖南主要有油菜、棗樹、刺槐、柑橘、紫雲英等;廣東、廣西、海南以荔枝、龍眼、山烏桕、八葉五加為主。本區域擁有年加工出口蜂蜜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是我國蜂蜜的重要加工和出口基地,蜂產品消費能力較強。
主攻方向:廣東、廣西和海南以發展中蜂為主;湖南、河南、湖北以發展西蜂為主。建立優質油菜蜜生產基地和山桂花蜜生產基地,加強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大力支持養蜂專業合作社建設,加強對蜂農的技術培訓,促進養蜂戶向標准化規模飼養發展。加大對蜜源植物資源和中蜂資源的保護利用力度,建立中蜂保種場和保護區。發展特色蜂蜜生產,提高蜂產品質量。開展果樹蜜蜂授粉技術推廣工作。加強對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防控研究。
發展目標:穩定蜂群數量,提高蜂產品質量,建立一批特色蜂產品生產基地和蜂產品標准化生產基地;主產省建成一批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區內油菜、荔枝、龍眼等農作物蜜蜂授粉率達到60%以上。建立神農架國家級中蜂自然保護區。中蜂囊狀幼蟲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五)西南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5省(區、市),2009年蜜蜂飼養量為230多萬群,蜂蜜產量6.5萬噸。這一區域除西藏之外,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溫和,蜜源植物和蜜蜂品種資源豐富,四季蜜源不斷,發展中蜂、西蜂飼養都有一定的優勢和條件,是我國主要的蜜蜂繁育基地和蜂蜜生產基地之一。
主攻方向:中蜂與西蜂發展並舉,壩區和丘陵區以發展西蜂為主,重點推廣蜜蜂規模化、標准化飼養技術,建立和完善產品安全與標准化生產管理體系。山區和深山區以發展中蜂飼養為主,利用山區蜜源優勢,大力推廣中蜂活框飼養技術,著力提高蜂群單產水平,增加養殖效益。加大西藏地區蜜蜂飼養技術推廣力度,擴大飼養規模,增加蜂產品產量。利用蜜源優勢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蜂產品。加強對本地中蜂資源保護和利用,以及中蜂囊狀幼蟲病的防控研究。
發展目標:到2015年,蜜蜂飼養量達到300萬群(其中中蜂150萬群),年生產蜂蜜8萬噸。建立完善產品安全與標准化生產管理體系,中蜂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蜜蜂養殖效益和蜂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逐步建設成為我國的蜜蜂越冬春繁基地、養蜂生產基地、特色蜂蜜生產基地、優質蜂產品生產基地。
(六)西北地區
基本情況:本區域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5省(區),2009年飼養蜜蜂50萬群,生產蜂蜜1.4萬噸。本區域夏秋蜜源植物種植面積大,特色蜜源植物與草地植物等蜜源資源豐富。
本區域蜜源植物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蜂群單產水平低。青海、甘肅是夏秋季轉地放蜂比較集中的
區域,青海生產的蜂王漿品質優良。
主攻方向:新疆保護和發展黑蜂,加快推進規模飼養,產品以生產優質特色蜜為主。青海建設優質蜂王漿、蜂花粉生產基地。
陝西、甘肅、寧夏在發展西蜂飼養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在山區發展中蜂,建立中蜂資源保護區,擴大飼養規模,推廣中蜂活框飼養技術,提高養蜂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加大中蜂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力度。在扶持本地養蜂發展的同時,積極做好對外來轉地蜂群的接待和安置工作。
發展目標:到2015年,蜂群飼養量達到80萬群,年生產蜂蜜2.5萬噸。養蜂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大幅提高,轉地放蜂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建成我國優質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生產基地和蜜蜂授粉示範基地,農作物蜜蜂授粉技術得到逐步推廣。
五、重點項目
(一)蜂產品基地建設
———蜂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重點依託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培育一批標准化蜂蜜生產示範基地和蜂王漿生產示範基地。
———支持蜂農專業合作社發展。在全國發展一批示範蜂農合作社和養蜂協會,聯合分散養殖戶形成大規模養蜂團體,使其在維護蜂農利益、協商蜂產品收購價格、為蜂農提供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
———科技推廣和蜂農技術培訓。鼓勵支持企業、行業組織和科研單位加大養蜂生產技術推廣力度,重點加強對生產基地、蜂農合作社、大型養蜂場生產人員的培訓。加強蜂農職業技能培訓。注重山區、貧困地區、老少邊遠地區的養蜂知識普及。五年內,全國培訓蜂農10萬人次以上。
———扶持養蜂生產。結合養蜂業發展的實際,探索對蜂農、蜂業合作社的蜜蜂飼養以及養蜂機具購置等給予補貼。
(二)蜜蜂授粉增產技術體系建設
———建設蜜蜂授粉示範基地。重點依託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在全國建立一批蜜蜂授粉示範基地,探索政府蜜蜂授粉補貼政策,加快普及綠色植保技術,加強宣傳與普及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技術,帶動蜜蜂授粉產業的發展。
———建立蜜蜂授粉技術研究與推廣體系。建立蜜蜂授粉技術研究推廣中心,支持有關單位開展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機理及技術的研究推廣。
(三)蜜蜂資源保護與種蜂良種繁育
———蜜蜂種質資源保護。建設中蜂等資源場15個,保護區8個,完善「國家蜜蜂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完善資源基因庫2個,並建立相應的遺傳資源動態監測系統。
———蜜蜂新品種培育。建設蜜蜂育種中心,培育5個蜜蜂新品種(系)。
———蜜蜂遺傳改良和良種繁育。在養蜂大省和種源基礎較好的省份改擴建種蜂場10個。
———種蜂質量監測。新建蜜蜂種質鑒定中心,建設蜜蜂良種資料庫,收集、分析、發布全國優良蜂種信息。
(四)蜂病防控
———蜂葯研製。研製推廣一批高效無殘留的殺蟎、抗菌蜂葯。
———加強疫病防控。研究推廣蜂病防控技術和實驗室及現場快速診斷技術,提高蜜蜂疾病的診斷准確率。強化蜂場日常衛生防疫管理和蜂群保健,加強蜂蟎、白堊病、蜜蜂孢子蟲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綜合征等危害嚴重的疫病的防控。
———加強蜂葯使用管理。加強蜂葯等投入品使用指導與管理,規范使用時期和劑量,嚴格執行休葯期。
(五)蜂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
———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繼續加強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建設,將各地蜂產品質量檢測功能納入各地綜合質檢體系,完善質量檢測體系運行機制,提高檢測能力。鼓勵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加強蜂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
———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開展蜂產品真實性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蜂蜜類別區分技術研究、污染物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快速檢測技術研究。
———蜂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與風險評估。加大蜂產品質量檢測投入,加強蜂葯等投入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驗,實施例行檢測、應急檢測和風險評估,及時掌握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研究適合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評估方法,實施危機預警報告制度。
———完善蜂產品標准體系。及時修訂完善蜜蜂飼養、蜂病防治、蜂產品生產、蜂產品檢測、授粉利用等標准,建立健全蜂業標准體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對養蜂業發展的支持與保護。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蜂葯生產、銷售、使用等管理,建立和健全規模蜂場備案與養殖檔案制度,規范蜜蜂檢疫行為。探索建立養蜂主產區成熟蜜生產補貼和政策性保險政策,提高養殖積極性,降低養殖風險。推動出台蜜源植物保護利用政策,探索有償授粉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在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項目中支持蜜源植物種植。
(二)保護蜂農合法權益。逐步推行蜂產品優質優價,完善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在轉地放蜂集中地區,配合有關部門,妥善解決治安、收費、蜂產品銷售、蜜蜂農葯中毒、人蜂安全等問題,保護蜂農的人身權益和經濟利益。鼓勵和支持農戶在糧食、果樹、蔬菜等農作物流蜜期採用綠色防控技術,噴灑對蜜蜂低毒的農葯。加快推行農葯噴灑事先告知制度,探索建立種植農戶和蜂農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和機制。積極支持建立養蜂業風險救助金制度,不斷增強蜂農抵禦風險災害能力。
(三)加快科技研發與應用步伐。建立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技術支撐體系,加快養蜂和蜜蜂授粉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普及。加大對新型養蜂機具、新蜂葯、新技術、新產品等研發的支持,加強養蜂生產者與加工企業和科研院校的聯結,切實搞好蜂農科技培訓,通過舉辦現場會、培訓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培訓蜂農,提高養蜂管理技術水平。
(四)積極開拓蜂產品消費市場。普及蜂產品知識,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消費咨詢,對違規企業及時曝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適應市場需求,豐富蜂產品花色品種,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積極培育蜂產品知名品牌,利用已有優勢鞏固和擴大蜂產品出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五)強化對養蜂業發展的指導和管理。加強行業監管,充實養蜂管理人員隊伍,養蜂重點區域主管部門要安排專職蜂業管理人員,其他地區要有兼管人員,及時處理養蜂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建設,要根據本地市場和資源優勢,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對養蜂業發展的指導作用。加強養蜂生產的信息平台建設,密切關注養蜂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推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
七、環境影響評價
養蜂業是環境友好型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蜜蜂授粉維持和促進了生物多樣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評估對生態環境沒有不利的影響。
(一)養蜂業發展與生態農業目標一致。養蜂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只利用農田的邊緣地帶、林下、道路兩旁等閑散區域擺放蜂箱,開展養蜂生產。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質主要來自生態系統內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採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過程中為植物傳授花粉,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增加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規劃》明確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為了更好的發揮養蜂業的生態環境作用,《規劃》充分考慮了蜜源植物承載能力,根據不同區域蜜源植物物種類型和數量,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確定適當的增長速度,強化飼養技術培訓,規范蜂葯的使用管理,兼顧了養蜂業發展與生態保護。
(三)養蜂業有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蜜蜂在採集花蜜花粉的過程中,具有採集專一性,蜂群在特定時段內只偏向於採集同種花的花蜜花粉,提高特定生態系統內生物的成活率和繁殖率,維護物種多樣性。

『伍』 什麼叫多箱體養蜂怎樣組織和管理多箱體蜂群

多箱體養蜂是全年用2~3個箱體供蜂王產卵、蜂群育兒和貯存飼料,進入流蜜期再加上貯蜜繼箱的飼養方式。它是以生產蜂蜜為主,適合大規模蜂場採用的方法。其優點是:有利於培養和保持強群,產蜜量高,管理簡便,便於機械化作業。

飼養多箱體蜂群要從秋季抓起,多繁適齡越冬蜂,使蜂群有7足框蜂以上,加繼箱越冬。巢箱放脾5~6框,以半蜜脾為主,繼箱放脾5~6張,以大蜜脾為主,使越冬蜂團,從繼箱逐漸移至巢繼箱之間,這樣越冬蜜蜂交流方便,越冬安全。

多箱體養蜂是以箱體為單位增減,採用活底10框標准箱飼養,早春多以兩個箱體繁殖,蜂王先在繼箱繁殖,1個月後,繼箱滿子,將巢繼箱對調,蜂王繼續到繼箱里產卵。主要流蜜期到來時,在上面加第3個箱體,並加上隔王板,待繼箱貯蜜八分滿時,在隔王板之上,再加一繼箱,流蜜結束時,一次取蜜。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中後期,適時撤去貯蜜繼箱,使蜂群在育蟲箱裝足越冬蜜,並從貯蜜繼箱選留質量好的封蓋蜜貯藏起來,作為越冬飼料。

『陸』 什麼是多箱體養蜂

用全部放滿巢脾的兩個以上箱體,供蜜蜂棲息、繁殖、儲蜜的一種簡便、易行的養蜂方法,叫多箱體養蜂。這是一種較粗放的以取蜜為主的養蜂管理方法。多為養蜂機械化程度高的國家所採用。

多箱體養蜂是以箱體為單位進行管理,變一般調整巢脾為調整箱體。適合一人多養,蜜源條件好,以取蜜為主的養蜂者。

『柒』 有沒有人知道西方是如何養蜂的

我們抄養蜂業並不落後,雖然他們採用了一些機械化進行操作,但是我們的技術比他們強很多,為什麼呢?你可以看看哪個國家(蜂群)生產蜂王漿有比我們國家多,技術!技術!很多東西不是機器能取代的。所以說先進的管理還是在中國。如果你想了解關於你嚮往的國外技術可以去買《蜜蜂飼養管理學》作者:周冰峰這本書,裡面有所有關於蜜蜂飼養管理的所有內容,當然也有介紹國外的養蜂技術,你認真去比較,你就會知道你想知道的!
順便說一下老外經常要到我們中國考察、學習我們的養蜂技術和病害的控制!

『捌』 我國養蜂業生產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1)蜜蜂飼養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養蜂發達的歐美國家早已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強群收獲成熟蜜,達到高效、高產、優質,從而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如美國現代化蜂場一個養蜂者飼養4000群蜂,年平均收入11萬美元,與中國一個養蜂者平均飼養30群蜂,年收入4000元相比高出200倍。我國大多數養蜂場以家庭形式出現,養蜂規模多在100群左右,大多轉地放蜂,勞動強度大,手工勞動多,產品衛生與質量容易受影響。

(2)蜂膠生產技術落後。蜂膠是近十幾年來廣泛受到重視的新葯物資源,目前我國蜂種普遍產膠能力低下,加上生產技術落後,群年產量僅50克,全國年總產量僅250~300噸,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外需求。

(3)蟎害等蜜蜂主要病蟲害猖獗。雅氏瓦蟎是對我國養蜂生產危害最嚴重的寄生蟲害。多年來,我國主要採用化學葯物為主的防治方法,雖然控制了蟎害,但由葯物防治帶來的抗葯性和對蜂產品的污染問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嚴重影響我國養蜂業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掘和強化生物體本身對天敵的抗禦機能,選育抗蟎蜂種,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旦突破將在我國以至世界范圍內產生重大效益。

蜜蜂傳染病是嚴重危害我國養蜂業發展的大問題。每年由於病蟲害造成的蜂群損失為20%左右,僅此一項直接經濟損失達幾億元。我國目前仍以葯物防治為主。而化學葯物和抗生素除產生抗葯性外,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對蜂產品的污染。以往由於出口蜂蜜中抗生素和農葯殘留超標,曾造成多次退貨索賠,經濟損失慘重。近年來,歐盟對動物源產品進口實行衛生監管制度,不斷增加對我國蜂蜜質量指標要求。我國必須有足夠的對策。

(4)蜂產品收購價格不合理,不同等級產品收購價格的價差過小,使得我國蜂產品市場上很難見到成熟蜜,收購的蜂蜜多數為1.36千克/升,往往需要蜂蜜加工廠由機器濃縮、脫水才能進入消費市場。

(5)部分養蜂員用葯不當,造成蜂產品葯物污染。例如,有些蜂農在花期用葯或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葯物,造成蜂產品中抗生素或農葯殘留超標等問題。

(6)蜂蜜周轉桶內壁塗料脫落,造成重金屬污染。

(7)缺乏高技術含量的深加工蜂產品。我國雖具有蜂產品的資源優勢,但由於基礎和應用研究不足,精深加工技術研究滯後,蜂產品除直接以原料形式進入市場外,製品大多為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保健品,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工藝落後,缺乏科學的質量控制指標,蜂產品葯物資源未充分利用。需要開發具有確定成分、功效和結構的高技術產品。

(8)熊蜂周年繁育技術及溫室授粉應用技術亟待產業化。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溫室內缺乏昆蟲授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由於缺乏授粉昆蟲,許多生產者往往用噴灑激素的方法促使植物坐果,從而降低了果實質量和品質,並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污染,嚴重影響設施農業的健康發展。熊蜂由於其吻較長、身體上被毛較多、能適應較低的溫度和光密度而成為溫室中理想的授粉昆蟲;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於為溫室中果菜類蔬菜授粉,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經成為設施農業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但是,我國目前尚未實現熊蜂周年繁育技術的產業化生產,遠遠不能滿足生產實際的需要。此外,若有資金支持,尚需進行熊蜂病蟲害防治、熊蜂資源調查等多方面研究,以推進熊蜂周年繁育技術及溫室授粉應用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的深入發展。

(9)部分地區對於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的作用認識不足,對於前來放蜂人員徵收所謂「資源費」,挫傷了廣大養蜂員的積極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國家有關部門抓緊制定蜂產品生產技術規范標准,以此作為蜂產品生產的強制性標准,以保證蜂產品的質量。

②國家從政策上鼓勵蜂農生產成熟蜜和優質蜂產品,充分應用價格杠桿,拉開不同等級蜂產品的價格差,使生產者切身體會到「優質優價」的好處。

③加快我國規模化養蜂的進程,逐步實現蜂具標准化,采蜜機械化,供種專業化,以適應現代養蜂的要求。

④養蜂者要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強化質量意識,生產高質量的蜂產品。

⑤國家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和普及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增產的常識,鼓勵和發展養蜂事業,為蜂群追花奪蜜提供方便。

『玖』 世界養蜂業現狀是怎樣的

全世界約有蜜蜂6000萬群,其中幾個養蜂大國分別為,中國約有700萬群(中蜂佔1/3),俄羅斯約有600萬群,美國約有500萬群,巴西約有200萬群,墨西哥約有210萬群,波蘭約有200萬群,阿根廷約有180萬群,德國約有120萬群。

發達國家專業養蜂的特點是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人均飼養量大,人均產值高,管理粗放。發展養蜂的目的首先是為農作物授粉,其次是產蜜。

發展中國家專業養蜂的特點是規模較小,如中國,通常不過100群,以手工操作為主,機械化程度低,蜂群管理細膩。蜂群主要為了生產蜂產品,兼做授粉。目前,隨著科技進步,機械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規模化蜂場正逐步興起,人們的授粉意識逐漸增強,部分地區還出現專門用於出租為農作物授粉的蜂群。

不發達國家則主要以傳統的養蜂方式飼養蜜蜂。主要是用黏土、樹枝、竹條或圓木製作飼養蜜蜂的容器,將這些容器懸掛在樹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誘分蜂群進入。收獲時則以「毀巢取蜜」的落後方法獲取蜂產品。近年來,在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援助下,這些國家的養蜂業已有較大發展。

養蜂業發達的國家一般都建有實力較強的養蜂科研、教學與技術推廣機構。例如,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波蘭等國都設有此類機構。如美國農業部養蜂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英國洛桑實驗站蜜蜂研究組、俄羅斯養蜂科學研究所、日本玉川大學蜜蜂科學研究所、波蘭園藝花卉研究所養蜂系等。

目前,世界上飼養量最大的蜜蜂品種是:歐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 L.)、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高加索蜂(Apis mellifera caucasica Goob.)、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在科學研究上,科研人員在蜜蜂遺傳育種、蜜蜂生物學、蜜蜂營養與代謝生理學、蜜蜂病理學、蜜源資源、蜜蜂授粉、蜂產品化學及產品開發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已取得豐碩成果。例如,在抗蟎蜂種選育、抗病蜂種選育、蜂蜜高產蜂種選育、蜂王漿高產蜂種選育、蜜蜂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高效低毒系列蜂葯的研究開發、蜂產品在保健食品與化妝品等方面的研究開發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生物技術在分子生物學水平對蜜蜂生物學、蜜蜂遺傳學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為提高蜜蜂科學的研究水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拾』 成立養蜂協會有哪些好處

①可少轉地、不轉地、節約經費,家中農活不丟,對老人和子女能予照料。
②能擴大蜜蜂授粉,促進農業豐收。
③提高蜂產品產量增加養蜂效益。
④能多繁殖蜂群。西豐縣郜家店鎮於文斌,種白瓜籽4公頃,養蜂3群,秋後分成30群越冬蜜夠吃,沒有喂糖,還采150公斤蜜,如不種植蜜源植物,1群繁殖成10群都不可能。
⑤種植蜜源植物可使原來無蜜源地區發展養蜂,有利生態平衡。
⑥種植蜜源植物養蜂可不用喂糖,降低養蜂成本。
⑦種植蜜源植物能利用一切空閑地,擴大綠化面積,有利生態平衡和農村致富。
⑧有利養蜂現代化,使用養蜂新技術新機具。如使用無污染電動分蜜機、移蟲采漿機械化。
⑨種植蜜源植物有利保護國寶——中蜂(中華蜜蜂),在蜜源少的情況下,中蜂易飛逃,人工種植蜜源植物後可大力發展中蜂飼養。

閱讀全文

與機械化養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