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公司 > 機械化造幣

機械化造幣

發布時間:2021-09-25 01:34:53

Ⅰ 貴州銀幣,這個是真的嗎,價格怎麼樣

貴州省民國十七年壹圓

貴州省地方銀幣。貴陽造幣廠鑄。正面中央海棠花,環列「貴州銀幣」,珠圈外上有「中華民國十七年」,下有「壹圓」,左右分列四瓣花星。背面中央公路上一輛汽車,路旁草業中以草葉構成「西成」二字以暗記。珠圈外,上有「貴州省政府造」,下有「七錢二分」,意即紀重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分列四瓣花星。貴陽造幣廠的鑄幣工藝採取手工業與半機械化相結合,造成貴州銀幣的版別較多。直徑39毫米,重25.6克,成色79%。

Ⅱ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的企業綜合管理

近年來,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創新管理機制,改進管理方法,強化管理基礎,為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管理支持。
安全環保管理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大力推行現代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狠抓安全責任制的貫徹落實,實施全員安全承包,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責任體系。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每年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百日競賽」 等活動,開展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抓好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通過控制生產源頭、規范過程管理、優化工藝技術等措施,「三廢」處理更加控制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工業廢水實現減排和達標排放,安評工作達到行業AA級標准要求,清潔生產審核通過國家驗收。2005年11月成為國家首批、江蘇省首家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准化機械製造企業。2009年通過安全質量標准化國家一級企業周期性考評驗收。
質量管理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以有效運行質量體系為基礎,以強化過程式控制制為關鍵,以實施質量改進為手段,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重點,主業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幾年來,在行業質量檢查評比中,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實物產品質量水平名列前茅,流通硬幣整體質量處於行業第一,增值稅發票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印製機械品牌信譽進一步提升。2004年9月獲得「江蘇省質量管理獎」榮譽,並被國際認證聯盟授予「管理卓越獎」,2006年獲得「全國質量建設先進文化單位」稱號。企業不斷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2006年8月啟動實施六西格瑪管理,圍繞產品可靠性的提高、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對流程和過程方法進行改進,提高產品品質,降低質量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管理體制改革 近年來,南京造幣有限公司緊緊圍繞企業願景和戰略目標,不斷審視組織功能,積極穩妥的對企業組織機構進行改革和重構。加強科技體制的整合,逐步形成嚴謹、高效的科研體制;整合設備維修職能,為主業生產提供專業化的維保服務;將委外協作商務職能與計劃管理職能進一步分離。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為出發點,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漸次到位,2006年先後完成了造幣、機動、造機扁平化改革和處室相關職能的整合。
強化管理活動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以「完善制度、強化執行、推動創新」為目標,穩步推進強化管理活動,開展項目立項評審,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在強化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每月編發強化管理簡報和管理工作要點,召開強化管理活動匯報推進會。圍繞計劃抓進度,緊扣方案抓落實,通過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環節的強化實踐,強化管理基礎,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穩步提高。2009年獲得全國機械工業「現代化管理企業」稱號。
「節約型企業」建設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以「節約型企業」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各部門挖掘生產、管理中的潛力。各部門了成立「節約辦」,從生產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三重角度自主開展了「節約型」建設活動,建立了《「節約型」項目實施手冊》,將節約項目的實施納入到部門日常工作之中。近年來,生產、管理各環節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取得明顯成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企業經濟效益。
黨風廉政建設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企業發展監督制約機制,實施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黨風廉政責任制量化考核制,開展效能監察工作,推動了企業各項工作持續健康的發展。抓好重點部門的風險管理和預警系統建設,在采購、外包、合同管理、供方評價、經濟審計等工作流程之間建立了《經濟活動管理規定》,健全財務內控制度,逐步建立財務風險的防範和控制體系,構建和諧、綠色、透明的經濟運行環境。
人才隊伍建設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完善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隊伍成長通道建設並動態管理,啟動實施了「五個一百」人才工程,實施職業生涯管理,實行崗位管理的員工管理模式,在幹部考核中逐步引入品績考評,根據不同層次對象,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讓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相結合。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作為建立保持先進性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創新學習機制,建立學習載體,拓寬學習渠道,營造學習氛圍。通過理念導入、分析現狀、建立願景、持續推進等環節,建立了目標機制、學習機制、反思機制、總結機制、共享機制,完成了願景審視、理念深化、互學共享、改進超越四個階段的工作,實現了理念深化、活動深化、團隊建設深化、學習效果深化,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企業文化建設 南京造幣有限公司提升企業文化內涵,革新企業文化體系,確立發展目標、戰略架構。提出了「科技領先、管理卓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印製企業」的願景目標和「多元化產品戰略、核心技術戰略、管理卓越戰略、人才發展戰略」,統領企業各項工作。將企業價值觀融入獎懲評價標准,樹立價值標桿,修訂《職工行為規范》,改善員工行為。拓展文化載體,《南京造幣》報擴版,開通「南幣信息網」、「在線學習」;樹立鐫刻企業理念的文化石等。突出價值導向,舉辦了多項活潑新穎的文化活動,製作電視宣傳片,發行畫冊、文集,連年舉辦大型文藝晚會、職工運動會、徵文、書畫展等活動。履行社會責任,塑造企業形象。積極參與「東南亞海嘯」、汶川地震捐款、「青春央行雛鷹計劃」為新疆邊區助學捐款、為機電系統女職工特困家庭捐款等各種捐資助學公益活動,積極參與「城鄉攜手,共建文明」活動,2006年以來與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鎖石村結對共建,連續兩年獲得「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2008年獲得「改革開放30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榮譽。

Ⅲ 金寨縣的經濟建設

2013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3億元,增長2%;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7104元,增長13.5%。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增長20%。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全年謀劃項目194個、總投資635億元,實施政府性重點投資項目146個、完成投資30.8億元,爭取上級資金13.68億元,增長30.4%,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項目全面推進。大別山旅遊通道主線全線開工,一中新校區、金寨職業學校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通過可研,實現「雙線」上報核准文件。鉬礦開發獲得6%的股權,股權轉讓形成的稅收在金寨繳納,年采選1000萬噸礦石項目通過可研。玉石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突出大項目、工業項目和總部經濟招商,加強與央企、知名民企對接,引進了供銷集團、中國水務、華潤集團3家央企和陽光集團、金安國紀、亞夏集團3家上市公司,希瑪保齡球、藍博旺機械製造等一批知名民企相繼簽約,大別山林藝、鵬飛鋼構、集源液壓件、精密注塑機等項目加快建設,陸海石油助劑、永興電力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引進項目132個,總投資122.2億元。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出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36條意見,大力實施工業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增長30%,獲批2個產業集群專業鎮。預計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3.6億元,新增規模企業22家。農業產業化項目穩步推進,爭取到位資金5340萬元,流轉耕地、林地8.4萬畝,新發展特色產業基地4.5萬畝,建成六安瓜片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新增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創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家、省級2家,「金寨板栗」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金寨農產品進入40多個城市1000多家超市和直銷店,金寨茶葉實現自營出口。全年可實現農業總產值30.8億元。旅遊經濟持續升溫,舉辦山水文化節、天貺文化節、茶花之旅首游式,首次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宣傳金寨,在15個城市舉行推介會,全年接待遊客358.2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7.5億元。加快發展物流商貿業,推行電子商務,活躍城鄉市場,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億元、增長15%,進出口總額48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44萬美元、增長9%。
全年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路燈1495盞。廣泛開展文明單位創建、志願者服務和愛國衛生運動,市民素質不斷提升,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獲得市級衛生縣城稱號。美好鄉村建設加快。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6億元,重點打造堯塘、朱堂、佛堂坳等10個示範村莊,華潤希望小鎮、響洪甸特色小鎮、小南京安農小鎮等一批美好鄉村加快建設,雙河鎮河西村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基礎條件較大改善。改造、新建縣鄉道路189公里,加固危橋38座,猴子嶺隧道建成通車,梅古路、丁青路、209省道馬店至青山段、210省道縣界至仙花段全面修復。水利扶貧專項規劃通過水利部批准,加固病險庫31座,治理長江河、竹根河等河道40公里,解決了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認真實施移民後扶、一事一議、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整修了一批渠、塘、堰、壩、路。實施供電設施項目53個,完成投資1.1億元,改造中低壓線路414公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推動省級生態縣創建,對縣城周邊山場實行封山育林,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植樹造林4.6萬畝。整治土地4.5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4萬畝,治理小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
金寨縣歷史上冶煉、造紙、制茶、繅絲、織綢等手工業,較為興旺。黃絲、絲蚊帳、鐵鍋、推光漆器等產品,馳名省內外。
民國20年(1931),蘇維埃政府曾在金家寨設造幣廠,在麻埠設印刷廠,在湯家匯創辦列寧印刷局。
民國27~33年(1938~1944),安徽省建設廳、教育廳、省企業公司及外籍寄居商人在金家寨、麻埠等地辦了一批工廠。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出。
1949年,金寨縣工業總產值287萬元(1980年不變價,以下同),其中個體手工業和私營工業分別佔92.33%和7.67%。工業產品中,生活資料佔71%,生產資料佔29%。
1950~1952年,創辦金寨縣第一碾米廠、第二碾米廠、勞改雨傘廠。1953年後,相繼建立復興窯廠、食品廠、鋸木廠、梅山酒廠和公私合營醬園廠。1957年,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工廠(場)12個,職工1916人;個體手工業,按行業組成合作企業43個,職工1949人。當年工業總產值492萬元。
1958年,各行各業辦工業,新辦有農業機械、冶煉、化肥、造紙、農葯、肥皂、土機床等幾十家工廠。
1962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對工廠進行關、停、並、轉,原上升為國營企業的合作社、組又退回到集體經營,同時國營工廠進行精簡下放職工。截至1965年,縣辦全民所有制工廠,由1958年的38個並減為10個,集體所有制工廠由3000餘個並減為48個,全縣工業企業職工精減至2635人,產值由1959年的3575萬元下降為1138萬元。
1970年後,大辦「五小」(農機、化肥、農葯、水泥、水電)工業。
1978年,全縣工業企業205個,職工4985人,年產值3621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5.11%,與1965年相比,企業數增加2.53倍,職工增長89.19%,產值增長2.18倍。
1978年後,鄉鎮工業興起,時稱社隊工業。1984年,鄉鎮工業產值1123萬元,其中: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502萬元。1987年,鄉鎮工業產值增至5216元,其中:區、鄉辦工業佔38.55%,村辦工業佔11.20%,聯戶工業佔25.79%,戶辦工業佔24.46%。鄉鎮工業系統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767元,其中:區鄉工業勞動生產率2618元,村辦工業2541元,聯戶工業2942元,戶辦工業2969元。
1984年後,全縣圍繞蠶桑絲綢,茶葉,果品等系列開發新辦了一批工廠。198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1637萬元,其中鄉以上地方工業產值6844萬元。
金寨縣工業是在手工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生產的發展設備有所更新,80年代新建一批生產設備較先進的骨幹工廠,全縣工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1949年工業手工生產佔91.81%,半機械化生產佔8.19%,1985年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生產佔85.4%。工業生產設備的改善,提高了工業勞動生產率,1987年全縣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224元,是1949年607元的5.3倍。由於縣地方財政收入不能自給,工廠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差,改造老企業、發展新工廠的資金要靠信貸支持。1987年底縣經委系統統計,17個國營工業企業中有14個企業累計欠資款總額為2063.82萬元,占其全部固定資產總值2526.6萬元的81.7%。鄉鎮工業企業欠貸款較為普遍,已出現破產企業。
2010年上半年,該縣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0.3億元、增加值8.75億元,分別增長67.1%和44.0%,新增規模企業14家。
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繼續領先於輕工業,增長64.5%,高於輕工業增幅18.5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21大類19增2降,黑色金屬礦采選、飲料製造業、紡織服裝業、化學原料製品業、醫葯製造業、有色金屬治煉、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八大行業增幅超過100%以上,僅有體育用品製造業和電氣機械製造業有所下滑,幅度在10%左右;
從主導產業看,縣域6大支柱產業全面增長,完成產值28.7億元,占規模工業的94.6%,
從骨幹企業看,16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重點骨幹企業完成產值23.5億元,同比增長59.9%,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77.5%,其中,金安不銹鋼、供電公司、麗軍針織、鴻福晶體4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大別山科技、正大山美、合益食品、宏寶集團、響蓄公司、三利絲綢、達易鞋業7家企業產值超過5000萬元。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260%,較去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位居全市各縣區前列。
金寨縣中、低山區和丘陵地帶之間海拔高度懸殊大,季節溫差大,區域性小氣候明顯,各宜糧、油、茶、桑、麻等作物的種植,形成山區綜合性農業的特徵。
新中國成立後,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逐步地建立起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農業。人民政府普及農業科技,推廣優良品種,改革耕作制度,獎勵和支持發展農業。農業經濟雖幾經周折但較解放前有突破性的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調整農村經濟政策,經濟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發展了生產力,山區自然優勢開始得到發揮。桑園面積大幅度遞增,桑繭產量直線上升;油料總產量逐年增加;茶葉總產量上升不快,但品種增多,質量提高;麻類受價值規律的影響起落較大;糧食總產量受各種因素制約時增時減;畜牧、水產、中葯材等一直保持增長勢頭。農業存在的問題是:基礎薄弱,技術進步不快,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
農業的全面發展,大農業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以1980年不變價換算:1949年農業總收入中,農業(糧、油、茶)佔77.3%,林業佔4.5%,牧業(含蠶桑)佔5.3%,副業(含葯材)佔12.7%,漁業佔0.2%;1957年,農業佔67.1%,林業佔4.0%,牧業佔14.4%,副業佔14.4%,漁業佔0.1%;1980年,農業佔49.4%,林業佔13.9%,牧業佔28.1%,副業佔8.2%,漁業佔0.4%;1987年,農業佔43.8%,林業佔9.7%,牧業佔33.2%,副業佔11.5%,漁業佔1.8%。
2010年上半年,該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除畜牧業受生豬價格影響增長較小外,其它均保持9%以上增幅,但標准化規模養豬增加到9處;名優茶、蠶桑產量下降,但產值都有大幅增加。全縣農民現金收入繼續增加,人均達2339元,同比增長27.7%,其中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增長26.3%、31.6%、38.3%和14.7%。
隨著家電下鄉種類不斷擴大,政策補貼及時到位,農民消費熱情高漲,高檔消費品比例大幅提升。

Ⅳ 民國十八年背為中華民國江南造幣廠

光緒十五年(1889年)四月二十六日,我國第一家機械化的造幣廠——廣東錢局開鑄光緒通寶庫平一錢方孔制錢,開創了我國大規模機械鑄幣的新紀元。

廣東錢局

廣東錢局的開辦是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的洋務活動之一,目的是為了解決制錢短缺和抵制外國銀元大量流人中國市場。當時流入我國的外國銀元因供不應求而有升水,流通時作價高於含銀量,以至白銀大量外流。
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准購辦機器試制制錢、銀元,通過中國駐英公使劉瑞芬調查了英國造幣機器價格、購置手續和造幣技術,在廣州大東門外黃華塘購置了82畝土地作為廠址,從英國引進全套機器設備,並聘用了4名英國工程師,設立廣東錢局。該局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幣廠,所建廠房長200米,寬129米,內分銀、銅二廠。全局備有熔化爐72座,安裝鑄幣機90台,計劃日產各種錢幣260萬枚。
在廣東錢局建立之前,由於洋務運動的開展,已有很多省份陸續開設了機器局,引進西方的先進機械。其中吉林、江蘇、直隸、福建等省都利用各廠局中的重型沖壓設備進行過機械鑄錢的試嘗,但由於鑄造成本及模具易損或所用機械不適合等原因,均未形成有規模的持續生產。只有在廣東錢局開辦投產並獲餘利之後,我國的機制幣生產才不斷發展。廣東生產的幾種鑄幣形制也均成為我國近代鑄幣史上的樣板。
光緒十六年四月初二,廣東錢局開爐試鑄大小五等銀元。正面文字為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及庫平重量,背面龍紋外環英文,除花紋圖案外,廣東錢局所鑄銀元的重量、成色和含銀量均仿照在我國流通最廣的墨西哥銀元。廣東省造銀元發行後,受到社會各界歡迎,流通順暢,該錢幣形式後來也成為各省鑄造銀元的楷模。
光緒二十六年,由於銅鉛價格高漲,制錢停鑄多年,流通量缺少,不足值的香港銅仙大量流入廣東。廣東錢局於是年六月以粵省地鄰港澳,商民慣用外洋銅仙為由,仿香港銅仙造「光緒元寶;每百枚當一圓」銅元,背面英文面值同港仙一樣為0NE CENT(一仙)。這是我國鑄造銅元的開始。由於鑄造銅元獲利頗豐,由此各省紛紛設廠仿鑄,以謀大利。
除此之外,光緒三十二年廣東仿1863年香港一文的形制,鑄造三分二厘重圓孔銅錢,以解決錢荒。同年,劃歸部管,稱度支部造幣粵廠。
民國前期,廣東造幣廠大多時間歸省管,以鑄雙毫銀幣為多,時停時鑄至1929年。南京政府期間,該廠屬於中央造幣廠管理,抗戰勝利後,廠址由兵工署第八零工廠借用,現為廣東省委黨校校址。
1890年至1917年該廠主要幣種產量為一元銀幣24,644,943枚,二角銀幣938,989,400枚,當十銅元1,237,794,375枚。

湖北銀元局

光緒十九年,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奏准在湖北試辦銀元局。利用武漢三佛閣街原守備署改建了廠房,仿造廣東省式樣鑄造銀元,流通江、皖、贛、鄂各省。光緒二十三年又在銀元局東原寶武局基地,建造湖北省銅錢局,鑄造每文重七分的銅錢。銅錢局鑄造時間不長,即歸並銀元局。而銅錢局向美國漢立克納浦廠購得刻字制模等機器設備也歸銀元局所有。1944年5月1日出版的《泉幣》雜志第24期文章所載王秉恩1899年攜赴京師的湖北銀幣銅樣,或是該套設備所鐫。
光緒二八年,在銀元局旁原銅錢局廠屋又建銅幣局,並逐年擴充。據民國時期調查,銅幣局廠地寬1144米,長174米,銀銅兩廠除工匠住房、堆棧、泵房等附屬建築外,廠地總面積共3.0469萬平方米。除銀元印花機外,僅銅元印花機就有l44台,最高產量每日可出400萬枚。另外,光緒三十一年二月,在漢陽兵工廠內還附設銅幣廠,裝有印花機50台。
湖北銀元局在光緒三十年十二月改稱銀幣局,鑄造以「兩」為單位的銀幣「湖北一兩」發行流通。
宣統二年(1910年)五月,湖北銀銅兩局合並為武昌造幣廠,該廠自建立起,停工時間甚少,直至1928年停鑄。據統計,自1902年至1928年,不計別的銀銅幣品種.武昌造幣廠鑄當十銅元3,282,183,943枚,一元銀幣96,307,458枚。
1937年3月,國民政府財政部命令成立中央造幣廠武昌分廠,8月25日,中央造幣廠武昌分廠主任孫秉垣率員工接管該廠,修復破舊設備,添購耗材燃料。於同年10月19日開鑄銅、鎳輔幣,1938年7月31日停鑄。
武漢撤守後,該廠淪為日本侵略軍的武器倉庫。1945年,抗戰勝利後,廠址由三零兵工廠接收。

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

自廣東、湖北兩局開鑄後,江寧所需制錢由廣東附鑄,而銀元則向湖北調換。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兩江總督劉坤一以「制錢不敷周轉,洋元行銷形成利權外溢,依賴外省終非久計……」等理由,參照戶部議復御史陳其璋的《奏請鼓鑄銀圓折》中「沿江沿海各省自行仿辦」議案,在江寧西水關雲台閘南岸回龍街購地44畝,籌設「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於二十三年十月開鑄「江南省造」銀元,十二月開鑄制錢:光緒二十七年七月,江南始鑄十文銅元,光緒三十年,兩江總督周馥奏准將上海、揚州籌建幣廠的設備61台劃歸江南廠,擴展用地77畝,造建新廠,更廠名為「江南銀銅元總局」。光緒三十二年底,據陳璧奏摺,當時江南廠有辦公房、庫房、廠房、及宿舍住房304間,印花機97台。
江南最早鑄造的銀幣稱為老江南銀幣,幣面無紀年。該版銀幣齒邊為類似鷹洋花邊的人字邊,其鑄量不多,存世有限。光緒二十七年以後,由於聘有外籍頭等化驗師,故在所鑄銀幣正面打上英國的化驗師霍姆斯(H.A.Holmes)姓名的縮寫HAH,也是仿照鷹洋,意在取信於中外。早期墨西哥銀元上還有造幣廠主管的姓名縮寫,光緒三十年,江南幣面另有CH和TH戳記,傳說這是雕刻師或廠長的姓名縮寫,當年該廠總辦為張廷傑,會辦為鄧矩,不知是否有關聯。
民國元年(1912年)一月,該廠改稱「中華民國江南造幣廠」,直屬中央政府。二月,又改為「中華民國財政部造幣總廠」。四月,開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銅幣,五月鑄紀念銀幣,八月鑄二角紀念銀幣和金幣。二年改廠名為「財政部江南造幣廠」,三年廠名改為「財政部南京造幣廠」,此後南京造幣廠持續生產至1928年。
民國十八年二月,國民政府財政部訓令中央造幣廠監理委員會接管南京造幣廠,委派徐堪、楊駿兩委員辦理接管。同年四月二十日開鑄,六月四日,該廠因電線走火焚毀。民國十九年六月,南京造幣廠房屋、設備、傢具、材料全部移交工商部。
據統計資料數據,自1897年至1929年,該廠鑄成銀元541,000,000餘元,當十銅元4,791,000,000餘枚,其中民國期間鑄量為2,163,506,036枚。

四川銀銅元總局

光緒二十二年六月,四川總督鹿傳霖以川省制錢缺乏、銀價過低為由,奏請購機辦廠,鑄造制錢銀元。利用四川機器局空地,設立銀元局。地址在成都東門內撞扒街一號。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機器陸續運到安裝,七月開鑄。二十五年,朝廷旨令各省銀元改歸湖北、廣東代鑄,因而停辦。二十七年,接任四川總督奎俊又以四川地僻道險,求鄰非易,奏准復設,並代雲南附鑄銀元。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機器局利用局內壓銅廠及原有的銅錢廠廠房設備並原有廢舊鑄銅錢機試鑄銅元。三十年,四川督錫良奏啟立案,添建廠房,購置機件,采購洋銅、銅餅,銅元鑄造漸成規模,三十一年始與機器局劃分賬戶。不久,銀銅兩局合並為四川銀銅元總局。
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裁撤歸並造幣廠,四川銀銅元總局改稱四川戶部造幣分廠,同年又改為度支部造幣蜀廠,當時訂購的機器尚未到齊,有印花機23台。宣統二年,將銀銅兩股合一,再改廠名為成都造幣分廠。
19世紀末,鑄工精良的印度貨幣「盧比」大量流入西藏和鄰近的川滇地區,成了這些地區的一種主要流通貨幣,並有取代西藏薄片銀幣的趨勢。為抵制印度盧比的侵入,四川總督錫良於光緒三十一年在成都造幣廠仿照印度盧比式樣試鑄銀元,運往西藏發行。銀元仿英印盧比形制,正面將維多利亞像更換為光緒頭像,背面鑄「四川省造」四字,含銀三錢二分,、直徑為30毫米,另有半元和1/4元輔幣。
辛亥革命後,四川新舊軍閥長期混戰,成都造幣廠十易其主?所鑄銅元面值自5文至200文。據統計,自1901年至1928年成都造幣廠鑄一元銀幣82,037,6469,自1903年至1916年鑄一元四川盧比銀幣18,045,454枚。1937年11月,成都造幣廠由財政部接收,改為中央造幣廠成都分廠,鑄造銅、鎳輔幣。
1945年11月,中央造幣廠成都分廠宣告結束,廠址、廠房移交中央銀行代為保管。1949年7月,重設中央造幣廠四川分廠,生產金條、銀元和50分合金輔幣。成都解放後,造幣廠仍保留建制,直至1955年2月正式撤消。

Ⅳ 機制雍正通寶是什麼時候製造

中國近代機械化造幣,始於19世紀80年代,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是我國貨幣鑄造技術和形式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光緒年間所鑄的方孔錢,寶文「光緒通寶」,既有傳統翻砂鑄造的,也有首次引進西方機制鑄幣方法的鑄造的機制幣。
光緒通寶機制幣,盡管是首次採用機制鑄造,但是其鑄制水平較高,鑄相亦是頗佳。其鑄體相對輕薄小巧,錢文楷書規范,書相端莊秀麗,剛柔相濟,鑄相規矩光整,充分展現了機制幣美書美製的特有風范,成為後續機制銀圓和銅圓開山典範。

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了廣東錢局,1889年開鑄「龍洋」。隨後,各省紛紛設局仿造,全國共建立了20多家造幣廠。是1920年開始建設,1933年投產的上海造幣廠,統一了全國的鑄幣。

所以說雍正年間是不可能有機制幣的。

Ⅵ 日本民治維新錢幣

日本古代的貨幣採用的是和中國一樣的形制,即圓形方孔銅錢。明治維新後,日本拋棄了中國這個老師,開始全面向西方現代文明學習,為了實現鑄幣制度的現代化,明治政府在大阪建立了日本第一家現代機械化的造幣廠。
由於當時的日本剛剛開始明治維新,還沒有重工業,所以造幣廠的所有重型機械設備都必須進口。此外,造幣廠還生產其他工業產品,比如硫酸、純鹼、煤氣和焦炭等。而一些輕工業設備,比如天平、時鍾、油墨則在日本本地製造。以上這些都是機械鑄造錢幣不可缺少的,可以說單單一個大阪造幣廠就帶動了周邊很多工業的發展,為日本明治維新開了個好頭。

閱讀全文

與機械化造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