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公司 > 蘇聯機械化七大件

蘇聯機械化七大件

發布時間:2021-06-13 00:15:15

❶ 朱可夫是如何推動蘇聯機械化部隊大規模的建立

早在1929年,蘇復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就已制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在兩年之內組成常備試驗的機械化部隊,機械化軍編制的出現,標志著軍事理論上的一大突破,這意味著坦克將作為一支獨立的打擊力量出現在現代戰場上。

朱可夫是機械化軍隊建設的最初參與者,1929年他擔任團長的新編39團就是機械化團。他重視坦克部隊的建設,並在以後的戰役中應用坦克部隊取得了許多勝利。

擔任這樣一個團長是十分不容易的,因為機械部隊一切都是新事物。朱可夫以極大的熱情和上進心投入了這項創造性的工作。他認為,坦克是復雜的機器,使用坦克的部隊對後勤、維修、操縱等細節都要特別注意。他下決心要培養一種嚴謹細致、工作力求盡善盡美的坦克兵作風。

於是他要求,除了在車間、汽車房或是坦克停放場外,禁止任何人穿工裝,在任何時候都始終要穿規定的制服。作戰車輛演習回來後必須立即擦洗得乾乾凈凈,不管什麼時候都要這樣。他還要求全團每個成員都必須把皮鞋擦得雪亮。

朱可夫發揮自己的才能,很快使這個機械化團訓練有素,作風優良,出現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為機械化部隊的大規模建立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❷ 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為什麼很高

我個人認為,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為什麼很高是因為蘇聯在革命之後很快就開始了五年計劃,還有蘇聯很重視重工業,在斯大林時期更是如此。在沙俄期間也有一定的基礎。;畢竟沙俄也是100年前世界性的九個大國之一

❸ 德國叫裝甲師為什麼蘇聯叫機械化軍團

你理解錯了。
裝甲師與機械化步兵師是不同的兩種作戰單位。裝甲師是以坦克團(或裝甲旅)為作戰核心的作戰單位。機械化步兵師是以裝備了步兵戰車的步兵團(或旅)為核心的作戰單位。

由於二戰時候還沒有專門的步兵戰車,所以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步兵師,只摩托化步兵師(德國稱裝甲擲彈兵師,1943年6月23日,德國陸軍下令將摩托化步兵師(Infanterie-Division (mot.))改稱為裝甲擲彈兵師(Panzergrenadier-Division)。

摩托化步兵師:士兵乘車(可以是卡車,摩托車,也可以是裝甲運輸車)戰斗時,先在戰場外下車,步戰進入戰場。以步兵作戰為主。

機械化步兵師:士兵乘車(只能是步兵戰車)戰斗時,步戰車直接開進戰場,以戰車作戰為主,必要時步兵下車掩護戰車作戰。

蘇聯比較特殊的是。只有摩托化步兵師一種稱呼。所以蘇聯的摩托化步兵師在編制上也含機械化步兵師的步兵戰車。蘇聯對「」摩托「」的理解不只限於摩托車、卡車,而是只要是有「」引擎「」的任何軍用車輛。

說道最後,德國二戰有個特別的編制,叫「裝甲擲彈兵團」,其實這個就是普通的沒車的步兵團(1942年7月5日,為了鼓舞德軍步兵的士氣並延續普魯士軍隊的傳統,德國陸軍下令將裝甲師內的步槍團(Schützen-Regiment)改稱裝甲擲彈兵團(Panzergrenadier-Regiment)。也就是說雖然有「裝甲」二字,但士兵還是靠雙腳行動的。

❹ 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遠遠超過八路軍

當然。斯大林時期確立了「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況且蘇聯那時沒有解體,工版業實力雄厚,資源豐富權,它便有能力生產出大規模的裝甲部隊。而土八路在當時連飯都吃不飽,更沒有能力搞這些,他們僅有的幾輛坦克都是繳獲來的。

❺ 在大規模機械化兵團作戰里如何破解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以二戰的科技裝備水平)

個人理解為,通過機械化兵團切斷其大縱深蘇軍的後勤保障,佔領要卡,要點。利用速度與沖擊力迅速迂迴切斷,沖擊分割大縱深中的蘇軍兵團。二戰中,雖然蘇聯名義上已經組建機械化集團軍,實施大縱深理論。但是在機械化合成程度上,無法與二戰德軍,美軍相比。蘇軍大縱深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以陸軍為主,以大規模機械化兵團為主要力量,在其作戰意願中,忽略空軍的重大作用,空軍海軍擔當起配角的作用。雖然,二戰中蘇軍大縱深理論已經建立,由於戰斗素質,技術,指揮藝術,諸兵種合成,軍種合成等嚴重問題,實質上蘇軍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唯一重要依據是自身強有力的工業基礎與生產能力,兵員供給能力,以及遭人唾棄的人海戰術(包括多機械化部隊的使用都呈現出人海戰術)。以其龐大的鋼鐵洪流與炮兵火力,人海沖擊敵方,不吸一切代價使部隊沖擊到預定位置。好比就象一個身體魁梧,結實的男人,把手直接伸向一個小孩的脖子,不顧對方的擊打。如果雙方都是在同級別情況下,後果十分嚴重。我們假設二戰中的德軍資源人力達到蘇軍的百分之70,在不顧及西線的情況下。蘇軍的大縱深作戰後果將是基輔戰役的擴大版。在第一階段進攻後,蘇軍的方面軍快速突擊集群(1-2個坦克集團軍群)將迅速推進,很可能由於合成指揮等問題造成2翼無掩護,或則是冒進的局面。德軍可實施空降集團軍,佔領要點,要卡,橋梁。以空中優勢封鎖遲滯蘇軍協同部隊的掩護,造成其總體指揮出現紊亂。以機械化部隊迅速迂迴,切斷蘇軍突擊集團與後援部隊的聯系,以機械化部隊猛烈攻擊蘇軍後援集群。使蘇軍突擊集團陷入孤立狀態,進退2難,亦無法鞏固與擴大戰果,而油料後勤將成為突擊集團的首要敵人。

❻ 二戰前期蘇軍建立機械化部隊較早,為何它們直到1942年才做到裝甲成軍

提起蘇聯的裝甲部隊,相信許多人都能想到一個詞語,那就是鋼鐵洪流。畢竟成千上萬輛的坦克在草原上自由馳騁,發起沖鋒的場面是讓所有敵對國家膽寒的存在。但是蘇聯的裝甲部隊真正建立還是1942年的事情。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蘇聯的坦克部隊是作為步兵進攻時的火力掩護和移動掩體准備的。其次就是蘇軍的戰爭思路還是非常落後的,特別是在裝甲部隊的使用經驗上,是嚴重不足的。最後就是1942年之後,主要的軍工產業才開始成功地轉移到了大後方,開始進行生產。

最後就是蘇聯的軍工業的戰略大轉移。畢竟蘇聯的主要軍事工業都安置在西方,當德軍進攻的時候,這些軍工企業開始通過鐵路進行戰略性的轉移。畢竟在轉移的時候是沒有辦法進行生產的。而到了1942年的時候,大部分軍工企業已經完成了轉移,開始進行火力全開的生產了,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蘇聯的坦克生產量知道1942年才開始猛增。大量的坦克隨著戰術的革新被變成了大量的裝甲集團軍。

❼ 二戰初期蘇聯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究竟怎樣如果很低的話斯大林為啥還敢定個《大雷雨計劃》

蘇軍由於有大縱深作戰的理論底子,對於伴隨裝甲部隊進攻的步兵關注不夠,二版戰時權蘇軍很難說得上有機械化步兵,其步兵最多是摩托化的,而伴隨坦克作戰的前期有不少裝甲車。蘇軍在進攻中步兵部隊經常與坦克部隊脫節已經是老問題了。蘇軍將裝甲車輛的生產重心放在坦克和自行火炮上,伴隨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作戰的步兵往往直接搭載在坦克上,這樣的問題是一旦遭到對方火力襲擊往往傷亡慘重。當然另一方面,蘇軍這樣做使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產量能夠滿足大縱深進攻的需要,尤其坦克作為主戰兵器能夠充分體現攻擊性。蘇軍的載重汽車則被集中用於後勤和牽引火炮,為此甚至犧牲了步兵的摩托化水平。不過也許是痛定思痛,戰後蘇軍非常重視陸軍的機械化水平,並率先普及步兵戰車。

❽ 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為什麼這么高啊

因為蘇聯工業化程度高

❾ 評價蘇軍在1942年組建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它們編制和實力是怎樣的

1941年冬到1942夏,蘇軍的軍事改革從未停止過,建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實施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被提出來的,只不過由於戰爭爆發後一系列的限制不得不暫時擱置。到1942年春,隨著蘇聯經濟轉入了戰時軌道,烏拉爾和高加索地區的工業蓬勃發展,鑒於新組建的“突擊集群”在莫斯科反擊中的優秀表現,蘇軍的很多高級將領又開始嘗試戰前的大縱深戰役理論。該理論要求在進攻時,集中由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組成的突擊集群在狹窄的正面上,獲得對當面敵軍單位壓倒性的優勢,從而形成突破和發展勝利。

同時也是為了抵禦德軍的裝甲兵,蘇軍汽車裝甲坦克部部長費多連科又重新提出了組建獨立諸兵種合成機械化單位的概念。於是,在1942年3月,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的編制單位就應運而生了。

蘇軍新組建的快速集群這樣的表現,其實也是能預想得到的。這些坦克集團軍一開始都是實驗性質的,之間的結構差異很大,並且缺乏最基本的裝備——卡車。同時,騎兵軍和步兵師與機動性更高的坦克軍合成到一起,協調作戰就是一大難題。步兵師負責突破敵防禦,坦克軍負責發展勝利,騎兵軍負責保護坦克軍的兩翼,這三方面部隊之間的差異在戰爭中很快就顯現了出來。雖說,蘇軍在1942年對機械化部隊改革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蘇軍再一次及時的總結了戰斗經驗,到1942年底創造出了更合理的編制和戰術,這為1943年組建新的坦克集團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1943年蘇軍的坦克集團軍的實力,與之間前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❿ 蘇聯二十年代工業化建設主要成就

①一五計劃:開始時間:1925年12月,標志: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總方針: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方針,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
成就: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
②二五計劃:
1928年起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到1932年。成就:
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第聶伯河水電站;哈爾科夫拖拉機廠和車床廠;高爾基汽車廠;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烏拉爾—庫茲涅茨克鋼鐵、重型機械、煤炭基地;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基地;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基地;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
三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建成——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廠和札波羅日鋼鐵廠。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烏拉爾、克拉馬托爾斯克、新契爾克斯克、車里雅賓斯克等重型機械製造廠。
高爾基和莫斯科兩個汽車製造廠。
在「二五」計劃期間,蘇聯總共有4500個大企業建成投入生產;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20%,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39%,輕工業增和了100%,農業總產值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負增長,增長了54%;國民收入增長了109%,人民的工資基金增加了1.5倍,集體農庄農民收入增長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業總產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工業的增長,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獲得了技術上的重新裝備,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中基本確立。而同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比1913年僅增長44.3%。到1937年,蘇聯的鋼產量達1770萬噸,鋼材為1300萬噸,生鐵為1450萬噸,煤為1.28億噸,發電量為365億度。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建成了六千多個大企業,建立起鋼鐵、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機械、精密儀器等部門。工業布局有了很大變化。蘇聯的工業水平大幅提升,工業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們的技術水平比一五期間提高許多。在東部地區興建了烏拉爾—庫茲涅茨克鋼鐵、重型機械、煤炭基地,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基地,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基地等;在中亞興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在哈薩克建立了機械化采礦基地;在遠東地區的阿穆爾河流域興建了共青城飛機製造廠。1937年蘇聯的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10.6%,僅次於美國。超過德國、英國、法國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已取得了徹底勝利,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製成為蘇聯社會的經濟基礎,公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例佔到99.8%。

閱讀全文

與蘇聯機械化七大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