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公司 > 美國農業生產機械化

美國農業生產機械化

發布時間:2021-04-14 20:30:02

1. 美國的中部平原實行機械化農業生產的條件

美國中部是中央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同時氣候溫和,降水豐富,農專業發展的自然條件較好屬;
美國中部地廣人稀,可以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機械化水平高;
美國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也是農業大國無論是科技水平還是機械化水平都很高美國,農業的專業化程度較高;
經濟高度發達,交通運輸快捷發達。

2. 美國的機械化農業布局

小題1:B 小題2:D 本題考查美國的農業生產。 小題1:圖示反映美國農業生產的區域專專門化特屬征。 小題2:美國東北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乳畜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大,且東北部地區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

3. 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為什麼那麼高,而中國能不能達到

農業機械化的條件是要擁有大片連載一起的農田
農田越大,越適合機械化
如果家裡就專一畝三分田,還屬搞機械化?用飛機撒農業,聯合收割機收割?吃飽了撐的
美國當年屠殺印第安土著,所以每個美國農民可以佔有大量的土地
中國怎麼辦?把小農趕走?實行土地兼並?

4. 目前美國農村機械化水平的狀況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促使美國在本世紀40年代領先世界各國最早實現了糧食生產機械化。
其實,早在6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更加提高,達到了從土地耕翻、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乾燥等全過程機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經濟作物從種植到收獲各環節的全面機械化。當前依然在種植業、工廠化畜禽飼養、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方面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高度機械化水平,科學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1987年美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達到了55300美元,是當時其他發達國家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農業機械化有力地促進了美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也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農產品出口大國。
因此,美國近幾年在穀物聯合收割機、噴霧機、播種機等農業裝備上都開始採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監控作業等高新技術。可以說,農業出現了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的趨勢。

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凱斯萬國公司、福特公司(拖拉機)等大型跨國農機公司生產的農業機械生產率高,性能先進,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製造質量好,使用可靠,方便、舒適性好,為世界先進水平。在本國和世界使用廣泛,深受用戶歡迎。

5. 美國農作物分布圖農產業高度機械化

美國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重點發展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的專門化生產.從圖中看出,美國本土農業帶的分布顯示了美國現代農業的區域專業化的特點.
故選:B.

6. 中國農業機械化與美國農業機械化的區別和聯系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曾經有過輝煌的古代文明,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如果說要真正了解世界農業的發展規律,就要客觀、公正地把中國農業和其他國家的農業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客觀真實地了解中國農業發展的情況,才會了解中國農業預期世界上發達國家農業的差異與差距。通過對比發達國家的農業,才能找出中國農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處理問題所需要的對策。

一、中國農業與美國農業的比較
1、農業裝備水平的比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糧食產量一直持續穩步增長,13億人口的飲食的問題得到解決,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而農業裝備可謂「鳥槍換炮」,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全國耕種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8%,小麥的機械化耕種水平達到86%,全國已執行農機具購置稅補貼中央財政資金52.8億元,補貼的機具超過112萬台,受益農戶逾105萬戶。2009年第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農機生產企業實現農機產值約480億元,同比增長21%。中國雖然在農業裝備水平取得進步,仍然與美國有著極大差距。美國擁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從而使美國在很早就取得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巨大成就。美國工業為農業提供了大量農業機械和農用飛機等先進的生產裝備。美國平均農業工人擁有的機械設備達1.5萬美元,比製造業工人擁有的機械設備多達22%。高度機械化生產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使美國變成世界上第一農產品出口大國。早在1987年美國農業人均產值就達到了55 300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比較。目前,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到43%,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發達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均在60%以上,有些甚至高達80%)。2007年,中國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為48.41t/萬hm2,而美國僅為11.71t/ 萬hm2。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度增加,中國農業資源產生了嚴重的浪費,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的農業科學技術投入超過3%,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37%,而中國的農業科學技術投入強度卻只有0.49%。穩定且大規模的農業科技投入使美國農業的農業科技含量極高,新技術和新設備第一時間應用於農業的實踐生產,從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同時,美國農業科技投入中私人投入占很大的部分,而且超過國內用於農業科技資金的一半以上。而中國農業科技投入不但數額小,而且很少有私人資金在農業科技這個領域進行投資。
3、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比較。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模小,水平低,競爭力不強。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覆蓋面720多萬戶,還不足全國的30%。農產品加工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很低,沒有很好地發展農業延長產業鏈。而美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卻達到了90%以上,而中國僅有50%左右。在中國4.2萬個龍頭企業中,銷售額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4.7%。發展農業產業化能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也是開發新型農產品的必要動力。美國開發品種有300多個,而中國卻只有100多個。完善的市場機制是美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的保證。美國農業基本形式是一體化農業,公司和農戶組織農業社會化生產。身份重疊時企業家就是農戶,同時農業人員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中國與美國的農業發展水平仍有巨大差距,中國的商品農業還不發達,影響了產業化發展。目前中國農業市場需缺少專業性中介組織,農業的產業化還不完善。

二、美國農業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迪
中國農業的發展在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發展較晚,我們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借鑒,但是鑒於中國資源數量總量多個人平均較少的情況,以及中國各個地區的地形氣候都各有所不同,在向發達國家學習經驗時,不能盲目地學習,要根據自己自身的特殊情況進行有選擇性地學習,立足於本國實際。
(一)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借鑒
1、政府的大力支持對農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促進了美國農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國家大力支持農業正常發展,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進一步進行結構調整擴大規模,加大各種政策扶持的力度,促進農業的發展。中國各級農業部門應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內容,做好當前農業的各項工作,出台和落實各種政府對農業的各種補貼的政策。中國政府應該全力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從而進行農業的產業調整和擴大農業的生產銷售規模,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各種補貼政策的強度,促進農業的發展。各地農業部門應該加強對農產品生產過程等重要環節的監管,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除此之外還要高度重視農業安全生產。
2、加強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的力度。在美國,政府是大力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每年用於農業科學研究的經費約為620億美元,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強度高過社會平均的科技投入水平很多。農業科技支持著農業發展,美國就是因為科學的農業技術和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才很早地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這與對農業科學技術的投入比重有著重大的關系。調整好農業科技所需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讓資金嚴格落實到位。加強私營自己在農業科技投入的力度,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刀刃上,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科技重視程度和其投入差距的形勢下,直接影響到中美農業資源的使用效率。
3、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以及農產品商品率,保持農業的競爭力,美國特別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維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情況下,與此同時,實行農業科學技術的創新,保護好自然資源,以生產足夠的食物,滿足當代人類及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全面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既滿足於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礙後代人對農業自然環境的需求。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農業生產率,通過適合的資源投入和科學的協調發展,既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又保障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生態、經濟的全面發展,保持在國際地位中的農業競爭力。
(二)中國農業需要發展加強的方面
目前,中國農業的現代農業剛剛起步,既有傳統農業的特徵,又有現代化農業的趨勢。而且中國很多地方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沒有固定的形式,需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模式,逐漸地實現農業現代化
1、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作用。中國現在面臨著人多地少的情況,隨著政府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耕地數量將進一步下降,因此一味地通過增加耕地數量是不現實的。以科技和知識化的勞動投入為主,減少物質資源的投入,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大力增加農業科學的的投入,結合本國實際國情,發揮農業科技的作用,用來加強農業的發展。目前中國農業科技研發投入並不少,但是農業技術推廣力度相對較小,以至於大量的農業科技研究成果沒有很快地轉化為勞動生產力。應該制定有效的獎勵機制,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將成果第一時間轉化成生產力,使農業科學技術人員和農民都能直接從農業科技的成果中得到利益。
2、增強對農產品的補貼強度。根據世界上很多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和世貿組織對扶持農產品的規定,大部分國家都對本國農業實行了各種不同的補貼方式。補貼力度直接影響產品市場的需求,間接影響農業市場的供給。中國農業補貼的強度也在逐年的提高。不過,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和中國農業發展的客觀情況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通過農業直補、降低農產品流通費用等方式來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是中國實行的做法。隨著中國人口的持續增加、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消費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有著多元化的環境,農產品有著較大的供給壓力。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升農民務農積極性,必須增加各種補貼力度,這是客觀的趨勢,也是實現的路徑。
3、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為中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各個地區應結合自身實際的情況,在符合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適合並具有有自身特色的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方法推行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方式,也可採取先在某些地區試點的辦法,在該地區獲得一定的成績和認可後,再繼續推廣到其他的地區。通過規模化的農業經營方式,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完善健康的農業市場,促進中國農業的發展。
4、加大培養農業人才的力度。中國農業人才現有的數量和素質都不高,達不到中國農業發展所要求的標准。一方面要加強對偏遠地區以及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也要加強建設,就是在各類高校、高等職業院校以及技工類學校多開設涉一部分與農業相關的學科專業,以達到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的目的。結合中國農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需求作出決策,注重實踐和教學相結合,大力推廣農業人才與農業市場的合作,培養具有高素質和高文化的農業人才。

7. 地理:美國農業生產特點是機械化和專業化,而西歐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有什麼區別嗎

(一)中國農業的生產主體在專業化和規模上與美國差距明顯美國的農業以家庭農場為主,約占各類農場總數的87%,合夥農場佔10%,公司農場佔3%(1987年)。由於許多合夥農場和公司農場也以家庭農場為依託,因此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可以說美國的農業是在農戶家庭經營基礎上進行的。與此同時,由於農產品市場開拓、科技進步和大范圍配置資源,促使農戶分工分業,使生產要素向優勢農戶集中。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加速了農戶之間的兼並與重組。從農場數量和土地規模來看,1950年農場總數為565萬個,擁有土地48645.71萬公頃(包括耕地、牧場和飼草用地,下同),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86.20公頃。到1998年農場總數下降為219萬個,擁有土地38598.87萬公頃,平均每個農場擁有土地176.04公頃。農場數量下降了61%,平均規模擴大了一倍。但這一過程不是均衡的,農場數量減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紀5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6.85萬個,6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l0.13萬個,7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5.10萬個,80年代平均每年減少2.94萬個。進入90年代,農場總數己趨於穩定。農場總數的下降增強了農戶的產業競爭力。同時,使那些不適合現代農業經營的農戶重新定位,轉換職業,進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向城市的轉移。現在美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中國的農業生產主體自80年代初期的農村改革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戶家庭逐漸成為中國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與美國相似。但由於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農業資源佔有量低,農戶家庭的土地經營規模很小,戶均只有0.5公頃,而且農田結構零散。從農村就業結構來看,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就業比重仍高達70%,農村非農業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仍很低。大量的農村人口滯留於農業,制約了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二)與美國相比,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農業現代化即用先進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去改造傳統的落後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過程。它大體包括三個內容:一是農業機械化,即用現代的耕作機械、水利灌溉設備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動力、農具,盡量投入機器設備,節約勞動力:二是技術現代化,通過採用化學的、生物的技術,改善與增加農作物品種,提高單產水平:三是管理現代化,即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農業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美國農業資源結構的特徵是人少地多,勞動力供給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場上,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這種市場價格信號,誘導農民偏向勞動替代型技術的選擇,所以美國農業的技術革命是從機械技術開始的。農業現代化經歷了農業機械革命、化學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並不排斥它們的相互交織)。美國的農業機械化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相繼為南北戰爭前後至1910年的農業半機械化時期,1910年至1940年的農業基本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40年代初至二戰結束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時期和二戰以後農業全面高度機械化時期。二十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土地價格的高漲,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突出矛盾。美國就把農業現代化的焦點集中到採用生物、化學技術,以提高土地產出率上。與此同時,農業機械自身的改革和運用仍舊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不僅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同時也十分重視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大力推行農業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三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到1969年,美國以經營一種產品為主的專業化農場己達農場總數的90%以上。據美國專家計算,僅此一項,使美國農產品大約增產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時,美國加速進行農業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業部門的管理技術運用於農場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組成為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實現了產業化經營。美國業的發展以二戰為分界線,現代化的特徵逐漸表現出來,設施農業得到加強,支撐了它在世界農業中的強勢地位。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從二戰以後到60年代中後期,是各種農業機械迅速增加的時期,1945-1965年拖拉機增長103%,穀物聯合收割機增長179%,其它種類的機械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後,機械數量增長緩慢,漸趨穩定,有些機械數量還有所下降。但是機械質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機功率為36.8馬力,1986年增加到66.6馬力。在一些高難度作業領域,如馬鈴薯、甜菜、西紅柿及葡萄等的採收都實現了機械化。畜禽飼養實現了自動化和工廠化,目前,農業機械與計算機、衛星遙感等技術結合,正在向高度自動化和精確化方向發展。二是實現了以化肥和農葯的廣泛應用為特徵的農業化學化。二戰以後,50年代至80年代美國化肥消耗量直線上升,80年代以後,由於在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單位投入報酬遞減和生產化肥品種的有效成份不斷提高,化肥使用量呈減少趨勢。三是經營集約化和產業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二十世紀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煙草和棉花農場還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現在大都成為大規模的機械化農場。目前,美國農場的平均規模已經達到176公頃,其中大農場已經達到1200-l600公頃。機械化技術、資金密集型經營己經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而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分工越來越細,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農場規模的擴大也促進了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小型農場(年產值在l0萬美元以下)佔83.6%,農業產值只佔34.2%:中型農場(年產值10-50萬美元)佔l4.2%,農業產值佔38%:大型農場(年產值在50萬美元以上)雖然僅佔2.2%,但其農業產值卻佔27.8%(l993年)。農場的專業化比例己經很高,棉花農場專業化比例為79.6%,蔬菜農場87.3%,大田作物農場8l.1%,園藝作物農場98.5%,果樹農場96.3%,肉牛農場87.9%,奶牛農場84.2%,家禽農場為96.3%。隨著農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各種為農戶服務的組織和合作社大量發展,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務組織類型有:各類大型生產資料公司;為農民提供信貸的銀行、信用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合作社;農民自己組織的各類協會、農貿市場等。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傳統農業在依靠制度創新、價格機制、非傳統要素投入以及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始向現代化農業目標邁進。但與美國的現代農業比較,中國的農業發展有不同的特點:1、農業資源相對貧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觀要求必須珍惜農業資源,走提高農業資源產出水平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非農經濟己有一定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較為有利的條件。在農業產出不斷增長的條件下,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國參與國際經濟能力的增強,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低價格要素等有利條件,但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仍然比較脆弱。3、長期以來中國農產品供給短缺的狀況己開始得到緩解,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糧、棉、油等基本農產品實現了「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可以通過區域化、專業化和優質化實現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4、農耕水平已經較高,需要推進農業全面發展和升級。在1996-1998年期間,中國每公頃穀物產量為4821公斤,同期美國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為2022公斤。中國穀物單位產量已經達到世界較高水平,但需要在結構調整、質量改善等方面努力。5、城鄉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徵仍十分明顯。中國農村人口龐大,與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標明顯低於許多國家。這表明中國城市化水平雖有所發展,但人口的城鄉分布仍極不合理,全國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種植養殖業約佔50%。大量勞動力分布在農村,許多農業剩餘勞動力需要快速轉移,否則,農業勞動力資源佔有水平難於提高,進而影響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可以看出,與美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相比,中國存在著很大差距,農業發展水平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尚需揚長避短,在提高土地生產率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8. 美國科技水平高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和地區生產什麼化

根據圖中信息顯示,農業呈現出帶狀分布,因此美國農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農業地區專門化.
故選:B.

9. 美國農業生產特點是什麼和什麼

美國農業生產特點具體如下:

1、農業法規和配套體系完善: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其農業部在1862年成立的時候就明確定位「農業是製造業和商業的基礎」。美國農業全面支持政策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經過幾十年的強化和發展,目前形成了龐大的農業政策體系,內容涵蓋資源保護、農業科技發展、農業價格和收入支持、農業信貸、農業稅收、農產品對外貿易等方方面面,但農業補貼始終是農業政策核心,在促進美國農業發展、提高美國農業競爭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以小型家庭農場為基礎:美國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農場的基礎。美國農場以家庭農場為主,公司型的農場越來越少。

3、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高:美國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通過科學分化,使農業生產實現了地區生產的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等。

4、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就領先世界各國最早實現了糧食生產機械化。6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更加提高,達到了從土地耕翻、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乾燥等全過程機械化。

5、農業產銷一體化:美國把在工業部門中先發展而後成熟的管理辦法、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如在食品的產銷系統,就包括農業投入物的供應,農產品的收購和加工、批發、零售以及餐館等,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體系。

6、科技在農業生產應用廣泛: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美國高生產率的堅實後盾。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始終保持農業技術的領先地位。

7、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農業資源,保持農業在國際上的可持續競爭力,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械的推廣和使用。

8、發展服務型的農業合作社:農場主合作社在美國的一體化農業服務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經營占絕對優勢的美國,為了解決單個農場難以辦到的問題,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種服務,降低生產成本。

(9)美國農業生產機械化擴展閱讀:

美國現代農業生產與過去大不相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體力,而是追求農業生產的規模優勢。國人口調查局公布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美國人口接近3.25億人。其中,農村人口不到2%,約在600萬左右,農業從業人口只有1%。但僅靠這1%的農民不僅養活了美國3億多人,而且還使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美國大都市化迅猛發展及產業結構升級,鄉村傳統的資源型經濟(特別是伐木和采礦等掠奪型經濟)日益萎縮,新興產業步履維艱,鄉村社會失業率與日俱增。

在此背景下,20世紀80、90年代,美國政府把「振興鄉村經濟」納入了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並就農業地區的發展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出台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從縣、州一直到聯邦的各級政府,對鄉村發展都出台了一系列合理的規劃和扶持政策,為鄉村地區發展和鄉村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契機。

閱讀全文

與美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