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公司 > 前蘇聯機械化集軍多少人

前蘇聯機械化集軍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1-02-27 10:32:09

1. 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為什麼很高

我個人認為,蘇聯紅軍的機械化程度為什麼很高是因為蘇聯在革命之後很快就開始了五年計劃,還有蘇聯很重視重工業,在斯大林時期更是如此。在沙俄期間也有一定的基礎。;畢竟沙俄也是100年前世界性的九個大國之一

2. 前蘇聯軍力是美國軍力的多少

1前蘇聯在二戰結束後是採取守勢,戰爭中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和西方再開打呢。版2僅從軍事上看,前蘇權聯是用裝備體系整合對抗北約,勉強達到均勢,除了再歐洲保留當時世界第一的機械化陸軍,還在拚命發展核力量,空軍是基於國土防空作戰。海軍後期勉強與美國抗衡,但是前蘇聯對海權的理解有問題,海權並不是僅僅控制海洋,更始對海洋的利用,這點和美英傳統不同。[ 轉自鐵血軍事 http://mil.tiexue.net/ ]3nhk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叫做改變餐桌的一頭牛,說的是前蘇聯由於生活水平提高,民眾對肉食品的要求增加,而畜牧業需要大量穀物。而世界的糧倉就是美國,因此在70年代初蘇聯曾經大量進口美國玉米,所以說僅看軍事是片面的,國力還包括很多因素。4如果一個國家無法供給民眾的餐桌,造再多的核潛艇也無用,波蘭的動亂就有肉食品漲價的因素。咱中國不能再走蘇聯的老路,那真叫窮兵黷武啊!

3. 二戰初期蘇聯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究竟怎樣如果很低的話斯大林為啥還敢定個《大雷雨計劃》

蘇軍由於有大縱深作戰的理論底子,對於伴隨裝甲部隊進攻的步兵關注不夠,二版戰時權蘇軍很難說得上有機械化步兵,其步兵最多是摩托化的,而伴隨坦克作戰的前期有不少裝甲車。蘇軍在進攻中步兵部隊經常與坦克部隊脫節已經是老問題了。蘇軍將裝甲車輛的生產重心放在坦克和自行火炮上,伴隨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作戰的步兵往往直接搭載在坦克上,這樣的問題是一旦遭到對方火力襲擊往往傷亡慘重。當然另一方面,蘇軍這樣做使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產量能夠滿足大縱深進攻的需要,尤其坦克作為主戰兵器能夠充分體現攻擊性。蘇軍的載重汽車則被集中用於後勤和牽引火炮,為此甚至犧牲了步兵的摩托化水平。不過也許是痛定思痛,戰後蘇軍非常重視陸軍的機械化水平,並率先普及步兵戰車。

4. 二戰時蘇軍的一個方面軍有多少兵力

蘇聯在二戰期間,方面軍的編成是不固定的。蘇聯的方面軍與西方國家的集團軍群最大的區別是編有隸屬於方面軍的戰術空軍。

1、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這時的方面軍基本由蘇聯的各大軍區組建而成,一個軍區的軍隊組建一個方面軍。

蘇軍編制:西方方面軍,負責抵抗中央集團軍群

西北方面軍,負責抵抗北方集團軍群

西南方面軍,負責抵抗南方集團軍群

開戰一個月到兩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和芬蘭方向的防務

預備隊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務

開戰大約三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撤消,劃分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

布良斯克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務

以上在戰爭初期,蘇聯共組建了七個方面軍(不包括遠東地區的三個軍區部隊),另有少數由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西南方面軍: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輔特別軍區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

曾編入該方面軍的部隊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團軍,第5、第3坦克集團軍和空軍第17、第2集團軍。

駐守在烏克蘭的是蘇聯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一部及南方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統帥是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共有86個師一百多萬人,其中包括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有各類坦克5000多輛。

西方面軍(衛國戰爭時期): 蘇德戰爭時期西部戰略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別軍區(見白俄羅斯軍區)改編而成,最初轄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擊第1集團軍,近衛第10、11集團軍,坦克第3、第4集團軍,空軍第1、第4集團軍。

2、由於戰爭持續,衛國戰爭前期的巨大犧牲,蘇聯軍隊的數量大量減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風』行動和蘇軍反擊期間,蘇聯新建了以下方面軍:

加里寧方面軍,負責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禦

南方方面軍,負責羅斯托夫附近的防禦

沃耳霍夫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南方的反擊

克里木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負責克里木的防禦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蘇聯新建了如下方面軍:

沃羅涅日方面軍,負責頓河中上游的防禦

北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北部的防禦

外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南部的防禦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負責伏爾加河下游的防禦

東南方面軍,負責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區的防禦

期間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名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中央方面軍,負責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

預備隊方面軍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軍被全殲

以上共計十五個方面軍,及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參戰的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弗羅茲尼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將軍。兩個方面軍總兵力共約60萬人。

3、1944年至1945年戰爭結束期間,蘇軍的實力逐漸恢復,1945年初,僅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包括約34萬人的波﹑羅﹑保﹑捷的軍隊和法國空軍團)總兵力670萬人(西線除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外編為8個方面軍),擁有10.73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2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時蘇軍的編成內有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2、3方面軍,烏克蘭第1、2、3、4方面軍,以及超過60個師的大本營預備隊。

為在遠東對日本關東軍作戰,組建了遠東第一、第二方面軍。

如:1)、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1個近衛集團軍、6個集團軍、1個突擊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

烏克蘭第1方面軍:2個近衛集團軍、3個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波蘭第2集團軍。

上述兩個方面軍在戰爭結束時兵力都達到一百萬人以上。

2)、柏林會戰時,蘇軍調集3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共計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人,4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5. 二戰蘇軍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有多少是不是還有坦克旅

二戰蘇軍機械化部隊(源自蘇聯軍事大網路全書) 蘇軍機械化兵 蘇軍在20世紀30-50年代,由機械化軍團、兵團和部隊組成的部隊;機械化兵編成內包括有摩托化兵、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炮兵、高射炮兵的兵團和部隊以及專業兵部隊和分隊。機械化兵是汽車裝甲坦克兵(1942年12月起稱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1954年稱裝甲坦克兵)的基本組成部分。機械化兵與步兵的不同之點在於它擁有輸送人員和重武器用的汽車和其他機械牽引工具,裝備了相當數量的坦克、裝甲車輛和自行火炮。在戰前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裝備軍隊用的裝甲坦克車輛和汽車拖拉機在數量上急劇增加、在質量上有很大提高,因此機械化兵在此基礎上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1929年11月,蘇聯成立了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組建了第一個試驗降機械化團,該團於1930年擴編為獨立機械化第1旅。1936年曾以對機械化兵的組織編制及其戰斗使用等軍事理論的研究作過重要貢獻的K.B.卡季諾夫斯基的名字命名該旅。機械化團於1929年參加了在白俄羅斯軍區舉行的全軍演習,而機械化旅則於1930年參加了該軍區的演習,在這些演習中探討了機械化兵團和部隊的組織編制和戰役戰術使用的問題。1932年,在獨立機械化第1旅的基礎上組建了成為戰役兵團的第一個機械化軍。 1932年在工農紅軍機械化兵暫行條令《獨立機械化兵團的指揮和戰斗》中固定了「機械化兵」這一名稱。機械化兵的戰斗使用原則是以蘇聯軍事科學所制定的大縱深戰役理論為基礎的。根據這一理論,機械化兵團被用作發展突破的梯隊(快速集群),以便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1935-1936年,機械化兵團參加了基輔和白俄羅斯軍區的歷次大小演習,並利用演習的結果來改進機械化兵的組織機構及其在各種類列的戰斗和戰役中的戰役戰術使用。到1936年初,蘇軍有4個機械化軍和6個獨立機械化旅以及15個屬騎兵師的機械化團。 1934年底,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改稱汽車裝甲坦克兵部(從1940年6月起改為汽車裝甲坦克兵總部),而在1942年12月則成立了工農紅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部。蘇德戰爭時期,機械化兵在粉碎法西斯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軍隊中起了很大作用。在進攻戰役中,機械化兵團被用來與坦克兵團「想進入突破口、向大縱深發展勝利、圍殲敵重兵集團、奪取重要地區和目標、破壞敵後方及其對軍隊的指揮、阻止敵預備隊向突破地域開進,以及用於追擊和執行其他任務。在防禦戰役中,機械化兵提高了防禦的積極性和穩定性,主要用以對楔入防禦的敵軍集團實施反沖擊和反突擊。為表彰機械化兵全體人員的勇敢精神、英雄主義氣概、高超的戰鬥技能和高度組織性,有9個機械化軍和28個機械化旅被授於近衛稱號。機械化兵的許多兵團不止一次地榮獲過各種勛章和榮譽稱號。 戰後時期,機械化兵兵團和部隊的組織編制及其戰斗使用方法仍在不斷改進。1945-1946年,蘇軍以機械化師代替了機械化軍,以蘇德戰爭期間的坦克集團軍為甚礎建立了機械化集團軍。1956-1957年,步兵師和機械化師均改編為摩托化步兵師。 機械化軍 1932-1946年間蘇軍汽車裝甲坦克兵(從1942年12月起稱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的戰役戰術兵團。蘇德戰爭之前,機械化軍被視為戰役兵團,編入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或直接隸屬於各邊境軍區司令員。蘇德戰爭中,機械化軍編入坦克集團軍,在作戰上隸屬於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員或由方面軍司令員支配,主要用以在進攻戰役中在方面軍或集團軍的快速集群 編成內發展勝利,亦可單獨作戰。 第一個機械化軍是1932年在K.B.卡利諾夫斯基獨立機械化第1旅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由2個機械化旅、1個步兵機槍旅、1個高射炮兵營和其他部隊組成,按編制有500輛坦克、215輛裝甲車、60門火炮、200輛汽車及其他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到1936年初,蘇軍組建了4個機械化軍,1938年機械化軍改編為坦克軍,而在1939年,由於從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在西班牙的作戰經驗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當時受戰區條件所限和坦克數量不足,只能以坦克團或坦克旅作戰),以及過高地估計了反坦克兵器的能力,因此又將坦克軍解散。1940年又重建了9個機械化軍,每軍由2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1個摩托車團、1個摩托化工程兵營以及其他專業部隊和分隊組成。按戰時編制,1個軍應有3.608萬人、1031輛坦克、100門野戰炮、36門反坦克炮、36門高射炮、186門迫擊炮、268輛裝甲車。就突擊力量和火力而言,新編機械化軍大大超過了原來的機械化軍。但由於坦克的生產能力有限,修理器材和訓練有素的幹部不足,大量組建機械化軍遇到了困難。1941年2-3月間按上述編制又組建20個機械化軍。要使這些機械化軍裝備齊全,就需要有1.5萬多輛T-34和KB式坦克,而工業部門在1942年只能生產各類坦克5500輛左右;因此,到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大部分機械化軍的坦克、火炮、汽車都沒有配齊,即這些軍還沒有完全建成。盡管如此,許多機械化軍仍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各次邊境交戰中起了很大作用。機械化軍強大的反突擊打破了法西斯德國統帥部的最初計劃。在西部方向上最成功的戰斗行動有:1941年6月24日機械化第6軍在格羅德諾地區實施的反突擊;7月6日機械化第5、7軍協同第20集團軍各步兵兵團在先諾和列佩利方向上的方面軍反突擊過程中將法西斯德軍擊退了30-40公里。在西南方向上,機械化第8、9、15、19軍於6月23-29日參加了盧茨克、羅夫諾和布羅德地域的坦克交戰。有些機械化軍則積極參加了對重要戰役地區和目標的防禦,掩護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撤出戰斗和退卻。1941年秋,由於坦克、汽車和訓練有素的幹部極端缺乏,機械化軍被解散,其人員和裝備轉用於補充新建的獨立坦克旅和獨立坦克營。蘇聯軍事工業特別是坦克工業的成就,使蘇聯於1942年9月又有可能重新組建以T-34坦克為主要裝備的機械化軍。根據1942年10月16日國防人民委員會第325號命令,機械化軍用以在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上實施進攻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地帶內進入突破口,其任務是在敵防禦的戰役縱深內迅速發展進攻,粉碎敵淺近預備隊前出至敵主要集團後方。機械化軍還被用來追擊退卻之敵,在集團軍主力抵達之前扼守戰役縱深內的重要地區,在防禦時對敵突入的快速兵團實施反突擊。 到1943年底,蘇軍共有13個機械化軍,其中多數由3個機械化旅、1個坦克旅、1-2個自行火炮團、1個迫擊炮團、1個高射炮兵團、1個反坦克殲擊炮兵團、1個裝備BM-13火箭炮的近衛獨立火箭炮營以及若干保障和勤務部隊組成。按照基本上保持到戰爭結束時的編制,1個機械化軍有1.6369萬人、24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T-34坦克176輛,T-70坦克21輛,自行火炮49輛)、252門火炮和迫擊炮、1800多輛汽車。

6.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時,蘇聯總共有多少兵力

截止41年6月21日,蘇軍537.3萬,數字來自於當時的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
蘇軍的537.3萬當中,陸軍佔了455.3萬、剩下的是47.6萬空軍和超過30萬的紅海軍。
但是這里頭需要做一點小說明——這裡麵包括了各自的野戰部隊(蘇聯稱之為戰備部隊)和後備部隊(即蘇聯所說的預備役部隊),其中,蘇聯的537萬軍隊當中,預備役占據了約50萬,剩下的482.7萬才是當時的紅軍戰備部隊。
蘇軍另有15.4萬內務部隊,這是朱可夫總參謀長無權涉及的,它的數字和當時德國的黨衛軍相當,不應該忽略(在隨後的邊境交戰中,將有7.49萬邊防和內務部隊,和五大軍區的蘇軍一起,抵抗德國的進攻)。
普遍的觀點認為,6月22日以前,有268-290萬的蘇軍被部署在了西部國境線附近。
五大軍區268萬蘇聯紅軍:這里包含了西部五軍區全部的陸軍和空軍力量,其中陸軍243萬,空軍25萬,兩者相加=268萬,這個數字早在戰爭時期就已經得到了確認。
三海兩河21.6萬紅海軍:第一個問題出在長期以來被忽略的紅海軍身上,在34.4萬紅海軍當中,當時有21.6萬屬於西部的「3海2河」五艦隊,在兵力、裝備上對當面的德國艦隊和羅、芬海軍占優絕對優勢,但是在三軍協同緊密、一路勢如破竹的軸心國軍面前,這支力量註定將毫無作為,而對面的同行們似乎也沒打算跟它拼個魚死網破,只求將它們堵在港口裡別出來找麻煩就可以了,倒是自由陸軍、空軍來收拾殘局,於是,這支重要的紅軍力量被忽略了。
但是在確認自己在海上將無所作為之後,這支部隊最終決定將自己轉型成地面部隊,參加衛國戰爭,因此,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一般表述的時候,這支海上力量被描述成為22萬人馬的規模,268萬+22萬=290萬。
當時另有7.49萬邊防跟內衛部隊也被部署在西線,加上他們,開戰時西部蘇軍的總兵力總計約300萬。
537.3萬的資料來源於朱可夫戰後回憶錄,並被大多數文獻所引用。再不明白去買本《東線》

7. 蘇聯紅軍各時期人數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被推翻的剝削階

蘇聯紅軍(16張)
級在國際帝國主義勢力支持下組織白衛軍,發動反革命叛亂,妄圖推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號召人民和赤衛隊捍衛十月革命的偉大成果。然而,嚴峻的形勢表明,僅靠十月武裝起義時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赤衛隊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組成的部隊,保衛新生的國家政權是極其困難的。列寧指出,為了保衛十月革命的偉大成果,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必須擁有一支嚴格按照無產階級原則建立起來的人數眾多的正規軍。根據列寧的建議,1918年1月28日蘇維埃人民委員會通過關於建立工農紅軍的法令。紅軍最高領導機關是列寧領導的人民委員會,直接指揮機關是軍事人民委員部。起初,紅軍以赤衛隊為骨幹,按照自願的原則,動員勞動者階級中最有覺悟最有組織性的先進分子參加紅軍。2月23日,蘇俄勞動人民為抗擊德國軍隊入侵,踴躍參加紅軍,經英勇戰斗,阻止了德軍的進攻。這一天後來被定為紅軍的建軍節。

蘇聯紅軍軍旗
1918年4月底,紅軍擴充到19.6萬人。隨著內戰規模不斷擴大,志願兵役制已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5月29日,根據蘇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國家改行義務兵役制,地方成立兵役委員會,普及軍事訓練,組建軍事院校,培養軍事幹部,廢除指揮人員選舉制,實行委任制。7月實行政治委員制,由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委員共同負責管理所屬部隊的軍政事務。10月底,紅軍擴大到80萬人,開始編成集團軍級和方面軍級軍團。至1919年秋,共組建7個方面軍,每個方面軍轄2~5個集團軍。同年底,紅軍總兵力增至300萬人。至1920年秋,共組建88個步兵師、29個騎兵師、61個空軍支隊及一些炮兵和裝甲兵部隊,總兵力五百餘萬。整個內戰時期,紅軍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戰,粉碎A.V.高爾察克、NN.尤登尼奇、A.I.鄧尼金、P.N.弗蘭格爾的白衛軍和波蘭軍隊,將英、法、美、日武裝干涉者驅逐出境,平息了喀琅施塔得叛亂、安東諾夫叛亂、馬赫諾叛亂和巴斯馬奇叛亂,捍衛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波蘇戰爭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與戰敗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由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波蘭的邊界在凡爾賽條約中並未加以詳細說明,而此時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由於內戰限於混亂之中,波蘭的國家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認為這是波蘭向東拓展疆土的有利時機,計劃通過聯合中東歐其餘國家建立一個波蘭化的聯盟(Międzymorze,字面意思是「海之間」,按畢氏的計劃是指從波羅的海至黑海),作為對付德國和俄國帝國主義再度出現這一潛在威脅的防波堤。同時,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列寧則認為紅軍可以經由波蘭支援德國共產黨,並在歐洲其他地方製造革命。
1919年,波蘭軍隊控制了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在波烏戰爭中取得勝利,在波蘭人和烏克蘭人都提出要求的版圖上建立一個烏克蘭國家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嘗試未能成功。同時,布爾什維克在內戰中取得優勢,並向西進攻有爭議的領土。1919年末,形成了一條清楚的陣線。邊境小型沖突逐步升級,1920年4月,畢蘇斯基的向東攻入烏克蘭,開始了公開的戰爭。幾乎同時,蘇俄軍隊已經開始反攻,最初的反攻非常成功,蘇軍進至波蘭首都華沙附近。這時,西方國家擔心蘇軍抵達德國邊境,對波蘇戰爭的興趣增加。在仲夏,華沙看來即將陷落,但在8月中旬局勢再次倒轉,波蘭軍隊在華沙戰役中取得了意外的、決定性的勝利。向東前進的波軍節節勝利,蘇俄提出求和,1920年10月,雙方停火。1921年3月18日簽訂了正式的和平條約——《里加條約》,劃分了波蘭和蘇俄之間有爭議的邊界。這次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波蘇邊界。[1]
和平建軍
內戰結束後,國家轉入和平建設時期。為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紅軍大批復員。1924~1925年,以MV.伏龍芝為首的特別委員會組織實施軍事改革。通過改革,蘇聯採用了正規軍與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保留並建立了一支50餘萬人的精幹紅軍。同時,組織編制發生根本變化,組織形式取得統一;建立嚴格的兵員補充制度,每年秋季徵集義務兵;各級指揮人員進一步更新,工農出身的指揮幹部佔2/3以上,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約占其半數;實行一長制,增強指揮人員的責任感;健全部隊訓練制度,貫徹執行新的條令和教令,調整政治教育體制;加強政治機關,提高黨的政治工作效率;改進技術裝備,提高部隊的火力和突擊力;軍事幹部的培養由內戰時期的短訓制改為學制3~4年的院校訓練體制。這次軍事改革使紅軍中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比重增加到26%,軍隊中黨的各級組織進一步完善。1925年12月,蘇共第14次代表大會通過的聯共(布)章程首次增加了「關於紅軍中的黨組織」一章。以後在蘇共的黨章中一直保留了有關軍隊黨組織的章節。這對加強蘇共對紅軍的領導,提高紅軍的戰鬥力起了重要作用。
1934~1938年,由於戰爭威脅日趨嚴重,蘇聯武裝力量由混合體制向基幹體制過渡。紅軍開始有計劃地擴充,至1937年增至近百萬人。同年5月10日,根據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決議,重新實行政委制(至1940年8月)。1935年9月和1940年5月,先後實行軍銜制和將官軍銜制,提高了軍事幹部的威望。但是,在1937~1938年的「清洗」中,紅軍大批高中級幹部被錯殺,嚴重削弱了紅軍的戰鬥力。[2]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紅軍的武器裝備不斷改善,各兵種的機械化和摩托化程度逐步提高。1930~1939年間,火炮和迫擊炮增加6倍,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炮增加69倍,坦克增加1.5倍,飛機增加5.5倍。1940~1941年上半年,紅軍的武器裝備發展更為顯著。軍工生產1940年比1939年增加30%以上,成批生產了先進的重型、中型坦克,製造了新型作戰飛機和火箭炮。隨著技術裝備的發展,組織體制發生變化,步兵師裝備了坦克,配備了師屬炮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火力顯著增強,並開始組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1941年計劃組建20個機械化軍。空降兵旅擴編為軍。空軍於1940年實行師的編制。紅軍員額進一步擴大,至1941年6月,陸軍共303個師(其中1/4正在組建),紅軍總人數已達470餘萬。隨著部隊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和組織機構的日臻完善,30年代前半期,紅軍創立了大縱深進攻戰役理論。1940年,紅軍在軍事學術研究、總結諾門坎事件、張鼓峰事件、蘇芬戰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作戰經驗的基礎上,重新制定頒發了步兵、坦克兵等戰斗條令。然而,蘇德戰爭爆發前,紅軍在新技術裝備基礎上的改編工作尚未完成;實行新編制的大多數兵團武器裝備沒有配齊;許多指揮員缺乏現代化戰爭的經驗。
蘇德戰爭
蘇聯紅軍攻佔柏林議會大廈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由於戰前蘇聯對戰爭危機估計不足,沒有充分做好迎戰准備,對雙方力量對比估計失當,以及戰略指導失誤等原因,戰爭初期紅軍未能阻止德軍的進攻。至7月8日,紅軍89個步兵師、20個坦克師被殲。至11月,德軍深入蘇聯腹地850~1200公里,紅軍損失約700萬人,其中被俘300餘萬人。為抗擊侵略,蘇聯共產黨和政府動員全國軍民奮起進行衛國戰爭。至1941年7月1日,共有530萬人應征參加紅軍。至11月,紅軍共有291個師又94個旅開赴前線。至1941年底,紅軍新組建400多個師。蘇共中央動員共產黨員參軍參戰,至1941年12月下旬,約有110多萬黨員參加紅軍。聯共(布)中央、各加盟共和國黨中央、各邊疆區委、州委和其他黨的領導機關的許多成員,在紅軍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了應付日益復雜的局勢,加強部隊的組織領導,紅軍又一次恢復政委制。為提高各級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解決指揮幹部嚴重缺編問題,加強了戰時指揮幹部的訓練工作。軍事院校通過擴大招收學員名額,縮短學制,提高培訓能力。方面軍和集團軍舉辦速成訓練班,培訓大量初級軍官。同時,還大批提拔作戰有功的士兵充實基層幹部隊伍。由於採取上述緊急措施,紅軍的作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到1941年底,紅軍終於把德軍阻止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接近地,並為轉入反攻創造了條件。在莫斯科會戰的第二、第三階段,紅軍消滅德軍50餘萬人,使法西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遭到失敗,A.希特勒的「閃擊戰」計劃徹底破產。1942年夏季,德軍在蘇德戰場南翼發動進攻,企圖奪取高加索石油產地和頓河、庫班河一帶產糧區。為阻止德軍進攻,紅軍繼續擴充力量,至1942年夏總兵力達1000餘萬人(其中作戰部隊550餘萬)。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紅軍給德軍以沉重打擊,奪取戰略主動權。這一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隨著戰時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1943年紅軍在軍事技術裝備方面取得了對德軍的優勢。至1943年6月,紅軍作戰部隊已擁有火炮和迫擊炮10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萬余輛,作戰飛機1萬余架。同年底,紅軍已有5個坦克集團軍、24個坦克軍和13個機械化軍。航空兵師、軍和空軍集團軍也進一步擴編。在1943年夏秋戰局中,德軍統帥部企圖奪取庫爾斯克突出部,以扭轉不利態勢,但紅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給德軍以殲滅性打擊,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1944年,紅軍在列寧格勒、克里木、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達維亞、波羅的海沿岸和北極地區連續發動一系列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把德軍趕出蘇聯國土。
紅軍越戰越強,至1945年初擁有作戰部隊等94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4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萬余輛、作戰飛機2.2萬余架。這支英雄的軍隊不給德軍以喘息時間,在解放本國領土之後又不停頓地發起一系列戰略性進攻戰役,幫助東歐和東南歐各國人民從德國法西斯的佔領下解放出來。1945年4月,紅軍發起柏林戰役,殲滅德軍近百萬人,徹底搗毀希特勒老巢。蘇德戰爭結束後,紅軍揮師東向,於同年8月9日對日作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和外蒙古(今蒙古國)軍隊協同下,粉碎日本關東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蘇德戰爭期間,蘇聯共產黨向紅軍輸送160餘萬黨員。他們在紅軍中發揮了核心領導作用,使紅軍經受了嚴峻的戰爭考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紅軍700多萬官兵榮獲勛章和獎章,1.1萬餘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戰後,紅軍大批復員。從1946年起,蘇聯紅軍正式改稱蘇聯武裝力量。

8. 評價蘇軍在1942年組建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它們編制和實力是怎樣的

1941年冬到1942夏,蘇軍的軍事改革從未停止過,建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實施大縱深戰役理論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被提出來的,只不過由於戰爭爆發後一系列的限制不得不暫時擱置。到1942年春,隨著蘇聯經濟轉入了戰時軌道,烏拉爾和高加索地區的工業蓬勃發展,鑒於新組建的“突擊集群”在莫斯科反擊中的優秀表現,蘇軍的很多高級將領又開始嘗試戰前的大縱深戰役理論。該理論要求在進攻時,集中由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組成的突擊集群在狹窄的正面上,獲得對當面敵軍單位壓倒性的優勢,從而形成突破和發展勝利。

同時也是為了抵禦德軍的裝甲兵,蘇軍汽車裝甲坦克部部長費多連科又重新提出了組建獨立諸兵種合成機械化單位的概念。於是,在1942年3月,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的編制單位就應運而生了。

蘇軍新組建的快速集群這樣的表現,其實也是能預想得到的。這些坦克集團軍一開始都是實驗性質的,之間的結構差異很大,並且缺乏最基本的裝備——卡車。同時,騎兵軍和步兵師與機動性更高的坦克軍合成到一起,協調作戰就是一大難題。步兵師負責突破敵防禦,坦克軍負責發展勝利,騎兵軍負責保護坦克軍的兩翼,這三方面部隊之間的差異在戰爭中很快就顯現了出來。雖說,蘇軍在1942年對機械化部隊改革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蘇軍再一次及時的總結了戰斗經驗,到1942年底創造出了更合理的編制和戰術,這為1943年組建新的坦克集團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1943年蘇軍的坦克集團軍的實力,與之間前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9. 蘇聯派出了多少兵力

鑒於戰區遠離莫斯科,戰場廣闊,作戰方向分散,協同困難,為實行統一的戰略領導,在專伯力成立了以華西列夫斯基屬為總司令,希金上將為軍事委員,斯·帕伊凡諾夫上將為參謀長,並賦予全權的遠東蘇軍總司令部。下轄3個方面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區艦隊,共有11個合成集團軍、l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個空軍集團軍、3個防空集團軍。計陸軍80個師(其中6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火炮2.6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餘輛,作戰飛機3800餘架,海軍各種艦船500餘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500餘架。總兵力達150餘萬人。

10. 前蘇聯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大

我不懂其他人的回答。。。
誰說二戰美軍厲害?美軍是在戰後「回形針行動」中收獲德國科內學家才雄起稱霸容的。
二戰最強的是德國,stg42、虎式坦克、軌道炮、u型潛艇、脾斯麥戰列艦,包括一些單兵用具,經典至極。倘若不是德國缺少兵力、資源,他是不會失敗的(德國士兵的軍事素養是世界公認的高)。
前蘇聯盲目發展重工,其實二戰就是靠人,後期一天生產2000輛坦克,它是炮多槍多,但論技術含量,不高。它是靠拼資源勝的衛國戰爭。
恕我直言,就蘇聯二戰的軍事實力,我認為不如日本!日本零式在戰爭初期無可匹敵(但日本陸軍是真不行),海軍大和戰列艦,翔字型大小航母(三段式甲板多有創意。。)那個的都厲害。
前蘇聯也「獲得」了許多德國科學家,說得難聽點,就是搶的!蘇聯重工業真的厲害,這造成了它的生產力強,但他的強不是科技,所以,我感覺這種實力只是表象,還不及失敗的法西斯勢力呢。

閱讀全文

與前蘇聯機械化集軍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