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密設計 > 促進農業機械轉

促進農業機械轉

發布時間:2021-08-02 13:46:09

Ⅰ 如何創新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建立產業化經營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體制,在這一基本政策的指導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這就是農機的專業戶經營和市場化作業服務,也就是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實踐證明,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它能把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與小規模的家庭承包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與農業生產組織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農機作業市場有效地配置農機資源,使農業生產方式實現機械化作業,從而提高農事作業質量和速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業經營效益。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關鍵是要面向市場需要,不斷創新機制,拓寬領域,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一是要明確農機化服務產業的地位,完善農機服務產業發展理論,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在增加農機戶收入的基礎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二是要調整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思路,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農機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上來,完善農機作業服務經營管理機制和政策,規范農機服務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農機服務范圍;三是要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培養,培育和壯大農機服務產業,規范農機投資經營形式,擴大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投資農機的領域,提高農機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
——建立社會化服務機制。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僅要增加機械裝備總量,還要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更要增加農機經營效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解決好農機服務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一家一戶農民難以辦到辦好的問題。根據調查,當前要重點引導農機戶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幫助它們成立農機經營者協會、農機服務股份公司、農機生產經營合作社等,把一家一戶的農機資源組織起來,統一對外作業服務,統一辦理經營手續,統一供應農機配件和燃油,統一進行農機技術檢驗,統一進行技術培訓。尤其在作業高峰期,要組織機械開展作業會戰和跨大區域作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機械的利用率。此外,還要扶持發展農機中介服務組織,加強信息服務和管理,及時為農機經營組織、農戶提供作業市場供求信息,引導農機產業化服務全面發展。
——建立系統化支撐機制。發展農業機械化,要完善科技創新服務支撐機制,根據農業生產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求,積極做好農機技術的引進、開發、研究、製造與示範、推廣工作,使機械化農業新技術盡快得到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這方面,一要加強農機新機具的開發研究,走科研、製造與推廣、使用聯合的路子,將人才、技術、資源與資金、市場有機結合,當前要特別重視根據農業結構調整要求,大力開發和推廣畜牧業、飼草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生產領域的機械化技術;二要認真實施農機科技示範工程,加快農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把建立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或示範點作為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抓,充分發揮典型引導和帶動作用,逐步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的農業機械化經營、管理、服務模式,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科技服務組織,用市場的手段引導非公有經濟組織成為農機科技服務的主體,促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三要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在農機科研、生產、推廣等領域,通過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積極引進外來資金、人才以及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逐步建立起以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推廣機構、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機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提升農機化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機制,加快農機化技術進步。
——建立規范化管理機制。要使農機化得到健康發展,除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外,還要發揮好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搞好整體發展規劃,並採取法規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加強引導和控制。首先要全面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快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建設,健全支持和保護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包括購機補貼、燃油補貼、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作業保險、機耕道路建設等支持政策,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以國家投入為引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體系,建立長效的政策扶持機制。第三要加強農機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農業機械化行業標准體系,農機產品質量監督體系,農機作業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農機質量投訴和權益保障體系,保障農機作業安全、優質、高效,維護農機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真正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Ⅱ 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基層農機推廣部門應該怎樣做

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對於鞏固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以人為本,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如何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作用,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農機部門所面臨的新任務。要求農機部門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以科技為先,大力抓好農機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滿足結構調整對農機化的新需求。面對新形勢下農機工作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結合工作實際,就今後農機推廣工作的著力點提出一些粗淺見解。 一、建設多元化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健全網路,夯實基礎 現在全國范圍內已初步建立了以國家推廣機構為主的專業推廣機構,與群眾性科技團體相結合的推廣服務體系。為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機推廣體系,作為重要補充的民間科技性服務組織必須加快發展。因此要根據農機推廣機構六有建設標准,建立起省、地、縣、鄉農機推廣機構和村級技術服務組織,並按照「強化縣級、充實鄉級、發展村級」的總體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連、設置合理、運轉高效的農機技術推廣網路,從而保證能將農機新技術、新機現及時地引進、示範、推廣,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一是強化縣級要抓好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建設,投入資金,加強裝備,建立起一支結構穩定、素質高、戰鬥力強的農機技術推廣隊伍,這對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充實鄉級要抓好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建設,通過建立健全農機管理制度,落實農機推廣責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術和致富信息等服務,加強農機新技術的宣傳教育,營造一個人人熱衷於農機新技術推廣的良好氛圍。本著自願、合作、平等的原則,發展由農民群眾自願組織的民間科技服務組織,它最能直接代表群眾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三是發展村級是指依託農機大戶,建立村級最基層的農機推廣網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農機大戶應運而生,他們是農機化服務的主力軍,也是農機服務體制創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個突破口,如農機種田大戶,購買先進適用機具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村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因此在全縣范圍內有條件地選擇10-15戶農機大戶,擔任鄉村農推廣員,利用他們的資金,場地和技術優勢,實施農機推廣和經營服務相結合,使農機推廣工作上下連成線,網點帶動片,示範面對面,效果看得見,使推廣項目不斷增多,推廣領域日益擴大。 二、建設農機科技示範園區,把「號召農民干」變為「干給農民看」 創建農機科技示範園區,就是要給農民樹一個樣板,通過園區的建設,經營以及較高的效益,吸引農民照著學,跟著做,使高新技術盡快盡可能多地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人員自己干,讓農民親眼目睹示範效果,這種示範式的推廣模式大受農民歡迎。 三、搞好宣傳,廣造輿論,培養農民的推廣主體意識 一是政策的宣傳。農機推廣工作牽扯到千家萬戶農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宣傳車、印發宣傳材料和培訓等多種形式宣傳黨和國家對農機推廣方面的優惠政策、法律、法規。近期,尤其要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宣傳貫徹工作,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特別是國家購機補貼政策,更要廣泛宣傳,精心組織,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嚴禁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或者暗箱操作。要使農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二是要做好對先進、適用的新機具的宣傳工作。先進、適用的新機具只有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農民對先進、適用的新機具了解很少,即使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往往還要有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農機推廣人員要深入基層,加大對先進、適用的新機具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村、進村入戶,趕科技大集、開農機現場會,甚至以多種形式宣傳、演示新機具,使農民對新機具逐漸了解和認識,進而大力推廣和應用。 四、加強培訓學習,更新思想觀念,提高隊伍素質 農機新技術能否順利的普及推廣,與是否擁有相應的技術人才密切相關。現代化的技術,必須有掌握現代化知識的人來推廣。農機技術推廣隊伍建設要堅持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業務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相結合。一是要強化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提高廣大農機技術推廣人員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全局觀念和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意識。二是要加強農機技術業務技能培訓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總之要通過專業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多種形式,對農機推廣人員進行全員培訓,進行素質教育。要求人人懂技術、會操作、作風正、態度好,把農機推廣過程變成向農民傳授農機新技術,培訓農民科學種田新本領,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課堂。

Ⅲ 農機具增加對加快土地流轉起到什麼作用

具體內容你可以去【聚土】看下
一、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對於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傳統的分散種植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對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和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實現土地產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最大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研究,農業機械化耕作的效率是人工的30倍,農業機械化不但把農民從繁重的農業耕種中解放出來,還可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這次調研,使我們認識到,按照現代農業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四化』要求,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有利於促進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利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有利於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低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使土地資源逐步集中到有能力並掌握著市場信息的種養大戶和工商業主手中,進行適度規模經營,可以實現土地資源與資本和技術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
二、農業機械在土地流轉中的主要作用
農業機械是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農機化使農業生產效率極大提高。農機化在土地流轉中也顯示出重要的支撐作用。
1、農機化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土地流轉提供技術裝備。
2、通過土地流轉,使得農業機械得到了充分利用,農機裝備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通過土地流轉,農機大戶承包了土地,機械化的操作耕種,大大提高了效益。同時還可根據種植的需要不斷更新機具,不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
3、農機化助推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為土地流轉出效益打好基礎。
(1)節約生產成本。同時,規模生產可節約種子、化肥、農葯成本5-10%。
(2)增加經濟效益。採取深耕法、機械化插秧可提高每畝單產,機械化收割可減少穀物損失5%左右,全程機械化作業可節約工時,還可以增強水稻抗病抗災能力。機械化作業使土地效益實現最大化,為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
4、農機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了土地流轉。地流轉為外出務工人員解除了後顧之憂,也為種糧大戶提供了規模經營的平台。農業生產機械化和農民工合理轉移形成良性互動,加速了土地流轉,也有效破解了城鄉二元結構,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5、促進了新技術的普及與推廣。農機手們,都是高素質的人才,是農村中的能人。承包流轉土地實現了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他們擅於採用多種新式農機具和先進的新技術,使一些高新技術在農業種植領域得到了普及和推廣。
三、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土地流轉中促進作用
1、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機化發展機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當前最有成效的涉農補貼政策之一,必須堅持不懈。在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同時,國家還應該安排專項的農機技術培訓、燃油補貼、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並根據財政收入增幅比例每年以5%-8%的速度增加投入,用於推廣農機具的購置補貼配套資金,逐步改善基層農機推廣、管理、培訓和安全監理的基礎條件,扶持和鼓勵發展農機科技示範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
2、通過農機集約化經營帶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土地使用權流轉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它既關繫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必須遵循「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循序漸進。我們要根據本地實際,在土地流轉活動中因地制宜開展農業機械化規模服務。可以採取轉包、轉讓、租賃、互換形式,使用農民流轉的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可以實行代耕、代收制,打破戶與戶的界限,形成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也可以通過簽訂作業訂單和作業合同,開展「幾統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以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要在實踐中不斷發現、總結和培養各種先進典型,努力推進農業機械的集約化經營,扮演好在土地流轉中應該承擔的主要角色,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有序健康發展。
3、大力培育農機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
(1)大力扶持、發展農機大戶,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向農機大戶傾斜。
(2)充分利用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和農機學校的力量,培育新型農民。要把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成員作為培育重點,加強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作業服務水平。
(3)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大力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基層公益性崗位人員的的作用,積極帶頭組建片區服務實體,整合農機資源,扶持和引導農機大戶聯合,組建農民需求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組織、引導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把服務重點由單純的農機作業服務向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Ⅳ 你認為當今中國應如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新常復態下的農業機械化,制一方面,提高薄弱環節機械化生產的農機裝備數量,加速機械替代農業勞動力的步伐,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另一方面,科學合理配置農機裝備,提高其使用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解決「怎麼種地」的問題。今後農機裝備應用與生產將向數量質量並重,機械化作業將向全程、全面發展,整體上將向優質、高效轉型升級,以適應中國經濟運行和農業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要求。
隨著農產品剛性需求增長、土地流轉速度加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民老齡化狀況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約束趨緊、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的狀況,以及實現綠色增產、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方面,農業機械化大有可為。

Ⅳ 如何將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內技術水平和經濟效容益、生態效益的過程.在農業各部門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之一.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動力排灌機、機動車輛等進行土地翻耕、播種、收割、灌溉、田間管理、運輸等各項作業,使全部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和電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實現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克服自然災害的能力.

Ⅵ 《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起到了什麼作用

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該法規共計八章三十五條,2004年1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六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2004年6月25日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2004年6月25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目錄第一章總則第二章科研開發第三章質量保障第四章推廣使用第五章社會化服務第六章扶持措施第七章法律責任第八章附則[1]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本法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財政支持和實施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第四條國家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開展農業機械化科技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服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第六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負責農業機械化有關工作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第二章科研開發第七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採取技術攻關、試驗、示範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公益性農業機械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第八條國家支持有關科研機構和院校加強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研究,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支持農業機械科研、教學與生產、推廣相結合,促進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要求相適應。第九條國家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採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准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第十條國家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鼓勵引進外資從事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第三章質量保障第十一條國家加強農業機械化標准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准。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製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第十二條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狀況進行調查,並公布調查結果。第十三條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後服務責任。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上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第十四條農業機械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農業生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農業機械使用者有權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者先予賠償。農業機械銷售者賠償後,屬於農業機械生產者的責任的,農業機械銷售者有權向農業機械生產者追償。因農業機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依法賠償損失。第十五條列入依法必須經過認證的產品目錄的農業機械產品,未經認證並標注認證標志,禁止出廠、銷售和進口。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強制性要求的農業機械產品。禁止利用殘次零配件和報廢機具的部件拼裝農業機械產品。[1]第四章推廣使用第十六條國家支持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應當適應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並依照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規定,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農業機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可以委託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其定型生產或者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檢測,作出技術評價。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應當公布具有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農業機械產品的檢測結果,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選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信息。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並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範點,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第十八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確定、公布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上述原則,確定、公布省級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列入前款目錄的產品,應當由農業機械生產者自願提出申請,並通過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進行的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鑒定。第十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民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願組織區域化、標准化種植,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水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區域化、標准化種植為借口,侵犯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十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和管理。農業機械使用者作業時,應當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操作農業機械,在有危險的部位和作業現場設置防護裝置或者警示標志。第五章社會化服務第二十一條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按照雙方自願、平等協商的原則,為本地或者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各項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准。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並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路建設,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應當根據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維修、信息、中介等社會化服務。第二十三條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以試驗示範基地為依託,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第二十四條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應當具備與維修業務相適應的儀器、設備和具有農業機械維修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保證維修質量。維修質量不合格的,維修者應當免費重新修理;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維修者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五條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維修者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自願成立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1]第六章扶持措施第二十六條國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並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製造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開發資金應當對農業機械工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支持。第二十七條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補貼資金的使用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及時、有效的原則,可以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也可以採用貼息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貸款。具體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八條從事農業機械生產作業服務的收入,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國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農業機械的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安排財政補貼。燃油補貼應當向直接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具體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農村機耕道路等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為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農業機械化信息搜集、整理、發布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服務。[1]第七章法律責任第三十條違反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依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一條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的,責令改正,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二條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在鑒定工作中不按照規定為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進行鑒定,或者偽造鑒定結果、出具虛假證明,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三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鑒定的,由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截留、挪用有關補貼資金的,由上級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截留、挪用的資金,沒收非法所得,並由上級主管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所在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八章附則第三十五條本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Ⅶ 農業機械化的作用有哪些

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1、農業機械化改善了農業設施裝備條件
農業機械是農業設施裝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農業是從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
2、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和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科技體制創新滯後,農業內部缺乏科技進步的動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載體,健全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促進農機化科技進步,實現農藝與農機緊密的結合,是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有效途徑。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科技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又一重要標志。
3、農業機械化促迸了農業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農業生產的季節和空間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進行農業生產成為可能,尤其在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和開發特色優勢農產品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設施農業的發展客觀上為農業工廠化生產、智能化控制、機械化操作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威為廣泛應用農業機械裝備的重要平台』各種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裝備大量集成應用於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又是一體化產業,農業關聯產業通過產業化經營的利益紐帶連接為一個整體,不斷將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工商資本注入農業,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將農業帶入現代化發展的軌道。
4、農業機械化為培養新型農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的快速增長,相當一部分新機手缺乏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亟待豐富和提高。
5、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縣一級、加強鄉一級、充實村一級的要求,建立完善國家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機技術推廣、質量監督、安全監理和信息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扶持、引導、規范、服務」的方針,加快農機服務組織發展。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機械、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聯合,創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益,使之成為引領農機手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農業現代化水平。

Ⅷ 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 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與競爭力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也是一個支柱型產業,農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持久性。近些年來,隨著工商業的飛速發展,農業遭受到了比較大的擠壓,加上傳統農業的生產力較低,經濟效益較低,也使很多農民放棄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設與工商業之中,導致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特別是在一些山區,由於機械化水平較低,體力勞動繁重,很多人都放棄了農業生產,這也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面對這樣的狀況,就需要我們能夠認識到科技的力量,通過機械化的普及,來提升農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讓群眾重新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與便捷性,提升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在農業建設中,先進適用的農機產品更好的滿足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現代農業的建設,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方便、經濟、實效、多用的微型機械和性能精密、作業高效智能化的環保機械,在我國設施農業、精確農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強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樣一來,農業的生產力、競爭力得以提升,基礎產業得以鞏固,也就能促進其他行業的穩定發展。
二、 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
在傳統的觀念中,農業就是種植,其實不然,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等幾大產業。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的要求,另外加上地域特徵的限制,單純的種植業已經不能滿足各地農業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一些山區,沒有足夠的條件來進行大規模的農作物種植,所以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一定的產業結構調整。而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則給這些地區帶來了新的生機。比如養殖業需要一定的機械設備、漁業需要專門的配套設施,只有通過機械化才能夠保證這些產業生產的有效進行。
所以要實現農業產業化,必須進行農業產業機構調整。而農業機械的發展推進了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配套的各式各樣的農業機械,調整和優化農機化的發展結構和布局,促進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業化、現代化轉化。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必須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用機械裝備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種植,收獲、精深加工、包裝、保鮮、運輸等。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生產手段,是實施先進的農藝技術、養殖技術、精深加工技術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的物質保證。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以便為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農業產值的有效實現做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三、 能夠有效提升糧食產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夠不斷的提升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效益,這在農業中也是一樣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耕地面積的日益縮小,想要保證社會的安定與人們的安居樂業,除了依靠進口之外,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量。而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高、進度快、質量好、經濟合算,農業機械化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和農產品質量,提高了農機化水平,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比如採用機械化進行生產,可以進行有效的灌溉,提升灌溉有效性的實現,依靠機械化進行病蟲害防治,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夠科學的進行綜合治理,另外運用機械化進行施肥,更可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與吸收率,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的提升糧食的產量,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這些都是提升農業生產價值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對於糧食產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四、 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
隨著三農政策的逐步深入,國家對於農業生產的投入也在逐漸的增大,另外加上「新農村」建設的進行,我們也都深刻的認識到了:農村要實現小康,關鍵要靠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靠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全面振興農村經濟,而這些都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實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增產技術的推廣,需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農藝與農機相配套,只有農機發展了,農業綜合機械作業水平提高了,這些高產、省工、節本的關鍵措施才能落到實處,這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才能上一個新台階。只有做好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實行,才能夠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生產。當然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減?輕農業勞動程度,解放農村勞動力的根本途徑,這也為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與生產力。所以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對於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另外在推廣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我們做好農業機械化示範生產基地的建設,畢竟「事實勝於雄辯」,只有讓群眾認識到了機械化的優良用途,才能夠促使他們進行相關的采購與運用。除此之外,也需要我們做好農業機械服務的產業化與社會化,畢竟農民群眾的知識水平有限,在機械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或者遇到一些難題,面對這些因素,就需要我們做好准備,鼓勵建立各種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協會和農機服務隊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促進其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向專業化、市場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推進農機標准化作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為農業機械化的貫徹、執行做出自己的努力。

Ⅸ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對今後農機化發展確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農業機械化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風雨之路,從總體上看,應該說成績是主要的。①解放前我國基本上沒有農業機械。解放後,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很快。到1997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2016萬千瓦,比 1952年的 18萬千瓦增加了 2333倍;農用大中型拖拉機增加到 689051台,比 1952年的 1307台增加了 526倍;農用載重汽車875571輛,比 1952年的 280輛增加T 3126倍。與此同時,農村電力等也都是從無到有,得到了巨大的發展。②農業機械化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抵抗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態;農業機械的使用促使農業向農工貿一體化發展,促進了農業運輸事業的發展。③建立了相當規模的農機生產和推廣體系。培養了一支達二千萬人的農機科研科技隊伍。在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過程中,農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質。各種基層農機廠、農機站為後來的農村工業、鄉鎮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④改革開放以來,農業機械由國家統配變為非控商品進A了市場。農民擁有了選擇購買農業機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自主權,農機投資主體發生了由國家投資為主到以農民私人投入為主的轉變,出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另外,農業機械推廣運用領域不斷拓寬。但是,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過程中,失誤也不少,值得反思和總結;①在過去,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前,沒有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一個經濟技術發展過程,不講經濟效益,不算經濟總帳,而是採用行政命令、政治運動的方式推進,試圖速戰速決,超越了生產實際需要和經濟可能,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給農業機械化聲譽帶來了不良影響。②在改革開放之前,在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傾向,沒能注意到我國的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農機在我國不同地區需求具有層次性和差異性。③改革開放時期,在對改革前20多年農機化中「左」的影響進行清理時,矯枉過正,出現了80年代初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否定論。認為「石油農業」在我國行不通,只搞生物技術就行了。認識的模糊造成實踐中的混亂。農業機械失營失控,有些地方農機具被拆分,或因無人管理而報廢,農機教育網路受到嚴重沖擊。 縱觀我國農業機械化所走過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誤的教訓。但因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失誤和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暫時困難而對我國發展農業機械化持否定態度是不足取的,我認為我國發展農業機械化方向是正確的。機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農業機械化是當今各國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內容和標志。有人說中國要繞過「油農業」,搞「生態農業」也可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其實,重視「生態農業」是對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態農業」與農業機械化對立起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態農業」是要靠農業機械化這個手段去實現的。我們應當從廣義上理解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本身就是與機械化相輔相成的,農業運輸、農產品加工和林、牧、漁業現代化也離不開機械化。可以說,整個農業現代化都離不開機械化。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既要反對只片面強調其必然性而不顧客觀條件的冒進,又要反對只片面強調客觀條件性而消極等待,在認識上則不應消極迴避它,而應該積極正視它,決不能低估農業機械化的意義。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促進農業機械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