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密設計 > 機械化世界歷史軍事科技

機械化世界歷史軍事科技

發布時間:2021-04-23 04:03:01

1. 世界上十大軍事名著之一機械化戰爭的作者是戴高樂嗎

機械化戰爭的作者是
戴高樂
,可除法國佬以外沒人承認什麼十大。

2. 求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發明(至今)

這個實在很多,我簡單說幾個有代表性的
1.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飛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 飛行者一號,人類從此有了空軍。
2.1884年,美國槍械家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機槍,該槍幾乎決定了一戰的陸戰形態。
3.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名美軍軍官發明了潛艇,從此海戰有了新的作戰樣式。
4.一戰期間,英國發明了坦克並率先投入實戰,為日後的陸軍機械化奠定了基礎

至於圖片的話,網路一下,非常多

3. 軍事機械裝備發展史

這個分類太寬泛了,你說的機械裝備具體是指哪一類?武器?運輸設備?工程設備?要知道每一個小分類都可能得寫幾本書才說的明白的;

如果僅僅以大的歷史階段分的話,幾個主要的階段:

1,冷兵器階段
從最早的單純人力的冷兵器,到後來出現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再到出現了部分的火葯兵器的和冷兵器混雜的時代;
動力全部是人力或者畜力;

2,火葯兵器時代
這個應該是從上述時期,到二戰,出現大規模摩托化,機械化作戰的階段。這個時候,戰士的武器基本換成火槍和火炮,但是動力依舊是人力或者畜力。海軍出現,並最早實現了機械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戰時期出現了戰列艦,這是早於陸軍形成了機械化;

3,機械化戰爭
這個主要指的是摩托化,機械化作戰,典型時期是二戰到20世紀80年代左右;
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是需要在汽車,坦克,裝甲車的有力支持下才能進行的。並且形成,完善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力量,完成空地一體作戰的雛形。

4,現代化戰爭
這個主要標志是信息化,也就是從美軍早先提出的C3I系統過渡到後來的C4ISR體系,從單兵到兵團,從單個戰機到整個空軍力量,單個艦船到整個艦隊都是通過網路,信息化平台共享資源,並且進行最優化的資源配置,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火力。
第一次海灣戰爭是這個類型的戰爭剛剛有概念的時候,而到了第二次海灣戰爭時,美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了。

以上,個人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4. 當今世界上軍事,經濟,科技這三方面最強大的國家是哪幾個

美國:
是全球軍事最強大的國家。但「盛者必衰」的道理千古不變。缺乏道義力量的支撐,空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則軍力越強,其敗亡的速度越快。希望喜歡充當「世界警察」的美國可以從自己的歷史中汲取教訓,不要再發起一場類似於朝鮮戰爭或越南戰爭那樣的吞噬了無數生命的非正義戰爭。
經系、文化

世界經濟最強大的國家,具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勞動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設備和生產規模。主要工業部門有:動力工業(包括石油、大然氣、採煤、電力)、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機械製造工業、紡織工業、軍火工業、建築業等。其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和建築業長期被稱為美因經濟的「三大支柱」。製造業地帶最集中的地區是大西洋沿岸中部和五大湖沿岸,號稱「鋼都」匹茲堡、「汽車城」底特律都在這一地區。太平洋沿岸造船、飛機、導彈、原子、電子、汽車裝配等工業規模巨大。南部得克薩斯等地石油蘊藏豐富,是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中心。

農業高度發達,實現了區域化,專業化、機械化、對會化和商品化。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肉類、乳製品等主要農畜產品的產量均佔世界前列,其他農作物有煙草、馬鈴善、燕麥、水稻、柑橘、甜菜等。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的1/5。旅遊業和服務業高度發達。

一直是世界對外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主要貿易對象為加拿人、U本、墨西哥、英國、德國、中國和中國台灣等。主要出口化學製品、機械、車輛、飛機、電子設備、武器,大豆、小麥、谷類、棉花等農產品;主要進口食品、服裝、汽車、電子器材、機械、鋼材、紡織品以及天然橡膠、鉑、錫、鉻、錳、鎳、鋅、鉛、鎢、石油等。

交通運輸完整便捷,有龐大的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內河航運網和管道運輸網。除商船隊外,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等運輸業均佔世界第一位。貨物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全長318 000多千米,其中電氣化鐵路約309O千米。內河航運以密西西比河為主幹連成四通八達的內河航運網,全國內河通航用程約41 000千米。水運貨運量以五大湖最盛。

海運發達,有千萬噸級以上的商船600多艘。主要海港有紐約、諾福克、巴爾的摩、休斯敦、阿瑟港、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洛杉礬、西雅圖等。管道運輸先進發達,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和煤。客運以公路為主,有公路6 300 000千米,公路以五大湖區南部和大西洋沿岸最為稠密。有航空線聯系全國各大城市。

教育先進。多數州實行十年義務教育。世界級的高等學府很多,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最為著名。報業系統龐大,最有影響的報刊是《紐約時報》、《洛杉礬時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是最大的通訊社。廣播電視業高度發達,全國廣播公司(NBC)最為著名。

軍事: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控制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組成,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中央情報局局長列席。國防部是總統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參聯會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咨詢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聯會和三軍參謀部負責擬定作戰計劃並具體實施作戰指揮。

英國:
經濟: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前列。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2002年,英經濟規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資國。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服務業是衡量現代國家發達程度的標准之一。英國的服務業從業人口占其就業總人口的77.5%,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以上。英是歐盟中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主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和水力等。鐵礦儲量為27億噸、煤的可采儲量達46億噸、石油儲量為70億噸、天然氣儲量達12260-38000億立方米。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滿足本國2600萬電、氣用戶的國家。
倫敦東部碼頭區新建的金融中心

2001年總發電量達3.32億千瓦時,其中核電站供應0.90億千瓦時。英國採煤業完全私有化。森林覆蓋面積279萬公頃,佔英本土面積約11.5%:其中英格蘭約8.7%,蘇格蘭約16.9%,威爾士約14.1%,北愛約6.1%。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機械、電子儀器、汽車、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此外,英航空、電子、化工等工業比較先進,海底石油開采、信息工程、衛星通訊、微電子等新興技術近年有較大發展。英國重視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英非能源資源不豐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進口。英開發核能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供發電的核電站有14座。2001年製造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17.5%,從業人員逾370萬,占總就業人口14. 5%。主要農牧漁業有畜牧業、糧食業、園藝、漁業。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 英國貨幣>>>

行 進 在 摩 爾 大 街 上 的 英 國 皇 家 炮 兵 團

軍事: 建軍時間約在17世紀中期。女王為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必要時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列席會議。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擁有獨立的核力量,國家戰略的核心是: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依靠和藉助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來保衛歐洲和英國本土的安全,並擴大英在歐洲的影響;積極加強與英聯邦國家的聯系,保護其廣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黨政府上台後,調整國防政策;繼續依靠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作為英國安全的基礎;積極推動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保持強大的常規部隊;保持核威懾力量;突出強調質量建軍和聯合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重點提高英軍處理各種危機、應付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努力維護英在歐洲及海外傳統勢力范圍的戰略利益。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長為22年。英實行正規軍與預備役部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2004年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近十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調整計劃,對陸、海、空三軍兵種結構及軍事裝備進行調整,以增加部隊在遠程作戰中的靈活機動能力,從而更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及有效應對21世紀的全球性威脅。據英國防部提供的數字,英軍現有總兵力約為20.56萬人,其中陸軍10.95萬,海軍4.24萬,空軍5.37萬。2004-2005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約為297億英鎊,2007-2008財政年度有望增長到334億英鎊

日本:
經濟:日本是一個經濟強國。礦產資源貧乏,除煤、鋅有一定儲量外,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主要資源依賴進口的程度為:煤95.2%,石油99.7%,天然氣96.4%,鐵礦石100%,銅99.8%,鋁礬土100%,鉛礦石94.9%,鎳礦石100%,磷礦石100%,鋅礦石85.2%。森林面積2526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66.6%,但木材55.1%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水力資源豐富,水力發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2%左右。近海漁業資源豐富。工業高度發達,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工業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京浜、阪神、中京和北九州為四大傳統工業區,後又出現北關東、千葉、瀨戶內海及駿河灣等新興工業地帶。日本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後,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約4. 2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2900美元。 日本貨幣

軍事:二戰後,美軍對日實行單獨軍事佔領,日本舊軍隊全部解散。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支持日本發展軍事力量。日本防衛的基本政策是:在和平憲法下,實行專守防衛,堅持日美安保體制,確保文官統治,遵守非核三原則,有節制地增強防衛力量。1976年制訂《防衛計劃大綱》,提出防衛總體設想和擴軍方針:保持均衡發展的防衛態勢,堅持重視質量的建軍原則,使之能獨立應付有限的小規模戰爭。至1990年已基本達到大綱所定指標。1990年12月,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了新「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1991-1995年),規定5年軍費總額為22.75萬億日元,計劃的重點是注重質量,提高武器裝備水平,加強後勤、情報、通信建設,更多地承擔駐日美軍費用等。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又批准總額約25.1萬億日元為期五年的新《防衛計劃大綱》。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訂了新一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01-2005年),總經費高達25.16萬億日元。1954年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正式建立陸、海、空力量組成的自衛隊,並成立防衛廳。內閣首相對自衛隊擁有最高指揮監督權。1956年成立國防會議。1986年7月「安全保障會議」取代原「國防會議」,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一切與國家安全有關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防衛廳隸屬總理府,長官由文職人員擔任,受首相之命,通過陸、海、空軍幕僚長(參謀長)統帥陸海空自衛隊。統合幕僚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是防衛廳長官的輔助機構,負責擬定和調整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後勤補給計劃,搜集分析軍事情報。自衛隊實行志願兵役制。陸上自衛隊服役期為2至3年,海、空自衛隊為3年。根據本人希望可延期服役期一次(2年)。2003年度軍費預算約48000億日元,約占當年預算總額817891億日元的6%。

俄羅斯:
經濟: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森林覆蓋面積8. 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 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佔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紡織、食品、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電力、煤、機器設備、黑色及有色金屬等,進口商品主要有機器設備、食品、化工產品等。 貨幣:盧布>>>

身穿二戰時期蘇軍軍裝的俄羅斯士兵

軍事:俄羅斯武裝力量主要由陸軍、空軍、海軍三大軍種和戰略導彈兵、太空兵、空降兵三個兵種組成。 武裝力量除正規軍外,還包括邊防、內務、安全、政府通訊、民防和鐵道部隊。武裝力量由議會、總統、政府按憲法規定的許可權共同指揮,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的任務是抵抗外來侵略和履行俄羅斯承擔的國際義務;軍隊人數不得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1%;實行義務兵與合同兵兩種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別為:艦隊水兵2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過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軍擁有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獨立區艦隊。

德國: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左圖:德國商業銀行大樓)。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軍事:1956年1月正式建立聯邦國防軍。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聯邦安全委員會,主席為聯邦總理。軍隊和平時期由國防部長領導,戰時由聯邦總理任軍隊最高統帥。聯邦國防軍總監為軍隊最高指揮官。國防政策的最高目標是確保德國的和平、自由和獨立,並規定聯邦國防軍是一支純粹防禦性軍隊,實施必要的安全預防措施,不掌握和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建軍重點是:組織快速反應部隊,制定新軍備規劃,壓縮部隊規模,裁減武器裝備。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為10個月(從2002年1月1日起縮短為9個月)。

5. 機械在人類發展歷史中起到哪些作用

所起到的作用;使農機械化,工業機械化、科技現代化、軍事現代,在其它領域,運輸、橋梁、建築、醫療、人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6. 軍事力量的發展歷史

歐洲一直是世界經濟與科技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也是近代空軍和海軍的發源地,其經濟實力和軍工科技足以與美國抗衡
歐盟一體化軍事力量仍處於建設之中,西歐傳統強國遠距離投送能力有限,而且「北約」的通信指揮、後勤保障、偵查監視、指揮管理等諸體系的組織與技術保障均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英法兩國均擁有完善、發達的軍事工業體系,工業基礎和軍事科技實力雄厚,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很強。 法國能設計製造先進的戰斗機、裝甲車輛、核動力航空母艦、潛艇在內的各種先進武器與各種配套的雷達、電子設備、軍事情報裝置和通信系統、探測系統。
英法兩國戰略核力量無論是質量還是規模都無法與美國相比。 中國在建國初期國家底子薄,「一窮二白」,十年「文革」給軍隊建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干擾,八十年代國家進行戰略調整,二代中央領導提出:「軍隊要忍耐」。軍事建設讓步於國民經濟建設,國家把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經濟建設上去。
那時中國與西方關系已經開始緩和,國際政治形勢有利,國家抓住時機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西方國家展開交流與合作,有針對性地引進了很多武器裝備和技術,國家少走了很多彎路。軍事和國防工業的發展在困境中艱難發展,大部分國防關鍵項目缺乏資金,或者由於歷史原因不符合新形勢的要求而下馬,陷入癱瘓和半癱瘓狀態,國家盡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軍工重點項目。很多與軍事有關的科研所、設計所、工廠陷入困境,大多數單位開始下海經商,或者轉產,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全球風雲突變,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國際強權政治集團倚仗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在全球挑起了數次局部戰爭,影響深遠。
海灣戰爭結束後中國看到了人民解放軍和西方強國軍隊的巨大差距,並認識到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國家開始逐步調整國防發展戰略以應對數次由美國引領的世界新軍事變革。 「台獨」分裂勢力的猖狂挑釁讓國家感到了軍事建設的急迫性,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用導彈襲擊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更讓國家體會到了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危機就在身邊。「我們黨和國家深刻認識到在富國的同時實現強軍的極端重要性。」黨和國家開始全面調整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防戰略,加大了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力度和投入。
由於中國這三十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對外交流渠道相對過去更加寬廣。受益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和全國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得到大大緩解。由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慢慢好轉,現實軍事壓力有所降低,軍隊的建設與發展逐漸走上正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經過數次裁軍後(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形成了規模適度,組織結構合理的局面,擁有230萬正規軍,這是一個符合國情的軍隊規模,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和周邊國際環境復雜,在軍隊機械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再繼續裁軍反而會削弱國防力量。中國的國防動員能力非常強,有很強的國土防禦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有關部門已對外公開宣布:「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和電子信息裝備協調配套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和獨立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人民解放軍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中國的軍工企業整體實力不及西方,技術儲備不足,例如:材料、發動機製造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導彈技術等。中國在跟蹤、學習世界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有很多創新,擁有比較強的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和系統整合及仿製、吸收能力。國家在積極學習西方的同時重視做好技術儲備,重視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努力提高軍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活力。國家鼓勵並創造條件讓社會資本進入部分軍工領域,但是軍事工業發展有周期長,高風險高投資的特點,社會資本能夠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裝備水平仍然相對落後,武器裝備的打擊能力較弱,缺乏高技術條件下大規模聯合作戰的經驗,大規模、遠距離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強,空中戰略投送能力不高。
陸軍在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與世界先進水平沒有代差,但是陸軍航空兵力量弱小,各型直升飛機裝備數量很少空軍現代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具有全面空戰和有限的對地對海攻防兼備的力量,但是與西方強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國海軍建設的起點不高,長期以來國家對海軍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海軍在裝備建設、作戰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遠洋作戰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備在遠海與海上強國進行對抗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先進的陸基核彈道導彈,相對於其他核大國只有有限的核威懾能力,按照西方的標准,中國的導彈技術仍然比較落後,海基核力量正處於穩步發展中。戰略力量是鎮國之寶,沒有「兩彈一星一艇」就沒有中國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中國日益上升的大國地位與落後的軍事實力不相稱,人民解放軍正面臨著「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由於國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軍隊承擔的任務比過去更加繁重: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抗擊自然災害、反恐維穩、聯合軍演等。面對日趨復雜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多樣化的軍事任務,黨和國家給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處於人力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公開的規劃:將於2020年實現初步機械化,2050年實現信息化。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在新軍事變革思想的指導下走有中國特色的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建軍道路,堅持「國家利益發展到哪裡,軍隊的歷史使命就應延伸到哪裡」,努力提高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
解放軍積極對外宣傳:對外增加軍事透明度,進行各種各樣的軍隊開放活動,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路宣傳軍隊建設情況、軍隊文化等。
解放軍高度重視保密工作,注意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內部的各種腐敗情況日益嚴重,軍隊加強了反腐倡廉建設,制定了反腐敗遠景規劃,完善對各級幹部的審計監督工作。
中國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強國相比,總體軍事實力差距懸殊,並且這個差距仍在繼續拉大。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還需要數十年才能趕上美國,而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水平最集中體現在軍隊裝備水平上,所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仍將保有對中國的絕對軍事優勢,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重而道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相對弱小的情況下仍然應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軍方針和國防建設原則。中國的長遠建軍目標是實現現代化,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海洋權益,「建設一支與國家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中國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奉行防禦性質的國防政策,不當頭,不稱霸;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之不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

7. 一部戰爭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軍事科技發展史

一部戰爭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軍事科技發展史是正確的,新軍事革命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從軍事技術形態的發展及其影響來看,新軍事革命的發展過程主要是起步階段、展開階段、完成階段。主要內容如下。

1.起步階段。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持續到20世紀80~90年代。主要標志是精確制導武器、超視距探測跟蹤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等武器裝備的出現,作戰方式上超視距精確打擊。

2.展開階段。大致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將持續到21世紀30年代。主要標志是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大力發展,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加快,新的軍事理論層出不窮,軍隊規模縮小、結構優化,敵對雙方的較量從超視距精確打擊逐步轉變為信息控制。

3.完成階段。估計要持續到21世紀下半葉。主要標志是機器人部隊和新概念兵器的出現,武器裝備、軍事理論、軍隊編成等都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全新的智能化軍事體系將完全取代機械化軍事體系,整個軍事系統將發生全面的根本性變革。

(7)機械化世界歷史軍事科技擴展閱讀

運用軍事技術更新武器裝備,是當代軍事領域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方面。冷戰期間和冷戰結束之後,戰爭的威脅始終存在,這使軍事領域成為密集吸納高新科技成果的地方。

在21世紀,全球范圍內發生的科技革命正在推動新的軍事變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海洋等領域的高新科技成果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產生了精確制導技術、遙感和探測技術、衛星通信與預警技術、全球定位導航技術、隱身技術、夜視技術、軍用新材料技術、軍用光電技術等一系列軍事高新技術群。

導致整個軍事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使武器裝備高技術化,引發了一場新軍事技術革命。這場新軍事技術革命不僅改變了軍事力量的物質形態和技術基礎,而且推動軍隊組織體制、軍事理論、戰爭形態及其作戰方式發生變革。

8. 請問大家人類軍事完成機械化、信息化之後是不是要完成太空化中國需要多少年美國呢中國能否與老美...

題目有些大,世界上完成軍事機械化的國家不多,信息化只有黴菌,中國正在趕上來回。

信息化某種程度上答需要太空化,信息化與航天密切相關。有能力的僅有中美俄、歐盟、日本。信息化不能獨自發揮作用,可看做傳統軍事力量的倍增器。

中國計劃2020年發射自己的太空站,信息化的雛形已經形成。黴菌有的,中國基本都有,整合能力需要時間,積累經驗。完全達到黴菌的水平,估計需要10-15年的時間。

9. 人類戰爭史的發展經歷了四種戰爭形態在機械化戰爭之後的戰爭形態是

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就是與歷次軍事變革相對應出現的四種戰爭形態。

閱讀全文

與機械化世界歷史軍事科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