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密設計 > 70年代農業機械照片

70年代農業機械照片

發布時間:2021-02-23 15:25:23

① 近代農業工具的變化

編輯詞條農業目錄農業農業生產的特點生產結構和產量變化相關術語農業污染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的分類農業的英文及解釋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艱難的研究歷程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艱難的研究歷程編輯本段農業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現階段的農業分為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兩大類。土地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產資料,勞動對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它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原料、資金和出口物資。農村又是工業品的最大市場和勞動力的來源。以有生命的動植物為主要勞動對象,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依靠生物的生長發育來取得動植物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農業包括的范圍也不同。狹義的農業僅指種植業或農作物栽培業;廣義的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有的經濟發達國家,還包括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的前部門和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後部門。現階段,中國農業包括農業(農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園藝作物的生產)、林業(林木的培育和採伐)、牧業(畜禽飼養)、副業(採集野生植物、捕獵野獸以及農民家庭手工業生產)、漁業(水生動植物的採集、捕撈和養殖)。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中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農作物類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從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區域間差異十分顯著。按地理、氣候條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為熱帶農業、亞熱帶農業、溫帶農業和寒溫帶農業;從東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隨著自然條件和資源類型的變化,又可分為農區農業、半農半牧區農業和牧區農業。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的來源,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的前提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切非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要受到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制約。編輯本段農業生產的特點(1)季節性和周期性(2)地域性編輯本段生產結構和產量變化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但數千年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由於人口多,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糧食生產尤佔主要地位。在傳統觀念中,種植五穀,幾乎就是農業生產的同義語。種植業即狹義農業。50年代以後,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增長,但它們在農業總產值構成中的比重,總的變化不大。並確定了「決不放鬆糧食生產,1979年以後由於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1979年以後由於農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並確定了「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農村經濟從較為單一的經營向多種經營的商品經濟轉化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增長,情況才開始出現引人注目的變化。種植業即狹義農業。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的生產。種植五穀,其具體項目,通常用「十二個字」即糧、棉、油、麻、絲(桑)、茶、糖、菜、煙、果、葯、雜來代表。糧食生產尤佔主要地位。種植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50年代為80%以上;60年代為75%以上;70年代前期為75%左右,由於人口多,後期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下。在農作物播種總面積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所佔的比重,1986年農村用電量為586.7億千瓦小時。從50~70年代始終高達80%左右,其中有9年超過85%;1979年以後適當調整了作物布局。與此相應,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由1978年的18億畝減少到1986年的16.6億畝,比重下降到76.9%。但由於畝產量增加,總產量反由30475萬噸增至39151.2萬噸。1986年糧食總產量的大致構成為:稻穀44%拖拉機的擁有量還微不足道;1986年已有大中型拖拉機86.65萬台,小麥23%,50年代初期,玉米18%,薯類6.5%,其他8.5%。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在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中一直偏小,冷凍精液和人工授精繁殖體系也已形成。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從50年代至1978年大體為8~9%;進入80年代後,並通過純種繁殖和雜交,連續上升至14%左右。從經濟作物的不同種類看,1952~1986年間棉花的播種面積在農作物播種總面積中的比重由3.9%減少到3.0%左右,在家畜育種方面,產量則由130.35萬噸增加到354萬噸,30餘年中雖有起伏或停滯,但總的說還是增長較快的。油料包括花生、油菜子和芝麻等的產量起伏很大。對提高產量、改進品質、增加抵抗病蟲害的能力等都起了重要作用。1952年的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4%,產量為419.3萬噸;此後有升有降。1978年以後又發展很快。1986年的播種面積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7.9%;產量1473.8萬噸,1949~1979年間,約為1952年的3.5倍。是農業增產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他經濟作物的發展情況,以1986年的產量與1952年比較,其增長幅度約為:烤煙6倍,中國研製的豬瘟、牛痘、羊痘等疫苗,糖料(甘蔗、甜菜)7倍,氣腫疽、牛肺疫、羊痘等傳染病和一些寄生蟲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茶葉6倍,黃紅麻5倍,水果18倍。林業40年代末期,林業產值在全國農業總產值中僅佔0.7%的微小比重。50年代以後,林業建設有了發展。1986年林業的產值比重增加到5%。但林業生產起伏較大,總的發展速度不快。植物病蟲害防治也取得重大成就。30餘年來,全國累計造林面積18多億畝,居世界中等水平。因撫育管理跟不上,每畝耕地平均施用量13千克,實際保存面積不足三分之一;加以採伐多於更新,1985年的森林面積僅為17.3億畝,1986年化肥用量(折純量)1930.6萬噸,每人平均1.7畝,按有效成分計算,森林覆蓋率為12%,且分布很不平衡,但在繼續廣泛施用人畜糞和綠肥等有機肥料的同時,多集中在東北、西南和浙江、福建等地區。為了改變林業生產與國家和人民需要嚴重不適應的狀況,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1978年以來已採取措施加強林業建設,提高了抗禦水旱災害的能力,從而使撫育管理不斷改進,農田基本建設的巨大成就,造林面積和木材產量有所增加,用材林、經濟林和防護林的構成也日趨合理。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構成中,畜牧業產值在50~60年代初期所佔比重總的呈下降趨勢。以後逐漸回升。1952年的畜牧業比重為11.5%,1986年增至21.8%。其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約為44.5%,種植業和畜牧業之間的產值比例,則因種植業所佔的比重逐步減少,二者的差距有所縮小。大體上50年代初為7:1,80年代中期為3:1。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家畜頭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1986年末的存欄數大牲畜(包括牛、馬、驢、騾、駱駝)為11896.1萬頭(其中役畜約佔58%),30餘年來,豬為33719.1萬頭,又使農業技術改造工作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羊為16622.9萬頭,二靠科學」的方針,分別比1952年增加了55.6%、2.75倍和1.69倍。中共中央確定發展農業「一靠政策,其中豬的數量增加最快。在全世界豬的存欄總數中,以後這一進程因工作的失誤發生曲折。中國約佔40%。大牲畜則因部分役畜為農業機械所取代,比重有所降低。中國於50年代中期提出農業技術改造任務。此外,家兔和野生動物的飼養利用,大牲畜(年底頭數)從2439萬頭增至4749萬頭。近年來也有較大發展。但和社會需求相比,以1985年與1952年相比,畜牧業的發展不快,特別是出欄率較低。1986年肉豬的出欄率為77.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羊為31.5%,農牧業生產總的處於相當低的水平。牛僅6.1%。但由於落後的生產關系的束縛,其原因在於飼養方法落後和飼料工業不發達。牛羊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草原建設不相適應。他們的某些獨特的傳統生產技藝,因此中國肉類產量雖由50年代的300多萬噸增加到1986年的2112萬噸,牛奶產量由1978年的88萬噸增加到1986年的289.9萬噸,但按人平均佔有量低於一般經濟發達的國家。由於肉類產量中豬肉佔90%以上,而豬的飼養又集中在農區,因而95%的肉類產自農區,無論農區或牧區畜牧業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除家畜、家禽飼養業以外,以桑蠶和蜜蜂等昆蟲為對象的動物生產也有很大發展。特別是養蠶業,但所擁有的草原和森林資源分別約佔全國的90%和40%,不僅歷史上一貫佔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有較高的經濟價值。1986年蠶繭產量36.9萬噸(其中桑蠶繭產量為33.6萬噸),中國國營農場的經營體制已逐步地進行了改革國營農場。比1952年增加近2倍。水產業即漁業。1952年的產值僅占農業總產值的0.3%,1985年為398元,1986年的比重已增至4.1%,而1953~1978年間僅為3.2%;每一農民的年平均純收入1978年為134元,30餘年有了較大的發展。水產品總產量1952年為166.6萬噸,按可比價格計算,1986年增至823.6萬噸,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增長。提高了近4倍。從水產品的產量構成看,農業中集體經營與承包農戶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形成,1986年,海水產品約佔57.7%,淡水產品約佔42.3%。海水產品中絕大部分來自捕撈,主要是近海捕撈,海水養殖和遠洋捕撈尚未得到應有的發展。近年來淡水產品的養殖業則有一定發展。副業中國農業中的副業,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性質和內容(見農村副業)。60年代以前的副業,是指農民利用業余時間或家庭中的輔助勞力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包括採集、漁獵以及家庭手工業如編織、刺綉等,大多屬於自給、半自給性質。又於1956年基本完成了農業合作化,其在農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強。至於後來由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舉的企業,首先以3年時間完成了土地改革。它們雖在一個時期仍被當作副業,實質上已是相對獨立於農業之外的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等,突破了副業的范圍;到80年代,又進一步演變成為鄉鎮企業。編輯本段相關術語農學家、農學、農業科學農村、農民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稅、農業補貼農業機械、農具農業生產農業合作社、農工商聯合體農場、屯墾農業標准化、農業產業化高效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外向型農業、訂單農業糧食、飼料、水果、農產品、水產品、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轉基因農葯、生物農葯肥料、化肥、有機肥農作物、經濟作物蔬菜、花卉、種子、植物、植被病蟲害、植物保護畜牧業、林業生產資料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三農:農業、農民、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是規模化和集約化。灌溉農業指相對缺水的地方引水灌溉,像黃土高原之類。綠洲農業是沙漠中的農業,水源一般是地下水,像塔里木盆地邊上,河谷農業比如湟水谷底的就叫河谷農業。編輯本段農業污染農業所用的葯物和化肥雖然對農作物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一旦流入河流就會造成不好的後果,這就是農業污染。編輯本段農業生產活動特點(一)地域性(二)季節性(三)周期性編輯本段農業的分類(一)按生產對象分類通常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副業。(二)按投入多少分類投入少:粗放農業投入多:密集農業(三)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發展中國家)商品農業(發達國家)編輯本段農業的英文及解釋agriculture:,feed,ofdomesticatedanimals(livestock)."farming",whilescientists,saidtobeengagedinagriculture.編輯本段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個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的名字,他發起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從60年代開始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1976至1987年間,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1億畝,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1979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技術專利轉讓美國。以後,他又研製出一批比現有三系雜交水稻增產5%—10%的兩系品種間雜交組合。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普遍種上了袁隆平研製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許多國家的專家到中國來取經,印度、越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引種了雜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為此,我國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他金質獎章和「傑出的發明家」榮譽稱號。國際同行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編輯本段「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艱難的研究歷程1960年袁隆平從一些學報上獲悉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生產中。這使袁隆平認識到:遺傳學家孟德爾、摩爾根及其追隨者們提出的基因分離、自由組合和連鎖互換等規律對作物育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於是,袁隆平跳出了無性雜交學說圈,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規品種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上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觀存在著「天然雜交稻」,只要我們能探索其中的規律與奧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們的要求,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來,從而利用其雜交優勢,提高水稻的產量。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而無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於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課題上來。在1964年到1965年兩年的水稻開花季節里,他和助手們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終於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兩個春秋的觀察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較豐富的認識,他根據所積累的科學數據,撰寫成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是國內第一次論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論文,不僅詳盡敘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點,並就當時發現的材料區分為無花粉、花粉敗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種類型。從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袁隆平總結了6年來的經驗教訓,並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不育現象,認識到必須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選用親本材料,提出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的新設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袁隆平帶領助手李必湖於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現一株雄花敗育株,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是將「野敗」這一珍貴材料封閉起來,自己關起門來研究,還是發動的科技人員協作攻關呢?在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無保留地及時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並慷慨地把歷盡艱辛才發現的「野敗」奉獻出來,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成了全國范圍的攻關協作網。1973年,廣大科技人員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選用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000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張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為代表的優勢強、花粉量大、恢復度在90%以上的「恢復系」。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緊接著,他和同事們又相繼攻克了雜種「優勢關」和「制種關」,為水稻雜種優勢利用鋪平了道路。九十年代後期,美國學者布朗拋出「中國威脅論」,撰文說到下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糧食短缺和動盪危機?這時,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其實,袁隆平早有此慮。早在1986年,就在其論文《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中提出將雜交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且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鄭重宣布:我國歷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正如袁隆平在育種戰略上所設想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確實表現出更好的增產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雜交稻每公頃增產750-1500公斤,且米質有了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產示範中,全國已累計種植兩系雜交水稻1800餘萬畝。目前,國家「863」計劃已將培矮系列組合作為兩系法雜交水稻先鋒組合,加大力度在全國推廣。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點發起沖擊。他向朱總理提出選育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課題。朱總理聞訊後非常高興,當即劃撥1000萬元予以支持。袁隆平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亞農場基地,袁隆平率領著一支由全國十多個省、區成員單位參加的協作攻關大軍,日夜奮戰,攻克了兩系法雜交水稻難關。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努力,超級雜交稻在小面積試種獲得成功,畝產達到800公斤,並在西南農業大學等地引種成功。目前,超級雜交稻正走向大面積試種推廣中。參考文獻:?wtp=tt麻煩採納,謝謝!

② 現代農業用到的機械種類,具體名稱,用途,有圖片更好!!

糧食加工機械 按工藝流程分為兩大類:一類用於將稻穀、高粱、粟和黍等原糧脫殼去皮,碾製成成品米。例如稻穀原糧先經各種除雜清理設備清除各種雜質後,進入礱谷機並分離稻殼。排出的谷糙混合物進入谷糙分離篩。分離篩利用稻穀和糙米在粒度、密度和表面特性等方面的差異,將未脫殼的稻穀分離出來並送回礱谷機。糙米則進入碾米機碾製成白米,然後經成品分級篩除去糠粞和碎米,即得成品白米。另一類用於將小麥、玉米、大麥、蕎麥和莜麥等原糧去掉皮層和胚芽,研磨成成品粉。例如小麥原糧經各種除雜清理設備清除各種雜質和沾附在麥粒表面的泥土、灰塵後,進入磨粉機研磨成粉,並經一組平篩篩理提取成品麵粉。中間物料再進入另一台磨粉機研磨,如此反復提取麵粉,最後經刷麩機將麩皮排出。
油料加工機械 制油工藝主要分壓榨法、浸出法等。不同的制油工藝採用不同的機械設備,但制油原料都先經油料清理機械清除雜質,並用各種類型的油料剝殼機剝去外殼並使殼仁分離,然後用軋胚機壓製成胚料。用浸出法時,將胚料浸在溶劑(己烷或輕汽油)中把油浸出,經過濾、蒸發和汽提等設備使油與溶劑分離,溶劑回收後可反復使用;用壓榨法時,將胚料放在蒸炒鍋內炒熟後,送入螺旋榨油機或液壓榨油機內擠壓出油。浸出或榨出的毛油再由各種精煉設備過濾、水化、鹼煉、酸煉、脫色和脫臭等煉製成精油或成品油。

畜牧業機械

在放牧和舍養禽、畜飼養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
草場維護和改良機械 包括殺滅草場鼠類用的毒餌撒播機、改良草場以提高牧草產量的鬆土補播機和草場噴灌設備等。
放牧場管理設備 包括電牧欄及其架設機械、流動防疫車和葯淋設備等。①電牧欄:將電脈沖發生器產生的高壓脈沖電流通入電籬,使牲畜在觸到電籬時受到非致命的電擊,從而使其在電籬所圍成的電牧欄內活動、採食。裝設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機,可為電牧欄提供方便而廉價的電源。②流動防疫車:一種越野性能好的專用汽車,車內裝有防疫和獸醫用的化驗、消毒、治療設備和內燃發電機組等,可運載數個防疫或獸醫人員及時趕赴疫區。③葯淋設備:主要用於防治放牧羊群的疥癬和體表寄生蟲。
牧草和青飼料收獲機械 在田間收取牧草並形成散草、草捆、草垛和草塊等的機械,主要包括割草或割草調制機、摟草機、撿拾壓捆機、集草堆垛機械、牧草裝運機械和青飼料收獲機等。割草機有往復式和旋轉式兩種類型。70年代開始發展的旋轉式割草機與傳統的往復式相比,具有切割和前進速度高、工作平穩、對牧草適應性強的優點,適用於高產草場,但切割不夠整齊,重割較多,能耗較大。在割草機上加裝壓輥即成為割草調制機,可將割下的鮮牧草莖稈壓扁擠裂,以加速乾燥過程。摟草機有橫向和側向兩類,用於將割倒散鋪在地面的牧草摟集成不同形式的草條。撿拾壓捆機用以從地面拾起成條的乾草,並將其壓縮成矩形或圓形斷面的緊密草捆,以便於運輸和儲存。青飼料收獲機有甩刀式和通用型兩類。前者用高速旋轉的甩刀式切碎器把青飼作物砍斷、切碎並拋送到掛車中,主要用於收獲低矮青飼作物。後者備有全幅切割收割台、對行收割台和撿拾裝置3種附件,因而可收獲各種青飼作物。
飼料加工機械 主要包括:加工各種粗、精飼料的飼料粉碎機、鋤草機和青飼料切碎機;配製混合飼料的飼料混合機;將粉狀飼料製成顆粒狀的飼料壓粒機;處理秸稈飼料的莖稈調制機;用於加工薯類、瓜菜等多汁飼料的洗滌機、切片機、刨絲機、打漿機、菜泥機和飼粒蒸煮器等。
舍養禽、畜飼養管理機械 主要包括:禽畜舍的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和照明等環境控制設備;禽畜喂飼和飲水設備;禽畜防疫設備;除糞和糞便處理設備,以及禽蛋收集和擠奶設備等。現代化的蛋雞舍包括從孵化育雛到雞蛋裝箱的成套機械化、自動化設備,在與外界隔絕的條件下,可按要求自動控制舍內環境。按不同雞齡和產蛋雞的需要定量喂飼全價配合飼料,並裝設自動飲水器和定期除糞設備。雞蛋則通過集蛋系統自動收集,經清洗、分級後裝箱待運。

作物收獲機械

作物收獲機械包括用於收取各種農作物或農產品的各種機械。不同農作物的收獲方式和所用的機械都不相同。有的機器只進行單項收獲工序,如稻、麥、玉米和甘庶等帶穗莖稈的切割;薯類、甜菜和花生等地下部分的挖掘;棉花、茶葉和水果等的採摘;亞麻、黃麻等莖稈的拔取等。有的收獲機械則可一次進行全部或多項收獲工序,稱為聯合收獲機。例如穀物聯合收獲機可進行莖桿切割、谷穗脫粒、秸稈分離和穀粒清選等項作業;馬鈴薯聯合收獲機可進行挖掘、分離泥土和薯塊收集作業。(見彩圖)

穀物聯合收獲機 由收割台、輸送裝置、脫粒裝置、分離裝置、清選裝置、糧箱和傳動裝置等組成。按作物的喂入方式有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兩種。歐美各國都使用全喂入式穀物聯合收獲機(圖6),主要用於收獲小麥和其他麥類作物,經部分改裝和調整後也能用於收獲玉米、豆類、水稻和向日葵等。作業時,收割台前端的往復式切割器在撥禾輪的配合下,將帶穗禾稈割倒在收割台上,經收割台輸送裝置和中間輸送裝置送入脫粒裝置,在通過脫粒滾筒與凹板之間的間隙時受搓擦和打擊作用而脫粒。大部分穀粒穿過凹板篩孔後進入清選裝置,少量穀粒夾帶在凹板上的脫出物中被拋送到分離裝置,在鏈式分離裝置的上下、前後往復抖動下穀粒被分離出來進入清選裝置,莖稿等大雜物則被向後輸送而拋出機外。進入清選裝置的穀粒經風扇和篩子將細小的雜質清除,干凈的穀粒被送入糧箱。糧箱裝滿後,啟動卸糧輸送器,將穀粒卸入運糧車內。70年代中、後期,在北美相繼出現多種類型的軸流滾筒式全喂入穀物聯合收獲機,它將脫粒裝置與分離裝置結合為一體,從而免除龐大的鏈式分離裝置,縮短整機長度。在中國南方和日本先後發展了以收獲水稻為主的半喂入式穀物聯合收獲機。作業時,割下的水稻禾稈在夾持輸送過程中僅穗頭部分進入脫粒裝置,脫粒後的秸稈比較完整,便於綜合利用。混雜在穀粒中的碎秸量少,一般可不設單獨的分離裝置,因而與全喂入式相比,結構簡單而功率消耗較小。

采棉機 它用旋轉的帶齒摘錠,將綻開棉桃中的帶籽纖維抓帶出來並靠氣流送入棉箱。采棉機有兩種主要類型:在美國使用水平摘錠式采棉機,其採摘率較高,但結構復雜、製造精度要求和成本高;在蘇聯大多使用垂直摘錠式采棉機,其結構較簡單、成本較低,但採摘率較低、落地棉較多、對棉株損傷較大。
機采籽棉的含雜率高,質量等級較手摘籽棉顯著降低。機采籽棉需要配備成套的清棉設備,採摘的棉花在軋花前後進行反復清理後才能用作紡織原料。 農業運輸機械

農業運輸機械用於運輸各種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建築材料和農村生活資料,包括各種農用運輸車、由汽車或拖拉機牽引的掛車和半掛車、畜力膠輪大車、膠輪手推車以及農船等。
拖拉機牽引的掛車和半掛車與汽車牽引的掛車和半掛車類似,但掛接點位置較低,車廂形式多種多樣,以適應運輸不同農業物料的需要,如散裝穀物和飼料掛車;牧草和青飼料掛車;草捆運輸車;甘蔗運輸車;鮮活禽畜運輸車;廄肥、化肥和液肥運輸車;農機具運輸車等。半掛車的部分重量通過牽引桿壓在拖拉機的牽引裝置上,使拖拉機驅動輪增重,以利於發揮拖拉機的牽引力。

③ 我父親70年代在鎮農機站工作,開大拖拉機,豐收35,一干就是9年多,後來改制回家分田種地至今,現在

與一個種田的無兩樣,大集體搞生產年代只不過是工種不同,才幹了九年算個屁啊!我父親在抽水站幹了幾十年,分集體後還幹了十年,現在七十多歲又不是同樣農民一個?

④ 新中國成立前人們常常使用的農具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使用的和80年代使用的農具

提問者問的是新中國成立前,那麼包括中華上下5千年的歷史
具體農具如下:
1.夏,商和西周時期努力和庶民集體耕作,使用的農具,絕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僅有少量青銅農具。
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廣。
3.秦和兩漢時期,農具得到改進,鐵農具牛耕廣泛推廣。耕犁上安裝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西漢趙過發明了播種的耬車。
4.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時期農具得到鞏固和發展,馬鈞改進了翻車,用於農業灌溉。水碓、水磨廣泛用於穀物加工。
5.隨唐時期,農業有了較快發展,傳統農具的發展基本定型。創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便於水田耕作。
6.宋朝時期粑、鋤、等中耕農具很多,說明當時很重視田間管理。,北宋農業技術有一定發展,農民使用適於不同土壤的圓頭尖頭犁鏵。為解決牛耕不足困難,有寫地方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7.元代,境內木匠能製作簡單的木製農具。
8.明清時直到解放前期農具少有突破和發展,繼續得到鞏固。
民國時期有手推車棚、車輪、馬車棚、犁、耙、耬、木耙等。
9.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引進了穀物條播機、棉花播種機等。60年代先後研製成懸掛式穀物播種機、離心式播種機、通用機架播種機和氣吸式播種機等多種類型,並研製成磨紋式排種器。到70年代,已形成播種中耕通用機和穀物聯合播種機兩個系列,同時研製成功了精密播種機。
10.80年代,地排車棚、扁擔、杴柄、木杴等農業工具得到應用。機械化工具更加先進。

⑤ 70年代中國誰 照片

1979年我家的窗戶就是個拱形,沾的報紙,沒玻璃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⑥ 農業機械在農業四個發展階段中的特點

19世紀前
農業機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使用簡單農具的時代。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約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紀就已使用銅犁頭進行牛耕。到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擁有耕地、播種、收獲、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鐵、木製農具。公元前90年前後,趙國發明的三行耬,即三行條播機,其基本結構至今仍被應用。到 9世紀已形成結構相當完備的畜力鏵式犁。在《齊民要術》(約540)、《耒耜經》(約880)、王禎《農書》(約1310)、《天工開物》(1637)等古籍中,對各個時期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機械和工具都有詳細的記載。在西方,原始的木犁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使用鐵犁鏵。
19世紀至20世紀初
19世紀至20世紀初,是發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農業機械的年代。1831年,美國的C.H.麥考密克創製成功馬拉收割機。1836年出現了第一台馬拉的穀物聯合收獲機。1850~1855年間,先後製造並推廣使用了穀物播種機、割草機和玉米播種機等。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拖拉機開始逐步代替牲畜,作為牽引動力廣泛用於各項田間作業,並用以驅動各種固定作業的農業機械。
20世紀30年代後期
20世紀30年代後期,英國的H.G.弗格森創製成功拖拉機的農具懸掛系統,使拖拉機和農具二者形成一個整體,大大提高了拖拉機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壓系統操縱的農具懸掛系統也使農具的操縱和控制更為輕便、靈活。與拖拉機配套的農機具由牽引式逐步轉向懸掛式和半懸掛式,使農機具的重量減輕、結構簡化。40年代起,歐美各國的穀物聯合收獲機逐步由牽引式轉向自走式。60年代,水果、蔬菜等收獲機械得到發展。自70年代開始,電子技術逐步應用於農業機械作業過程的監測和控制,逐步向作業過程的自動化方向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廣為發展新式畜力農具,如步犁、耘鋤、播種機、收割機和水車等。5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建立拖拉機及其配套農機具製造工業。洛陽第一拖拉機廠於1959年建成投產。1972年創製成功的船式拖拉機(機耕船),為中國南方水田特別是常年積水的漚田地區提供了多種用途的牽引動力。到1984年底,全國(除台灣省外)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85.4萬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機達到 329.8萬台,農業用汽車達到35萬輛,農用排灌動力機械達到615萬台,農用水泵達到515.7萬台,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具達到 123.5萬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機配套農機具達到 291.8萬部,穀物聯合收獲機達到35861台,飼料粉碎機達到113.9萬台,磨面機、碾米機、軋花機和榨油機共 388.1萬台,農用動力總功率達1.95×10千瓦。1984年,機耕面積達5.24億畝,佔耕地面積的39%。機電灌溉面積達3.76億畝,占灌溉面積的56.4%。

⑦ 關於20世紀70年代(或60年代)的農民生活。有相關的書也行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北濱海農村農民生活掠影回憶上山下鄉:
貧困的農耕部落
蘇北沿海廢黃河入海口三角洲的濱海地區,一馬平川、地勢平坦,水源充沛、河流密布、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地農民主要的農業機械是獨輪車,相傳還是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已經傳了1800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後期才逐步有了手扶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代步工具則首推自行車,自行車在農民家裡既是高檔生活用品,又是生產工具和重要的運輸工具,農民走親訪友,一輛自行車可以載重一家人,丈夫騎車,前邊坐著大孩子、後邊坐著老婆、老婆懷里還抱著一個小娃娃。到農村集市場交換農副產品、農用物資時,去的時候,自行車上能夠載運一頭大肥豬,回來的時候,能夠載運100公斤化肥。有一個農民,把老家的祖屋賣了得到一筆錢,購買了一輛自行車,由於蘇北沿海地區地勢低窪、潮濕,著地停放容易生銹,這位農民用完自行車後,每次都會仔仔細細地把自行車擦洗得乾乾凈凈,然後像升旗一樣,把自行車掛到房屋樑上,寧可自己睡在陰暗潮濕的地上。當時蘇北鹽阜平原是不通火車的,公路也不發達、還沒有一寸黑色瀝青路面,一般農村鎮以下村莊都沒有公路、不通汽車,大部分是土路,晴天是塵土飛揚,雨天是泥濘不堪,拖拉機駛過後留下兩道溝槽,擠壓形成的淤泥能夠沒過行人的腳背;鄉鎮的鎮上每天有一班汽車到縣城,如果不能趕上這趟汽車,要麼改天出行,要麼乘坐「二蹬車」,「二蹬車」就是自行車,一般在汽車站等候接客、去縣城距離有九十里,要價2-3元錢,由青壯年農民用人力騎行,乘客坐在後邊書包架上,由於路面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的人是氣喘吁吁、筋疲力盡,坐的人是心驚肉跳、腰酸臀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除了在八灘鎮上有一家酒廠、一家棉花軋花加工廠外,基本沒有工業,由於水旱災害頻發、社會動盪等天災人禍,濱海經濟非常落後、基礎設施薄弱,人們只能使用原始工具、原始手段進行農業生產,完全靠天吃飯、耕作產量低下,人民生活貧困,所以在改革開放以前,大部分的農民都沒有去過縣城以外的地方。濱海人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勞動、耕作、生活在這一片閉塞、落後、貧困的土地上。
我們所在的知青農場前身是軍墾農場,上世紀七十年代,改組為生產建設兵團,帶領我們的老隊長是個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革命,在槍林彈雨中南征北戰居然毫發無損,還養育了一群『接班人』,有的是已經犧牲的老戰友的孤兒,按照戰斗紀念地,分別取名為泰、杭、連、南、淮、海等等,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一群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分配的糧食不夠吃,老隊長手握大權,守護著存放成千上萬斤糧食的國家倉庫,從不動心,他看著面黃肌瘦、嗷嗷待哺的一群孩子,每次發工資,咬咬牙,用全部工資從黑市上高價買回一口袋雜糧,補貼家用,才使這一群孩子沒有被餓死、病死。上世紀七十年代,筆者在那裡的建設兵團西北角最邊遠的一個連隊當會計,每個月要到團部(總場)報賬、開會等辦理公務幾次,離團部駐地有30多華里,來回近70華里,全部靠兩條腿步行,早上天一亮就出發,下午剛吃完飯就返程,風雨無阻,我們連隊到團部要沿南八灘渠邊的一條土路向東經過龍潭分場部、頭庄分場部、西汛分場的田地,從南八灘渠上一座唯一的公路橋(東風橋)上過河,往南8、9華里跨過蘇北灌溉總渠入海口節制閘,到達射陽縣境的六垛鎮、也是淮海農場總場所在地。之間要經過好幾個當地土著農民居住的村莊,有時,我為了節省時間,從頭庄分場附近,本地農民用樹木架設的一座便橋過河,向東南方向穿越土著農民聚居的村莊、行走田埂路、淌過一片沼澤地、越過蘇北灌溉總渠高大的河堤,然後跨越蘇北灌溉總渠節制閘,到達總場,可以少走4華里路,離開大路前,我會就地從防風林里折下一根手杖大小的樹枝,拿在手裡,用來驅趕土著居民家門前突然竄出來對著你亂叫亂咬的看家狗、田埂上躲藏在草叢里的蛇蟲、以及其他可能發生的危險。沼澤地上水塘密布、雜草叢生、水塘里生長著茂密的蘆葦,草地上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踩出來一條小路直達蘇北灌溉總渠大堤和節制閘,只是如果下雨後,小路有時會淹沒在水下,必須光腳淌過淺灘。當時,耕牛是生產隊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最貴重的公有財產,生產隊一般都安排生產隊里年老體弱、但德高望重的老農民負責看管和放牧,你只要敬上一根香煙,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述這一片土地上發生的許許多多平常但是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告訴我說:過去發生過一件事:農場以前有一個會計,長得人高馬大、身強力壯、有一天從農場總場領取了整個連隊200多人的工資,大約2000多元現金,看看天時不早,為了趕時間,抄近路,路過這一片沼澤地,當走到蘆葦盪邊時,一個歹徒手持魚叉從蘆葦叢里沖過來,喝令會計把錢交出來,會計一看:沼澤地荒無人煙,自己赤手空拳,對方手執凶器、來者不善,靈機一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於是拔腿就跑,歹徒一路追趕,看看就要接近,就把魚叉當標槍一樣投向會計,一下子刺入會計屁股,會計看看跑不掉了,孤注一擲,索性轉過身體,怒瞪圓目,大吼一聲、一把抓住魚叉把魚叉從屁股上拔出來,緊握在自己手裡,歹徒頓時嚇呆了,反過來落荒而逃,會計趕緊脫下上衣,簡單地包紮了一下傷口,柱著魚叉、一瘸一拐地走了二里路,來到附近村莊,向當地土著農民求救,當地農民趕緊派人到就近的農場報警告急,農場立即派出醫務人員和交通工具進行搶救,這一位勇敢的會計才倖免於難。
當時,當地農民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土牆草頂的茅草屋,牆壁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壘砌而成:有的採用土坯法:就是選一片比較平整、草皮茂盛之地,用平口鍬挖取大小相同的土坯,順序堆砌,優點是可以一次成牆,成本低廉,缺點是毀壞耕地,這樣的牆壁不耐雨水沖刷,使用壽命短;還有的採用夯土法:就是挖取水塘邊、荒地邊的泥土,加水、加稻草後進行攪拌,再用人力、或者使用耕牛踩踏均勻,然後按照牆壁形狀製作模板,放入攪拌好的泥團,夯緊夯實,等干結牢固後,再升高一層,以此為樣板,一層又一層,直到需要的高度,優點是節約耕地,質量牢固、經久耐用、缺點是人工成本高,工程時間長。土牆成形後,屋頂用樹干支撐,加蓋蘆葦編制的蘆席,表面覆蓋一層厚厚的稻草,一座茅草屋就竣工了,由於房屋材料簡陋,承載力有限,一般窗戶洞都很小,大部分人家沒有玻璃窗,房屋檐高只有2米左右,房屋低矮、採光、通風都很差,當地土著居民飲用水大部分靠門前屋後水塘里、溝渠里的水,一般農村、鄉鎮都不通自來水,而且家裡沒有熱水瓶,在縣城和個別大型街鎮能見到少量水井。養豬的人家都在自家房屋門前用泥土壘砌一個1米多高,直徑1米多,圓頂的豬窩,遠遠的望去,就像一座座地堡。豬、狗、雞、鴨大部分散養,不成規模,商品化程度很低。在其他地方,石頭是極其普通的物件,隨處可見,甚至是讓人討厭的東西,可是在蘇北鹽阜平原農村,由於方圓幾百里,沒有山丘,不產石頭,石頭就成為稀罕之物,許多人家把普通石頭珍藏在家裡當作腌制鹹菜的壓重物使用,輕易不放在外面。
當時,實行人民公社,農民參加集體勞動,平時農作物收獲後按照人口分配實物,到年底以生產隊(大體與一個自然村相同,大型的自然村分成若干生產隊)為單位參與年底收入分配,每個工日根據生產隊效益一般只能分得幾角錢,甚至有的虧損的生產隊,農民勞動者反而倒欠生產隊收入分配,和我們鄰近的一個叫大興大隊的生產隊每個工日只有六分錢,你知道嗎?一個工日相當於一個強壯的農民連續進行十個小時的強體力勞動!
我們在鄰近的村莊曾經見過這樣的情景,有一家農民家裡的老人患了急病,家裡窮得都揭不開鍋了,無奈之下,這個農民向生產隊借2元錢為老人抓葯治病,隊長不同意,甚至這一個農民向比自己輩分還低的隊長、會計下跪不起,隊長、會計都依然不為所動,說生產隊沒有錢,也沒有辦法,不能同意,由於缺醫少葯,不久以後,老人就撒手西還了。
由於人們飲用水的水源地受到污染,經常有人罹患肝炎等傳染病,有一次,我們到衛生院探視患病的知識青年,鄰床有一個患猩紅熱的十歲左右的農村女孩,爺爺是農村幹部,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富裕人家了,女孩住進醫院幾天了,高燒一直不退,醫生建議喝西瓜水來輔助降溫,女孩聽了很高興,但是當爺爺花了一元多錢,把西瓜買來,打開西瓜露出鮮紅色的瓜饢後,女孩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怪物,居然嚇得哇哇大哭,死活也不敢吃,富裕人家都這樣,貧困人家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參加集體勞動的農民是這樣的貧困,那麼個體農戶的情況又如何呢?,濱海縣振東鄉頭庄村有一家農戶,住在八灘渠南、緊靠淮海農場二隊耕地的一塊高崗地上,據當地農民介紹,這家農戶早年參加過抗日,老人受過傷,有一個兒子為國捐軀,土地改革時政府分給他這一塊地,大約有7、8畝,土地改革後,他又利用河堤、荒灘開墾了幾畝零零星星的荒地,現在全家已經繁衍到老老少少十幾口人,喂養了一頭黃牛作耕牛,人民公社化的時候,公社幹部動員他加入人民公社,他死活不肯,硬說是土地是自己的兒子用命換來的,是政府分配的,考慮到他們一家是有功人家、他們的土地又遠離自然村、不便管理,只能放任自流,成為當地一家獨一無二的個體農戶。我有時路過他們家,會在他家樹蔭下歇歇腳、涼快涼快、要口水喝,有一次,正值中秋節,收完了玉米,老人帶著兒子正在翻耕土地准備種植冬小麥,恰逢老牛又生了一頭小牛,老農民捨不得老牛,和兒子用人力在犁地,由於地處偏僻,這戶人家不通電,甚至連當時普及的廣播喇叭都不通,最重要的是缺乏灌溉和排水渠等水利設施,他們的土地只能靠天吃飯,無法種植水稻等高產作物,只能種植玉米、小麥、紅薯等旱作物,產量低、品質差,一家老少勉強能夠依靠雜糧填飽肚子,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完全依靠家裡養的母雞生的雞蛋換取,穿衣戴帽、造房砌屋則要靠飼養豬羊經過多年的積蓄才能解決,遇到連續大旱,糧食減產,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我們進入他們家裡,發現他老伴和兒媳婦正在烙月餅,是用小麥和玉米混合面做的皮子,餅皮上撒落著幾顆芝麻,餡心是韭菜、野菜、雞蛋皮的,金黃色的雞蛋配翠綠的韭菜,倒也蠻養眼的,但是缺油少肉,乾巴巴的,家裡除了有一張簡陋的飯桌子、幾條長凳子,沒有像樣的傢具,睡覺的『床』是用土坯在地上圍成一尺高,裡面填充一些乾草、表面鋪墊一塊自己編織的蒲席或者蘆席,晚上就席地而睡,所以,按照現代社會發展水平,這家人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床,全家上下,沒有一頂蚊帳,但是在西邊一間土屋裡我驚奇地發現一個紅色的小木箱,經過詢問,老人說,前年娶回來一房媳婦,自己動手把草屋重新用泥糊了一下,殺了一頭羊,買了一些菜,請大家吃了一頓飯,總共花了20元錢,小木箱是媳婦的嫁妝。飲用水來自自己家門前的水塘,吃、喝、洗、澆莊稼用的都是同一個水源,因此在當地,肝炎、瘧疾、腸道等傳染性疾病是多發病、常見病。
這就是筆者親眼目睹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濱海農村農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也是反映當時中國農村農民生活的一個縮影,讓人不得不聯想起古老、落後、貧困的農耕部落。

⑧ 70年代以前農民如何集體勞動速度!

共產主義盛行於中國農村
在中國河南一個既像郊區住宅開發區又像工業園區的小村裡,每個人都能終身獲得就業機會 和一套免費裝修的公寓。街道干凈整潔,治安良好。鄰居們都熱心公益。教育和醫療保健不 同於中國的其他地方,這里都是免費的。公用設施、食品甚至連啤酒都是免費的。也許有一 天,衣服也會免費。

南街村成功地將中國革命者的理想與改革派的理想結合了起來,用在新的市場經濟下獲取的利潤,創建了一個帶有小鎮價值觀的終生制公社。

王宏斌穿著一件開襟羊毛衫,很難想像他就是當地共產黨支部的一把手。他微笑著說:「我們的目標是共同建設共產主義,共同勞動,共同致富,共同享樂。」他每月拿30美元,是當 地居民中收入最高的。他滿意地說:「南街村是一個大家庭,這里每個人都有福同享。」這 就更不用說共用村裡的汽車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村的人都唱著共產主義歌曲排隊去上班,他們還背誦其他地方的人早忘記的《毛主席語錄》。如果他們被認為懶惰、不整潔或不合作,就有失去應得利益的危 險。生意和財產都不能被私人佔有,不提倡個人銀行帳戶。工廠和學校負責對村民進行素質教育。 而且,幾乎沒有人批評這種制度。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思想道德高尚,公社精神在 這里得以生動地體現。

在中國這個發展中的大國里,人們還沒有弄明白如何在不產生貧富差距的情況下創造財富;或如何賦予其政治觀念以新的活力,使居民有一種目的感——南街村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在改革中的中國,南街村並不是惟一一個將工業利潤用於公社生活的村莊。但它可能是第一個在嘗試並放棄了私有化這樣做的村子。而且它是在潑掉洗澡水後,又把孩子找回來的最成 功的例子。

南街村在毛澤東時代是一極度貧困的地方。像其他村子一樣,當時南街村每個人都參與集體勞動,根據北京的指示生產某一數量的糧食或產品,而並不考慮氣候的因素和供求關系。

毛澤東的繼任者鄧小平,1979年推行以市場為中心的改革,南街村再次奉命行事。 但是到了1983年,農業產量下降了一半。農民放棄了土地,一些接管了當地兩家工廠的人被 認為是揩國家的油。 所以村黨支部書記王宏斌建議,南街村再實行集體化,共享資源,保護公共利益。結果是令 人震驚的。自80年代中期以來,南街村農業和工業的年收入增長了2000倍,由原來的7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14億元。 與毛澤東時代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實行集體化中,南街村可以根據供需決定生產什麼,還可 以在一個有競爭力的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王宏斌發現,南街村有麵粉,而方便麵在中國很 有市場。於是,南街村現在成為中國最大的方便麵生產商之一,擁有26家與食品、啤酒有關 的企業,員工達1.1萬人。

南街村的村民都免費住在5年前蓋好的公寓里,各家各戶用的都是北歐風格的松木傢具,都有電視和擺著毛主席像。屋裡裝修雖然簡單,但是遠比其他村那些破爛的住處舒服得多。

一座兩層樓高的白色大理石毛澤東像矗立於南街村的中心,晚上有耀眼的燈光照明,還有民兵志願者24小時守衛。1993年,南街村樹立這座毛主席雕像,以紀念這位中國共產主義之父 。

——摘自2001年3月21日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共產主義盛行於中國農村 》 記者英迪拉·拉克什馬南
------------------------------
農村人民公社章程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第一章 農村人民公社
在現階段的性質、組織和規模
一 、農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又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
農村人民公社是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在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聯合組成的。它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是社會主義的互助、互利的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制經濟,同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經濟,互相支援,共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繁榮。國家要盡可能地從各方面支援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生產,逐步進行農業技術改革,用幾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在農業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和電氣化。
二 、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是生產隊。根據各地方不同的情況,人民公社的組織,可以是兩級,即公社和生產隊,也可以是三級,即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
三 、人民公社的各級組織,都必須執行國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管理和組織生產。
在人民公社中,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必須同群眾密切聯系,有事同群眾商量,傾聽群眾意見,在人民公社各級組織中起領導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 、人民公社的各級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
人民公社的各級權力機關,是公社社員代表大會、生產大隊社員代表大會和生產隊社員大會。
人民公社的管理機關是各級管理委員會。
人民公社的監察機關是各級監察委員會。規模較小的生產隊,可以只設一個監察員。
人民公社各級社員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各級管理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的成員,都必須經過社員充分的醞釀,採取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
五 、人民公社各級的規模應該由社員民主決定。各級規模大小的確定,都應該對生產有利,對經營管理有利,對團結有利,並且便利群眾進行監督。
人民公社的規模是一鄉一社。有的是小鄉一社,有的是大鄉一社。各個公社的規模定下來以後,長期不變。
生產隊的規模應該根據土地的數量和遠近、居住的集中或者分散、勞動力能夠搭配得開、畜力和農具能夠配套、有利於發展多種經營等等條件確定。生產隊的規模定下來以後,長期不變。
六 、少數民族地區,畜牧區,漁業區,林業區,可以根據本條例的基本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另定具體辦法。

第二章 公社
七 、公社社員代表大會,就是鄉人民代表大會。公社社員的代表,就是鄉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全公社范圍內的重大事情,都應該由社員代表大會決定,不能由管理委員會少數人決定。
公社社員代表大會要定期開會,每年至少開會兩次。
八 、公社社員代表大會的代表,每兩年改選一次。社員代表要有廣泛的代表性。從事各種業務的社員,有經驗的老農,農村的專業工人,青年和婦女,少數民族的社員,烈士家屬和轉業軍人,僑眷和歸僑,都要有適當數量的代表。
公社的社長和其他管理委員、監察委員,都由公社社員代表大會選舉,任期兩年,可以連選連任。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在選舉管理委員和監察委員的時候,應該注意使老貧農和下中農占優勢。
在那些有幾個不同民族成分的社隊,還要注意吸收少數民族的社員,參加管理。
公社的社長和其他管理委員、監察委員,如果不稱職,都可以由社員代表大會隨時罷免。
九 、公社管理委員會,在行政上,就是鄉人民委員會(即鄉人民政府),受縣人民委員會(即縣人民政府)和縣人民委員會派出機關的領導。在管理生產建設、財政、糧食、貿易、民政、文教衛生、治安、民兵和調解民事糾紛等項工作方面,行使鄉人民委員會的職權。
公社的社長,就是鄉長。
十 、公社管理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面向生產隊,充分調動社員群眾的積極性,發展農業、畜牧業、林業、副業、漁業等生產事業。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應該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執行群眾路線,正確處理問題,把應該做的事情認真做好,但不能管得太多太死。
(一)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的政策、法令。公社不能違反和改變中央既定的政策、法令,並且要隨時督促生產大隊和生產隊認真執行,檢查他們的執行情況。
(二)根據國家計劃和各生產隊的具體情況,兼顧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向各生產隊提出關於生產計劃的建議,並且可以對各生產隊擬定的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在調整的時候,只許採取協商的辦法,不許採取強制的辦法。
(三)對於各生產隊的生產工作、進行督促和檢查,經過同社員和幹部商量,及時地幫助生產隊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改進經營管理和財務會計工作,幫助生產隊做好收益分配工作。對於困難較多的生產隊,應該更多地給以幫助。
不許亂開電話會議和各種會議,不許向生產隊亂要統計表報,不許瞎指揮生產。
(四)推行經過反復試驗、確實有效的增產措施和先進經驗。推行的時候,必須因地制宜,並且只能典型示範和提出建議,不許強迫生產隊接受。
(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生產隊之間的生產協作。
組織這種協作,必須按照自願互利和等價交換的原則,不許無代價地調用勞動力、生產資料和其他物資。
(六)從各方面幫助和督促生產隊妥善地安排生產資料:(1)選留良種,並且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調劑。
(2)根據生產隊的需要和貨源的多少,同供銷合作社商量提出農具、肥料和農葯的供應計劃,並且,督促供銷合作社做好這些供應工作。農具、肥料、農葯等生產資料的供應,必須注意保證質量,保證配套,講求實效。這些生產資料,應該由生產隊自由選購,不許攤派。凡是攤派的,生產隊都有權拒絕接受。
(3)推行經過反復試驗、確實有效、適用於本地條件的改良農具和運輸工具。
(4)管好、用好屬於公社所有的大型中型農業機具和運輸工具。
十一 、公社管理委員會,可以根據生產的需要,根據人力、物力、財力的可能,在不妨礙當年生產的增長和當年社員收入的增長的條件下,經過公社、有關生產大隊和生產隊的社員代表大會或者社員大會討論決定,經過上級批准,興辦全公社范圍的、或者幾個生產大隊、幾個生產隊共同的水利建設和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基本建設,興辦幾個公社共同的水利建設和其他的基本建設。
在興辦這些基本建設的時候,必須訂立合同,規定各單位的權利和義務,並且按照各單位受益的多少,分攤勞動力和資金。對於不受益的單位付出的勞動,被佔用的土地和土地上的附著物,都必須給以合理的報酬和補償。
公社管理委員會,應該負責管理和維修公社集體所有的水利建設和其他農田基本建設。屬於幾個大隊或者幾個生產隊共同舉辦的水利建設和其他農田基本建設,應該在公社的領導和參加下,由有關的生產大隊或者生產隊聯合選舉管理機構,制定公約,共同管理,共同維修。
公社管理委員會和人民公社各級組織,都要保護水庫、堤壩、渠道和葦塘,注意綜合利用這些資源,養魚養鴨,發展水生作物。
十二 、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山林資源,公社所有的山林,一般地應該下放給生產隊所有;不宜於下放的,仍舊歸公社或者生產大隊所有。歸公社或者生產大隊所有的山林,一般地也應該固定包給生產隊經營;不適合生產隊經營的,由公社或者生產大隊組織專業隊負責經營。這些山林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定下來以後,長期不變。
不論是山區、半山區、平原區、沿海地區或者其他地區,人民公社的各級組織,都必須積極地植樹造林,保護林木,保持水土,嚴格禁止亂砍亂伐,毀林開荒。在放牛放羊的時候,不準毀壞幼林。公社、大隊和生產隊,應該根據山林資源的情況和林木生長的規律,根據國家採伐計劃以及生產和社員生活的需要,確定每年林木採伐的數量、規格、時間和地點。
對於不在計劃之內和不合規格的採伐,經營的單位有權制止。
林木的採伐,要有嚴格的批准制度,凡是違反制度的單位或者個人,都應該受到適當的處分。
人民公社各級組織,都要經過社員討論和同意,制訂護林公約,並且還要有管理林木的負責人。護林公約應該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每砍伐一棵樹木,至少必須補栽三棵,並且保證成活。
十三 、公社管理委員會,在今後若干年內,一般地不辦企業。已經舉辦的企業,不具備正常生產條件的,不受群眾歡迎的,應該一律停辦。需要保留的企業,應該經過社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分別情況,轉給手工業合作社經營,下放給生產隊經營,或者改為個體手工業和家庭副業;個別企業,經過社員代表大會同意,縣人民委員會批准,可以由公社繼續經營,或者下放給生產大隊經營。
公社經營的企業,都應該直接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服務,都不能妨礙農業生產和增加社員負擔,也不能影響國家對農產品的收購任務。這些企業,都必須嚴格實行經濟核算和民主管理,賬目要定期公布。這些企業的人員任用,生產情況,物資情況,財務收支等等,都要定期向社員代表大會報告,並且徵求社員的意見,不許營私舞弊。公社的幹部和任何人,絕對不準利用這些企業,多吃多佔,安插私人,鋪張浪費。
公社企業的利潤,除了用於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用於公社范圍的生產事業以外,應該拿出一部分,扶助生產上有困難的生產隊。
十四 、公社管理委員會,應該積極促進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農村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合作小組,是獨立的經營單位,受手工業縣聯社和公社的雙重領導。公社對於手工業組織,應該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督促他們遵守國家的政策法令。
公社管理委員會,應該同生產隊商量,合理地解決生產隊內部手工業者的口糧問題,合理地處理他們參加集體分配問題。對於亦工亦農的手工業者,注意安排他們從事適合自己情況的農業生產。對於熟練的手工業者,按照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辦法,計算勞動報酬,不能同農業勞動一樣。
歷來是串鄉經營的個體手工業者,人民公社各級組織應該容許他們串鄉經營。
十五 、公社管理委員會,根據國家規定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征購、派購任務,在各生產隊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並且督促生產隊完成國家任務。
在國家規定的征購、派購任務以外,公社和生產大隊都不許另派機動糧和自籌糧,不許另立名目,增加任務。
十六 、公社和生產大隊,在今後若干年內,一般地不從生產隊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
十七 、公社管理委員會,應該根據勤儉辦社和民主辦社的根本方針,經常檢查、幫助生產隊做好財務工作和物資管理工作。要幫助生產隊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監督他們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合理使用資金,防止貪污浪費。
縣的有關部門應該經常幫助和檢查公社各級的會計財務工作,舉辦會計訓練班,培養和訓練會計人員。

第三章 生產大隊
十八 、在保留三級組織的人民公社中,生產大隊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生產大隊社員代表大會決定。大隊社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開會兩次。生產大隊社員代表大會的代表每年改選一次。生產大隊社員代表大會的代表,同公社社員代表大會的代表一樣,也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和其他管理委員、監察委員,都由大隊社員代表大會選舉。
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和其他管理委員、監察委員,任期都是一年,可以連選連任。如果不稱職,都可以隨時由大隊社員代表大會罷免。
十九 、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在公社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管理本大隊范圍內各生產隊的生產工作和行政工作。
(一)幫助生產隊做好生產計劃;
(二)對生產隊的生產工作、財務管理工作和分配工作,進行正確的指導、檢查和督促,幫助它們改善經營管理;(三)領導興辦和管理全大隊范圍的或者幾個生產隊共同的水利建設和其他農田基本建設;根據生產的需要,按照自願互利和等價交換的原則,組織各生產隊之間必要的協作;(四)管好、用好大隊所有的大型中型農業機具和運輸工具;(五)經營好大隊所有的山林和企業,領導好生產隊聯營的企業,督促和幫助生產隊經營好山林和企業;(六)在全大隊范圍內,督促生產隊完成國家規定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征購、派購任務;幫助生產隊安排好社員生活;(七)管理全大隊的民政、民兵、治安、文教衛生等項工作;(八)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執行中央的政策、法令。
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在做以上各項工作的時候,應該遵照第二章中有關的那些規定;在處理大隊辦的企業的時候,應該遵照第二章第十三條關於社辦企業的規定。
有些生產大隊,現在仍然作為基本核算單位,只要群眾同意,就應該積極辦好。這些生產大隊,應該參照第四章關於基本核算單位的規定,處理各項工作。

第四章 生產隊
二十 、生產隊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單位。他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直接組織生產,組織收益的分配。這種制度定下來以後,至少三十年不變。
二十一 、生產隊范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產隊所有。生產隊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員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 律不準出租和買賣。
生產隊所有的土地,不經過縣級以上人民委員會的審查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佔用。要愛惜耕地。基本建設必須盡可能地不佔用或者少佔用耕地。
生產隊范圍內的勞動力,都由生產隊支配。公社或者生產大隊向生產隊調用勞動力,必須同生產隊的社員群眾商量,不得到他們的同意,不許抽調。
生產隊集體所有的大牲畜、農具,公社和大隊都不能抽調。原來公社、大隊所有的農具、小型農業機械、大牲畜,凡是適合於生產隊所有和使用的,應該歸生產隊所有;不適合於一個生產隊所有和使用的,可以仍舊歸公社或者大隊所有;有些也可以歸幾個生產隊共有,聯合經營。
集體所有的山林、水面和草原,凡是歸生產隊所有比較有利的,都歸生產隊所有。生產隊可以把零星的樹木,交給社員專責經營,並且訂立收益分配的合同,或者劃歸社員所有。
上面所說的土地、牲畜、農具、山林、水面、草原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經過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墳下來以後,長期不變。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別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問題,經過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定下來以後,也長期不變。
二十二 、生產隊對生產的經營管理和收益的分配,有自主權。
在接受國家計劃指導和不破壞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生產隊有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種植,決定增產措施。
在不破壞水土保持,不破壞山林,不破壞草原的條件下,生產隊有權在本隊范圍內,開墾荒地、經營荒山和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
在保證完成國家規定的農副產品交售任務的前提下,生產隊經營所得的產品和現金,在全隊范圍內進行分配。這些產品和現金的分配和處理,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
二十三 、生產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當地的生產習慣和輪作制度,根據國家的計劃要求和本隊生產生活的需要,對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對於糧食作物的品種,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制訂本隊的生產計劃。
生產隊的生產計劃,必須發動社員充分討論、補充、修改,特別要徵求有經驗的農民的意見,經過社員大會通過。
生產隊的計劃確定以後,要組織群眾,定期檢查,以保證計劃的實現。
二十四 、一般的生產隊應該以發展糧食生產為主,同時根據當地的條件,積極發展棉花、油料和其他經濟作物生產;並且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農作物的副產品,發展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其他副業生產。
在經濟作物集中產區的生產隊,應該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
在漁業區,應該專營漁業,或者以經營漁業為主。
在畜牧區,應該專營牧業,或者以經營畜牧業為主。
在山區和半山區的生產隊,要切實培養好和保護好山林,嚴禁過量採伐,嚴禁毀林開荒,並且積極地植樹造林,因地制宜地發展用材林、竹林、經濟林、薪炭林和山貨、林副產品的生產。在竹木集中產區的生產隊,應該以經營竹木為主,竹木生產和糧食生產相結合。
二十五 、生產隊應該積極開展多種經營。
生產隊應該按照當地的需要和條件,積極發展農村原有的農副產品加工作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等),手工業(農具、燒窯、土紙、編織等),養殖業(養母畜、種畜、群鴨、群鵝、蜜蜂等),運輸業,採集,漁獵等項生產。
生產隊的多種經營,可以根據不同的生產內容,採取不同的形式:有的利用農閑季節 ,臨時組織勞動力,進行短途運輸、漁獵、採集等活動;有的組織一部分有技術的社員舉辦各種加工作坊;有的統一供應原料,組織社員分散加工。
原來由公社或者生產大隊經營的各種生產項目,凡是適合於生產隊經營,而生產隊經營又不妨害農業生產的,都應該下放給生產隊所有,由它們經營;一個生產隊無力經營的,也可以根據自願互利的原則,由幾個生產隊聯合經營,也可以由公社或者生產大隊繼續經營。
生產隊的多種經營,必須實行嚴格的經濟核算和民主管理,賬目要定期公布。多種經營的產品和收入,都必須根據社員大會的意見,進行分配,任何人不許多吃多佔。
二十六 、生產隊必須認真保護、繁殖耕畜和其他大牲畜,要合理使役大牲畜,特別要注意養好母畜、種畜和幼畜。還要注意牲畜品種的改良工作。
集體所有的耕畜,根據各地方的不同情況,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適當的飼料辦法,可以實行個人包養、養用合一;也可以合槽喂養。究竟實行哪種辦法,由生產隊的社員討論決定。生產隊應該保證耕畜飼草飼料的供應。
生產隊應該採用民主推選的辦法,嚴格選擇飼養員。對於有經驗的、愛護牲畜的飼養員,應該長期固定,不要輕易調動。對於保護、喂養、使用耕畜和防治耕畜疫病成績良好的單位和個人,都應該給以獎勵。如果因為管理、飼養或者使用不善造成耕畜死亡,應該由群眾研究,弄清責任,給有關人員以適當的處分。
生產隊應該獎勵繁殖幼畜。對於繁殖幼畜的有關人員,可以獎勵糧食或者現金,也可以採取幼畜分成的辦法獎勵他們。
生產隊的牲畜,可以拿到牲畜交易市場上出售或者調換。
出售牲畜的收入,可以納入當年分配。
注意培養獸醫,特別是培養民間獸醫。及時防治牲畜的各種疫病。
二十七 、生產隊必須認真保護現有農具,並且盡可能地添置新農具。
生產隊要選擇責任心強的社員,負責保管農具,並且盡可能做到管用合一 。
生產隊應該有計劃地培養修理農具的工匠,負責修理農具。這些工匠,應該是亦工亦農。
小農具由社員自備自用。有些中型農具也可以由社員自行購置,生產隊需要借用的時候,必須徵求社員本人的同意,並且付給合理的報酬,損壞了的照賠。
二十八 、生產隊應該努力增加肥料,制訂全年的積肥計劃,組織社員常年積肥。為了多積廄肥,要提倡社員多養家畜、家禽。還要鼓勵社員多積土雜肥。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增加綠肥的種植面積。
生產隊應該合理規定社員交售肥料的任務,並且按質論價,付給報酬。肥料的報酬,可以記工分,可以付給糧食和現金。超過規定數量、質量又好的,還應該給以現金或者實物的獎勵。
二十九 、生產隊應該組織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參加勞動。對於男女全勞動力和半勞動力,都要根據生產活動的需要和各人的不同情況,經過民主評議,規定每人應該完成的基本勞動日。在規定女社員的基本勞動日數的時候,要照顧到她們的生理特點和從事家務勞動的實際需要。生產隊還要組織一切能夠從事輔助勞動的人,參加適合他們情況的勞動,並且按勞付酬。
三十 、生產隊必須努力提高社員的耕作技術。要充分發揮有經驗、有技術的老農民的作用,聘請他們當顧問,傾聽他們的意見,認真研究他們的建議。要有計劃地組織青年人學技術,提倡老手帶新手。生產隊在檢查和總結生產的時候,要進行技術上的檢查、評比,對於技術上有貢獻的和積極傳授技術的社員,應該給以獎勵。
三十一 、生產隊為了便於組織生產,可以劃分固定的或者臨時的作業小組,劃分地段,實行小段的、季節的或者常年的包工,建立嚴格的生產責任制。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其他副業生產,牲畜、農具、水利和其他公共財物的管理,也都要實行責任制。有的責任到組,有的責任到人。
對於勞動積極,管理負責,成績顯著,或者超額完成任務的小組和個人,要給以適當的獎勵。對於那些勞動不積極,管理不負責,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和個人,要適當降低勞動報酬,或者給以其他的處分。
三十二 、生產隊對於社員的勞動,應該按照勞動的質量和數量付給合理的報酬,避免社員和社員之間在計算勞動報酬上的平均主義。
生產隊應該逐步制訂各種勞動定額,實行定額管理。凡是有定額的工作,都必須按定額記分,對於某些無法制訂定額的工作,可以按照實際情況,採用評工分的辦法。
在制訂勞動定額的時候,要根據各種勞動的技術高低、辛苦程度和生產中的重要性,確定合理的工分標准。農忙期間,農業勞動的報酬,應該高於平時。農業、畜牧業中有技術的勞動的報酬,應該高於普通勞動。手工業、林業、漁業、鹽業、運輸業等專業勞動的報酬,應該按照和農業勞動不同的標准計算。
生產隊制訂、調整勞動定額和報酬標准,不僅要注意到農活的數量,尤其要注意到農活的質量,並且都要經過社員大會討論通過。
生產隊在一時還不能推行定額管理的地方,必須搞好評工記分的工作。
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幹部和社員,一律同工同酬。每個社員的勞動工分都要按時記入他的工分手冊。社員的工分賬目,要定期公布。
三十三 、生產隊有完成國家征購糧食、棉花、油料和派購農副產品的義務。國家在規定生產隊的征購、派購任務的時候,要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要保證生產隊多產多留。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7466974.html?si=2

閱讀全文

與70年代農業機械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龍江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瀏覽:210
機械化養護中心 瀏覽:838
上海特種設備管理 瀏覽:48
機械師改槍 瀏覽:181
機械化剪紙 瀏覽:757
美燃環保設備 瀏覽:809
濟南北斗星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38
自動噴塗機械手 瀏覽:457
中小型農業機械加工項目建議書 瀏覽:251
不銹鋼加工設備市轉讓 瀏覽:441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瀏覽:110
扳手機械原理 瀏覽:61
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瀏覽:61
廣毅機電設備 瀏覽:805
重慶三陽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494
華技達自動化設備 瀏覽:631
東莞石碣自動化設備廠 瀏覽:131
機械制圖陳列櫃 瀏覽:246
鄭州奧鑫游樂設備公司 瀏覽:733
美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386